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恶臭假单胞菌萘质粒ⅠNL基因的克隆及酶切图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putidaG7)携带的质粒NAH7,经限制性内切酶EcoRI切割后,产生含有萘降解酶全部基因(24,6kb)的片段,此片段插入到载体pUC119的多克隆位点,构成了pKAO质粒,此质粒经HpaI,EcoRI酶切获得的5.1kb片段亚屯隆到pUC119中,衍生出pNN1质粒,绘制出内切酶图谱。从pNNI质粒上切下含目的基因nahI、nahN和nahL的kpnI-kpnI片段(2.3kb).正向插入载体BluescriptⅡSK+中获得重组质粒pNN2,反向插入为pNN3,将其转化到大肠杆菌XL1-Blue中,目的基因得以大量增殖。  相似文献   

2.
蓝细菌新质粒载体pPRS—1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蓝细胞Plectonema boryanum内源小质粒pPbs(1.5kb)和E.cali质粒载体pBR322(4.3kb)为材料,用限制性内切核酸酶ClaI分别消化,经T4DNA连接酶连接,转化E.coli HB101感受态细胞,在含Amp(Ap)和含Tet(Tc)的LB琼脂培养基上筛选出Amp^rTet^s的转化子,提取转化子的质粒,用ClaI消化,得1.5kb和4.3kb两片段,表明转化子  相似文献   

3.
以蓝细菌Plectcnemaboryanum内源小质粒pPbs(1.5kb)和E。coli质粒载体pBR322(4.3kb)为材料,用限制性内切核酸酶ClaⅠ分别消化,经T_4DNA连接酶连接,转化E.coliHB101感受态细胞,在含Amp(Ap)和含Tet(Tc)的LB琼脂培养基上筛选出Amp ̄rTet ̄s的转化子,提取转化子的质粒,用ClaⅠ消化,得1.5kb和4.3kb两片段,表明转化子所含质粒是pPbs和pBR322的重组质粒,定名为pPRS-1。  相似文献   

4.
对来源于紫云英根瘤菌7653R总DNA基因文库的5个互补结瘤菌株所分离到的重组质粒pNR102,pNR103,pNR108,pNR203和pNR213,EcoRI酶切表明它们分别携带有一个4.68,5.01,5.04,5.10或9.38kb的外源DNA片段。选用11种内切酶进行单、双酶切分析,建立了重组质粒外源片段的酶切图谱,5个质粒都具有1.7kb的EcoRI-BglⅡ片段和1.9kb的EcoR  相似文献   

5.
参照国外报道的豌豆GPAT基因cDNA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寡核苷酸引物,通过RTPCR技术,从云南地方栽种的豌豆品种中分离到了GPAT基因的编码cDNA片段,并将其纯化后直接克隆到pGEMT载体系统中,经NcoⅠ和NotⅠ双酶切鉴定,所得的重组质粒中含有1380bp左右的片段.采用PstⅠ,HindⅢ两种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酶切图谱分析表明所克隆的豌豆GPAT基因编码cDNA的酶切图谱与国外所报道的该基因cDNA的酶切图谱一致,暗示了该基因在进行上具有一定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6.
水稻广陆矮4号基因文库的构建及U2snRNA基因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水稻广陆矮4号黄化苗总DNA经Sau3A部分酶切,回收12-23kb片段,经CIP脱磷后克隆于EMBL3载体,建立了水稻基因文库。以拟南芥的U2.2snRNA基因为探针,从基因文库中筛选到13个阳性克隆,经不同酶切鉴定,初步判断有8种不同的克隆,对其中一个克隆FDRGU2-3的重组DNA构建了物理图谱,U2snRNA的一个基因已经定位在该克隆中1.5kg的Sal-I-BamHI酶片段上。  相似文献   

7.
通过PCR方法扩增了人胰岛素(HI)基因1.34kb的DNA片段并克隆于pUC18的SmaⅠ位点内。经DNA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为HI基因的氨基酸编码区及3'端调控区序列。同时,应用PCR方法对牛α-乳白蛋白(BαLA)基因进行了扩增,得到了0.84kbDNA扩增片段。将其克隆于去除了EcoRI位点的pUC18SmaI位点内,经内切酶分析和DNA测序证明该片段是BαLA基因5'调控区序列。EcoR  相似文献   

8.
对嗜麦芽假单胞菌P2菌株的质粒pSH1进行了限制酶切分析,确定了Bg1 Ⅱ,EcoR Ⅰ,Pst Ⅰ,Xba Ⅰ,BamH Ⅰ,Bgl Ⅰ,及Pvu Ⅱ共7种限制性内切酶在pSH1,质粒上的切割位点,前4种酶均为单一切点,后3种依次为2,7,5个切点。通过双酶切和部分酶切的方法绘制了pSH1质粒的限制酶切图谱。将pGP1-2质粒上的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片段插入pSH1,获得了重组质粒pSH2.pSH2  相似文献   

9.
丝状蓝藻与大肠肝菌之间杂合质粒的构建与克隆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丝状蓝藻Plectonema boryanum的pPb1经HpaⅡ酶酶切与AccI酶酶切的pUC13构成杂合质粒,杂合质粒克隆到E.coliJM109,频率为3.4%.转化进E.ColiJM109的杂合粒,用EcoRI和HpaI酶切后得到证实。杂合质粒转化到新制备的P。boryanum原生质球或丝状体后,再生的藻体表现高于原来两倍以上的AP抗性。利用AP每感的E.coli平板培养,证实了转化入藻体  相似文献   

10.
环状芽孢杆菌中具有强启动活性DNA片段的结构与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者曾用启动子探针型载体pSUPV1从环状芽孢杆菌C-2菌株(BacilluscirculansC-2)中克隆到一个具有强启动功能的2.4kb片段BC6.对该片段作作的进一步缺夫分析表明,其3’端约0.7kb片段具有单独的基因启动子功能,序列分析表明BC6片段3′端有典型的原核生物的基因启动子结构,现有BC6的5’端的1.2kbXhiI片段的重组于pBR322的EcoRI位点,观察其对两侧具有不同  相似文献   

11.
斜纹夜蛾NPV多角体基因的克隆和部分测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对SINPV基因组作了酶解分析,测得其基因组大小为145kb,并用双酶法确定了SINPV基因组的HindⅢ和PstⅠ物理图谱。以含AcNPV多角体基因的质粒pAC-Ⅰ的SalI-C片段为探针,对SINPVDNA酶切片段southern转印杂交结果,初步判断多角体基因定位于PstI-B/C/D片段、BglⅡ-C/D片段、BamHI-B/C片段和EcoRI-A/B片段上,且SINPV与AcNPV多角体蛋白基因有64%的同源性,而以大肠仟菌质粒pUC19为载体对SINPV的多角体基因试克隆,得到带有BglⅡ-PstⅠ双酶切片段的2个克隆子。对这两个杂交阳性克隆子之一的核苷酸序列测定,表明插入片段与BmNPV多角体基因上游序列亦有一定同源性。  相似文献   

12.
从蓝藻Calothrixsp.PCC7601染色体DNA中分离出含藻蓝蛋白基因cpcB2A2的略3.8KbDNA片段,与质粒pUC18重组,构建成一种重组质粒,pPC218-PCZ,转化E.codiJM109,获得了一系列克隆子,经斑点分子杂交和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分析,筛选出了初步认为含有cpcB2A2基因的克隆子。  相似文献   

13.
环状芽胞杆菌(Bacilluscirculans)总DNA经Sau3AI酶切后插入到启动子探针型载体pSUPV1的BamHI位点,转化大肠杆菌后,在卡那霉素的平板上筛选到50个抗性菌落。从随机挑取的29个抗住菌落所分离到的质粒DNA经限制酶切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后表明,各质粒均有DNA插入片段,对29个样品进行卡那霉素抗性试验显示,抗性最高的可超过1000μg/mL这表明来自环状芽胞杆菌的某些基因启动子能在大肠杆菌中十分有效地启动基因表达,选取两个最大的克隆DNA片段BC3和BC6作为探针与B.circulansc-2.总DNA作Southern杂交,均获得杂交带。斑点杂交结果表明,这两个DNA片段来自不同的基因启动子。对BC6和BC3分别进行了限制酶谱分析,并绘制了限制酶图。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牛血总DNA为模板,用PCR技术扩增牛α-s1酪蛋白基因的5'端3.6kbDNA片段和3'端1.5kbDNA片段的调控区序列,得到了相应的特异性扩增片段.用Klenow处理后,将两个扩增片段分别与经Smal酶切的pUC18质粒载体用T4DNA连接酶连接,转化大肠杆菌JM109.在含有X-gal,IPTG和Amp的选择培养基上培养.从白色菌落中提取质粒DNA,进行限制酶切鉴定.结果得到一个插入有1.3kbDNA片段的阳性克隆.对其进行部分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为5'端缺失约170bp的牛α-s1酪蛋白基因3'端及下游区序列.  相似文献   

15.
以光合细菌圆球状红杆菌Rhodobactersphaeroiodes的rbcL-rbcS基因为探针,与多能硫杆菌(Thiobacillusversutus)染色体DNA酶切谱带进行Southern杂交,检测到了rbcL-rbcS基因的同源序列,又以pUC9为载体,克隆了T.versutus染色体DNAPstI酶切片段,构建成T.versutus基因文库,并从这个基因文库中筛选到了含有RubisCO基因的重组质粒,将其命名为pSDLS-10,进一步对pSDLS-10进行了限制性酶切分析,作出了pSDLS-10限制性内切酶图谱  相似文献   

16.
根据国外报道的JEV(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基因组全序列,针对JEV E基因5′端设计合成一对特异引物,以日本脑炎病毒内蒙古分离株M73-1RNA为模板,经RT-PCR扩增,获得366bp的JEV E基因cDNA片段。将此片段重组于质粒pUC19中,并转化大肠杆菌DH5α,经PCR扩增,酶切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JEV M73-1 5′端126个核苷酸序列与JEV日  相似文献   

17.
类志贺氏菌毒素Ⅱ型变异体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从大肠杆菌TB1中扩增出类志贺氏菌毒素Ⅱ型变异体(SLTⅡe)的A亚单位基因(slt-ⅡeA)的960bp的编码序列和B亚单位基因(slt-ⅡeB)的107bp的编码序列,将这两个PCR扩增产物在EcoR1和BamH1位点分别克隆进PUC18质粒载体,并转化到大肠杆菌TG1中,再根据生内切酶酶切分析筛选到含有slt-ⅡeA的重组质粒P18slt-ⅡeA和含有slt-  相似文献   

18.
长爪沙鼠线粒体DNA经分离提纯,采用BzmHI,BglⅡ,EcoRⅠ和*PstⅠ四种内切酶对13只长爪鼠mtDMA进行了酶切分析。其中大多数长爪沙鼠酶切图谱相同,用上述四种酶切分别产生1、5、6、和3个片段,我们称之为A型;另3只氏爪沙鼠经BglⅡi和EcoR酶切后分别产生4个片段,称为B型。利用λ—DNAHindⅢ、ΦX—l74HAEⅢ、λ—DNABstEⅡ酶切片段作为标准,以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测出长爪沙鼠mtDNA内切片段大小,各种酶切片段分子量加起来均为16.05kb。经多次BamHⅠ对mtDNA单酶切,发现只有一个切点,以此切点为零点,分别与其它三种酶组合进行双酶切时,均未改变原来各酶单酶切片段大小,这说明另外三个酶均有一个切点接近零点。我们根据双酶解和不完全酶解片段的大小分析确定了各酶切片段之间的相对位置,绘制了mtDNA的物理图谱。本次得到的长爪沙鼠的mtDNA物理图谱是以BamHⅠ酶切点为零点,PstⅠ酶切片段c→a为顺时针方向,由四种内切酶对mtDNA的水解结果而得到的15个片段组成,其中大部内切酶切点的相对位置是用双酶解结果来定位的,小部分切点(6个)则是利用不完全酶解结果定位的。15个位点  相似文献   

19.
用PCR方法,将苏芸金芽孢杆菌肯尼亚亚种Ag菌体(Bacillus thuringiensis kenyae Ag,简称Btken-Ag)编码cry1Ac杀虫毒素蛋白的N末端(1.84kb)的基因片段扩增后,淫EcoRⅠ消化成三个不同大小的片段,将原扩增片段及酶切片段分别连接到pCR-Script克隆载体后转化进大肠杆菌,将每一克隆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在此基础上又设计出特异引物,再次以cry1Ac的  相似文献   

20.
用真细菌类亚单位rRNA中的保守片段序列合成引物,从小鼠来源的CAR-bacillusCBM株的基因组中用PCR方法扩增出其1.5Kb大小的基因片段,两端加尾dc和已加尾dG的PBR322质粒连接,转化入JM109菌中,在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中挑选克隆经氨苄青霉素筛选后,在LB基液中大量增殖,经溶菌酶裂解,提取重组质粒,经PSTI消化,得到1.5kb大小的插入菌段,经HindⅢ、HinfⅠ、ECORI(HaeⅢ)和xhoⅠ测定忠实性后,以此为模板,用非放射地高辛标记试剂盒合成探针,其灵敏性可达1.2pg,且特异性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