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研究狼爪瓦松提取物对伤寒杆菌和痢疾杆菌的抑菌效果及机理.实验结果表明:乙酸乙酯相、石油醚相和氯仿相对伤寒杆菌和痢疾杆菌有明显的抑菌效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各提取物对实验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差异较大,乙酸乙酯和石油醚提取液对伤寒杆菌的MIC为1.5 mg/mL,乙酸乙酯提取液对痢疾杆菌的MIC为1mg/mL;各种瓦松提取液作用于伤寒杆菌和痢疾杆菌可导致菌体内有电解质渗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即瓦松提取液可能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以及抑制生物被膜的形成而抑制伤寒杆菌和痢疾杆菌生长,其抑制作用随提取液质量浓度的提高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而提高.  相似文献   

2.
用乙酸乙酯、 氯仿、 正丁醇等有机试剂和水分别提取中草药紫苏梗的有效成分, 得到有机酸类、 三萜类和黄酮类化合物, 并研究其抗氧化效果. 结果表明: 紫苏梗正丁醇相中没食子酸的质量比为0.6 g/kg; 氯仿相中三萜类化合物齐墩果酸的质量比为0.9 g/kg; 紫苏梗提取物中黄铜类化合物质量比相对较高, 在乙酸乙酯相中为1.2 g/kg, 氯仿相中为1.1 g/kg; 紫苏梗各提取物对·OH自由基、 超氧自由基(·O-2)和DPPH·均有一定的清除能力, 其中1 mg/mL的乙酸乙酯相和氯仿相的清除能力最强, 分别为79%和73%、 62%和59%、 83%和80%, 对·OH自由基和DPPH·的清除能力相对较强, 即紫苏梗各提取物均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效果.  相似文献   

3.
用乙酸乙酯、 氯仿、 正丁醇等有机试剂和水分别提取中草药紫苏梗的有效成分, 得到有机酸类、 三萜类和黄酮类化合物, 并研究其抗氧化效果. 结果表明: 紫苏梗正丁醇相中没食子酸的质量比为0.6 g/kg; 氯仿相中三萜类化合物齐墩果酸的质量比为0.9 g/kg; 紫苏梗提取物中黄铜类化合物质量比相对较高, 在乙酸乙酯相中为1.2 g/kg, 氯仿相中为1.1 g/kg; 紫苏梗各提取物对·OH自由基、 超氧自由基(·O-2)和DPPH·均有一定的清除能力, 其中1 mg/mL的乙酸乙酯相和氯仿相的清除能力最强, 分别为79%和73%、 62%和59%、 83%和80%, 对·OH自由基和DPPH·的清除能力相对较强, 即紫苏梗各提取物均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效果.  相似文献   

4.
利用乙酸乙酯和正丁醇2种不同极性溶剂对荔枝果肉多酚提取物水溶液分部萃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不同极性分部萃取物的多酚组分及其含量差异,并采用细胞抗氧化法评价其抗氧化活性差异。结果表明:荔枝果肉多酚不同极性分部的得率、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多酚组成及含量、抗氧化活性存在显著性差异。3个极性分部萃取物的得率以水相最高(36%),正丁醇相(32%)次之,乙酸乙酯相(16%)最低。总酚含量以乙酸乙酯相最高,正丁醇相次之;总黄酮含量以正丁醇相最高,乙酸乙酯相次之;而抗氧化活性以正丁醇相最强,水相次之。乙酸乙酯相多酚组成主要为原花青素B2、表儿茶素等原花青素类化合物;正丁醇相多酚组成主要为槲皮素-3-芸香糖-7-鼠李糖苷等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紫地榆提取物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紫地榆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不同组分,并对其进行体外抗菌活性研究。方法:通过大孔树脂柱对紫地榆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分别用水和不同浓度的乙醇进行梯度洗脱,不同极性提取物用常量试管稀释法对13株常见病原菌和10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抑菌作用研究。结果:水部位提取物对标准菌株无明显抑菌活性;50%乙醇提取物对13株常见病原菌和10株临床分离的MRSA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结论:紫地榆50%乙醇提取物在体外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DPPH法测定地板藤根提取物及其不同溶剂萃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用微生物纸片法测定其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地板藤根乙醇提取物及其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物对DPPH自由基(DPPH.)有较强的清除能力,并且这种清除作用随其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加.地板藤根乙醇提取物及其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物清除DPPH.的半数有效量(EC50)分别为0.004 6、0.004 7、0.006 4 mg/mL.抑菌实验显示地板藤根乙醇提取物有弱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7.
以α-葡萄糖苷酶为靶点,研究野菊降糖作用机制,测试野菊提取物对其活性抑制作用,并筛选出相关化合物.用系统溶剂提取法制备野菊花、叶、根和茎的提取物,进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实验,确定活性部位;用液相-高分辨质谱分析各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差异,筛选在活性部位高表达的化合物.野菊花的正丁醇、乙酸乙酯和二氯甲烷部位,根的正丁醇和二氯甲烷部位,茎的乙酸乙酯、二氯甲烷和正己烷部位IC50小于10μg/mL,经质谱分析从这些活性部位中筛选出高表达的19个化合物.结果表明野菊植物中含有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化合物;质谱分析中得到的19个潜在相关的化合物,可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苦碟子根部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苦碟子根粉碎后用无水乙醇浸泡,乙醇浸出液依次用正己烷、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后,制得正己烷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和正丁醇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经柱层析分离后,用高压液相色谱分离得到了三种白色晶体化合物,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鉴定,推得这三种化合物分别为羽扇豆醇,β-谷甾醇,β-谷甾醇-β-O-β-D-葡萄糖苷。其含量分别占乙酸乙酯提取物重量的0.21%,0.48%和1.1%.  相似文献   

9.
以采集自厦门周边地区的15种药用植物为材料,研究药用植物的提取分离物对蘑菇酪氨酸酶的效应.结果表明:绞股蓝乙醇提取物、金毛狗脊乙醇提取物、爵床乙醇提取物、大青乙醇提取物、溪黄草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物、千里光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物、翅柄马兰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物,以及金酸枣正丁醇萃取物具有轻微激活作用,激活率分别为3.4%、20%、20%、40%、38.3%、27.6%、36%、42%、20%、50%和30%;扭序花正丁醇萃取物、野慈姑乙醇提取物、毛麝香乙醇提取物、使君子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物、冬青氯仿萃取物具有较好的激活作用,激活率分别为55%、60%、68.2%、62%、60%和80%;而金酸枣石油醚萃取物、冬青乙酸乙酯萃取物、斑鸠菊正丁醇萃取物和白面风乙醇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激活作用,激活率分别为120%、150%、170%、和327%.动力学分析激活机理主要有混合性、竞争性和反竞争性3种激活类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在选定条件下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的乙醇粗提物干膏得率及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探讨粗提物和纯化后的黄酮类化合物的抑菌作用.[方法]将白花蛇舌草置于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溶液中冷浸,对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粗提;再通过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对粗提物进行处理,获得纯化后的黄酮类化合物.通过测定粗提物和纯化后的黄酮类化合物产生的抑菌圈直径比较两者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抑菌作用.[结果]粗提物干膏得率为10.34%,干膏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为9.73%,纯化后的黄酮类化合物得率为5.98%.粗提物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3.125,1.562 5和50 mg·mL-1.纯化后的黄酮类化合物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25,62.5和1 000μg·mL-1.[结论]白花蛇舌草乙醇提取物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为新型食品防腐剂的开发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
凤尾菇深层发酵液抗细菌抗真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凤尾菇(Pleurotus sajor-caju)深层发酵液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物的抗细菌抗真菌活性进行了检测,包括对细菌、真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凤尾菇深层发酵液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物具有较高抑菌活性,其中乙酸乙酯萃取物对6种供试细菌有抑制效果,最低抑菌质量浓度在3.125~25.00 mg/mL;正丁醇萃取物对5种供试细菌有抑制效果,最低抑菌质量浓度在6.25~12.5 mg/mL.两种萃取物对5种供试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乙酸乙酯相的ρIC50普遍低于正丁醇相.因此,乙酸乙酯相抑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强于正丁醇相.  相似文献   

12.
蛇含委陵菜提取物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对蛇含全草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段萃取,采用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枯草杆菌、藤黄微球菌作为受试菌,测定各萃取部分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乙酸乙酯萃取物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特别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显著,最小抑菌浓度(MIC)≤0.33mg/mL.  相似文献   

13.
以红曲霉M1分别发酵大米和糙米,比较其代谢产物的变化;采用MTT比色法,初步研究了Monacolin K标准品、红曲糙米及红曲大米乙醇提取物对S180小鼠腹水瘤细胞的抑制作用. 结果表明:在MBR乙醇提取物中,可检测到MK的酸式构型,MK含量约为MR乙醇提取物的13倍. 经红曲霉M1发酵后,MBR中γ-氨基丁酸-GABA-质量浓度达到298mg/g,是MR乙醇提取物的31倍. MBR中桔霉素质量浓度低于MR. MK标准品、MBR及MR乙醇提取物均对S180小鼠腹水瘤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MK质量浓度在3~50 μg/mL,三者抑制S180小鼠腹水瘤细胞增殖效应随MK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在MK含量相同的条件下,MR和MBR乙醇提取物的抑制效果显著大于MK标准品-P<001- .  相似文献   

14.
采用系统预试法对无柄金丝桃茎的水提取液、乙醇提取液、酸性乙醇提取液和石油醚提取液进行化学成分初步研究,发现无柄金丝桃茎部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多糖、甙类和蒽醌类;不含有氨基酸、多肽、蛋白质类和生物碱类;可能含有三萜皂甙、酚类化合物、有机酸类、内酯、香豆素及其甙类、甾体、三萜类化合物、油脂类以及挥发油.优化了黄酮化合物超声提取条件,利用大孔树脂对其进行分离纯化,提取率为6.06%,纯化后黄酮含量为55.7%,初步确定无柄金丝桃茎含有多种有效成分,为进一步研究该植物的生物活性成分及开发利用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5.
对人工培养的虫草菌菌丝体提取物进行了体外抗肿瘤活性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乙醇和水提取人工培养的虫草菌菌丝体,分别得到石油醚、乙酸乙酯、乙醇和水提取物.采用MTT比色法检测发现乙酸乙酯提取物显著抑制类前骨髓白血病细胞HL-60的增殖活性,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50)约为25μg/mL.并采用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进一步研究虫草菌乙酸乙酯提取物抑制HL-60细胞生长的作用机理.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L-60细胞DNA含量发现,25μg/mL虫草菌乙酸乙酯提取物作用12~2Ah后,S期细胞减少,而G2/M期细胞增多,表明细胞周期中G2/M检验点被阻滞.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表明,在虫草菌乙酸乙酯提取物作用后,HL-60细胞中G2/M检验点相关周期蛋白p34^cdc2表达量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白骨壤Avicennia mavina(Forsk.)Vierh.果实的抗菌活性部位及其有效成分。【方法】以6株致病菌为抗菌活性部位筛选模型,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将白骨壤果实的乙醇提取物分为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和水相等不同极性部位,通过测定抑菌圈直径(Diameter of inhitition zone,DIZ)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进行抗菌活性研究,并采用GC-MS技术对经过甲酯化后的石油醚相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白骨壤果实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蜡状芽孢杆菌和藤黄八叠球菌3株指示菌株表现出一定的抑菌活性;从白骨壤果实石油醚相中鉴定出19个化合物,主要为脂肪类,均为首次从白骨壤果实中鉴定出。【结论】白骨壤果实石油醚相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其中的脂肪酸类是主要抗菌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17.
叶下珠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和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下珠为传统民间草药,具有平肝清热、利水解毒之功效.以叶下珠为研究对象,经乙醇提取,溶剂极性递增分离法制备获得叶下珠植物成分,测定了叶下珠植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以及运用1,1-二苯基-2-苦苯肼(DPPH)自由基法检测其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结果表明:叶下珠乙酸乙酯提取物和正丁醇提取物对酪氨酸酶二酚酶有较强抑制作用,IC50值分别达到0.26和0.49 mg/mL,动力学研究表明:叶下珠乙酸乙酯提取物和正丁醇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抑制作用均是可逆的,其抑制类型为混合型抑制作用;叶下珠乙酸乙酯提取物和正丁醇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在较低的浓度下有较高的清除效果,IC50值分别为0.012和0.008 mg/mL,说明叶下珠植物具有开发成天然酪氨酸酶抑制剂和抗氧化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考察北五味子乙醇提取物及其各萃取组分(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水)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试验结果表明,随着五味子浓度的增加,五味子提取物及其各组分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有着不同的量效关系,其中乙酸乙酯组分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该结果可为五味子抗氧化作用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有效利用野生牛扁资源,对牛扁不同极性提取物的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牛扁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其中乙酸乙酯、正丁醇提取物对ABTS、DPPH、·OH自由基清除活性较强;石油醚提取物对ABTS、DPPH、·OH自由基清除能力次之;水提取物对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较好.乙酸乙酯提取物对白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均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最低抑制浓度均为12.5mg/m L;正丁醇提取物对白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具有抑制作用,最低抑制浓度分别为100mg/m L、25mg/m L.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长白山复序橐吾不同溶剂萃取物中黄酮类成分.方法以复序橐吾叶为材料,选择极性不同的溶剂(溶剂极性:水乙醇乙酸乙酯正丁醇氯仿石油醚)进行分级萃取;以黄酮类成分为目标化合物,通过3种显色反应、紫外扫描及总黄酮含量的测定对各溶剂萃取部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复序橐吾不同溶剂萃取物都有一定的颜色反应和黄酮类化合物的紫外吸收特征;除水层外,各溶剂萃取物总黄酮含量为0.22%~7.90%.结论复序橐吾叶中含有不同种类的黄酮类成分,本试验可为长白山复序橐吾化学成分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