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道了以三(3-胺基丙基)胺(trpn)在Cd(ClO4)2·6H2O存在下,分别与2,6-二甲醛基-4-甲苯酚(dmp)及2,6-二甲醛基-4-溴苯酚(dbp)的钠盐发生[2+2]和[2+3]的希夫碱缩合反应,合成了两个新的双核镉(Ⅱ)多氮穴合物[Cd2L1]ClO4和[Cd2L2(H2O)]·2ClO4·0.5CH3OH.晶体结构表明:穴合物中两个镉(Ⅱ)原子均处于相似的环境,每个镉(Ⅱ)原子的配位数均为7(N4O3),处于变形十面体的中心,穴合物[Cd2L1]+中的两个镉(Ⅱ)通过三个酚氧原子为桥;穴合物[Cd2L2(H2O)]2+中的两个镉(Ⅱ)则是通过二个酚氧原子和外加一个参与配位的水分子为桥连接起来.并进一步比较了[Cd2L1],[Cd2L2(H2O)]2+及另两个相似的镉(Ⅱ)双核穴合物[Cd2L3]+,[Cd2L4]+的稳定性大小.  相似文献   

2.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铜(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V(V) - Mn( Ⅱ) - 二安替比林基( 间一羟基) 苯基甲烷(DAm HM) 显色体系中, Cu ( Ⅱ)具有阻化作用. Cu( Ⅱ) 量在2-0 ~8-0μg/25mL 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由此建立了测定痕量Cu( Ⅱ) 的催化动力学光度法.  相似文献   

3.
用pH电位法研究了Cu(Ⅱ)-正已(辛)烷基亚氨二乙酸(H2A)DL-天冬酸、L-谷氨酸(统以H2B表示)体系的混配型配合物。在25±0.1℃,μ=0.1(KNO3)的条件下,测定了该体系的混配型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相似文献   

4.
用pH电位法研究了3-苯基偶氮-5-磺基水杨酸与过渡金属Cu(Ⅱ),Ni(Ⅱ),Co(Ⅱ),Zn(Ⅱ),稀土Nd(Ⅲ),La(Ⅲ)和Mo(Ⅵ)二元体系以及与Nd(Ⅲ)-EDTA混配体系在25℃,离子(ClO-14)强度为0.1molL-1时的络合行为.用SCOGS或SCOGS2程序计算了体系中存在的各种络合质点的累积生成常数;并讨论了滴定曲线,络合物的稳定性及络合质点平衡之间的转换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等离子点附近Cd(Ⅱ)-HSA或-BSA体系的紫外光谱,与生理pH时的谱图相比较,Cd(Ⅱ)-BSA的250nm附近谱带普启蒙消失,而290nm谱带及Cd(Ⅱ)-HSA光谱基本不变。这一光谱结果差异进一步支持了Cd(Ⅱ)离子在HSA或BSA中最可能的结合位置在7对相邻的二硫桥处,金属中心为四面体型Cds4结构的推断。用配位微环境的差异对结果进行较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河口水中Cd(Ⅱ)在Fe2O3.nH2O(am.)上的特性吸附及界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了盐度为5‰的河口水中Cd(Ⅱ)在Fe2O3.nH2O(am2)上的吸附等温线以及pH盐度对吸附百分率的影响,着重讨论了吸附对固-液界面电性的影响和不同盐度(s=2.5‰,5.0‰,7.5‰)时吸附Cd(Ⅱ)后变化的等电点,结果表明:Cd(Ⅱ)在Fe2O3.nH2O(am)上的吸附为特性吸附,固液界面的电性变化及等电点移动与体系的pH和Cd(Ⅱ)的吸附量有关,盐度上升,吸附量降低,由吸附~  相似文献   

7.
报导了4个Schif碱配体的Cu(Ⅱ)配合物[(Cu(Ⅱ)(L1)]ClO4(1),[Cu(Ⅱ)(L2)(H2O)]BF4(2),Cu(Ⅱ)2(L3)2(Cl)2(3)和[Cu(Ⅱ)2(L4)(OH)(H2O)2](BF4)2(4)的合成和晶体结构以及它们的电子光谱特性.4个配体由醛与胺缩合而得,产物未经分离,直接用于合成配合物,以配合物产率计,缩合反应的产率不低于60%.通过比较它们的晶体结构参数发现双核配合物的Cu(Ⅱ)-Ophen键较单核配合物相应的键长,可见区电子吸收光谱显示配合物(1)的d-d跃迁吸收波长(557nm)比配合物(2),(3),(4)相应的吸收波长(605~608nm)短  相似文献   

8.
用反转恢复法(180°-τ-90°脉冲序列)测定了铜(Ⅱ)-L-组氨酸(浓度比为1:300)体系中,咪唑环上 C(2)与 C(4)质子在不同 pH值的1H-NMR顺磁弛豫速率T1P-1、T2P-1。实验结果指出,在所测的 pH范围内, C(2)质子比 C(4)质子有较大的弛豫速率。在pH3—4之间,它们的弛豫速率均出现极值。此现象表明,在上述pH范围内,Cu(Ⅱ)与L-组氨酸可能形成了较稳定的络合物。此外,还分别测定了金属与组氨酸浓度比为 1:30, 1:45, 1:300, 1:450体系中,咪唑环上 C(2)与 C(4)质子的纵向顺磁弛豫速率,可以看到,随着金属离子浓度增大,纵向弛豫速率也增大。  相似文献   

9.
以焦磷酸根(P2O7^4-)为配体,二六烷基三甲溴化铵(CTMABr)为鼓泡剂,对Cu(Ⅱ),Pb(Ⅱ),Cd(Ⅱ)等4种金属离子的浮选分离进行了研究。讨论了pH值,氮气流速、P2O7^4-的浓度、CTMABr的浓度、金属离子浓度对浮选率的。到了其最佳分离条件,对Cu(Ⅱ)-Cd(Ⅱ),Pb(Ⅱ)-Cd(Ⅱ),Zn(Ⅱ)-Cd(Ⅱ)等二元组分进行了较好的分离。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3种新的钴(Ⅱ)的多核配合物,它们是:Co2(L)Cl4·10H2O,Co3(L)Cl6·13H2O,Co2(L)(NO3)4·8H2O,其中L为N,N,N′,N″,N,N-六(2-苯并咪唑甲基)三乙四胺.并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紫外-可见及热重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o(Ⅱ)的氯化物与L可形成双核、三核配合物,而其硝酸盐与L易形成双核配合物.在配合物中,L通过苯并咪唑基3位N与叔胺N与Co(Ⅱ)配位,Co(Ⅱ)均为五配位及六配位.  相似文献   

11.
测定了八丁氧基萘酞菁钴(Ⅱ)配合物(C4H9O)8NPcCo(Ⅱ)在5种有机溶剂(DMSO、Py、DMF、CH2Cl2、C6H12)中的电子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以及在CH2Cl2中的循环伏安图,并研究了该化合物的光谱性质与其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利用阻抑反应测定Mn(Ⅱ)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证明在pH1.0的HCl-KCl酸性介质中Mn(Ⅱ)阻抑Fe(Ⅲ)催化NaIO4氧化甲苯胺蓝(ToluidineblueC15H16CIN3S)褪色反应是一个新的阻抑反应体系,其阻抑作用和催化反应的速率差与Mn(Ⅱ)含量有线性关系。速率差通过体系在622nm波长处吸光度值的变化求得,从而建立了利用阻抑反应测定Mn(Ⅱ)的新方法。该方法用于井水和自来水中Mn(Ⅱ)测定,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3.
采用二甲基甲酰胺、水杨醛、氨基乙酸、乙酸改性的聚邻苯二胺膜电极(PODB)配合Ni(Ⅱ),形成PODBd-Ni(Ⅱ),PODBh-Ni(Ⅱ),PODBe-Ni(Ⅱ),PODBa-Ni(Ⅱ)电极。红外光谱显示,Ni(Ⅱ)是由于改性物质和PODB以酰胺的形式结合,从而引入更多的含孤对电子的元素,配合到PODB膜中去的。在HCl溶液中(pH=3),PODBa-Ni(Ⅱ)的配合稳定性最好。掺杂Ni的PODB对O2和抗坏血酸(H2A)有电催化还原和氧化的作用。对H2A的催化氧化属于平行催化机理,电极反应受H2A向电极表面扩散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报导了整合配体N,N,N‘,N’-四(2‘-苯并咪唑甲基)乙二胺(EDTB)-钴(Ⅱ)配合物的合成和红外(IR)、紫外-可见(UV-Vis)光谱、电子自旋共振(ESR)谱表征,据元素分析、摩尔电导和上述光谱数据,与已报导的EDTB含铜(Ⅱ)、锰(0282)配合物X-射线单晶结构比较,推测双核钴(Ⅱ)配合物Co2(EDTB)Cl4.0.5C2H5OH.4.H2O的Co(Ⅱ)离子处于四方锥,而单核钴(  相似文献   

15.
Tween80-水杨基荧光酮-(NH_4)_2SO_4体系萃取分离Mo(Ⅵ)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研究了 Tw een80- 水杨基荧光酮( S A F)- ( N H4)2 S O4 体系萃取钼的行为及 Tw een80 水溶液分相条件的选择.实验表明,在适当p H 条件下,该体系能使 Mo(Ⅵ)与 Fe3+ 、 Co2+ 、 Ni2+ 、 Mn2+ 、 Zn2+ 、 Cd2+ 、 Cu2+ 等常见离子分离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pH、温度对钌( Ⅱ) 的配合物Ru (bpy)3 Cl2 及Ru (phen)3 Cl2(bpy = 2 ,2′- 联吡啶,phen = 1 , 10 - 邻菲罗啉) 荧光性质的影响, 并试验了O2 对Ru (phen)3Cl2 在水溶液、醋酸纤维素膜及多孔塑料光纤中的荧光猝灭情况.  相似文献   

17.
双水相萃取体系Co(Ⅱ)、Ni(Ⅱ)的传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双水相萃取体系中,水相pH、有机相萃取剂浓度对Co(Ⅱ)、Ni(Ⅱ)传输的影响,确立了Co(Ⅱ)的正、逆向初始萃取速率方程,初步推断了可能的反应机理,得出了利用该体系进行Co(Ⅱ)、Ni(Ⅱ)分离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多聚配合物[Cd(β-ala)Cl2]用CdCl2与β-丙氨酸(β-ala,H3N+CH2CH2CO2-)在水溶液反应制得,并用单晶结构分析法测定其结构.该配合物的化学式为C3H7CdCl2NO2,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nma(No.62),a=694.4(1),b=796.3(2),c=1293.1(3)pm,V=0.7150(6)nm3,Z=4,Mr=272.40,Dc=2.530Mg/m3,用834独立衍射数据对结构进行精化,最后残差因子R1=0.0421.结果表明,每个镉离子与4个Cl和2个β-ala的羧基氧原子配位,呈变形八面体结构.每对镉离子由2个Cl和1个双齿羧基桥连,形成一维链状聚合结构  相似文献   

19.
以焦磷酸根()为配体,十六烷基三甲溴化铵(CTMABr)为鼓泡剂,对Cu(Ⅱ),Pb(Ⅱ),Zn(Ⅱ),Cd(Ⅱ)等4种金属离子的浮选分离进行了研究。探讨了pH值、氮气流速、的浓度、CTMABr的浓度、金属离子浓度对浮选率的影响.找到了其最佳分离条件,对Cu(Ⅱ)-Cd(Ⅱ),Pb(Ⅱ)-Cd(Ⅱ),Zn(Ⅱ)-Cd(Ⅱ)等二元组分进行了较好的分离。  相似文献   

20.
合成和表征了两种含草酰胺桥的新型异双核配合物[Cu(oxap)Fe(tmen)2]SO4(a)和[Cu(oxap)Fe(Ph2_phen)2]SO4(b).其中,tmen和Ph2_phen分别代表N,N,N′,N′-四甲基乙二胺和4,7-二苯基1,10-邻菲罗啉;oxap代表N,N′-双(2-氨丙基)草酰胺根阴离子.测定了配合物(a)的变温磁化率(4~300K)并用最小二乘法和从自旋哈密顿算符(H∧=-2JS1∧·S2∧-DSz1∧2)导出的磁方程拟合,求得交换参数J=-58.62cm-1,表明Cu(Ⅱ)_Fe(Ⅱ)双核配合物中金属离子间有中等强度的反铁磁超交换作用.研究了配合物的生物活性,发现两个双核配合物均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