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3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6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测定野菊花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测定了野菊花中3种黄酮类化合物(刺槐素、槲皮素和木犀草素)的含量.研究了检测电位、运行缓冲溶液浓度和pH值,分离电压和进样时间对分离和检测的影响.以微碳圆盘电极(Ф=0.5 mm)为工作电极,检测电位为+0.95 V(vs.Ag/AgCl),以pH=8.00的50 mmol/L Na2B4O7~100mmol/L NaH2PO4缓冲液为运行液,当分离电压为21 kV时,3种黄酮类化合物在16 min内完全分离.刺槐素、槲皮素和木犀草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73~22.2、0.23~16.0和0.29~18.2μg/mL;检出限(S/N=3)分别为0.36、0.16和0.08μg/mL.该方法已成功地应用于野菊花中3种黄酮类化合物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3.
4.
5.
生物活性物质的电致化学发光检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电致化学发光是通过电极上直接或间接发生的电化学反应而产生的一种化学发光,因此电致化学发光检测是在化学发光和电化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分析技术。电致化学发光检测技术不但保留了化学发光分析和电化学分析固有的优点,同时还具有其自身的优点,如所发生的化学发光反应易于控制;方法更灵敏,更具有选择性;可以获得更多的化学信息;扩大了化学发光方法可检测的范围;更易于与现代分离技术联用。生物体中很多生物活性物质具有电活性,因此用现代电化学技术研究其电化学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生物体中的生物活性物质通常浓度很低,并且成分复杂,因此分离检测生物体中生物活性物质非常困难。由于电致化学发光检测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特点,无疑是检测生物体中生物活性物质的强有力工具,如果它能与HPLC、CE及FIA等现代分离技术相结合,将表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光纤化学传感器(FOCS)是80年代兴起的一种灵敏度高,可连续、自动遥测的微量和痕量分析技术.敏感试剂的固定化方法是该类传感器研制的一个方面目前固定方法主要有吸附[1]、化学键合[2]及物理包埋[3]三类.本文选用含有不饱和键的光敏指示剂,通过较为简单的化学反应共价固定光敏指示剂,克服了采用吸附和物理包埋方法造成的光敏试剂的泄漏问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溶胶凝胶法(sol-gel)作为一种新兴的制膜技术,在化学传感器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备受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9.
毛细管电泳-柱端安培检测装置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计了一种喷壁式毛细管电泳安培检测装置 .用原儿茶醛和原儿茶酚作为模型化合物考察了分离电压、电极与毛细管出口之间的距离对噪音和电极响应的影响 ,研究了清洗步骤对测定结果重视性的影响 .对该检测器的性能进行了测试 ,其分离效率可达 1.2× 10 5(原儿茶醛 )和1.1× 10 5(原儿茶酚 ) ,原儿茶醛和原儿茶酚检测限分别为 0 .2 5和 0 .50 μg/mL .  相似文献   
10.
流动注射电致化学发光测定谷胱甘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发现氧化型谷胱甘肽能增强钌联吡啶的电致化学发光, 而还原型谷胱甘肽抑制钌联吡啶的电致化学发光. 根据增强或抑制程度的大小, 可定量测定谷胱甘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