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在幼穗分化过程中,特别是育性转换敏感时期,“安农S—1”可育株与不育株叶片中过氧化物酶、α—淀粉酶及苹果酸脱氢酶等三种同工酶,其酶带数目和酶带活性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据此认为“安农S—1”发生育性转换与这些酶的变化有关.可育及不育穗中上述三种同工酶差异不明显,且它们对温度的敏感反应迟于叶片.  相似文献   

2.
在幼穗分化过程中,特别是育性转移敏感时期,“安农S-1”可育株与不育株叶片中过氧化物酶、α-淀粉酶及苹果酸脱氢酶等三种同工酶,其酶带数目和酶带活性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据此认为“安农S-1”发生育性转换与这些酶的变化有关。可育及不育穗中上述三种同工酶差异不明显,且它们对温度的敏感反应迟于叶片。  相似文献   

3.
以核雄性不育水稻为研究材料,对其育性表达特征和育性转换规律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核雄性不育水稻的花粉粒可染率和自交结实率均比较低,其育性表达随时间不同而异,且在花粉粒的可染率与自交结实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光温处理后的研究结果表明,99-2S表现出高温条件下雄配子部分可育而低温完全不育的特性,其比较好的繁殖温度是27℃左右.99-3S表现出低温条件下雄配子部分可育而高温完全不育的特性,其比较好的繁殖温度是25℃左右.  相似文献   

4.
【目的】重点研究秀珍菇废渣中的木质素降解酶系。【方法】对秀珍菇废渣中可能存在的3种木质素降解酶:锰过氧化物酶(Manganese peroxidase,MnP)、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gnin peroxidase,LiP)及漆酶(Laccase,Lac)进行活力测定,并对漆酶的最适pH值和最适温度进行考察。【结果】在秀珍菇废渣中未检测到锰过氧化物酶活力,检测到漆酶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力。漆酶的最适pH值为6.2,最适温度为30℃。【结论】较一般食用菌不同,秀珍菇废渣中同时具有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和漆酶活力,并且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力还较高。  相似文献   

5.
利用人工控温条件和自然光温条件,研究了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特性。结果表明:在各温度因子中,光期温度在育性转换中的作用最大,其次为日均温,在一定的范围内,花粉可育率随光期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自然条件下,该水稻具有两个明显的育性转换期,即7月25日前抽穗为不育期,7月29日—9月2日抽穗为可育期,9月5日后抽穗进入稳定的不育期。  相似文献   

6.
水稻光敏与温敏核不育基因之间互作效应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育不育期败育彻底、不育性稳定的光、温敏不育系是目前两系法杂交稻制种安全可靠的重要保证.本研究利用光敏不育系7001S与安全型温敏不育系广博S,广培S杂交,将农垦58S光敏不育基因与安农S温敏不育基因重组在一起.进行了重组体的不育性和不育稳定性研究.安农S核不育基因使得重组型光敏不育系的不育性变得非常稳定,不同来源的重组型光敏不育系互交杂种F2代光敏不育株率达70%以上,容易从中筛选到不育起点温度低的重组型光敏不育系.将光敏不育基因回交转移到广博S和广培S中,得到与广博S或广培S相似的重组型光敏不育系光广博S,光广培S,其不育起点温度提高.用光广博S(或光广培S)为父本与广博S(或广培S)杂交产生了不育起点温度极低的温敏不育F1代;用广博S与其重组型温敏不育近等基因系光温广博S杂交,其F1代不育起点温度也很低.研究表明,光敏不育基因与温敏不育基因重组,能够解决光敏不育系难获得和败育不彻底的问题;短日高温下,光敏不育性对温敏不育性表现上位作用;控制农垦58S不育类型不育起点温度表达的遗传因子与安农S不育类型的很可能不同,建立安全型温敏不育系的带有光敏不育基因的近等基因系(重组型光敏不育系或者重组型光温敏不育系),用其作为父本与安全型温敏不育系杂交,其F1代可代替安全型温敏不育系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7.
长S来自普通野生稻与籼稻珍珠矮杂交后代。在自然条件下,长S表现为长日高温可育、低温不育,且育性转换明显。经等位性测验,长S与C815S、广占63S、株1S、湘陵628S及HD9802S的育性基因等位,而与HN5S、培矮64S的育性基因不等位。  相似文献   

8.
水稻雄性不育与育性恢复的生化遗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报告以水稻三系及其杂种为主要材料所进行的育性问题的生化遗传分析结果。数据和电泳酶谱显示了:不育系花药生长素类物含量降低工作对照的可育材料的1/8或1/25。完全恢复的杂种,其含量恢复到1/2或3/4;不完全恢复的杂种只升高到对照的1/5。不育系花药生长素亏损与其过氧化物酶活力增高2~3倍相联系;电泳技术显示酶活力剧增是由于10多个同工酶斑被激活。育性恢复材料中,这些激活的酶斑减少,酶活力因而恢复到常规品种的水平。本文根据不育系花药中有色氨酸积累及过氧化物酶活力剧增的事实,提出生长素代谢库概念,认为雄性不育的起因在于生长素代谢库输入减少输出巨增;育性恢复是由于代谢库输入与输出恢复了平衡。据此,讨论了雄性不育与育性恢复的实质,探讨了不育基因、恢复基因等假说的难点。  相似文献   

9.
苦瓜过氧化物酶的提取分离及性质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中分离和纯化过氧化物酶(POD),分别测定其最适pH值、最适温度、热稳定性、底物浓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苦瓜过氧化物酶以邻苯二胺为底物时λmax=425nm,Km=4.6×10-3,Vmax=0.137unit/s,最适pH值为4.6,最适温度是50℃。在温度为50℃时过氧化物酶的酶活力最大,酶活性较高。在温度为60℃以上时过氧化物酶的失活率升高,在温度为70℃以上时过氧化物酶基本失活。抗坏血酸和半胱胺酸对过氧化物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失活率分别达到94%和92%;Al3 的抑制作用稍弱,过氧化物酶的失活率为69%;EDTA的抑制效果最不明显,过氧化物酶的失活率仅为13%。  相似文献   

10.
低温对两种油茶的生理生态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油茶和湖南油茶为试验材料,研究在温度梯度下,两种油茶幼苗叶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油茶中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等抗氧化物酶的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1)温度使两种油茶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有所下降,但影响不明显.(2)低温处理后,广西油茶过氧化氢酶活性在20℃时最高,湖南油茶过氧化氢酶活性在15℃时最高;两种油茶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在20℃时最高;广西油茶中过氧化物酶活性在15℃时最高,湖南油茶过氧化物酶活性在10℃时最高.  相似文献   

11.
4种绢蒿属植物的保护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温室同步培养的西北绢蒿(Seriphidium nitrosum)、伊犁绢蒿(S. transiliense)、蛔蒿(S. cinum)和纤细绢蒿(S. gracilescens)等4种绢蒿属植物为材料, 对它们生长过程中叶片保护酶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3种保护酶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和MDA含量随植株生长变化显著,叶绿素a/b比率变化平缓,POD和SOD呈极显著正相关,POD和CAT呈显著正相关.根据各指标的变化规律得出4种绢蒿属植物的抗逆性由强到弱为纤细绢蒿>西北绢蒿>蛔蒿>伊犁绢蒿.  相似文献   

12.
用焦锑酸钾沉淀法研究了包台型不育水稻及其保持系花药发育早期细胞中的Ca2+分布变化.从花粉母细胞时期开始,不育系与保持系花药中的Ca2+分布出现差异,不育系药壁外层和药室内壁及药隔中均有Ca2+出现,而保持系花药中基本没有Ca2+分布,在减数分裂时期表现更加明显,不育系药壁和药隔中的Ca2+相对于花粉母细胞时期明显地有所增加,特别是绒毡层细胞和药隔中木质部细胞的次生加厚壁上Ca2+增加尤其明显,而保持系花药中的Ca2+较少.笔者从花药发育的更早期去寻找水稻雄性不育的机理.  相似文献   

13.
用不同体积浓度生化出水对玉米进行水培试验,测定了处理后的玉米根尖细胞微核率、玉米幼苗抗氧化酶活性、活性氧水平以及氧化产物含量,目的在于探讨生化出水的生态风险性,并为其生物监控指标的确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生化出水处理后,玉米根尖细胞微核率显著上升,玉米幼苗叶片中H2O2、PCO和MDA的含量明显增加,POD和CAT的活性升高,而SOD的活性却降低.这一结果提示,经过处理后的焦化废水其中污染物含量大幅降低,但其生态风险依然存在,这可能与植物体内自由基水平的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4.
在可育花粉的发育中,功能叶同化产物运往花药合成淀粉和蛋白质,淀粉含量增加显著,颖壳和花药可溶性糖减少。长日下功能叶生理机能并未下降,糖也可运往颖花,但在颖壳中积累,不育花药中淀粉含量增加不明显,可溶性糖含量略有下降。单核晚期前可育花药蛋白质含量先是下降,但双核期后又迅速上升;不育花药中则基本上一直呈下降趋势。游离氨基酸总量与蛋白质含量变化相吻合,脯氨酸含量在可育和不育花粉之间差异不大。作者认为,淀粉和蛋白质的合成障碍是长日诱导光敏核不育水稻花粉败育的基本原因,这种障碍是由其底物供应不足引起的;游离氨基酸的变化与花粉败育仅有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5.
鹅毛竹花后叶片衰老生理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鹅毛竹为材料,以未开花竹为对照,分析了鹅毛竹花后叶片生理变化特性。结果表明:鹅毛竹开花后总体上叶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和糖含量不断下降,并始终低于未开花竹相应指标,而可溶性糖与蛋白质含量比值、MDA含量呈不断增加趋势,并始终高于未开花竹相应指标。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上述各指标的变幅以及与未开花竹的差距增大,表明花后叶片衰老逐渐加快。开花初期开花竹叶片SOD活性明显高于未开花竹,而POD、CAT活性明显低于未开花竹,后期开花竹各保护酶活性的变幅明显大于未开花竹,表明鹅毛竹开花后保护酶系统间的平衡失调。推测活性氧的大量产生以及保护酶系统间平衡失调导致的膜脂过氧化程度增加,膜以及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破坏及其降解等可能是开花竹花后叶片衰老加快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干旱胁迫对黄连生理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研究干旱胁迫对黄连MDA、Pro、Protein含量和SOD、POD、CAT活性的影响以及SNP(亚硝基铁氰化钠)对干旱胁迫的缓解作用,设置5个处理,分别记为S0,S1,S2,S3和S3S.结果表明:MDA含量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和强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S1,S2和S3与对照S0存在显著差异;Pro含量先升高后下降,S2与S0呈显著差异;SOD, POD活性下降,S3与S0呈显著差异;CAT活性先下降后升高;Protein含量下降.不同处理间CAT活性和Protein 含量无显著差异.SNP喷洒后,MDA和Pro的增加速率明显降低,SOD,POD和CAT下降的速率也有明显的降低,且对CAT活性的回升有促进作用.因此,0.1 mmol/L SNP能有效缓解干旱对黄连的伤害.  相似文献   

17.
 猕猴桃栽培中易遭受水涝胁迫,造成根际低氧,致使土壤中氧化还原电位和pH 值过低,Mn4+被还原成Mn2+,Mn2+大量积累,进而导致Mn2+毒害。为此,本文采用水培通氮气及不同浓度的锰二因素随机区组的方法,从低氧胁迫和锰对秦美及中华猕猴桃幼苗叶、根抗氧化系统的协同影响方面,研究猕猴桃幼苗体内保护酶对活性氧的清除影响机理。结果表明,低氧条件下,10 和200 μmol/L 锰处理时,随着锰浓度的提高,2 个猕猴桃品种叶、根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抗坏血酸(AsA)活性增加,在清除活性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低氧条件下,10 和200μmol/L 锰处理时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明显降低。低氧条件下600 μmol/L 锰处理时,2 个猕猴桃品种叶、根内SOD、POD、CAT、APX、GR 和AsA 活性显著降低,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迅速增加,猕猴桃膜脂过氧化进一步加剧。这表明,高浓度的锰处理不但不能增强猕猴桃对低氧胁迫的抗性,反而会加重低氧对猕猴桃植株的伤害。两种猕猴桃各生理指标变化都表现为一定的相似性,但秦美猕猴桃低氧下对锰的抗性明显高于中华猕猴桃。  相似文献   

18.
以外来草本植物喀西茄(Solanum khasianum)为材料,研究了铝胁迫对其渗透调节物质、膜质过氧化程度和体内保护酶系统的影响特征,并进而探讨了入侵植物对铝胁迫生理耐受特性及耐铝机制。结果表明:低浓度铝处理对喀西茄的各种生理指标无显著影响。高浓度铝胁迫引起喀西茄叶片质膜透性增大、脯氨酸和MDA含量显著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则先升高后下降、可溶性蛋白先上升后下降。当Al3+的浓度达到500mg/L以上时,喀西茄体内SOD、CAT、POD酶的活性均显著提高,表明此时植物为避免遭受伤害已做出了适应性反应,启动了自身的保护酶系统。铝胁迫下,外来植物喀西茄能通过体内的生理保护机制来减少所受到的胁迫,表现出较强的耐铝特性。  相似文献   

19.
以水稻温敏核不育系HD9802S配组的HD9802S/湘早92和HD9802S/荆楚15的F1和F2代为材料,对这两个杂交早籼稻组合F2群体的花粉育性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F2群体中可育株数和不育株数经卡平方测验符合3:1的理论比例,初步确定温敏核不育系HD9802S的雄性不育性由一对主效隐性核基因控制;同时根据F2群体花粉育性表现出连续分布的特征,推测其雄性不育性还受其他微效基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脱落酸对檀香幼苗生长的影响,以半年生檀香幼苗为试材,研究了盆栽条件下叶面喷施不同质量浓度脱落酸(ABA)(0、1、10、100 mg/L)对檀香幼苗生长、光合特性及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低质量浓度的脱落酸(1 mg/L)可以显著增强檀香幼苗的苗木质量指数(QI),提高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叶绿素a(Chl a)含量,降低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 较低浓度的ABA处理后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均有所提高,檀香幼苗的生物量积累也得到增加。随着ABA施用量的增加(10~100 mg/L),檀香幼苗生物量、QI、Pn、Chl a含量等均降低,抗氧化物酶活性下降,幼苗生长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结果说明:低浓度的外源ABA可通过提高檀香幼苗叶片抗氧化酶活性来降低膜脂过氧化,通过增加光合作用来提高檀香幼苗的长势和生物量积累,使苗木质量指数显著增强; 实验验证以1 mg/L的ABA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