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osRACD基因表达与光敏核不育水稻光周期育性转换的相关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为检测水稻低分子量GTP结合蛋白编码基因osRACD与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光周期育性转换的相关性,用农杆菌介导转化和潮霉素抗性筛选获得了大量的转基因水稻植株.通过PCR、Southern杂交、RT-PCR和Northern检测等,证明反义osRACD基因和正义osRACD基因均已分别在转基因农垦58N和58S水稻植株的幼穗中得到了稳定的表达.成熟转基因植株的自交结实率统计分析表明,反义osRACD基因的表达大大降低了转基因58N水稻植株的育性,其平均结实率明显低于对照植株;而正义osRACD基因在转基因58S水稻植株的幼穗中表达后,使得长日下生长的、本来不育的58S植株的育性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恢复,有的植株的结实率还高于短日下生长的对照植株;而且,osRACD基因表达水平越高的转基因58S植株,其对应的结实率也越高.降低幼穗中内源osRACD基因的表达水平会导致转基因58N水稻植株的育性降低,恢复长日下生长的转基因58S水稻植株幼穗中osRACD基因的表达,则可恢复其育性.这表明,osRACD基因的表达参与了农垦58S光周期育性转换的调控过程.这是第一个报道的参与光信号传导与光敏核不育水稻光周期育性调控的低分子量GTP结合蛋白的编码基因.  相似文献   

2.
利用3个来源于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后代的反向温敏不育系R6S、N13S、Tb7S为材料,开展了反向温敏不育系不育性遗传研究,结果表明反向温敏不育系N13S的育性是细胞核内1对隐性基因控制的;Tb7S的育性是受隐性核基因控制的,F2代的育性分离比为9∶7,不育性状表现为2对基因的独立遗传;R6S的F2代育性分离比为37∶27,受细胞核内的3个隐性基因位点分别位于不同染色体上而通过互补作用的独立遗传.为进一步分离、定位及克隆有关这些反向温敏不育基因及发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选育反向温敏不育系奠定了良好的遗传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以水稻温敏核不育系HD9802S配组的HD9802S/湘早92和HD9802S/荆楚15的F1和F2代为材料,对这两个杂交早籼稻组合F2群体的花粉育性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F2群体中可育株数和不育株数经卡平方测验符合3:1的理论比例,初步确定温敏核不育系HD9802S的雄性不育性由一对主效隐性核基因控制;同时根据F2群体花粉育性表现出连续分布的特征,推测其雄性不育性还受其他微效基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花粉深染率、自然结实率为育性指标 ,于 2 0 0 1年观察分析了农垦 5 8S× 1 5 1 4F2 群体植株在武昌 (3 0°3 0′N)自然长日照条件下的育性表现 .实验结果表明农垦 5 8S的光敏不育性受两对核内隐性主基因控制 ,并受微效基因的修饰作用 .另外 ,对有关性状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株高与抽穗期、花粉深染率和自然结实率呈现显著相关 ,花粉深染率或自然结实率与抽穗期不相关 ,花粉深染率与自然结实率呈高度正相关 (r=0 .75 74) .  相似文献   

5.
通过周年分期播种、短日处理和人工气候箱试验,对水稻短光敏核不育系的生育特性和育性变化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结果表明,短光敏核不育系D38S具有一定的短日低温不育特性,它的育性主要受光照长短控制,受温度变化影响小,其育性对光温的反应表现为长日照诱导下可育;D38S在三亚从12月14日至3月27日有较长且稳定的不育期,适合进行杂交种子生产.  相似文献   

6.
HD9802-9S是以HD9802S为母本、以固优12为父本杂交选育的一个温敏核不育系。人工气候箱鉴定该不育系转育起始温度高于HD9802S,表明HD9802-9S和HD9802S两个品系的育性调控基因有差异。构建HD9802-9S/R446 F_2群体和HD9802-9S/R144 F_2群体,每个群体中随机选择100个不育单株和100个高度可育单株分别构建可育混池和不育混池进行BSA重测序。统计并计算每个BSA重测序结果的ΔSNP-index值,并以95%和99%置信水平作为筛选的阈值。高于95%置信水平的ΔSNP-index定位于2号染色体上总长为3. 24 Mb的候选区域和7号染色体上0. 69 Mb长度的候选区域内;高于99%置信水平的ΔSNP-index定位于2号染色体上总长为1. 87 Mb的候选区域内,在7号染色体上没有候选SNP,两个群体的定位结果相同。因此,HD9802-9S的不育主效基因定位在2号染色体,7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其他控制育性的QTL位点。HD9802-9S的2号染色体上存在64个控制花粉育性表达的候选基因。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它们与tms5之间的关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水稻光敏与温敏核不育基因之间互作效应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育不育期败育彻底、不育性稳定的光、温敏不育系是目前两系法杂交稻制种安全可靠的重要保证.本研究利用光敏不育系7001S与安全型温敏不育系广博S,广培S杂交,将农垦58S光敏不育基因与安农S温敏不育基因重组在一起.进行了重组体的不育性和不育稳定性研究.安农S核不育基因使得重组型光敏不育系的不育性变得非常稳定,不同来源的重组型光敏不育系互交杂种F2代光敏不育株率达70%以上,容易从中筛选到不育起点温度低的重组型光敏不育系.将光敏不育基因回交转移到广博S和广培S中,得到与广博S或广培S相似的重组型光敏不育系光广博S,光广培S,其不育起点温度提高.用光广博S(或光广培S)为父本与广博S(或广培S)杂交产生了不育起点温度极低的温敏不育F1代;用广博S与其重组型温敏不育近等基因系光温广博S杂交,其F1代不育起点温度也很低.研究表明,光敏不育基因与温敏不育基因重组,能够解决光敏不育系难获得和败育不彻底的问题;短日高温下,光敏不育性对温敏不育性表现上位作用;控制农垦58S不育类型不育起点温度表达的遗传因子与安农S不育类型的很可能不同,建立安全型温敏不育系的带有光敏不育基因的近等基因系(重组型光敏不育系或者重组型光温敏不育系),用其作为父本与安全型温敏不育系杂交,其F1代可代替安全型温敏不育系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8.
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基因连锁标记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系法杂交稻是一种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重要途径,主要依据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系在不同条件下的育性转换用于配制杂交种.以培矮64S(PTGMS)与明恢63杂种自交的F2代为供试材料,采用随机放大多态性DNA(RAPD)技术分离与培矮64S的PTGMS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在F2代2个分别代表可育和不育的群体以及亲本株系中,采用100个RAPD引物扩放基因组DNA筛选多态性DNA片段.RAPD引物S8产生的DNA片段中,除重复顺序外,有一个长度为0.85kb片段为单拷贝.分子杂交表明,这一单拷贝标记与培矮64S的PTGMS基因连锁.  相似文献   

9.
热激对温敏不育水稻花粉育性与花药蛋白质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温敏核不育水稻培矮64S在热激(38℃)条件下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花药蛋白质组分与其可育条件(22℃)下的相比较,表现出明显差异:在相对分子量大于97.4ku,97.4ku-14.4ku及小于14.4ku三个区域内共新增加了3条蛋白质带,在相对分子量为97.4ku-14.4ku范围内有7条蛋白质带明显加强。在热激激(38℃)处理后,与湘晚籼2号相比较,培矮64S亦表现出了6条蛋白质带的变化:即在相对分子量大于97.4ku和小于14.4ku两区域内共新增加了3条带,而在相对分子量为97.4ku-14.4ku之间则缺失了3条带;但培矮64S在可充分温度(22℃)下的蛋白质组分扫描图谱则与湘晚籼2号在可育的38℃下蛋白质组分扫描图谱基本一致。因此培矮64S在不育温度(38℃)条件下所引起的花药蛋白质组分的变化可能会使某些酶系统发生改变,以致花粉的正常的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不能很好地进行,最终导致花粉败育。  相似文献   

10.
在自花授粉的作物中,育成生产上用的杂种有一些固定存在的困难。细胞质雄性不育性以及育性恢复基因在水稻中是存在的,但是在异交中雄性不育株不能产生令人满意的结实。小穗不育性受环境影响很大,但有些不育系比其他一些较稳定。已经发现半矮水稻品种,台中本地一号是不育细胞质和育性恢复基因的一个来源。另一品种,Pankhari 203可起保持系的作用。由Pankhari×台中本地一号组合和两次回交Pankhari获得了完全的雄性不育后代,提供了有关杂种优势的研究的文献。在稻属中,发现了花的形态的一些变异的跡象和异交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白菜型油菜核育性相关基因片段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RAPD标记,所获得的与育性基因紧密连锁的基因片段进行克隆与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育性基因片段为与油菜小孢子发育早期BP4调控基因58%同源,并含有一MAPDS盒高度同源的保邓列。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该基因为单拷贝基因。  相似文献   

12.
采用等位酶电泳技术分析了贵州西部地区野生矮杨梅(Myrica nana Cheval)5种等位酶12个位点上25个等位基因的分化特征。结果表明:群体内多态位点比例平均为0.61,每个位点的平均杂合率为0.26,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78;矮杨梅种内基因多样性的86%产生在居群内,居群间分化的明显效果为14%;对于所有配对组合,居群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11,遗传同一性为0.90,说明矮杨梅种内变异很大。  相似文献   

13.
通过考察提取缓冲液、胶浓度、电压、电极缓冲液及等位酶类型对矮牵牛花瓣等位酶分辨率的影响,建立矮牵牛花瓣等位酶体系,并采用亲缘关系排序法分析几个矮牵牛品种亲缘关系,发现白色矮牵牛与紫色矮牵牛品种的亲缘关系较远,与红白相间矮牵牛较近一些,红白相间矮牵牛与粉色矮牵牛品种亲缘关系较近,与紫色矮牵牛品种的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4.
油菜雄性不育系160S育性转换中保护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温度敏感型甘蓝型油莱雄性不育系160S为试验材料,并以可育油菜31C为对照,对160S育性转换过程中叶片和花药保护性酶的活性等进行了研究,研究中测定了160S在育性转换温度敏感时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等抗氧化酶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  相似文献   

15.
tms5是从温敏核不育系安农S-1中鉴定到的不育基因.为验证tms5也是控制不育系HD9802S育性的关键基因,将R287中野生型TMS5基因通过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方法导入HD9802S中,通过转基因T0代植株育性观察及T1代单株的共分离检测,互补实验从遗传上证明不育系HD9802S不育基因即是tms5.同时本研究通过基因编辑的方法敲除R287中TMS5基因,转基因T0代单株在高温下表现为不育,说明选择合适的受体材料,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敲除TMS5基因可以创建新的不育系.  相似文献   

16.
以核雄性不育水稻为研究材料,对其育性表达特征和育性转换规律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核雄性不育水稻的花粉粒可染率和自交结实率均比较低,其育性表达随时间不同而异,且在花粉粒的可染率与自交结实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光温处理后的研究结果表明,99-2S表现出高温条件下雄配子部分可育而低温完全不育的特性,其比较好的繁殖温度是27℃左右.99-3S表现出低温条件下雄配子部分可育而高温完全不育的特性,其比较好的繁殖温度是25℃左右.  相似文献   

17.
转水稻osRACD反义基因拟南芥植株的育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利用反义RNA技术,将水稻低分子量GTP结合蛋白基因osRACD反向置于CaMV 35 S启动子的调控下,构成反义基因表达载体pBID,并用真空渗透法转化拟南芥植株.转基因植株的荚果自花谢之后就停止生长,其后荚果便自顶端开始逐渐枯黄并死亡;而对照植株的荚果在花谢之后仍继续生长直到成熟.花粉离体萌发生长实验显示,转基因植株花粉萌发后的生长延伸过程受到抑制,形成短而略粗的花粉管;而对照植株花粉萌发后的生长状况正常,形成长圆柱形的花粉管.这些结果表明,osRACD基因的功能是参与控制花粉管的生长延伸过程,其编码的蛋白质可能是调控光敏核不育水稻58S育性的重要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8.
水稻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性及其恢复性的遗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花粉可育率和自然结实率为指标择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丛系41A与其恢复系配制的F1,F2,BC1和BC2等世代的育性表现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纱丛广41A属配子体不育,其不育性受一对隐性核主基因和不育细胞质共同控制,其核不育基因与珍汕97A不等位。  相似文献   

19.
光照长度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首次利用自然光照加人工光照研究了光照长度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长度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影响,在可育季节里,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的花粉可育率随光长的延长有提高的趋势;在不育季节里,10 h、12 h处理和对照组,育性没有发生转变,但15 h的处理,育性为可育。  相似文献   

20.
以曼谷、清迈(泰国)、密支那(缅甸)1980~1997年逐日4时次气温观测资料为基础,并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通过回归分析补全缺测值,通过Cressman插值法得到河内(越南)的同期逐日气温序列,结合四地理论日长计算结果和用国内分期播种资料计算的培矮64S的育性转换指标集及发育期模型,对其在东南亚3国的育性气候适应性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90%、95%、100%保证率下安全制种和繁殖的最早、最晚播种期,计算了相应的风险概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