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固氮菌B8—G菌株产聚—β—羟基丁酸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利用碳源、氮源实验,发现固氮菌B8-G菌株,在以NH4NO3为氮源、蔗糖或甘露醇为碳源的发酵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在30℃,220rpm摇床培养48h,B8-G菌株的生物量可达9.51g·L-1以上,PHB含量可达细胞干重的74%以上。同时对B8-G菌株的培养条件也作了研究,采用补料分批培养方法,获得B8-G菌株的生物量达到17.2g·L-1;PHB的含量达到76.14%。  相似文献   

2.
采用均匀设计对肌苷工程菌枯草芽孢杆菌株Q2901-4-35(SGr)的最佳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确定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质量分数)葡萄糖12% ,药用酵母粉1.4% ,硫酸铵1.3% ,玉米浆0.5% ,Na2HPO4·12H2O 0.5% ,KCl0.6% ,MgSO4·7H2O 0.22% ,CaCO3 2.0% ,尿素0.2% (分消)pH7.0,在上述发酵培养基中发酵产苷达15.20g/L,该菌株的产苷能力比在原发酵培养基中的产苷能力提高了10% 。从而证明均匀设计实验所给回归模型对发酵条件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利用热带假丝酵母提高酶解马铃薯汁的蛋白质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汁用糖化酶水解,接种热带假丝酵母,在摇床中30℃,120r/min培养3d.分别用(NH4)2SO4或柠檬酸铵为氮源,用Na2HPO4-KH2PO4缓冲液和CaCO3为pH值稳定物质时,测定发酵基质中蛋白质的增加量.结果表明,以(NH4)2SO4为氮源,用Na2HPO4-KH2PO4缓冲液(0.02mol/L,pH6.8)和CaCO3(0.3%)为pH稳定物质时,发酵基质中蛋白质含量的增加值最大,以干重计,蛋白质含量从10.4%增加到39.6%.  相似文献   

4.
以枯草芽孢杆菌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诱变处理,选育出莽草酸营养缺陷型突变株BS-9,其发酵产物经物理、化学鉴定为D-核糖.通过利用碳源、氮源实验,发现该突变株在以葡萄糖为碳源、玉米浆和硫酸铵为氮源的发酵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在温度为36℃,pH值为6.8,转速为230r·min-1中摇床培养72h,D-核糖质量浓度可高达67.6g·L-1,且葡萄糖基本耗尽  相似文献   

5.
混合培养发酵L-苹果酸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A-23菌株和V-81菌株混合培养发酵L-苹果酸,分别探讨碳源浓度对A-23菌株和V-81菌株发酵水平的影响,试验表明,A-23菌株产延胡索酸能力强,V-81菌株具有高活性延胡索酸酶,在此基础上,研究A-23菌株和V-81菌株混合培养方式对发酵L-苹果酸的影响,结果表明,A-23菌株接入含有150g.L^-1葡萄糖混合发酵培养其中培养3d,后接入V-81菌株并继续培养2d。产酸水平最高,L-苹  相似文献   

6.
以DCB-偶氮胂(全名为3-(2-胂酸基苯偶氮)-6-(2,6-二氯-4-溴)-4,5-二羟基-2,7-萘二磺酸0为衍生化试剂,使之负载于碳硅凝胶上,并以此填充微柱。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于pH4.0的NH3.H2O/HCOOH缓冲介质中实现了La^3+,Ga^3+的在线富集分离和ICP-AES测定。  相似文献   

7.
黄原胶适宜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浩  杨明慧 《山东科学》1997,10(1):49-52,57
分别研究了野油菜黄单胞菌SD-2液体种子培养和发酵产胶的适宜条件。液体种子培养的适宜条件为:起始pH7.0,CaCo3i浓度0,培养温度29℃,500mL三角瓶装量100mL,发酵产胶的适宜条件为:起始pH7.,CaCo3浓度0.2%,培养温度31℃,500mL。采用适宜条件发酵黄原胶,最终发酵液粘度为8720mPa.s,黄原胶浓度为2.78%,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5.3%和15.4%。  相似文献   

8.
麦角菌「Claviceps purpurea(Fr.)Tul.ATCC20019」发酵生产麦角隐亭的最佳碳源是蔗糖或工业葡萄糖,蔗糖的最适浓度为30%,麦角 产量为97.8-109.3μg/mL;发酵前期在10%蔗糖培养基中再补加20%蔗糖,可使产碱量比直接用30%蔗糖的产碱量增加到111.9μg/mL,最佳氮源是酵母粉,蛋白胨,蚕蛹粉和黄豆饼粉。  相似文献   

9.
豆凝乳酶产生菌的筛选及诱变育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从104份土样中分离到一株产豆凝乳酶的芽孢杆菌(Bacillus sp.),酶活力0.3u/ml。经UV-DES诱变及培养基调整后,酶活可达1.6u/ml以上,其最适产酶培养基组成:麦麸2.5%,(NH4)2SO4 0.5%(NH4)2HPO4 0.5%,CaCl2 0.05%。  相似文献   

10.
CaO—BaO—SiO2—TiO2系统溶胶涂液的制备和凝胶化过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制备0.1CaO-0.1BaO-XSiO2-(0.8-X)TiO2和YCaO-(0.3-Y)BaO-0.3SiO2-0.4TiO2(X=0~0.5,Y=0~0.3摩尔分数)两组四元系统浸涂液。根据粘度变化和凝胶时间研究了组成、水和醋酸加入量对溶胶涂液稳定性的影响,得出了配制稳定期长的浸涂液的配比。利用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XRD)探讨溶胶形成过程和凝胶向玻璃态转变过程中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溶液中CH3COO-取代醇盐中的OR基团分别与Si4+和Ti4+配位,形成反应活性不同于原醇盐的新的前驱体醇盐;经500°C热处理后凝胶的红外光谱中出现由Ti—O—Si伸缩振动所引起的吸收带。XRD谱证实60°C干凝胶中有醋酸盐晶体,500°C热处理后,这种晶体消失,凝胶中生成Ba2TiO4晶相。  相似文献   

11.
针对筛选的一株产壳聚糖酶菌株进行了鉴定和培养特性研究.首先对产酶菌株进行鉴别培养基培养、显微镜检并结合生理生化与16SrDNA分子鉴定以确定菌属来源,后对菌株产壳聚糖酶的碳源、氮源、金属盐和诱导物进行筛选优化.结果表明:产酶菌株为产气肠杆菌,最佳培养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氯化铵和酵母粉,MnSO4,MgSO4,KCl和NaCl对产酶有积极作用.该菌来源的壳聚糖酶为诱导酶,最佳诱导物为粉末壳聚糖,壳聚糖酶活性为1.58U/mL.  相似文献   

12.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得到一株具有较高絮凝活性的絮凝剂产生的菌株FH-8,用猪粪水替代部分碳源、氮源,优化了该絮凝剂产生菌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在猪场养殖粪水COD质量浓度为1 000 mg/L的1 L猪粪水中添加4 g葡萄糖、0.5 g(NH4)2S)4,调节培养基初始pH值为7、培养48 h后得到的菌悬液对高岭土絮凝活性达到93.2%.用猪粪水生产的微生物絮凝剂比传统培养基生产的微生物絮凝剂更为节约成本,约为传统培养基成本的20%.  相似文献   

13.
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发酵培养基中不同的碳、氮源对灰色链霉菌产链霉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发酵培养基中4种主要组分即复合碳源(葡萄糖和玉米淀粉混合物)、黄豆饼粉、硫酸铵、磷酸氢二钾的用量配比进行优化筛选。结果表明,发酵培养基中碳、氮源及主要无机盐的用量对发酵液中链霉素的产量均有显著影响,4种因素中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是复合碳源浓度,其次是K2HPO4浓度,再次是氮源即黄豆饼粉和硫酸铵的浓度。优化得到的最佳发酵培养基组成为:黄豆饼粉2%、复合碳源4%(葡萄糖与玉米淀粉质量比为5:1)、硫酸铵0.6%、K2HPO4 0.05%、MgSO4•7H2O 0.075%、NaCl 0.2%、CaCO3 0.7%,pH7.8。  相似文献   

14.
以红色糖多孢菌08L作为出发菌株进行诱变,选育高产菌株。结果表明,诱变得到的UL5菌株发酵水平比出发菌株提高12.6%。再通过培养基优化,其组成为淀粉3%,糊精3%,葡萄糖2%,黄豆饼粉3%,玉米浆1%,硫酸铵0.15%,碳酸钙0.6%,磷酸二氢钾0.02%的条件下,UL5菌株在诱变的基础上,发酵水平再提高15.2%。  相似文献   

15.
从新疆油田油井旁土样富集、筛选得到一株高效石油烃降解菌HL-6,经初步鉴定为红球菌属(Rhodococcus sp.).研究表明,使用乙醇作为碳源制备液体种子液是可行的,之后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先后对菌株生长的培养基组分及生长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菌株HL-6的最适生长条件为:碳源(柴油)浓度为0.5%、氮源选择(NH4)2SO4浓度为8g/L、磷源为KH2PO4:Na2HPO4摩尔比为3:1、酵母粉浓度为0.03g/L、培养时间为3d、培养温度为20℃、pH=7.6、装液量为30mL、接种量为1.5%、摇床转速为150rpm.验证实验和预期一致,优化后降解率达到89.80%,比最初的78.50%提高了14.4%.  相似文献   

16.
玉米淀粉双酶水解糖米根霉L - 乳酸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米根霉(Rhizopus oryzae)NRRL395HS99为菌种,玉米淀粉双酶水解糖为碳源,发酵培养基为基础在摇瓶上确立了最佳发酵条件.并以此为参照进行了50L罐的发酵试验,比较了摇瓶和50L罐发酵的异同。在50L罐中,玉米淀粉双酶水解糖130g/L左右、以重质碳酸钙为中和剂、硅油为消泡剂发酵58-59h可产酸110g/L以上,转化率达87%左右。重质碳酸钙应用于米根霉L-乳酸发酵对于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菌株土曲霉Aspergillus terreus液态发酵生产衣康酸,进行碳源、氮源和镁铁盐、磷酸二氢钾含量与衣康酸的产率关系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37℃下,180r/m的恒温振荡器中连续培养5d,其发酵培养的最适宜的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为碳源,含量为5g;NH4NO3为氮源,含量为0.2g;MgSO4.7H2O能够促进菌体生长和发酵产酸,其含量为0.16g;FeSO4.7H2O为0.004g及KH2PO4为0.006g.此时,衣康酸的产率最高达4.5%.  相似文献   

18.
类胡萝卜素产生菌SCLI营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适合于红酵母SCLI生长的营养条件。结果表明 :蔗糖是最好的碳源 ,其浓度为糖浓度为 35g/L ,适宜的氮源是硫酸铵。红酵母SCLI为生物素相对需要型 ,在以糖蜜为碳源时 ,培养基中即使不添加生物素或酵母膏其生长仍良好。摇瓶培养时 ,C/N为 2 .8时细胞产量较高 ,C/N为 4 .0时类胡萝卜素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9.
微生物酶法生产L-半胱氨酸的产酶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TS1138为供试菌株,对微生物酶法生产L-半胱氨酸的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对产酶培养基中的碳氮源进行研究,得到了TS1138菌株产酶的最佳碳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尿素,DL—ATC的最适添加量为5g/L;通过对产酶培养基的产酶条件进行研究,得出了最适的种子接种量为10%,产酶培养基的最适初始pH为8.0,500mL三角瓶的最适装液量为40mL。  相似文献   

20.
油田采出水絮凝菌的筛选及絮凝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多次采样,反复分离,从油田采出水和回注污水中分离得到16株产絮凝剂菌株,经复筛,得到1株具有较高絮凝活性的细菌。细菌生长过程均可产生具有絮凝作用的胞外分泌物,经实验对油田采出水具有高絮凝作用。分别研究了碳源、氮源、无机盐、初始pH值、培养温度等对其产生絮凝剂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玉米淀粉是较好的碳源,蛋白胨为最佳氮源,最适宜培养温度为320C,初始pH为7.5~9,摇床转速为150 r/m 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