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沙棘籽油为芯材、亚麻籽胶为壁材的微胶囊,并以微胶囊化效率和含油率为考察指标,考察了制备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喷雾干燥工艺条件:进风温度为180℃,出风温度为80℃,雾化器转速24000r/min,进料速度为40.21mL/min.在此工艺条件下沙棘籽油的微胶囊化效率为87.12%,含油率为45.09%.  相似文献   

2.
二氢杨梅素的微胶囊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阿拉伯胶和麦芽糊精作壁材,研究了喷雾干燥法制备二氢杨梅素微胶囊的壁材组成及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壁材组成为二氢杨梅素/壁材15/85,阿拉伯胶/麦芽糊精70/30;最佳喷雾干燥工艺条件为进风温度190 ℃,固型物20%,微胶囊的包埋效率可达95%.  相似文献   

3.
为优化沙棘油微胶囊的制备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与L_9(3~4)正交试验设计,以沙棘油为芯材,羟丙基-β-环糊精为壁材,在乳化剂的作用下进行乳化,以喷雾干燥法得到微胶囊产品。结果表明:在加水量为1 000 mL、芯材和壁材配比为1∶6(沙棘油恒定为8 g)、乳化剂用量为5 g、乳化温度为70℃的工艺条件下可获得最优产品,包埋率为91.86%。最佳配比组合为沙棘油微胶囊包埋进一步工业开发提供技术参数与指导。  相似文献   

4.
花椒油的超临界CO2萃取与微胶囊的直接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超临界CO2萃取花椒油,并直接采用同轴喷嘴喷雾干燥制备微胶囊。考察了相同的萃取压力、温度、时间和壁材浓度下,壁材流量、CO2流量和干燥温度对包埋率的影响,对不同干燥条件下获得的微胶囊形态的电镜扫描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花椒油微胶囊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壁材进样量为1mL/min,CO2气体流量为2 L/min,进风温度为80℃。在此基础上得到的微胶囊包埋率达57.8%,相对包埋率达77.4%。  相似文献   

5.
以甲基纤维素、壳聚糖及海藻酸钠作为复合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了茶树精油微胶囊,确定最佳的喷雾干燥条件为:进风温度220℃,通针为2 s/次,蠕动泵55r/h.以精油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获得微胶囊的最佳制备条件为:甲基纤维素0.6 g/100 m L H2O,茶树精油0.4 m L,壳聚糖0.6 g/50 m L H2O,海藻酸钠3 g/50 m LH2O,含油率为13.4%,该工艺条件所得的精油微胶囊重现性好.其茶树油微胶囊呈球形,表面光滑,颗粒较均匀,对精油具有较好的缓释效果,它在空气中存放2周后,其粒径有所增加,且其表面出现细小裂纹.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微胶囊制备造壁工艺控制过程。方法以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为壁材,正十二醇为芯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对芯材十二醇进行包囊,制备微胶囊相变材料。考察了微胶囊制备造壁工艺中pH、温度、时间、预聚物滴加速度、乙酸滴加速度及升温速度对微胶囊包封率的影响。结果工艺条件为pH 4.5~5.5、温度60~80℃、时间120~140min,乙酸(体积分数,10%)滴加速度为1.0 mL/min、升温速度为3℃/min和预聚物滴加速度为1.0 mL/min时,包封率达58.0%。结论形成的微胶囊呈球形,规则性好,结构致密,且包封率高。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柑橘精油微胶囊化及陈皮软糖的制备,通过显微镜、流变仪、粒度仪等检测柑橘精油的胶囊化效果.选择不同壁材浓度、芯材与壁材比、进风温度对喷雾干燥的柑橘精油微胶囊化的生产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质量分数为25%的改性淀粉乳状液,芯材与壁材比为1∶1.5,进风温度为150℃,出口温度为75℃,所得柑橘精油微胶囊效果较好.按配方制备的陈皮软糖口味纯正,贮藏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8.
采用乳化喷雾干燥法制备粉末猪油,并考察了均质压力、乳化温度、蛋白质含量等工艺条件对乳状液稳定性及微胶囊化粉末猪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乳状液的稳定性是影响粉末油品质的重要因素。为获得稳定的乳状液和较高的微胶囊化效率,适宜的工艺条件为:均质压力49MPa,乳化温度65℃,蛋白质与麦芽糊精比例为0.76,黄原胶浓度为4g/L,总固形物浓度为200g/L、麦芽糊精DE值为20。  相似文献   

9.
喷雾干燥法制备肉桂醛微胶囊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以阿拉伯树胶和麦芽糊精为壁材,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化肉桂醛的工艺条件,探讨了壁材组成、乳化剂用量、固形物浓度、芯壁比、进风温度、进料速度、喷射压力等对微胶囊化效果的影响,经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阿拉后胶和麦芽糊精的最佳配比为1:1,蒸馏单甘酯的用量0.4%(质量分数),固形物质量分数为40%,芯材与壁材的配比为V:m=1mL:10g,喷雾干燥最佳工艺条件为:进风温度225℃,进料速度210mL/h,喷射压力为180kPa。  相似文献   

10.
制备阿齐霉素掩味微囊并优化处方工艺,考察掩味效果.选择乙基纤维素为囊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阿奇霉素掩味微囊,并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处方工艺,以人体口腔内的苦味感觉为指标,考察阿奇霉素微囊的掩味效果.最佳工艺参数:囊材质量比1∶2,进风温度124℃,进样速率4mL/min.在此工艺条件下得到载药量为17.27%,包封率达70.54%,口感无苦味.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工艺条件理想,喷雾干燥法制备微囊方法简单,工艺有利于工业化生产,对苦味具有良好的掩味效果.  相似文献   

11.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研究了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生产方法、工艺路线,并对其系列产品在微胶囊壁材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以柠檬油为芯材,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为壁材,壁材与芯材的最佳质量比为3:2,淀粉酯最佳的DE值为12.所得产品的微胶囊化产率和效率都接近100%.  相似文献   

12.
 以钙基膨润土为原料,采用体积分数为15%的硫酸、盐酸与草酸饱和溶液组成的混酸为酸化试剂,通过轮碾法制备高效活性白土。结果表明,混酸浓度、固酸比、碾压时间、含水率和还原剂用量是影响活性白土活性度、脱色率和相对白度的主要因素。当混酸体积分数为15%、固酸比为4:1、含水率为22%、碾压时间为40min、还原剂用量为膨润土物料质量的0.8%时,可制备出活性度为204,脱色率为96%,相对白度为82的高性能活性白土。  相似文献   

13.
 通过先碳化、再磺化的简单工艺制备炭基固体酸,采用多种分析手段对其成分和结构进行表征.首次以高产量和高含油率的膏桐新品种—多花膏桐的籽油为油脂原料,考察炭基固体酸在其酯化试验中的催化效果.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炭基固体酸可显著提高酯化反应效率;在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60min、醇油摩尔比12∶1和催化剂用量7%的反应条件下,多花桐籽油酯化率可达到90.02%,其酸值由17.13mg/g降为1.71mg/g.炭基固体酸循环使用6次,多花桐籽油的酯化率无下降,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稳定性和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β-环糊精玫瑰香精微胶囊的制备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用β 环糊精作为壁材,探讨了玫瑰香精环糊精微胶囊的制备工艺。采用正交试验获得了微胶囊的最佳包结条件,皮芯比为10∶3,包结温度为50℃,w(β CD)为15%,pH值为7。利用SDT 2960热分析仪对样品进行热重分析,测试包埋率,通过对比玫瑰香精、β 环糊精、微胶囊样品的红外光谱图,表征包结情况。  相似文献   

15.
马森 《应用科技》2011,38(1):10-13
对茶叶中提取咖啡碱的方法进行了改进,方法为:95%乙醇回流提取一水浴蒸馏回收乙醇→加M如中和鞣酸、吸收乙醇和水分→90℃左右烘干乙醇、水分→油浴180~190℃加热粗提物,咖啡碱升华→纯品.武夷岩茶生产副产品茶末、茶片、茶梗中咖啡因含量分别为:45.65±0.66(mg/g)、42.14±5.68(mg/g)、25.55±0.55(mg/g),从中提取咖啡碱率分别达到0.97±0.30(%)、0.44±0.08(%)、0.38±0.07(%).用紫外和红外光谱法定性定量,产品为咖啡碱,纯度达到80%以上.对提取条件以正交实验优选结果,主要影响因素为提取温度,最优提取条件为温度70℃、料液比1:12.5、提取时间20min.  相似文献   

16.
以玉米胚中还原型谷胱甘肽为芯材,以海藻酸钠为壁材,采用溶剂挥发法对玉米胚中还原型谷胱甘肽进行微胶囊化研究.选二氯甲烷为有机溶剂,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试验得出微胶囊化的最佳工艺条件:壁材质量分数为4.0%、壁材芯材比为15∶1、明胶质量分数2%、搅拌速度4 000 r/min微胶囊包埋率可达63.12%.  相似文献   

17.
以小麦胚芽、大米和奶粉为主要原料,通过配方及喷雾干燥工艺研究,得出了产品的基本配方为:小麦胚芽为200 g,大米为200 g,奶粉为100 g;经分析,喷雾干燥工艺参数对产品冲调性有较大影响,当进风温度为180℃,喷雾压力为1.0 MPa,物料浓度为30%时,所制得的产品具有良好的感官品质及冲调性能.  相似文献   

18.
以沙棘“实优一号”品种的种子作为外植体,经过前期的消毒处理后分别接种在MS、1/2 MS、1/4 MS培养基中,在11 ℃培养10 d后移入25 ℃中培养,接种培养30 d后观察统计种子在不同基本培养基中的萌发率、萌发时间以及胚根生长状况,从而确定沙棘种子萌发的最佳培养基类型。结果显示:在相同培养条件下,1/2 MS培养基中的沙棘种子在培养7 d后最先萌发,培养30 d后其萌发率最高(16.67 %),胚根分化出2~4个分支且生长状况最佳;1/4 MS培养基次之;MS培养基最差。因此,1/2 MS培养基为沙棘“实优一号”品种种子萌发的最佳基础培养基。  相似文献   

19.
针对辽河油田超稠油用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采出水含油量高的特点,以多元脂肪醇、环氧氯丙烷、二甲胺和十二胺为原料,合成了一种适用于处理超稠油SAGD采出水的净水剂GBEDL-08,并考察了药剂加量、沉降时间和水温对GBEDL-08除油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GBEDL-08不仅除油性能良好,而且除油速度快;在水温90℃、沉降时间90min和投加质量浓度为350mg/L的条件下,采出水含油量从63642mg/L可以降低到176mg/L,除油率达到99%以上,是一种高效的阳离子净水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