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溶剂涂膜法制备了共聚组成不同的(3-羟基丁酸酯)-(4-羟基丁酸酯)共聚物[poly(3HB-co-4HB)]生物可降解膜。通过土壤和猪胰脂肪酶降解实验,考察了降解过程中样品质量、分子量及表面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降解和酶降解都经过表面腐蚀过程,无定形态首先降解,样品质量逐渐损失,分子量逐渐减少;结晶度对膜的腐蚀形貌有很大的影响,降解速率都随4HB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脂肪酶降解速率比土壤降解速率快,但分子量减少的程度不及土壤降解,并且在降解过程中出现了小分子量的低聚物。  相似文献   

2.
过氧化氢氧化降解壳聚糖的可控性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壳聚糖能被过氧化氢氧化降解得到低分子量壳聚糖,所得产物分子量分布随平均分子量的下降而逐渐变窄。其降解速度和产物特性受原料脱乙酰度,反应介质、H2O2用量、温度和反应时间的影响。脱乙酰度越高的壳聚糖,降解反应越容易进行。  相似文献   

3.
过氧化氢/醋酸体系降解壳聚糖及其产物的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用过氧化氢/醋酸体系降解壳聚糖制备不同分子量的甲壳低聚糖,这些样品用凝胶渗透色谱(GPC),碳-13核磁共振谱(^13C-NMR)分析表征。降解所得壳聚糖产物中有羧基生成,且随着分子量的降低,羧基含理增加。用微热量法来测量降解壳聚糖对金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同时用平板法测水溶性壳聚糖抑制多种细菌的活性,结果表明2%浓度水溶性产物可以完全抑制这些细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液相还原法合成出具有不同摩尔比的Cu2O/Ag(x)复合型催化剂,采用XRD、SEM、UV-Vis-NIR漫反射(DRS)分析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显示,纳米金属Ag的存在,使得Cu2O/Ag(x)样品对光的吸收扩展到了整个可见和近红外区,且随样品中Ag含量的增加,该区域的吸收逐渐增强,证明Cu2O/Ag(x)复合催化剂对太阳光具有高的光吸收能力。以甲基橙(MO)为目标降解物,研究催化剂在黑暗条件下的降解性能,结果表明Cu2O/Ag(0.05)催化剂具有最高的降解能力,在120 min内黑暗条件下MO (30 mg?L-1) 降解率达到89.2%。同时对Cu2O/Ag(x)复合催化剂的降解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可降解LLDPE地膜降解后以粉末形式进入土壤的“降解”存在很大的争议,为了探究进入土壤的高分子残余物是否继续降解,通过高温索式提取法采用混合溶剂(V(正庚烷)∶V(二甲苯)=1∶4)对土壤中的LLDPE(Mw=120 000)残余物进行分离提取,分别考察提取时间和土壤类型对LLDPE提取率及结构和热性质的影响,同时做堆肥实验并进行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对LLDPE的提取率随提取时间的增加而增大,最佳提取时间为4 h,提取率75%;提取时间对LLDPE的分子结构、结晶及平均重均相对分子质量均无明显影响,但会导致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略微变窄;土壤类型对LLDPE的提取率基本没有影响;将普通LLDPE和光降解LLDPE样品分别做堆肥实验,采用高温索氏分别提取样品进行GPC测定,结果表明该提取方法可以用于实际土壤中LLDPE及其残余物的降解测试评价,长期跟踪下去还可以评估LLDPE完全降解所需时间.  相似文献   

6.
热失重方法研究聚丁二烯聚氨酯降解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柳荷  朱琰 《河南科学》1994,12(4):307-312
用热重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一系列以端羟基液体聚丁二烯为软段的聚氨酯和尿氨酯的降解反应。在空气氛中,温度高于400℃时有一急剧失重现象,致使得不到完整的失重曲线。在氮气氛中,降解反应分两个阶段进行。对降解的第一阶段,求出了有关热重数据。利用求得的降解反应表现活化能,比较了不同异氰酸酯结构和不同扩链剂样品的热稳定性。发现基于MDI(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的样品热稳定性最好,基于TDI(甲苯二异氰酸酯)的次之,基于HDI(六次甲基二异氰酸酯)的样品,对热最不稳定。胺扩链的样品热稳定性较醇扩链的样品为好。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对毒死蜱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方法.该方法主要从土壤中筛选出一株适合接种到堆肥体系中的毒死蜱降解菌Y3,并采用4个堆制体系考察在接种与不接种菌株Y3的两种堆肥化条件下,土壤中残留的毒死蜱对堆肥进程的影响和毒死蜱的降解情况.结果表明不接种降解菌Y3的堆制B能够在40 d的堆制时间内达到腐熟,并且在堆制第32 d时使土壤中的毒死蜱被完全降解.接种降解菌Y3的堆制C能够更快消除堆肥中植物毒性,减少堆肥腐熟的时间,并且使毒死蜱被完全降解的时间缩短了12 d,接种筛选的降解菌Y3堆肥修复毒死蜱污染土壤的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8.
以鸡粪中四环素类抗生素为研究对象,在堆肥发酵过程添加降解剂对四环素类抗生素进行降解,研究木屑和高锰酸钾对四环素类抗生素的降解效果.在本实验条件下,以木屑为辅料,在堆肥发酵降温期添加高锰酸钾对鸡粪中四环素类抗生素的降解率达到89%.在堆肥发酵初期加入高锰酸钾会提高堆肥发酵过程的温度,结果发现高锰酸钾在堆肥高温期会发生分解产生氧气,增加堆肥过程的氧气通量,提高反应温度.  相似文献   

9.
γ射线辐照降解壳聚糖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采用γ射线辐照分子量为450kd天然壳聚糖溶液,分析了辐照强度及辐照时间与降解产物粘均分子量,还原糖分子及分子量均一性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分级得到了若干平均分子量的低聚壳聚糖,结果表明,降解产物粘均分子量及还原糖分子量随着辐照强度及辐照时间的增加而减小,并且降解产物分子量的均一程度随着辐照剂量的提高而提高。  相似文献   

10.
淀粉/聚乙烯薄膜中聚乙烯的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含30%淀粉的淀粉/聚乙烯薄膜进行环境降解、环境生物降解和环境曝晒试验,发现淀粉/聚乙烯薄膜在环境中暴晒降解的速度远远大于生物降解的速度,在应用环境中经过4周的降解,薄膜中聚乙烯的分子量损失达62.5%;经5周的曝晒降解后,薄膜中聚乙炮的分子量损失达87.5%;薄膜降解后,平板流变粘度降低2个数量级以上。  相似文献   

11.
从混合气体系统中任意两个组分的速度的几率分布出发,在证明了从速度坐标集合到速度坐标集合之间的速度坐标变换为正则变换的情况下,本文作为柯尼希定理的应用之一,较为详细地给出了推导相对速度分布、质心速度分布的另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地下水系统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矿井涌水量预测难以得到理想结果的原因,指出地下水系统的稳定性判断是其关键,并从系统理论和统计理论两方面探讨了进行地下水稳定性判断的依据,提出了从系统状态估计入手进行地下水系统稳定性判断的方法。参7。  相似文献   

13.
多元函数的极限、连续以及间断,是数学分析中最基本的概念。然而,到目前为止国内流行的教材中对这些概念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为此,本文探讨了以上几个概念,并提出了合理的定义,特别是给出了二元函数间断点的合理定义。  相似文献   

14.
为了模拟和预测定向井的井眼轨迹,需要确定岩石的弹性常数。本文把岩石视为横观各向同性材料,给出了岩石的本构方程,根据电阻应变片的基本原理,研究了岩石五个弹性常数的实验测定方法,并给出了几种岩石的五个弹性常数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15.
杨树溃疡病菌致病力分化及杨树抗病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来源于不同地区、不同寄主上杨树溃疡病原Botryosphaeria dothidea的17个菌株在杨树上进行接种试验,结果表明,病原在杨树上存在致病力分化的现象,但不同来源地的菌株之间和不同寄主来源的菌株之间致病力没有明显的差异,说明病原致病力分化与地区分布和寄主来源无关。文章试用一种数值方法,对11种杨树感病性分别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16.
对粘附理论的发展加以述评,主要包括机械连结理论、吸附理论、静电理论和扩散理论。  相似文献   

17.
筛箱各点运动轨迹为圆的振动筛工作时,激振轴上存在唯一的瞬时速度中心线,而且瞬心线的位置不变。瞬心线位于激振轴中心线与偏心块质心之间,该线到激振轴中心线的距线等于振动筛的振幅。只要胶带轮的几何中心安装于瞬心线上,胶带轮就只作定轴转动,不随筛箱振动。  相似文献   

18.
几种木兰属植物花粉粒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木兰属(Magnolia L.)植物全世界约有80余种,主要产于亚洲及北美;我国有30余种,大部分是著名的观赏树种和药用植物。而且其中某些树种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氯气等有较强的抗性,所以又是城市绿化、净化空气的优良树种。 哈钦松的真花学说认为,木兰科植物是现存被子植物中最原始的类群,得到了许多植物系统学家的赞同。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植物系的James W. walker曾研究了毛茛类(包括木兰科)植物1000种以上,和若干属的醋酸酐分解的花粉,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考察了其中的100多个属的代表种花粉。可是他们所研究的只限于美国的特有种,如福莱氏木兰(Magnolia fraseri)、达老玉兰(Talauma sp.)等。至于我国的特有种类,前人曾做过部分光学显微镜下的形态研究,但应用电子显微镜方面的研究还仅开始。我们对南京林学院校园内栽培的木兰属六个种,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方法对花粉纹饰结构进行比较观察,并拍摄了照片,以增补植物分类学的基础内容,并为良种繁育工作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19.
结球生菜基因转化组织培养受体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结球生菜马莱克为试材,以MS为基本培养基,采用不同的激素配比,经愈组织诱导及芽分化、生根、移植入土三个步骤的离体培养,获得正常的再生植株,建立了结球生菜的基因转化受体系统,为下一步的基因转化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愈伤组织诱导及芽分化培养基为MS+B0.1-4.0mg/L+IAA(或NAA或2,4-D)0.005-2.0mg/L;分根培养基为1/2MS,还测定了外植体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设施工程技术》CAI课件的制作方法 ,阐释了该课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 ,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