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传统法律价值观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精髓,体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法律智慧。其中所蕴含的对"和谐"、"善"的追求,对于提高法学专业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培养其法治精神、帮助其理解现代中国的法律制度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相关专业课程的多层面讲授,结合现代中国法律实践的案例分析是培养法学专业学生中国传统法律价值观的最直接有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有着浓厚的公法化特点,传统公法文化今天仍然根深蒂固地存在着并对当前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起了巨大的阻碍作用。要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蓝图,必须完成对传统公法文化的现代改造。  相似文献   

3.
"德法之辩"命题是中国传统社会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透过这一文化现象我们可以领略到中国传统社会曾经在国家治理模式、法律制度体系构建方式以及法律意识培育途径等问题上所做出的选择与坚守。尤其是在该命题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之后,客观上为秦汉时期在治国理政模式与法律制度体系构建方式上进行选择与尝试提供了多样化的新内容。为此,在"德法之辩"命题的核心内容上,秦汉时期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特质,秦任法而治,不别亲疏与贵贱,将法律之治推向极端,而汉倡德治,必贵人伦情理而慎刑,力主道德法律化,由此奠定了中国传统社会法律制度体系儒家化的基本特征。同时,也对中国传统社会几千年的国家治理模式与法律制度特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近日,各地频繁出现"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分析其原因,抛开现存的交通管理制度存在漏洞等"硬性"原因之外,把目光转向"软性"的中国法律文化,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对我国法律文化的概念特点、传统思想进行分析,以"中国式过马路"为切入点分析法律文化,并结合社会现状反思了该现象发生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法治社会中,存在着三种异质性法律文化,即马克思主义法律文化、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和西方法律文化。这三种历时性的法律文化以冲突的形式和共时性的形态存在于当今意识形态中。应处理好这三种法律文化及其相互关系,从而为我国法治社会建设创造良好法律文化氛围。应当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为主导,立足于重视和发掘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当代解读,同时借鉴和吸收西方法律文化的优秀成果,从而谱写法治中国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有着极强的民族性特征。其基本特点可以从法律思想、法律制度和法律适用三个方面得到全面认识。中国传统法律思想主要有强调权威,皇权至上,追求和谐三个主要特点。在此法律思想的指导下,中国传统法律在制度方面相应形成了礼入于法,法自君出,以刑为主,诸法合体的特征。同时,行司合一,执法原情等特点贯穿中国传统法律适用的过程中,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传统力量的强大入手,阐述了文化必须尊重传统,加之中国文化具有较强的同化能力,所以现代的中国法律构建必须尊重传统法律文化,并以之为基础进行创造性转化。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实践的灿烂成果。本文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成因和社会基础进行分型,剖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基本品质,并以现代人的眼光经行评析,试图找出传统精神与现代社会契合和不契合的部分,借以找出中国法治现代化应带借用的成分,剔除不适合现代社会要求的落后因素。通过借鉴西方先进法律文化和继承本民族民族精神的闪光点,为中国法制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创建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高效和公平的法治体系,真正实现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9.
李家有 《科技信息》2012,(24):96-97
在中国法治社会的构建过程中,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而中国法治的最大困难则来自文化传统。作为法律运转的强大精神支柱和人们行动先导的法律文化在精神层面的深刻影响,是造成法律实施不理想的一个主要的、根本的原因。建设中国法治社会,同时也必须弘扬和开掘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积极因素。中国的法治建设在注重制度层面建设的同时必须正视和构建与法治国家相匹配适应的现代化的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10.
以儒家思想为内核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并非与现代化必然背道而驰,儒家思想在经过清理、改造、转化之后是能够与西方市民法文化结合的.中国法律文化现代化应走中西文化结合之路,实现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性转换,为法治模式的形成培育出适合它成长的文化土壤.  相似文献   

11.
孝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其内涵直接被历代统治者纳入法律规范,用以维持社会秩序,实现政治统治。传统孝文化的核心和现代法律精神相抵牾,而传统法律中体现的"孝"的价值取向,为孝文化与现代法律的交融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创造性转化提供了有益的路径探究。现代法律吸纳传统孝文化的精髓,这既体现了现代法律对传统孝文化的积极关涉,又推动了孝文化的新发展,符合和谐社会的价值指涉。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上半叶,曲阜乡村延续了旧有的文化传统,存在于乡村文化中的仍是援礼于法、融法于俗的浑然天成的礼俗秩序。1949—1978年的30年间,一系列国家建构的制度性变革和组织重构深刻地影响着曲阜乡村社会的文化变迁,但由于生成现代文化的经济基础没有根本变化,因而曲阜乡村文化传统特别是其价值层面依然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改革开放以来,曲阜乡村文化从器物层面到观念层面都开始面临着全新的转型。曲阜乡村文化百年流变的启示是:乡村文化的转型不能割裂传统与现代;乡村文化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文化的各级层面“均衡”着力;内生性变迁与外生性变迁的有机结合是推动乡村文化转型的最优路径。  相似文献   

13.
传统中国存在着“无讼”法律传统,“无讼”法律传统的价值取向的产生原因不仅仅是传统中国有着追求和谐的哲学文化传统,其实西方法律也有着对和谐价值的追求,更为直接的原因来自当时的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法本身的因素。从技术层面来说,“无讼”的法律传统与现代法治有着一定的契合,但从本质来说“无讼”法律传统与现代法治的精神是相悖的,只有真正解决了我们的法治问题,才能将“无讼”法律传统深厚的历史资源引入现代。  相似文献   

14.
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的法律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是中国几千年治理国家的主导思想。深入研究儒家思想的治国理念及其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关系.吸收儒家思想精华部分.必将对当代中国法治的现代化构建有着借鉴和弥补意义。  相似文献   

15.
西双版纳傣族传统饮食文化以重保健、讲和谐、爱自然、追求美成为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中一颗耀眼的新星。通过论述傣族传统饮食文化的特征,探索傣族饮食文化蕴含的生态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侗族习惯法——"侗款"是侗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前国家组织结构的一块活化石,它在构建侗族和谐社会中起到了教育的辅助作用,是侗族和谐文化代代传承的法律保障。本文介绍了侗款的起源、发展、传承与变迁,并分析了侗款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公民的法律文化大致还是以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为主导的。这已经成为中国法治进程中的一个突出的制约因素。如果要使其从法治化的阻止力变为法治化的内在驱动力,则必须进行创造性转化,而现代的公民法律文化应该以权利文化、权利制约文化、程序正义文化为核心。  相似文献   

18.
关于遗失物拾得人是否应该享有报酬请求权,国外立法和学界皆存有争议。有别于一些国外的立法,我国法律没有赋予拾得人法定报酬请求权,《物权法》仅规定拾得人享有约定报酬请求权。这一规定不仅有其理论渊源,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权利义务观,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而且符合现阶段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国情和法治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