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中国存在着“无讼”法律传统,“无讼”法律传统的价值取向的产生原因不仅仅是传统中国有着追求和谐的哲学文化传统,其实西方法律也有着对和谐价值的追求,更为直接的原因来自当时的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法本身的因素。从技术层面来说,“无讼”的法律传统与现代法治有着一定的契合,但从本质来说“无讼”法律传统与现代法治的精神是相悖的,只有真正解决了我们的法治问题,才能将“无讼”法律传统深厚的历史资源引入现代。  相似文献   

2.
李家有 《科技信息》2012,(24):96-97
在中国法治社会的构建过程中,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而中国法治的最大困难则来自文化传统。作为法律运转的强大精神支柱和人们行动先导的法律文化在精神层面的深刻影响,是造成法律实施不理想的一个主要的、根本的原因。建设中国法治社会,同时也必须弘扬和开掘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积极因素。中国的法治建设在注重制度层面建设的同时必须正视和构建与法治国家相匹配适应的现代化的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3.
西藏传统法律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律文化的共时性,使得传统法律文化无时无刻不对现代社会产生着影响。西藏传统法律文化在西藏法律文化现代化的过程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对西藏构筑现代法治社会有着什么重要的影响?文章从西藏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入手,研究西藏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双重影响.探讨西藏传统文化适应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以期为西藏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法制建设的推进 ,需要转换传统法治意识 ,突破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束缚 ,培育一种与建立在市场体制上的现代政治法律制度相适应的现代文化 ,建立现代化的法制社会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孝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适应了中国古代传统社会政治统治的需要。但传统法律文化中的孝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在当今老龄化的背景下,在建设现代法治国家的进程中,要继续发挥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精华,记住善的因素,同时也要总结恶的因素,使国家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以更好的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使社会秩序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法治社会中,存在着三种异质性法律文化,即马克思主义法律文化、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和西方法律文化。这三种历时性的法律文化以冲突的形式和共时性的形态存在于当今意识形态中。应处理好这三种法律文化及其相互关系,从而为我国法治社会建设创造良好法律文化氛围。应当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为主导,立足于重视和发掘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当代解读,同时借鉴和吸收西方法律文化的优秀成果,从而谱写法治中国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7.
方孔先生在"传统中国法分析"中对中国传统的法律思想、法律文化传统进行相当深入的批评。指出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存在着"不客观、不实在、不合群、乱伦"等一系列与现代法治格格不入的特点,人治传统浓厚而法治传统阙如。但是"中华法系"应该是一个具有多元内核的,儒道法诸子百家各种学说相互吸收相互借鉴,具有本土化、原生性、开放性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法律价值观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精髓,体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法律智慧。其中所蕴含的对"和谐"、"善"的追求,对于提高法学专业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培养其法治精神、帮助其理解现代中国的法律制度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相关专业课程的多层面讲授,结合现代中国法律实践的案例分析是培养法学专业学生中国传统法律价值观的最直接有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保护和发展西藏民族文化是保障少数民族文化权益,实现《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等法律赋予的文化权利的根本要求。文章认为,目前西藏在保护和继承传统文化、发展文化产业、确保文化安全战略的进程中,存在着民族文化权利立法滞后,不能满足文化发展的要求等问题。为此,必须健全文化发展的法律体系,深化文化行政体制改革,提升文化建设法治理念,为西藏文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社会等级观念,“官本位”思想,“重德轻刑”治国方略,重义轻利的“义务本位”观,“性本善”人性哲学等等不符合现代法治的理念。这些思想文化与现代法治所倡导的平等、自由、人权、权力制约的精神有着巨大差异,是法治国家建设中应加以检视并逐步摒弃的东西。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进入90年代后市场经济与依法治国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热点。当前的中国经济逐步走向市场化并与世界市场接轨,社会正由传统的礼俗社会向现代化法制国家迈进。从二者的关系来看,市场经济是现代法治的“催生剂”,而现代法制是市场经济健康有效运行的“维生素”。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现代国家是法治国家,法制现代化对于社会现代化的意义不言而喻。“虽然从总体上看,以现代文明为基础的法制现代化当然包括法律精神的现代化,以法律规范为核心的具体法律制度的现代化,以法律技术手段和物质设施的现代化,但重心还是法律精神的现代化的和…  相似文献   

12.
中国法治建设和发展中,很注重移植西方的法律,有些移植过来的法律却出现了"水土不服",其实中国的传统法律文化中有许多同现代法治的理念相对或相通的地方,中国的法律要得到长足的进步,必须根植于本国传统法律文化中,并根据实际情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相似文献   

13.
孝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其内涵直接被历代统治者纳入法律规范,用以维持社会秩序,实现政治统治。传统孝文化的核心和现代法律精神相抵牾,而传统法律中体现的"孝"的价值取向,为孝文化与现代法律的交融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创造性转化提供了有益的路径探究。现代法律吸纳传统孝文化的精髓,这既体现了现代法律对传统孝文化的积极关涉,又推动了孝文化的新发展,符合和谐社会的价值指涉。  相似文献   

14.
当今之世,法治已成为衡量社会进步、政治文明的尺度。然而我国传统法律文化固有的消极因素,在某些方面阻碍我国法治的进程。用依法治国的标准去重新评价传统法律文化。对传统法律文化加以改造,古为今用,是实现法治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论规则之治在乡土社会中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司法实践中的非规则之治中国自古是一个农耕文明相当发达的国度,"重农抑商"是中国传统制度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隆礼轻法"也就必然是中国精神文化反映出的一个重要特征,这种文化传统与建构在陌生人社会上的现代法治是相悖的。随着中国的现代化改革的推进,"法治"已经成为社会的一个主流话语。法治即规则之治,规则之治几乎是现代法治的核心。然而,"我国的社会现实表明,近年来农村的工业化发展很快,但是民间文化、宗教信仰、传统社会组织等并没有消失,而是不断表现出巨大的生命力。"在目前国家主导型的法治建构模式下,乡土社会的现代性和传统性、正式法与民间法的冲突表现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6.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们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在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大力弘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热爱祖国、崇尚和平的传统民族精神,积极培育科学、法治和以人为本的现代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7.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阶层分化,矛盾交织,传统社会管理模式面临巨大挑战,创新成为一项紧迫而艰巨的战略任务。社会管理创新是在一定法治文化环境中进行的,法治文化是法治社会的灵魂,社会管理创新与法治文化在价值目标上有契合之处,加强法治文化建设,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现实依据与制度保障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必要要求,也是深入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我们五千年历史积淀下来的宝贵财富,在当今建设法治社会的时期也有其积极意义。在法治化进程中如果忽视传统文化的影响,那么可能会激发比较深层的社会矛盾,而传统文化与法治理念结合得好则会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9.
法治国家的公民应当具有法治精神。但是当前中国公民尚未普遍具有法治精神,人们对法治和法律的认识仍存在偏差,对法治理想及其价值目标还缺乏心悦诚服的认同、充分的信任、坚定的信念和忠诚的信仰。这种状况是由中国文化传统中消极方面、特殊的历史原因、法律运行的失调以及法治宣传教育的重心偏离等因素共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20.
现代社会,法律发展的精神意蕴主要在于实现民主、法治和人权,其中,人的权利是法治精神的最高凝结,是衡量现代民主和法治的精神标尺,也是评价法律发展程度的基本标准。主要理由是,法律发展以权利主体为依归,以权利保障为价值目标,其从法律实质方面和精神方面体现了这种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