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7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25篇
教育与普及   28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39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文认为强化前件规则对虚拟条件句确实足失效的,但传递原则、逆换原则和析取前件消去规则并没有像希尔皮南所说失效了。如果对同一性替换规则加上条件对一个命题的某个部分实施替换,要求所利用的同一性在该命题的模态下也成立,则同一性替换规则可以运用于模态语境。奎因对存在概括规则在模态语境中失效的分析并不完全准确。  相似文献   
2.
利用低阶模型替代高阶模型,并以此为依据设计最优状态调节器,这经常是以PID及其组合与替换的形式出现。本文提出这种结合最常用的方式是P-PI,PIDA-PIDB以及PI-I的组合,并指出其适用的对象特性。  相似文献   
3.
统计了大肠杆菌1288个编码序列开始的33个碱基位点(11个密码子)上各碱基出现的概率,发现第2、第3密码子各位点上的碱基概率分布与其它密码子上的碱基分布概率不一样;碱基G和T出现的概率从第4个密码子后呈现明显的3周期分布.我们还研究了这些位点上的碱基概率分布与基因表达水平的关系,发现高表达基因和低表达基因在第2、第3密码子各位点上,其各种碱基的概率分布是有区别的;高表达基因碱基G和T的概率分布3周期性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一种新的代理缓存替换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文档大小、访问频率、文档访问剩余寿命作为计算文档价值的关键词,在提出的替换策略上,对文档的访问频率作一个更精确的计算。实验结果将会表明该算法的改进更进一步提高了缓存性能,得到较高的文档命中率和文档字节命中率。  相似文献   
5.
中华哲水蚤线粒体DNA COI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7,自引:7,他引:7  
采用苯酚-氯仿-异戊醇(25:24:1)提取、异丙醇沉淀、酒精洗涤、TE缓冲液保存方法提取了采自胶州湾青岛海域的中华哲水蚤基因组DNA;以相应引物经PCR扩增得到线粒体DNA细胞色素氧化酶Ⅰ亚基基因(mtCOD)片段;PCR产物采用化学法进行质粒重组(载体pGEM—T Easy Vector)、热休克转化重组质粒至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JM109)、氨苄LB培养基扩大培养;测序.结果表明。中华哲水蚤线粒体COI碱基大小为710bp(国际基因库索引号AY665663)。其碱基组成A、C、G、T含量分别为24.23%、19.15%、22.54%和34.08%;G C含量为41.69%。A T为58.31%.  相似文献   
6.
采用PCR扩增技术对分类上有争议的中国东海赤潮原因种(被称为东海原甲藻.本简称:东海株系)的基因组DNA进行了核糖体DNA大亚基片断(LSU rDNA)的扩增和测序.并与一同扩增的来自美国CCMP的被称为具齿原甲藻(本简称:CCMP株系)的同源序列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两710bp的LSUrDNA同源序列中仅存在7个碱基的差异.遗传相似度高达99.01%.遗传差异为0.99%.进一步与Genebank其他3种原甲藻即P.mezicanum、P.mieans和P.minimum的同源序列进行比较,发现其他3种原甲藻两两问的种间遗传相似度在91.1%~95.5%之间.而P.micans和P.minimum种内不同株系的遗传相似度为99.4%~99.9%.均为99%以上.综合这些数据说明东海株系与CCMP株系之间的0.99%的遗传差异应视为种内差异.原甲藻的东海株系与CCMP株系当属异名同种.因此本试验结果从分子水平支持了被称为东海原甲藻的原甲藻与被称为具齿原甲藻(P.deantatum)的原甲藻同为一种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语法和语义两个层面界定了“双宾结构”的内涵,并且确立了双宾结构的原型特征,同时依据语法特征,设立了同形结构范畴,共描写了22种准双宾结构及其替换格式、形成途径与双宾结构的关联等。  相似文献   
8.
从线粒体DNA世系的系统发育关系角度来说, 稀少的点突变在多个不同世系(或者说单倍型类群)中出现, 就很有可能是错误的. 这条对mtDNA序列中观察到的稀少的点突变进行检验的经验是否对序列中出现的碱基缺失/插入也适用, 目前未见报道. 本研究中统计了国内50个不同人群2352个个体mtDNA序列中出现的一些稀少的碱基插入/缺失事件. 结果显示, 除去单倍型类群特征性或相关性的碱基缺失/插入外, mtDNA序列中的碱基插入/缺失事件, 特别是发生的位置上含有该突变碱基(碱基对)重复的时候, 基本上不能通过世系系统发育关系来判别其准确性. 对于研究中偶尔观察到的个别稀少的碱基插入/缺失事件, 建议进行独立多次的序列测定予以核实.  相似文献   
9.
钟儒刚  戴乾圜 《科学通报》1997,42(9):933-935
N-亚硝基化合物(NNC)在α-羟基化后生成重氮化物而与DNA结合发挥致癌作用是一已经被普遍接受的概念 但是仅用α-位的活性却在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均解释不了NNC的复杂的结构与致癌活性关系.越来越多的试验证据表明非α-位的代谢活化在NNC致癌机理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曾对153种NNC的结构与致癌活性关系进行了定量模式辨认研究,结果表明:在NNC分子上经代谢产生两个亲电活性中心是形成最终致癌物的必要条件;并且,在α-位的第一活性中心与非α-位的第二活性中心之间的最适作用距离约为280pm;从而证明了NNC致癌作用符合于“双区理论”.根据双区理论,我们还探讨了N-亚硝基化合物中N-N键旋转能障与其致癌性的关系.对于甲基取代的亚硝基哌嗪及有类似结构的化合物比其母体化合物的致癌性有显著增强的现象,我们提出了:环上杂原子的邻基参与作用提高了甲基代谢产物的活性,形成第二亲电活性中心是重要影响因素的观点;这一观点在分析结构参数时发挥了巨大作用.由于确定这一邻基参与作用的机制对于深入探讨NNC致癌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MNDO方法对具代表性的化合物,3,5-二甲基亚硝基哌嗪的甲基代谢活化产物与DNA碱基的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用DNA行走方法和信息剩余度方法研究了核酸编码序列中的碱基关联,指出了这种关联的短程性.讨论了碱基组成漂变导致的表现关联效应和各种关联模的涨落限.对最近的有关文献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