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8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3 毫秒
1
1.
用表面方法(SEM,SAM,XPS)研究了在不同温度热处理后Au/Au Be与GaP接触的特性.结果显示,Au Be与GaP接触的界面特性强烈地依赖于热处理温度.经550℃热处理过的界面均匀、平整,其I V特性斜率大,接触电阻小;经较高温度(580℃)热处理过的表面有结晶团状物产生,晶粒变粗,接触电阻增大.AES和XPS分析表明,经540~550℃温度热处理后,界面生成Au Ga P化合物;Be原子由表面向界面扩散,在界面处出现最大值.  相似文献   
2.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综合信息平台是总局服务于行政办公和业务管理的综合性工作平台,平台基于机关局域网,整合集成办公自动化和各类业务管理应用,建立统一数据资源管理中心和规范信息服务门户,为环保电子政务应用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以及应用场景,包括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的交换机制;建立污染源数据交换标准体系;数据交换技术模式设计;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交换原型系统开发;以及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交换原型系统试点示范,为实现全国污染源监控信息的交换和集成奠定理论基础和实施范例。课题提出的技术路线已经应用于“国家环境信息与统计能力建设项目”(5.8亿资金)中“数据传输与交换平台”的设计和开发,为选定“数据传输与交换平台”的交换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有效解决大规模部署中关键技术问题;课题提出的“三位一体”交换机制框架,为环境监察管理工作的深化,提供了理论支撑;对于新增污染物(氨氮、氮氧化物)自动监控工作也有较好的借鉴作用。建设原型系统,支撑了江苏、辽宁、青海、宁夏四省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交换;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交换原型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基于“HJ/T352-2007规范”,原型系统的成功从技术上验证了“HJ/T 352-2007规范”的可实现性,另一方面可以解决分布式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在同构、异构数据库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交换问题;丰富和完善环境信息化标准体系,“环境信息交换技术规范”(HJ XXXX-201X 报批稿)中采纳了本课题提出的交换体系、交换模式。  相似文献   
4.
电磁继电器触点面的SEM和XPS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表面分析方法,研究未启封、使用过失失效和使用过失效的继电器触点表面和形貌、组份和结构,结构表明,经过使用后触点表面烧蚀严重并发生磨损,其组份中含Ag、Sn、C和O等原子,C和O的XPS峰显示,触点表面氧化膜和碳化物的形成,导致接触电阻增大,从而影响继电器的稳定履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5.
射频磁控溅射方法制备氧化钒薄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射频磁控溅射的方法.在不同的衬底温度和溅射功率下制备了氧化钒薄膜样品,并在纯氩气环境下作了退火处理,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扫描图像,对样品进行研究.XRD分析显示退火前样品为非晶态,退火后为结晶态.并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图像做了验证.对比退火后样品的XRD图谱显示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可以通过增大溅射功率或降低衬底温度.来提高退火后薄膜样品的结晶程度,并增强V2O5(001)晶面的取向性;通过对比退火前样品的XPS谱可知在其它条件相同时,通过升高衬底温度或减小溅射功率.可以提高薄膜样品中高价钒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使用多弧离子镀在铜基镀Cr的衬底上制备TiN薄膜,借助表面分析技术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离子镀TiN与Cr/Cu接触的界面与表面性质。通过SEM、TEM观测表面形貌,微结构随温度变化;用AES和XPS测量接触界面成分随温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在90℃下,表面TiN薄膜欠均匀,界面较清晰可辨;随着温度的升高,表面微结晶性能有所改善,在170℃时可见局部球聚隆起,出现粗细不同的类枝状结晶结构,此时TiN与Cr/Cu界面层增厚,形成较为稳定的Tr-Cr金属间化合物。TiN薄膜在金属衬底上的生长行为与衬底表面的原子结构、晶向,以及TiN与金属间的电荷转移和键合状况有关,适当的衬底温度(120℃)可以改变TiN形貌,改善其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7.
Ni/Si接触界面的ESCA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XPS、UPS等表面分析方法对Ni/Si接触的界面体系进行了研究,Ni-Si界面在室温下形成不稳定的多晶混层,其演化过程为:NiO_x/金属Ni/富Ni相/Ni-Si互混相/富Si相/Si,同样Ni-Si界面经650℃真空退火形成均匀的NiSi_2界面层,表层并有SiO_2相存在,说明硅化物的生成过程为:Ni与SiO_2接触产生金属氧化物,加热后逐步形成金属硅化物,讨论了NiSi_2的化学键形成。  相似文献   
8.
硫酸溶液中铂电极表面氧吸附过程的光电子能谱研究徐富春,陈声培,薛国庆,孙世刚(分析测试中心,化学系,物化所,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张掖师专化生系)电催化反应包含一系列表面吸附与脱附过程[1].这些过程与电极表面结构密切相关。因此,深入研...  相似文献   
9.
利用XPS方法,分析四种由不同CVD温度(250~550℃)淀积在n-Si衬底上形成异质结的SnO2透明多晶薄膜的表面。定性和半定量分析表明,表面存在三种氧物种,在加热吸附H2前后,相对含量发生变化,变化大小与制备温度有关,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研究薄膜H2吸附机理,讨论SnO2薄膜的气敏与SnO2/n-Si异质结光伏的关系以及制备温度对薄膜吸附反应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农用光转换材料结构的剖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用高温固相反应制备CaS:Cu,Eu农用光转换材料,运用XRD和透射光谱技术对材料的微晶结构进行研究,获得CaS:Cu,Eu荧光材料构态与光转换效率关系的信息,为光转换材料及其相应的光转换农膜的迅速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