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1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A肽(P2A)介导的多基因表达载体具有高裂解活性且上、下游基因等摩尔表达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动物转基因研究.文昌鱼(amphioxus)作为一种新兴的模式动物,尚无应用这种表达载体的报道,为此在pXT7转录系统基础上构建一个P2A介导的多基因表达载体.将体外转录的P2A介导的mRNA注入文昌鱼卵细胞并受精后,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表明,该mRNA在文昌鱼胚胎中能够高效地翻译和剪切,并且在信号肽的作用下eGFP蛋白定位于细胞核中,而mCherry蛋白定位于细胞膜上,上、下游蛋白间的剪切效率达到91%;进而构建了由文昌鱼热激蛋白基因启动子(BbHsp70)启动,并由P2A介导的多基因表达载体,实验证明其在热诱导和上、下游蛋白剪切方面均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虎纹蛙产卵前后血浆性激素变化,得到如下结果;雄性虎纹蛙在交配期血浆睾酮的含量较非交配期高,提示间质细胞分泌的激素与精子的形成相关。雌性虎纹蛙在产卵前血浆雌二醇含量较产卵后高,说明卵泡分泌的激素可能影响其他性征的发育。  相似文献   
3.
扬子鳄的线粒体全基因组与鳄类系统发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酶切、克隆、测序, 结合Long-PCR和Primer Walking法对扬子鳄线粒体DNA基因组进行全序列测定. 结果表明, 扬子鳄线粒体基因组DNA序列全长为16746 bp, 其基因组碱基组成为29.43%A, 24.59%T, 14.86%G, 31.12%C. 与其他大多数脊椎动物相同, 其基因组由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个rRNA基因、22个tRNA基因及1个非编码的控制区(D-loop)组成. 基因的排列与已测序的鳄类相似. 在全序列分析的基础上, 对12S rRNA基因序列、16S rRNA基因序列、蛋白质编码基因序列及其合并数据用MP法和ML法构建系统发生树, 结果表明扬子鳄与密河鳄的亲缘关系较近, 支持传统观点. 根据ML树的支长数值估计钝吻鳄属发生的时间为74.9 MaBP, 扬子鳄与密河鳄分歧的时间为50.9 MaBP.  相似文献   
4.
脊椎动物Pax1/9是一重要的发育调控基因亚家族,文昌鱼基因组中仅有单一的该亚家族直系同源基因Amphi-Pax1/9,为检验此基因上游调控元件的功能在脊椎动物体内是否具有通用性,将文昌鱼Pax1/9基因上游约4.6 kb的侧翼序列与绿色荧光蛋白(GFP)报告基因连接,构建重组质粒表达载体(pAmphiPax1/9-AcGFP),显微注射斑马鱼胚胎,并以斑马鱼Pax1和Pax9的上游同源序列为阳性对照.结果表明,阳性对照斑马鱼胚胎中GFP能够表达,但注射pAm-phiPax1/9-AcGFP质粒的斑马鱼胚胎中无明显的GFP表达,这一现象可能是由于Pax1/9上游调控序列在二物种间存在较大的进化差异,启动元件具有物种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封面故事     
素有"活化石"之称的文昌鱼( Amphioxus )是头索动物的总称,隶属脊索动物门(Chordata)头索动物亚门(Cephalochordata),全世界现仅存30余种,为我国二级保护动物.作为无脊椎动物向脊椎动物进化过程中的重要过渡类群,文昌鱼是研究脊椎动物起源的理想模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教学和科研价值.生存于复杂...  相似文献   
6.
SARS冠状病毒基因片段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基因序列和生物信息分析法,研究了SARS-CoV复制酶基因中4个片段。结果发现,片段Ⅰ与已报道的SARS冠状病毒ZJ01有2个位点不同,片段Ⅲ与CUHK-W1、CUHK-Su1O、HKU-39849和Hong-Kong各有1个位点的差别;片段Ⅳ与GZ01间有1个位点的变化。同时对已公布的17个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可找到共137个变异位点,其中仅出现1次的变异位点119个,间约信息位点18个。  相似文献   
7.
大壁虎线粒体12S rRNA基因片段的两种单倍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测定大壁虎5个个体的线粒体12S rRNA基因片段序列,发现大壁虎明显地分为两种单倍型。结合染色体组型上的微小差异,这样的种内差异是否可能达到亚种级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褐牙鲆耐热性状相关的微卫星分子标记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分析褐牙鲆耐热相关特性,为耐高温褐牙鲆的分子辅助育种提供合适的分子标记.褐牙鲆经过热处理,将其区分为耐热组与不耐热组,用于实验分析.采用酚-氯仿抽提法抽提褐牙鲆肌肉组织的DNA,进行微卫星引物PCR(SSR-PCR)扩增,所用引物为已知的20个褐牙鲆微卫星位点的侧翼保守序列.对PCR扩增出的差异条带进行个体统计,最后进行微卫星位点与耐热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有6个微卫星位点的某等位基因片段与褐牙鲆耐热性状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其中位点Po13(AB046746)跟耐热性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466;有3个微卫星位点的某等位基因片段与耐热性存在负相关性,其中位点Po42(AB046754)与其有极显著的负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408.微卫星位点Po13与Po42所扩增出的等位基因片段可作为分子标记指导耐热褐牙鲆的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9.
分子标记技术在水产动物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及其各项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水产动物的研究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分子标记在水产动物研究中的广泛应用,对于优良品种的选育、亲缘关系和品系家系的鉴定、重要经济性状基因的定位克隆以及大规模疾病的防治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就同工酶、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和微卫星等常用分子标记在水产动物系统发育、遗传育种及疾病检测等领域研究上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旨在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蝮蛇外周血白细胞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透射电镜技术对蝮蛇外周血白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研究。白细胞由嗜天青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及血栓细胞组成;嗜天青粒细胞分化程度较低,具大量细小的嗜天青颗粒;嗜中性粒细胞在电镜下较少见,分化程度较高,具较多细小的嗜天青颗粒和特殊颗粒;嗜酸性粒细胞具未成熟型、成熟型两种,未成熟型细胞胞质中具若干小泡,成熟型细胞质具有颗粒,有的颗粒具斑块结构,提示前髓细胞阶段的嗜酸性粒细胞即进入外周血液,至后髓细胞阶段开始形成类晶体结构;单核细胞亦个未成熟型、成熟型两种类型,后者核质比例较低;嗜碱性粒细胞颗粒粗大;淋巴细胞核质比例极大;血栓细胞具泡状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