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1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朝林 《甘肃科技》2010,26(22):38-39,31
大比例数字化测图技术的广泛应用,现已成为地形测图的主流。数字测图技术的应用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测绘行业的自动化和现代化进程。数字化测图质量评价也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就大比例尺地面数字测图的精度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扬子鳄的线粒体全基因组与鳄类系统发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酶切、克隆、测序, 结合Long-PCR和Primer Walking法对扬子鳄线粒体DNA基因组进行全序列测定. 结果表明, 扬子鳄线粒体基因组DNA序列全长为16746 bp, 其基因组碱基组成为29.43%A, 24.59%T, 14.86%G, 31.12%C. 与其他大多数脊椎动物相同, 其基因组由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个rRNA基因、22个tRNA基因及1个非编码的控制区(D-loop)组成. 基因的排列与已测序的鳄类相似. 在全序列分析的基础上, 对12S rRNA基因序列、16S rRNA基因序列、蛋白质编码基因序列及其合并数据用MP法和ML法构建系统发生树, 结果表明扬子鳄与密河鳄的亲缘关系较近, 支持传统观点. 根据ML树的支长数值估计钝吻鳄属发生的时间为74.9 MaBP, 扬子鳄与密河鳄分歧的时间为50.9 MaBP.  相似文献   
3.
DMRT1基因是DMRT基因家族的一个重要成员,在动物性别决定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参照人DMRT1基因DM保守区及有关文献,设计了一对简并引物,扩增了扬子鳄的DMRT1基因,并对扩增产物进行了亚克隆与测序.结果在雌雄扬子鳄个体中各获得一个预期的基因片段,长度为140bp,序列无性别差异性,命名为扬子鳄AsDMRT1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扬子鳄DMRT1基因DM盒区核苷酸序列与人和鼠相应基因的同源性分别为87%、86%;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人和鼠相应基因编码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5%、97%.充分显示了DMRT1基因在进化上的高度保守性.  相似文献   
4.
扬子鳄胚胎食管的组织发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观察了12例不同时间的扬子鳄胚胎中食管的组织发生过程。孵化第10天食管从前肠中出现形态分化,之后,中胚层间充质细胞逐渐向食管上皮周围聚集。第24天粘膜下层及环行肌层出现。第40天纵行肌层开始形成。第50天以后粘膜肌及固有膜逐渐明显。  相似文献   
5.
王朝林 《甘肃科技》2010,26(23):34-35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站仪的使用越来越普及,功能也不断增加,悬高测量也成为全站仪的基本功能之一,这给测量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是利用全站仪进行悬高测量时,精度能不能达到各行业的要求,还需要进一步分析和实践。  相似文献   
6.
扬子鳄幼鳄身体量度间的回归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子鳄头部和躯干随年龄增加按一定比速增长.据目前研究,躯干和头部长度之间具有较显著的相关性.扬子鳄幼体的4个身体量度数据和14个头部形态学参数被测量和记录下来.头部量度与身体量度间的数学关系通过回归分析提取出来.体重值采取log转化,再与体长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了直线方程.回归方程为由头部参数来估计出扬子鳄幼体体长与体重等数据提供了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扬子鳄胚胎味蕾发生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4例不同时期的扬子鳄胚胎中观察了味蕾的形态发生及细胞分化过程。孵化至第48天,部分舌乳头上皮的基部出现味蕾原基。第52天味蕾体积增大,细胞数量显著增多。第56天部分味蕾出现味孔,味蕾细胞出现基细胞、支持细胞和味觉细胞的分化。第62天味蕾的味孔均形成,部分味孔扩大,味毛增多并伸出味孔外。味觉细胞在分化过程中,其细胞核内的异染色质及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均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8.
人工饲养幼鳄出现卵黄硬结原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导扬子鳄幼鳄卵黄硬结形成的原困和防止的方法。人工饲养扬子鳄幼鳄卵黄硬结形成原因是过早喂食,野生幼鳄从孵出到第二年冬眠苏醒是不吃食的。孵出7—9天开始喂食将导致幼鳄卵黄消化困难并形成硬结,死亡率很高,饲养一年后死亡率达40%。幼鳄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卵黄变性,胃扩张,接近卵黄囊附近的小肠彼此粘连长合在一起。1987年初孵幼鳄饲养于31—32℃的幼鳄饲养室内,以提高卵黄吸收速率,同时,孵出后18天触摸幼鳄腹部,当卵黄完全吸收时立刻开始喂食,死亡率很低,饲养一年后幼鳄成活率为97.9%。少数幼鳄死亡原因多种多样,但无一例死于卵黄变性。  相似文献   
9.
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雄激素受体(AR)、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 在扬子鳄睾丸中进行定位研究.结果表明,三种类固醇激素受体在扬子鳄睾丸中都有分布:雄激素受体在睾丸的肌样细胞和支持细胞中呈阳性反应,雌激素受体在睾丸的间质细胞中呈 阳性反应,孕激素受体在睾丸的生精细胞中呈阳性反应.推测结果表明,雄激素受体在扬子 鳄精子发生过程有重要作用;雌激素受体可能在扬子鳄睾丸发育过程中影响睾丸间质细胞雄性激素的分泌,进而调节生精过程和精子发育成熟,孕激素受体可能通过转换成AR和ER来对精子发生进行调节.这些结果为证明性类固醇激素参与调节扬子鳄性腺生殖内分泌调控提供了重要的形态学新证据.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