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7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扬子鳄因其濒临灭迹又绝处逢生而闻名于国内外,一度成了热门话题,特别是对它的研究意义、饲养、保护等方面均有过许多较详尽的报道.近几年来,国内学者对它又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取得不少新成果,简报于下.人工饲养和繁殖方面有关扬子鳄人工饲养和繁殖的技术,早在八十年代初期已获成功.又经长期实践,该技术已日臻完善,有些方面,又取得新的突破.人工饲养幼鳄过程中出现卵黄硬结而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2.
关于扬子鳄(Alligatot Sinensis)卵的人工孵化及幼鳄饲养与越冬的问题,国内以往未曾见到有这方面的资料报导。近年来扬子鳄种群数量日益减少,主要原因之一,是产卵季节母鳄产下的卵常遭产区群众及小孩破坏(捣毁巢卵),致使种群得不到补充之故。为了探讨对鳄卵进行人工孵化及幼鳄饲养与越冬问题,我们曾于1976年8月至1979年7月,先后在皖南宣城采集二窝鳄卵,在室内做了人工孵化及幼鳄饲养与越冬的实验,均已获得成功。这对今后进行扬子鳄的人工繁殖,以及对其种群数量的恢复和发展,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此外,对动物志的编写工作,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扬子鳄越冬的洞穴,好比一个神奇的迷宫,构造不仅巧妙奇特,而且科学合理.它的洞口常开在塘埂或河沟的垂直岸上,其上常有大的乔木,或茂密的灌木丛或草丛,还有些洞穴的开口则位于大树根部的分叉处.扬子鳄洞穴的底部比较平坦,上方呈拱形,并且有一层光滑而坚硬的、厚度约为4-5厘米的洞壁,这保证了洞穴的牢固性.洞口的高度一般为33-36厘米,宽度为30-34厘米.  相似文献   
4.
用光镜对初孵扬子鳄端脑基底中枢的组织学结构进行了研究.基底中枢可分为背侧区、中心区、腹侧区、隔区及周围神经核:嗅前核、侧嗅束核、嗅结节、Broca斜角带核、横核等.本文对这些区域及核团进行了定位,并就其特征同其他脊椎动物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初生扬子鳄嗅球、嗅束的组织学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尼氏,H.E.及Hagquist等染色方法对扬子鳄的嗅球,嗅束的显微结构进行了研究,横切面上,嗅球可分为清晰的8层,从外到内,分别是神经纤维层,小球层,外颗粒层,外网状层,僧帽细胞层,内网状层,内颗粒层和室慕支。嗅束的横切面上可见梨状皮质,海马及嗅前核等结构。  相似文献   
6.
扬子鳄种群数量变动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鳄类具有近两亿年的发展历史,而扬子鳄则是在地球上出现稍晚些的、我国特有的珍贵动物,属真鳄亚目Suborder Eusuchia,鳄科Crocodilidae,鼍亚科Alligatorinae。扬子鳄自从在地球上出现后,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行了剧烈的生存斗争。由于它具有较高级的形态、生理和生态适应能力,从而在剧烈的生存斗争中取得了胜利,得以繁衍下来。扬子鳄和其他动物一样,也有过它的兴盛史,但人们对它的过去了解得很少。本文拟据很不完全的蜘丝马迹的记载和通过实地调查,对扬子鳄的种群数量变动进行了初步探讨。它也许能对扬  相似文献   
7.
杨子鳄生态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子鳄的生态,已往有过一些研究,1957年朱承琯把前人的工作和他自己的研究较系统地作了报导;1959年黄祝坚又做过补充研究。此后,近20年来未再见有著述发表。我们从珍贵动物的自然保护和恢复种群数量的角度,除对杨子鳄的分布进行了调查之外,同时对它的生态也做了初步观察。由于现存的杨子鳄数量较少,给生态研究工作带来不少困难,加上工作做得不够深入,错误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8.
梅花鹿趣谈     
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知道梅花鹿是一种能提高有机体活力的珍贵药用兽.通过临床实践,已知鹿茸、鹿胎、鹿鞭(雄性的阴茎和睾丸)、鹿骨、鹿肉、鹿血、鹿尾、鹿角、鹿筋(肌腱)、鹿皮、鹿脑甚至鹿胎粪都可入药,用途之广,遍及中医内科、外科、妇科、小儿科.  相似文献   
9.
扬子鳄食性、冬眠补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扬子鳄捕食黾、鸭的试验我们在研究扬子鳄的生态时,很多产区群众声称曾亲眼目赌扬子鳄捕食黾类的情况:“它漂浮在水面上,露出上半身,静浮不动,黾类沿着鳄的尾部向上爬上脊背;俟黾露出水面时,鳄即往下缩,黾又没入水中;於是黾再往上爬,鳄又下缩,如此反复多次,当黾爬到鳄的吻部时,鳄突然张口,黾跌入口中,为鳄嚼碎,然后吞食”。这种说法有否根据?鳄类的齿属多换性槽生齿,但未分化,系同形齿,不具嘴嚼。因此,以上能把具有坚硬甲的黾嚼碎之说,缺少科学根据。但能否把黾吞食?我们解剖过一些鳄胃,其食物组成未见有黾。为了  相似文献   
10.
扬子鳄繁殖生态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的生态情况,我们曾于1976年3月至1978年2月,对其繁殖、食性、洞穴和冬眠等,作过初步报导。本文系我们于1978年5—10月,在皖南宣城、郎溪和南陵等地,就扬子鳄的繁殖生态所作的专题研究。这为今后进行扬子鳄的人工繁殖与饲养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对动物志的编写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现将所获资料初加整理,报导如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