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3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91.
毛竹向撂荒地扩展过程中叶功能性状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毛竹林扩展过程中叶片的适应特性和生存对策,为合理调控毛竹林的扩展提供依据。【方法】以毛竹-撂荒地扩展界面为对象,比较了不同扩展阶段毛竹比叶面积(SLA)、叶干物质含量(LDMC)及叶片主要养分元素及计量比等叶功能性状。【结果】①随着毛竹的扩展,SLA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扩展前期、中期和后期的SLA值分别为1.80、2.16和1.83 m2/kg。②不同年龄毛竹不同时期的LDMC的变化趋势不同,Ⅰ度竹LDMC随着毛竹扩展呈降低的趋势; Ⅱ和Ⅲ度竹LDMC呈升高的趋势。③随着毛竹的扩展,叶碳含量(LC)、叶氮含量(LN)、碳氮比(C/N)的变化差异不明显,叶磷含量(LP)呈降低的趋势,分别为1.70、1.53和1.15 g/kg; 碳磷比(C/P)呈升高的趋势,分别为264.06、292.33、392.03; 氮磷比(N/P)呈升高的趋势,分别为12.70、13.62和17.16。【结论】随着毛竹向撂荒地扩展,SLA 先升后降,Ⅰ度竹LDMC降低,Ⅱ和Ⅲ度竹LDMC升高,LP降低,C/P和N/P升高,毛竹主要叶功能性状随着环境的变化发生了适应性改变。毛竹通过降低SLA和N/P,增加LP含量来适应扩展前期剧烈变化的环境条件。随着毛竹的扩展和林分环境的形成,毛竹叶N/P增加,生长由受N制约变化为受P元素制约。Ⅰ、Ⅱ、Ⅲ度毛竹LDMC随着毛竹扩展的变化规律不同,使毛竹能够在扩展过程中更好地保有资源,具有 “集团”优势,能更灵活地利用资源。  相似文献   
92.
毛竹不同高度径向弯曲性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竹材不同距地高度径向位置的弯曲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应用DENSE-LABX端面密度仪测定竹材沿端面的密度分布情况,分析了密度的变化与竹材弯曲力学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竹材的静曲强度(MOR)和弹性模量(MOE)沿径向均是从最内层竹黄处向竹青处逐渐增大,MOE的差异更加显著;竹材的弯曲性能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增加,趋势接近于线性变化。  相似文献   
93.
对不同生长期的毛竹进行定期采样,应用偏振光显微镜及图像处理技术研究毛竹横截面维管束结晶区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毛竹生长初期,厚壁细胞结晶比例的变化呈现线性增加;进入中龄期,毛竹开始木质化,纤维素比例降低,竹材厚壁细胞壁结晶比例减少;到了后期毛竹木质化降低,毛竹结晶比例变化趋于缓慢并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94.
应用磷酸铅沉淀技术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Carr.)H.De Lehaie)茎竿纤维细胞发育过程中酸性磷酸酶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纤维原始细胞形成期,酸性磷酸酶主要分布于质膜和细胞核染色质上;在初生壁形成早期,酸性磷酸酶主要分布在质膜、液泡和细胞核染色质上,并在质膜上密集分布;随着初生壁的继续形成,质膜上的酸性磷酸酶逐渐减少呈稀疏分布,而细胞核染色质上的酸性磷酸酶逐渐增多呈密集成团分布;随着次生壁的形成,染色质开始凝聚,细胞核染色质上分布的APase活性有所减弱。但随着液泡膜的裂解,在裂解的液泡膜、降解的线粒体和细胞质上具有APase活性。随着次生壁持续增厚,APase在胞间连丝、质膜、质膜内陷结构、运输小泡和凝聚并边缘化的染色质等部位持续多年保持较强的活性。因此,酸性磷酸酶可能是引起纤维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原因之一,不同的酸性磷酸酶同功酶可能分别参与了毛竹茎秆纤维细胞初生壁和次生壁的形成,以及细胞程序性死亡过程中原生质体的降解。酸性磷酸酶持续保持较高活性与竹子纤维细胞的长寿特性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5.
参与式技术发展在毛竹笋用林施肥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参与式技术发展方法,通过对毛竹笋用林培育技术问题的诊断,设计了以全面支持对毛竹笋用林开展肥培管理、改善施肥时间和发展测土施肥等3个技术层面的农民参与式技术发展方案,对笋用林施肥管理技术进行试验、提升和推广。研究表明,应用测土施肥技术可提高毛竹冬笋产量1.2~6.8倍,净产值提高1.4~3.9倍。通过技术发展过程中多个利益相关群体的参与及合作,提高了该技术的地方适应性、农民的试验能力和技术推广人员解决生产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6.
97.
毛竹生长快,周期短,投资少,效益高,材质好,用途广,是我国经济价值最大的竹种,也是开展林业综合开发促进广大竹农致富的一个“短、平、快”的项目,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相似文献   
98.
毛竹材质生成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以材质生成期为1-8年生毛竹为研究对象,采用同一部位取样的方法,研究了材质生成期中9种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以及竹秆不同高度部位化学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木素含量随竹龄增长呈指数增加,灰分含量与竹龄变化呈二次曲线的关系,综纤维素和各种抽出物含量与竹龄呈阶段性变化。化学成分随竹龄的变化可以分为增长期(1-4年生)、成熟期(5-7年生)、下降期(9年生以上)。竹秆不同高度部位的主要化学成分变化很小,各种抽出物含量,从根部到梢部略有减少。  相似文献   
99.
毛竹种下等级的RAPD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利用RAPD标记技术对毛竹(Ph.edulis)种下的7个变型或栽培型及其同属的2个近缘种进行遗传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1)RAPD技术能将7个毛竹的变型或栽培型同属的两个近缘种明区别开来,在毛竹(Ph.edulis)种下也存在一定的遗传变异,其中圣音竹(Ph.edulis f.ubaefromis.)与其他毛竹的亲缘关系较远;(2)RAPD分子标记可以成为研究竹子种内遗传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