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农复合系统中的种群共存增益和林分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在江苏省里下河地区连续8年的试验,发现林农复合系统生产力的提高主要来自资源共亨增益和林木生产增益。前者通过资源开发途径,后者通过物种间的互利作用。在3年生林分中,人增益占复合经营总生物量的77.1-81.4%,但随林龄增加面降低。而间作引起的林木生长量增加的比值低于3.3%,但随林增加有所提高。根据资源共享增益和林木生长增益,确定了随机冠投影面积变化庆进行的林分结构的最佳控制数值。  相似文献   
2.
微波法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可行性实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改变微波功率、进水流量和做空白实验、稳定实验等实验方法验证了微波法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可行性及可靠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微波的加热特性,对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有明显的效果,但能耗的因素不可忽略,其成本也比较高,工艺条件还应该作进一步的改善,但该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杉木人工林自毒作用研究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利用不同栽植代数杉木工林根际土、非根际土及杉木各器官浸提液进行杉木种子发芽试验,研究杉木人工林自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林根际土及非根际根土中均存在抑制杉木种子萌发的物质,随栽植代数增加抑制作用更趋明显;杉木各器官浸提液对杉木种子萌发也有抑制作用,其中以杉木叶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杉木林下常见植物对杉木种子发芽则表现为低促高抑效应,说明杉木人工林存在自毒作用,这可能是杉木连栽障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江苏沿海滩涂较具代表性的银杏采叶园(A)、银杏果-叶-农复合园(B)、银杏材-农复合园(C)等3种不同银杏-农作物复合系统种群复合结构、植物个体的生长结构、现实生态位、生物多样性的比较分析,研究了不同复合系统的种群动态特征。结果表明,银杏果用-叶用-豆科作物复合模式具有较大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和较小的断面积密度指标值,同时具有利于间作种群共存的冠层结构和根系结构,便于调节种群动态和技术集成管理,是一种适宜的海岸带地区推广的优化复合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5.
不同水分条件下筇竹无性系的生态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不同水分条件下筇竹无性系生长的形态可塑性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自适应的对策。结果表明:在土壤水梯度环境下,筇竹形态特征表现出明显的适应性变化;随着水分资源有效性的提高,其分株的高度、直径、分板长度、分枝角度、叶面积、隔离长度、隔离直径、无性系总生物量相应增加,分株密度和隔离总长度则相应减小;在水分资源有效性较低的生境中,无性系生长则选择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微生境放置分株,以克服异质性给水分吸收带来的困难,体现了筇竹无性系生长的觅食行为及趋利避害的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6.
木麻黄林生态系统营养元素的地球化学循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福建惠安15年生木麻黄林为试材的定位观测结果表明:每年降水输入的营养物质为49.285kg·hm-2,径流输出养分量15.507kg·hm-2,养分净积累量33.778kg·hm-2表明生态系统处于进展的变化过程中。养分地球化学循环的净变化值比生物循环减小75.6%,这说明生物循环比地球化学循环强度大且速度快。  相似文献   
7.
木麻黄人工林营养元素的动态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5年生木麻黄人工林营养元素的动态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叶龄增大,树叶中易移动的氮、磷、钾、镁等元素含量递减,难移动的钙元素含量递增;(2)随生长季的推移,各种元素在1年生叶中的含量,以及难移动元素在各年生叶中的含量均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8.
喀斯特石漠化的形成过程及阶段划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群落类型、乔灌层盖度、群落生物量、群落高度和枯落物总量5个因子为基本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贵州喀斯特地区大量样地进行了分析,将喀斯特石漠化的形成过程划分为初期、中期、后期和末期阶段4个阶段。对石漠化的形成过程和阶段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石漠化形成过程中整个土地系统退化的主要原因是植被系统的退化,它在人为干扰下受到破坏而导致了土壤子系统及小气候环境子系统的退化,子系统之间表现出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正反馈循环。石漠化的形成过程实质上是土地生产力的退化和丧失过程。  相似文献   
9.
板栗密植园树冠结构特征与光能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采用方格法和分层法对江苏省新沂市沐河棵园4种不同密度(4m×3m、3m×2.5m、3m×2m、2m×1.5m)8年生板栗密植园的树冠结构特征和光能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大,树冠直径减小,绿叶层上移,叶幕厚度变薄,树冠体积减少;以叶幕中的光能分布随我照的变化而改变,其日平均透光率大小和光合有效辐射(PAR)日变化范围均从叶幕外围向内膛而递减,树冠结构和叶面积指数(LAI)对PAR  相似文献   
10.
不同密度板栗林分产量分化机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江苏省宜兴市茗岭乡4种不同密度的(4m×3m、3m×2.5m、3m×2m、2m×1.5m)8年生板栗密植园树体生长发育、光能分布规律、光合生产能力、栗实产量和品质特征的系统分析,研究了板栗密植园的产量分化机理。结果表明:栽植密度显著影响板栗树冠内的光能分布和利用水平,制约树冠叶群的光合生产能力,从而进一步影响树体生长发育状况,最终表现出栗实产量的差异。但栽植密度对栗实品质无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