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3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7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26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现状及发展   12篇
综合类   6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A blended polymer adsorbent prepared using acrylic acid and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was used to remove copper from aqueous solutions. The polymer was prepared using thermally induced polymerization and phase inversion. The blended polymer was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XRD), environ- mental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ESEM),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and N2 adsorption/desorption experiments. The sorption data was fit to linearized adsorption isotherms of the Langmuir, Freundlich, and Dubinin-Radushkevich (D-R) isotherms models. The batch sorption kinetics was evaluated using pseudo-first-order, pseudo-second-order, and intraparticle diffusion kinetic reaction models. △H0 is greater than 0, AGo is lower than 0, and △S0 is greater than 0, which shows that the adsorption of Cu (Ⅱ) by the blended polymer is a spontaneous, endothermic process. The adsorption isotherm fits better to the Freundlich isotherm model and the pseudo-second-order kinetics model gives a better fit to the batch sorption kinetics. The adsorption mechanism is assumed to be ion exchange between the cupric ion and the carboxylic acid functional group of the blended polymer.  相似文献   
112.
芬顿试剂氧化污水及无机离子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芬顿试剂对生活污水进行预氧化处理,通过测定COD、BOD5变化来比较氧化效果.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研究.芬顿试剂的最佳氧化工艺是:FeSO4.7H2O物质的量为3mmol,pH值为3,n(H2O2)∶n(Fe^2+)为3∶1;反应时间为120 min.处理后的废水的可生化性、COD去除率大大提高,为进一步的生化处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研究了几种无机离子对芬顿试剂氧化的促进或抑制作用.研究表明,Fe3+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Cu^2+、Cl^-有一定的抑制作用,H2PO4-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3.
文章研究了弱横向扰动下的含有非热离子、尘埃颗粒电荷变化的热尘埃等离子体,利用约化摄动法得到了描述尘埃声孤波的(3+1)维Kadomtsev-Petviashvili方程。结果表明,与在一维空间传播的尘埃声孤波相比,弱横向扰动会减小三堆尘埃声孤波的振幅,而使宽度增大,而且,稀疏形孤立波和压缩形孤立波均可出现。结果还表明,非热离子分布会显著改变尘埃颗粒的电荷数.  相似文献   
114.
稀土光谱参量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稀土离子光谱的参量化理论在目前及可预见的将来仍是精确解释和预言稀土发光材料光谱性质的唯一可行的理论,但其预言能力在没有实验数据的前提下因难以确定参量值而在应用上受到很大限制.人们先后尝试用参量的唯象模型方法或直接采用第一性原理进行光谱计算来解决,仅取得了有限的成功.参量化理论 (及其唯象模型) 和第一性原理计算相结合是...  相似文献   
115.
设计合成了一类侧链上含有邻苯二酚基团的N-炔丙基酰胺螺旋聚合物,研究了其对水溶液中的Fe(Ⅲ), Ni(Ⅱ)和Cu(Ⅱ) 3种金属离子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两种金属离子共存时存在竞争吸附,三者的竞争吸附关系为Fe(Ⅲ)>Cu(Ⅱ)>Ni(Ⅱ);共聚物吸附Fe(Ⅲ)的动力学过程可用准一级动力学模型来描述;吸附后所形成的Fe(Ⅲ)络合物中,聚合物的二级结构随Fe(Ⅲ)的吸附量变化而变化,两者之间存在定性关系。  相似文献   
116.
采用丙烯酸甲酯、乙二胺对碱化木屑进行接枝反应,然后用二硫化碳黄化,合成了具有酰胺基和氨基的木屑黄原酸盐;并研究了其对重金属离子Cu2+、Ni2+和Cd2+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螯合木屑黄原酸盐对Cu2+、Ni2+和Cd2+的平衡吸附量次序为:Cd2+>Cu2+>Ni2+,其值分别是32.873 mg/g、17.328 mg/g和32.982 mg/g。等温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方程,说明吸附可能属于单分子层吸附;动力学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可能属于化学吸附反应。  相似文献   
117.
牛小肠碱性磷酸酶部分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用正丁醇抽提、硫酸铵分级沉淀、EAE-32柱层析和Sephadex G-150 凝胶过滤,从牛小肠中分离纯化出牛小肠碱性磷酸酶(BIAP).提纯倍数为50.69,比活力为48.87U/mg蛋白.酶液经SDS-PAGE呈现单一条带,且不含DNA核酸酶.该酶催化对硝基苯磷酸二钠(p-NPP)水解反应的最适pH值为9.7,pH小于6.5大于11.5均不稳定;最适温度为45℃,高于50℃不稳定.Km值为0.29mmol/L.45℃,pH9.7时最大反应速度(Vmax)为4.6μmol/(L•min).利用SDS-PAGE测定酶亚基的分子量为66KD. Mg2+、Mn2+和Ca2+对酶有不同程度的激活作用,Zn2+和EDTA对酶有抑制作用。随着Mg2+、Zn2+和EDTA浓度增加,270nm处紫外吸收值增加.  相似文献   
118.
对荞皮改性纤维的吸附能力及除铅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荞皮纤维改性后对Pb2+的吸附能力比改性前提高了77.03%,对Pb2+的饱和吸附容量为203.99μg/g;用5%的氨水溶液再生,经两次再生Pb2+的饱和吸附容量为177.854 5μg/g,平均再生率为90.08%;甘草中除Pb2+的能力由未改性荞皮的6.225μg/g提高到改性荞皮的40.11μg/g,提高了544.3%.  相似文献   
119.
棕榈油厂的倾析渣含较高有机物质.可将其用作吸附废水中金属离子吸附剂.倾析渣经105℃干燥后于500℃碳化,以碳化后的倾析渣去除Cd^2+,Cu^2+和Pb^2+.采用热重分析法分析碳化后的倾析渣表明:倾析渣湿度为4%,含挥发物21%、固定碳物23%、灰化物52%.运用朗格缪尔(Langmuir)等温模型和弗罗因德利奇(Freundlich)等温模型分析了含倾析渣1 g/100 mL离子水溶液,结果表明:碳化后的倾析渣对Cd,Cu,Pb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4,23,97 mg/g,且吸附动力学遵循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测定了热力学参数标准生成焓(ΔH°)、标准熵(ΔS°)、标准自由能(ΔG°).  相似文献   
120.
在介绍晶体中稀土离子4 fN-15d组态的能级结构、4 fN组态和4 fN-15d组态之间f-d跃迁线强以及相应的声子伴随跃迁的基础之上,讨论了国际上用于数值化模拟稀土离子f-d跃迁光谱的扩展f-shell程序的使用细节,总结了使用该程序在模拟f-d跃迁光谱方面的工作,并简单探讨了进一步的工作设想。最后,给出了一个氟冰晶石掺Er3+离子f-d跃迁光谱的数值模拟示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