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26篇
  免费   260篇
  国内免费   501篇
系统科学   321篇
丛书文集   304篇
教育与普及   282篇
理论与方法论   36篇
现状及发展   37篇
综合类   7507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85篇
  2022年   168篇
  2021年   195篇
  2020年   175篇
  2019年   229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174篇
  2016年   178篇
  2015年   230篇
  2014年   390篇
  2013年   366篇
  2012年   356篇
  2011年   409篇
  2010年   358篇
  2009年   432篇
  2008年   486篇
  2007年   436篇
  2006年   341篇
  2005年   344篇
  2004年   293篇
  2003年   289篇
  2002年   295篇
  2001年   264篇
  2000年   240篇
  1999年   177篇
  1998年   191篇
  1997年   173篇
  1996年   170篇
  1995年   141篇
  1994年   119篇
  1993年   99篇
  1992年   79篇
  1991年   91篇
  1990年   85篇
  1989年   82篇
  1988年   56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利用2010和2011年贵州省罗甸县的气象资料,分析了气象因子对麻疯树主要物候期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气象因子中,温度是决定麻疯树各主要物候的主要因子.日较差对打破麻疯树休眠有一定的作用,萌芽前日较差加大,有利于营养的大量积累,促进麻疯树解除休眠;有效积温对麻疯树物候的发生有决定性作用,当有效积温达到27~28 d·℃,树液开始流动,超过30 d·℃时,嫩芽开始萌出,35 d·℃以上时,开始展叶,积温达76~78 d·℃时,茎尖抽生新枝,并有花序出现,当积温达到110 d·℃,单花开放,当积温值达到约167 d·℃时,茎尖停止生长,积温220 d·℃时,茎尖再次开始生长,当积温值达到约320 d·℃,植株开始落叶;降水是麻疯树完成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因素,麻疯树在雨季生长快速,旱季休眠,但降雨过多会导致日照时间变短,树体因营养合成不足而停止生长;日照时间不是影响麻疯树开花的决定性因素,但它可通过影响温度而影响麻疯树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992.
NAC转录因子是植物特异的转录因子.本研究通过从水稻日本晴(Oryza sativa L.)的基因组中克隆到一个与拟南芥衰老相关的基因AtNAP(Atlg69490)的同源基因OsNAP.OsNAP的ORF为1 179bp,推测其编码蛋白含有392个氨基酸,等电点为8.55,分子质量为42.195ku.为进一步研究OsNAP的功能,利用显性抑制元件SRDX构建其pCAMBIA1304-35S:OsNAP-SRDX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浸染方法将其转化水稻中花11品种.T1代转基因植株通过潮霉素、RealtimePCR、和Western blot鉴定,筛选出4个OsNAP高表达的阳性植株.在种子成熟期,观察到T1代转基因4号植株较野生型相比有明显的延缓衰老的表型,其他农艺性状如单株分蘖数、单株总粒数、单穗饱和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等都优于野生型.实验证明抑制OsNAP基因的表达能够延缓水稻叶片衰老并可以提高产量,具有潜在的育种价值.  相似文献   
993.
非生物性资源的耗竭是生命周期评价中关注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目前该类资源耗竭潜力的特征化因子还多使用Guinée等10多年前提出的数据,随着时间的变化,这些数据是否仍然有效,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利用最近几年的资源消耗数据,计算了2004~2009年全球主要资源的耗竭潜力特征化因子,并与1995年数据进行了比较,发现除个别年产量有较大变化的资源外,大多数资源的耗竭潜力特征化因子均无大的变化,表明以往采用Guinée等(1995)提出的特征化因子所开展的绝大多数案例研究结果受时间变化的影响较小,具有较好的可比性和可信度.  相似文献   
994.
通过样地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了三个桃儿七生长的典型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重要值和群落多样性指数,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环境因子对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个群落中桃儿七重要值均较高,在草本层具有一定优势;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为群落C的最大,均匀度指数为群落A的最大;主成分分析表明环境因子中土壤肥沃和光照强度对桃儿七是有利的,而人为干扰为不利因素.林缘、林窗和灌木林均为桃儿七群落的适生环境,但需要肥沃的土壤和一定的光照条件,避免人为干扰.在林缘的半阳坡地带或较为平缓的林间空地,散射光丰富,空气湿度和土壤肥力较高,人为干扰少的区域是野生桃儿七的适生区,可通过建立保护区进行保护;人工种植时,应充分考虑土壤、光照和温度等环境因子,提高人工种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95.
提出了一种基于侧向驱动的全对称谐振式压力传感器结构.谐振结构采用侧向梳齿电容驱动,既保证了驱动力的线性特性,又由于本身的空气阻尼为滑膜阻尼,可以取得较高的品质因子.另外,设计的差分电容结构能进一步提高器件的检测灵敏度.经过ANSYS 10.0的仿真分析总结出谐振结构固有频率受结构参数影响的规律,确定了量程为0~550 kPa的谐振式压力传感器具体尺寸,其灵敏度达到了22.602 Hz/kPa;分析了温度对谐振结构固有频率的影响,得到-20~60℃下的热灵敏度温度系数为-1.8233 Hz/℃,为后续的温度补偿提供依据;最后通过分析谐振结构的频域响应特性,最终确定了传感器的频域特性曲线以及不同阻尼比下传感器的品质因子.为谐振式压力传感器真空封装的真空度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6.
淮河流域参考蒸散发量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淮河流域26个气象观测站的观测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法计算流域的参考蒸散发量,结合参考蒸散发对气象因子的敏感性分析以及气象因子在1960—2008年的变化,定量评估气象因子变化对蒸散发的贡献程度,进而分析流域近50 a来参考蒸散发量的变化及其原因.结果表明:淮河流域绝大部分地区的年参考蒸散发总量呈下降趋势,淮河以北地区的下降趋势比淮河以南地区更为显著.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太阳辐射量的减少和风速的降低,淮河以南地区受相对湿度变化的影响,下降幅度小.  相似文献   
997.
全级配混凝土梁动强度提高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细观力学方法对全级配混凝土梁的动强度提高机理进行研究.假定混凝土由骨料、砂浆和界面三相材料组成,按全级配混凝土实际配比生成随机混凝土骨料模型.采用塑性损伤模型并考虑材料的应变软化,利用全级配混凝土梁的静弯拉(破坏)试验标定骨料、砂浆和界面的参数.在此基础上对冲击荷载下全级配混凝土梁的动弯拉破坏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重点讨论惯性效应和应变率效应对混凝土材料强度增强因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a)当应变率小于8s-1时,材料惯性对梁的极限荷载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当应变率大于8s-1时,材料惯性对全级配混凝土强度的动力增强因子(SDIF)影响增大.(b)当应变率小于20s-1时,率效应对SDIF影响较大,在高应变率区SDIF主要受材料惯性的影响.此外,探讨了初始缺陷(损伤)对全级配混凝土梁破坏荷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8.
基因打靶是在基因组指定位点插入、删除和替换DNA序列的技术。由于同源重组频率低,在植物中高效的基因打靶技术一直未被建立,制约了植物基因功能和分子育种的研究。近年来,人工设计的锌指蛋白和TAL效应因子DNA结合结构域实现了对全新DNA序列的识别。人工设计的DNA结合结构域连接核酸内切酶能在基因组指定位点创造双链DNA断裂,进而产生定点突变和促进同源重组。笔者重点介绍锌指核酸酶和TAL效应因子核酸酶在植物基因组定点突变和基因打靶中的研究进展,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99.
在传统财富分配模型中引入博弈游戏,以此确定财富分配规则,分别讨论了不含保守因子和包含保守因子情形下,系统的财富分布情况.所得结果表明,在不含保守因子时,对群体而言,系统中不同的客观影响因子对系统的财富分布趋势没有明显影响;但对个人而言,其采用的交易策略与外在的客观影响因子越接近,越有可能获取更多的财富.在包含保守因子时,个体的策略与外在客观影响因子的相近程度决定了财富分布的人员构成,但保守因子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财富的分布趋势,具体表现为保守因子越小,财富的分布越集中.  相似文献   
1000.
计算有效弹性厚度和不同尺度的拉张因子,并结合裂后的沉积记录可以反映一个伸展性盆地的形成演化特征.运用基于弹性梁模型和挠曲均衡原理的二维构造模拟软件重点对横穿台西南盆地的一条地震地质剖面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1.5km为台西南盆地最合适的有效弹性厚度;岩石圈尺度的拉张因子在1.2~4.8之间,上地壳尺度的拉张因子在1.0~1.2之间,全地壳尺度的拉张因子在1.1~3.0之间,岩石圈伸展具有横向的非均质性和深度的依赖性;台西南盆地裂后阶段受陆架坡折形成、东沙运动两期构造运动影响较大,不同于典型伸展性盆地裂后沉降模式,沉降特征无明显规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