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4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3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1.
以正硅酸四乙酯(TEOS)为原料采用Stober法制备了单分散、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直径范围在250~800nm的纳米二氧化硅微球.通过SEM和XRD表征手段,探讨了水、TEOS和氨水用量对SiO2形貌和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水会得到粒径较大、均匀且分散性好的SiO2微球;随氨水和TEOS用量增多,SiO2粒径增加;若氨水用量太少,则得到粒径虽小但圆度差、表面不光滑的SiO2.  相似文献   
92.
采用分散共聚合法制备了单分散的负载有1,8-萘酰亚胺染料的荧光微球。利用供体和受体染料间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荧光微球在激发供体染料时同时实现了供体和受体染料的双重荧光发射信号。结果表明:当微球中染料的浓度相对较低(质量分数小于0.2%)时,荧光共振能量就可以有效地发生转移。聚合过程中增加供体或受体染料的浓度都会提高能量转移效率,这是浓度增加使得染料分子间距离缩短造成的。通过调整微球中染料浓度可以获得不同能量转移效率、具有荧光编码信号的系列荧光微球。这类粒径均一的荧光微球在多元生物分析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3.
以海藻酸钙、泡沫塑料和离子交换树脂为载体进行了德氏乳酸杆菌的固定化发酵乳酸的研究,其中以海藻酸钙为载体的固定化细胞发酵取得了良好的结果,得到了高于游离细胞的发酵产量,并对发酵的工艺条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4.
为开发用于利尿剂样品前处理的吸附介质,实现较高的浓缩倍数,以戊二醛为交联剂,通过反相悬浮交联法制备了粒径为70μm左右的壳聚糖微球。研究了壳聚糖微球及琥珀酸酐接枝改性后的壳聚糖微球对酸性利尿剂速尿和碱性利尿剂氨苯喋啶的吸附和解吸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微球对酸性利尿剂速尿有较好的吸附性能,而琥珀酸酐接枝后的壳聚糖微球对氨苯喋啶有较好的吸附特性;利用乙酸乙酯作为解吸剂,可以使速尿达到较高的浓缩倍数,且解吸液浓度和初始浓度之间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此研究可望能降低利尿剂样品的前处理成本。  相似文献   
95.
利用壳聚糖和海藻酸能通过正负电荷吸引形成聚电解质膜的特点,采用层层组装的方法制备了壳聚糖/羟基磷灰石/海藻酸复合膜.用电子扫描电镜观察了复合膜的断裂面和膜内羟基磷灰石(HA)的形貌.研究了复合膜的透光率、溶胀率及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复合膜内HA为贝壳状和花瓣状的纳米晶体,复合膜的断裂面为紧密的连续结构.随着组装次数增加,复合膜的溶胀率变化不大,复合膜的分解温度为301℃.这种具有片状纳米HA的复合膜可能成为一种潜在的骨细胞培养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96.
采用壳聚糖、海藻酸钠及其复合液对染料还原红、活性艳红、活性兰模拟废水的脱色进行了研究。发现单独使用效果很差。其复合液则效果显著。实验数据表明:100mL浓度为100mg/L的三种模拟染料废水.将其pH值调为5,分别加入6mL 1:1的(3g/L)复合液进行处理。脱色率分别可达98.2%,98.1%和98.9%;浊度去除率为100%。  相似文献   
97.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了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高分子微凝胶,以PNIPAM为微反应器,利用四乙氧基正硅烷在氨水介质中的溶胶-凝胶反应,制得了具有表面图案化的核-壳型微米级PNIPAM/SiO2复合微球.并利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仪和热重分析等手段对复合微球进行了形貌和组分表征.  相似文献   
98.
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单体,用分散聚合法,得到一系列1~8μm的粒径可控的单分散微球。系统地研究了溶剂体系、单体用量、引发剂用量、稳定剂用量、反应温度等各种聚合参数,对聚合产物粒度及其分散性的影响。并用该微球通过一步溶胀法制备了多孔微球,对其进行了表面修饰,进而考察了其对牛血清白蛋白的静态吸附性能力。  相似文献   
99.
将海藻酸钠水溶液滴加到Mn Cl2水溶液中凝固成海藻酸锰小球。海藻酸锰小球吸附吡咯单体,在酸性KMn O4溶液中使吡咯单体氧化聚合成聚吡咯(PPy),得到聚吡咯/海藻酸锰复合小球(MPM)。用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化学工作站表征了复合小球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直径为200500 nm的PPy微球聚集在海藻酸锰小球的表面。随着海藻酸钠在Mn Cl2水溶液的凝固时间增加,MPM的PPy含量偏低,复合小球的电容值减小。这种具有导电和生物相容性的MPM将在新型电极材料领域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00.
提出了用弯曲的纳米光纤定点输送和释放聚苯乙烯微球的方法。纳米光纤是由标准单模光纤通过热熔法拉制而成,其直径为600 nm。由理论分析可知,激光在弯曲的纳米光纤中传输时,由于弯曲损耗的存在,当激光强度小于临界值,光力将不足以稳定地将微球捕获到光纤表面,并使之沿着光的传播方向运动时,微球将脱离光纤表面的束缚,被释放到水溶液中。该技术可用于沿光纤运动的微颗粒的定点输送和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