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4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3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以乙腈为溶剂,以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进行了苯乙烯(St)和二乙烯基苯(DVB)的蒸馏沉淀共聚合研究,制得粒径2-3μm的单分散交联聚苯乙烯微球.结果表明,当单体总量和BPO用量增加时,微球粒径增大,产率升高.当交联剂DVB用量增加时,微球平均粒径增大,粒径分布变窄,产率升高.随着混合溶剂中乙醇含量的下降,粒径分布变窄,产率升高.在其他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用长分馏柱所得的聚合物微球具有较好的形貌.  相似文献   
52.
聚乙烯醇溶液和铁氧体前驱体共混,干燥,烘干细磨,筛分后以一定的升温速率在850℃下热处理,制备铁氧体空心微球.采用SEM、XRD对试样进行结构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空心球表面粗糙,平均粒径在5μm左右,并伴有少量的α-Fe2O3晶相.  相似文献   
53.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了聚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P(AM-co-MAA))微凝胶,并以其为模板,通过化学还原法制备了一系列微米级、表面具有纳米颗粒堆积的P(AM-co-MAA)/Cu2O复合微球.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EDS)、红外分析(FT-IR)和热重分析(TG)对复合微球的形貌、无机沉积物和相对含量等进行了表征.研究了Cu(Ac)2浓度、葡萄糖浓度、反应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对微球表面形貌和沉积无机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u(Ac)2浓度为0.20 mol/L,葡萄糖浓度为0.30 mol/L,在70℃下反应20 min,得到表面负载有均匀致密小颗粒Cu2O堆积的P(AM-co-MAA)/Cu2O复合微球.  相似文献   
54.
利用线型聚苯乙烯链从非极性溶剂进入极性溶剂能缩聚成团的特性,将带有自由基的聚苯乙烯链泵送入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溶液中,以缩聚成团的聚苯乙烯作为模板,由链端自由基引发单体NIPAM的聚合,得到了聚苯乙烯核-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壳微球.初步探索了苯乙烯(St)浓度和搅拌速度对微球成型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此方法制备微球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55.
一种壳聚糖免疫缓释微球的制备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了先交联法制备可溶胀的壳聚糖载体微球,后将模型高分子抗原以被动吸附方式担载在溶胀的微球内的两步法制备缓释高分子免疫微球,避免了高分子抗原接触有机试剂引起的活性损失。  相似文献   
56.
在温和条件下通过静电作用成功制备了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poly(St-co-MAA))分别与Cu2O、CuO形成的复合微球.所得样品的微结构和化学组成分别经过了X-射线粉末衍射、透射式电子显微镜、选区电子衍射和红外光谱表征.结果表明:poly(St-co-MAA)微球表面光洁,粒径约为440纳米,单分散性非常好;所制得的poly(St-co-MAA)/Cu2O微球单分散性好,平均粒径约为800 nm;而包裹在poly(St-co-MAA)微球表面的CuO纳米粒子呈棒状结构.本文提出了复合微球形成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57.
本文采用正交实验法对海藻酸钠的漂白使用最新的工艺进行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数理统计分析,找到了漂白的最佳条件组合,既增加了白度,又不损失粘度。  相似文献   
58.
环孢霉素A微粒体抑制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结膜下注射环孢霉素A(cyclosporinA ,CsA)微粒体对人高危眼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环孢霉素A微粒体,观察10例角膜移植术后常规皮质激素+口服环孢霉素A治疗(对照组)和9例使用皮质激素+环孢霉素A微粒体治疗(实验组)的角膜排斥反应的发生情况,测定两组病人外周静脉血中T细胞CD2 5分子表达水平。结果:观察期对照组有2例病人发生过角膜排斥反应,环孢霉素A微粒体治疗组未发生排斥反应;术后同时期比较,实验组外周血T细胞CD2 5分子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 5 )。结论:结膜下注射环孢霉素A微粒体能够有效抑制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效果优于口服CsA。  相似文献   
59.
明胶包埋壳聚糖/海藻酸钠茶多酚的缓释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海藻酸钠和壳聚糖为壁材制备了茶多酚微胶囊,确定了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壳聚糖质量分数1.0%、海藻酸钠质量分数2.0%~3.0%、氯化钙质量分数5.0%,所制得的茶多酚微胶囊的包埋率最大,用明胶包埋茶多酚微胶囊,制备了茶多酚缓释复合体系,结果表明,用明胶包埋后的微胶囊可使茶多酚的缓释性能及稳定性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60.
以胶体粒子为模板制备含磁药物胶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低度交联的单分散三聚氰胺甲醛(M F)微球作为胶体模板,采用层层静电自组装技术,交替组装带正电的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和带负电的聚4-苯乙烯磺酸钠(PSS),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复合微球,然后利用盐酸溶液将模板M F微球溶解,制得均匀的空腔胶囊。在N aC l浓度为0.7 m o l/L,pH<3时,将抗癌药物盐酸多柔米星(DOX)和磁流体同时封装到聚电解质胶囊中,可得到含磁药物胶囊,磁性粒子分散在胶囊的壳层和空腔内。该含磁药物胶囊具有良好的磁响应性和药物缓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