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0篇
丛书文集   13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综合类   19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91.
松墨天牛生葡萄曲霉Aspergillus vitis分生孢子对水蚤、果蝇、鲤鱼和对小白鼠经口、经皮、吸入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水蚤在20mg/L浓度下72h死亡率23.3%;果蝇在浓度为21mg/L下72h死亡率15.0%;鲤鱼在浓度为22mg/L时72h死亡率4.0%。用3种途径对小鼠的试验表明,小鼠无死亡现象发生,小鼠的体重也无明显影响。该葡萄曲霉对这些实验动物表现为低毒或微毒。  相似文献   
192.
以糯米为原料,采用红曲霉液态发酵生产红曲保健米酒,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其最适工艺条件为:料水比为1:2,接种量为10%,温度为25℃,初始pH 5.0,发酵时间为8 d.研制出的红曲酒色泽鲜亮,酒香浓馥幽雅,协调悦人,集风味、色泽及口感于一体.  相似文献   
193.
米曲霉利用农业废弃物产木聚糖酶的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了米曲霉利用农业废弃物产木聚糖酶的情况.对实验室保藏菌株米曲霉M-9生长所必需的碳源、氮源、培养温度和培养基初始pH等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表明,此菌株最适碳源是粒度小于0.08 mm的玉米芯(质量分数为4.0%),最佳复合氮源是质量分数为1.2%的酵母提取物加质量分数为0.8%的大豆蛋白胨,最适初始pH值为7.5,最适产酶温度为30℃,最佳转速为200 r/m in,添加表面活性剂吐温60对菌株产酶有促进作用.在最适培养条件下,培养5 d,米曲霉沪酿M-9木聚糖酶的产量高达795.93 U/mL,是优化前的2.2倍.  相似文献   
194.
由中山大学生物学系微生物学教研室自行选育得到的一株米曲霉,在以家禽羽粉(或猪血粉)为主要氮源的培养基上,能向胞外分泌α-淀粉酶.产酶能力的最高纪录为每毫升发酵液含6×10~4蓝值下降单位(或300碘反应消失单位).本文报告该菌株的产酶模式和该酶的一些基本催化性质.  相似文献   
195.
Aspergillus usamii B_1-12果胶酶合成诱导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usamii B_1-12果胶酶的合成受果胶类物质的诱导,不同诱导物诱导效果不同,同一诱导物在不同pH条件下诱导作用也有差别。桔子果胶脱酯化处理后,诱导作用降低,说明一定程度的甲酯化对诱导作用是有利的。用一定量果胶酶酶解桔子果胶可提高它的诱导效果,表明果胶降解后的中间产物或代谢物也是有效的诱导物。据此,本文对A.usamii B_1-12果胶酶合成诱导作用的机制提出了一种可能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6.
197.
198.
曲霉菌丝球Y3对细菌的固定化效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菌丝球是发酵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种微生物颗粒,为探讨其作为污水处理中微生物载体的可行性,以菌丝球Y3为生物质载体,采用菌丝球先培养后吸附的接菌方式对好氧反硝化菌B7和酵母菌进行了固定化研究.结果显示,B7和酵母菌在Y3上固定牢固、生长状态良好.进一步的脱氮试验表明,固定化B7的菌丝球脱氮率高达83%,没有因为固定而影响其脱氮功能,是一种功能优良的纯生物质载体.  相似文献   
199.
本文采用无菌过滤收集大曲中红曲霉孢子悬液和基内接种技术,运用稀释平板法,实现了从大曲中简易分离红曲霉,文章介绍了红曲霉的生物学特征,阐述了从大曲中分离红曲霉的原理、分离培养基的设计与制作、大曲中红曲霉分离纯化的技术方法及过程,为获取红曲霉纯菌及红曲生产爱好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0.
通过红曲霉-土曲霉属间原生质体融合提高Monacolin K产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芝  林文  宇萍  宋渊 《自然科学进展》2007,17(4):536-541
为获得高产Monacolin K的红曲霉菌株,将高产Monacolin K的土曲霉Aspergillus terreus CA99与低产Monacolin K的红曲霉Monascus anka M-3进行原生质体融合.生长24 h的A.terrus CA99和M.anka M-3菌株用0.5%溶壁酶、0.3%蜗牛酶和0.3%纤维素酶混合酶液分别在34℃和30℃下处理5 h和3.5 h,原生质体的形成率分别为1.76×10~7/mL和1.68×10~7/mL.两种原生质体分别置于30W的紫外灯下,距离30 cm照射3 min灭活,等浓度混合后用浓度为30%的PEG 6000融合15min.再生平板上共选取363株融合子,从中筛选得到多株Monacolin K产量高于出发菌株的高产融合子,其中有10株产量的提高幅度超过60%,有2株融合子(F49和F104)产量提高了将近一倍,分别为460μg/mL和457μg/mL.对F49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Monacolin K发酵单位达到了1216μg/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