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6篇
系统科学   3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3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惰性酚经二甲氧基磷酰氯活化后,在Ni(PCy3)2Cl2催化下与芳硼酸进行偶联反应,并研究了它的应用。  相似文献   
32.
陈垚  赖文勇  解令海  黄维 《科学通报》2011,56(13):995-1006
瑞典皇家科学院将2010 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和日本的3 位科学家理查德·海克(Richard F. Heck)、根岸英一(Ei-ichi Negishi)和铃木章(Akira Suzuki), 以表彰他们在“有机合成中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他们的研究成果极大地促进了有机合成化学的发展, 广泛应用于合成制备具有特殊光电功能的高性能有机电子材料、具有复杂结构的天然产物和生物活性化合物以及一些精细化学品, 对学术界和工业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简要介绍了Heck 反应、Negishi 反应和Suzuki-Miyaura 反应的基本知识, 并讨论了其发展和应用概况.  相似文献   
33.
炔烃是一类重要的结构单元,广泛应用于药物化学、有机合成及材料科学中.报道了在室温条件下,以四氢呋喃为溶剂,炔基溴(1mmol)与格氏试剂(1.3mmol)在Pd(OAc)_2(3 mol%)/Ph_3P(9 mol%)催化下进行偶联反应,以中等至较好的收率得到了多种1,2-二取代炔烃类化合物.该反应体系对于带不同种类的功能基团的芳基格氏试剂及烷基格氏试剂均有很好的催化活性,而且对于大位阻的α-萘基格氏试剂也有较好的催化效果.该反应体系简单、催化效率高,不需要其它共催化剂.此外,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Pd(OAc)_2催化炔基溴与格氏试剂偶联反应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34.
本文以二(三苯膦)苄基氯化钯为催化剂、氯仿做溶剂,有机锡试剂与二元酰氯偶联合成二元酮。反应产率高、条件温和、易于操作,反应终点明显,是由易得二元酸合成二元酮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5.
聚苯乙烯负载硒溴与炔基锂反应合成聚苯乙烯负载炔基硒醚,再与二环己基硼烷反应制得聚苯乙烯负载顺式烯基硒醚;此负载型烯基硒醚在NiCl2(PPh3)2存在下与格氏试剂发生偶联反应,提供了一种有效的(z)-1,2-二取代乙烯的固相有机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36.
聚苯乙烯负载硒溴与炔基锂反应合成聚苯乙烯负载炔基硒醚,再与LiAIH4反应制得聚苯乙烯负载反式烯基硒醚;此负载型烯基硒醚在NiCl2(PPh3)2存在下与格氏试剂发生的偶联反应,提供了一种有效的(E)-1,2二取代乙烯的固相有机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37.
1,3-Bis(2,6-diisopropylphenyl)imidazolium chloride, [DIPrim]Cl, was used to produce a novel iron(III)-containing imidazolium salt [DIPrim][FeCl 4 ], which included a N,N-diarylimidazolium cation (R = 2,6-diisopropylphenyl), [DIPrim] + , and tetrachloroferrate(III) anion, [FeCl 4 ]. This compound was an effective and easy-to-use catalyst for the cross-coupling of aryl Grignard reagents with primary and secondary alkyl halides bearing -hydrogens. After simply decanting the cross-coupling product in the ether layer, [DIPrim][FeCl 4 ] could be reused in at least four successive runs without significant loss of catalytic activity.  相似文献   
38.
无线电能传输技术摆脱了物理介质的束缚,具有灵活、可靠、安全等优点,在无人机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无人机无线充电系统中常采用的Zigbee、蓝牙、WiFi等广域通信方式接入时间较长,存在非“点对点”传输情况,不具备身份识别功能,无法应对多无人机及多机舱环境。提出了一种基于信号线圈的多无人机身份识别方法,仿真研究2套耦合机构之间交叉耦合影响,设计了一套应用于多无人机及机舱环境下能量信号同步传输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最后搭建了无人机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基于信号线圈可以快速有效进行无人机及机舱的身份识别,可识别无人机身份的点对点近场通信方式以应对多无人机无线充电场景,能量信号同步传输的分离通道传输模式具有两通道物理结构独立,避免传统通信方式干扰,保障充电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