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免疫防治在鳖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病鳖分离得到四株致病菌菌株,经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caviae),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o).药敏试验结果:氟嗪酸、环丙沙星、新霉素对四菌株有较强抑菌作用。制备四联菌苗对鳖进行免疫接种,可产生较好的防治结果,卵黄抗体治疗病鳖,治愈率为37.1%。  相似文献   

2.
鲤鱼体表出血感染症的病原菌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鲤鱼体表出血感染症病例进行了病原细菌方面的检验,从4尾发病鱼的皮肤病变部位及1尾新鲜病死鱼的皮肤病变部位与肝脏均分离到了几乎纯一的同种细菌。从每尾鱼的分离菌各做纯培养2株共10株进行了鉴定,结果初步表明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经人工感染发病试验表明该菌为本例鲤鱼体表出血感染的病原菌。经测定对常用抗菌类药物的敏感性,结果分离菌株均对供试的链霉素等11种高敏,对红霉素敏感,对青霉素等3种耐药  相似文献   

3.
1995年盛夏,福建省厦门市杏林区某鳖养殖场,体重10~20g的稚鳖暴发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病鳖外观除腹甲充血外,其它正常;内脏肝水肿,心脏贫血,肾肿大,胃肠壁血管充血。对该病的病原进行了分离、培养、人工感染、菌种鉴定、药敏试验等试验研究,确认引起该病的病原菌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sobria)和一株气单胞菌未定种(Aeromonasep.)药物敏感试验表明该病的防治宜采用环丙沙星、氟呱酸、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药物。  相似文献   

4.
鲇鱼苗烂尾病病原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鲇鱼烂尾病(暂定名)是近期发现、危害严重的一种细菌性鱼病.作者从病鱼病灶中分离出Z4-2菌株,经过人工感染后分离再感染成功.通过形态学观在和生理生化测定,初步确定Z4-2为病原菌,是一种气单胞菌(Aeromonassp.).对青霉素、保而鲜等不太敏感,对氯霉素,呋喃唑酮、鳗康素、强力霉素等敏感。  相似文献   

5.
作者在1989~1991年间,对厦门中郊区养殖对虾的主要病原生物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亲虾黑鳃病的主要病原菌为镰刀菌(Fusariumsp);细菌性病害的主要病原菌为弧菌属(Vibrio)、气单胞菌属(Aeromonas)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对虾白毛病的病原生物有聚缩虫(Zoothamni-um)、独缩虫(Carchesium)、钟虫(Vorticella)和丝状细菌。  相似文献   

6.
以32株从养殖鳗鲡分离的病原性气单胞菌为试验材料,采用Biolog自动菌鉴系统对其进行生理生化鉴定,结果表明,有20株被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7株被鉴定为威隆气单胞菌,1株为豚鼠气单胞菌,其余4株未能鉴定到种.为进一步确定20株嗜水气单胞菌和7株威隆气单胞菌的基因型,筛选了2对引物(E-C/M-C,E-C/M-A)分别对这两个菌种进行了AFLP分析.结果表明:20株嗜水气单胞菌中共检测到88个位点,均为多态性位点;7株威隆气单胞菌中共检测到61个位点,其中60个为多态性位点.经UPGMA聚类分析表明:20株嗜水气单胞菌可初步分为3种类型,每种类型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449,同一类型内不同菌株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127;7株威隆气单胞菌可初步分为4种类型,每种类型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467,变异范围为0.415~0.525.该结果为鱼类病原菌的DNA分型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初步探讨了采用16S rDNA片段鉴定鳗鲡病原菌的方法.根据已知细菌16S rDNA序列的高度保守区设计引物,利用PCR法扩增16株已鉴定的鳗鲡病原菌的16S rDNA片段,测序分析后,通过Gen-Bank数据库进行同源性检索,并构建相应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16株鳗鲡病原菌均扩增到了400 bp左右的基因片段,其中14株菌的16S rDNA片段序列与网上已发表的同属菌株的同源性为100%,其余2株为99%;8株病原菌被鉴定到种,分别属于嗜水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其余8株被鉴定到属,分别属于气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和肠杆菌属;鉴定结果与生化鉴定结果在属的分类单元上的符合程度高达82%.  相似文献   

8.
1992年8月,厦门市水产养殖场爆发牛蛙“胀肚病”,使体重10~50g的幼蛙大量死亡,经病原分离、培养、人工感染、苗种鉴定、药敏试验等一系列试验研究,确认病原菌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Sbria)。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捕食线虫真菌资源调查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从云南建水、勐腊,祥云、临沧、武定采集的301松土样中分离出400多株捕食线虫真菌,已鉴定出的159株分属于3个属12种,即节丛孢属(Arthrobotrys)的弯孢节丛孢(A.musiformis)、少孢节丛孢少孢变种(A.oligospora var.oligospora)、圆锥节丛孢(A.conoides)、爪孢(A.javanica)、蠕虫状节丛孢(A.vermin-cola)、环捕节丛孢  相似文献   

10.
翘嘴鳜肝肾坏死症病原菌的分离及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主要呈现肝肾坏死症的翘嘴鳜病灶部位分离到9个菌株,其中3个菌株能通过人工感染在正常翘嘴鳜上复制出与自然发病相同的症状。用直接荧光抗体法对致病菌株的鉴定结果表明,本研究中分离的3个菌株均不同于过去从患病翘嘴鳜上已经分离到的柱状嗜纤维菌(Cytophaga columnaris)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  相似文献   

11.
四川某兔场家兔爆发以咳嗽、打喷嚏和流鼻液等症状的疾病.为调查其病因,分别无菌采集5只病兔和临床健康兔肺脏分离细菌,对分离出的4株优势菌进行16S rDNA PCR扩增测序分析鉴定,并对分离的细菌进行药敏试验和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从发病家兔肺脏分离到4株维罗纳气单胞菌,而从临床外表健康家兔肺脏未分离到该菌;本试验分离的4株维罗纳气单胞菌均对小鼠有致病性,能引起小鼠发病并部分死亡;分离菌对大多数氟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四环素类药物敏感,对大部分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试验首次从家兔肺脏中分离到致病性维罗纳气单胞菌,并筛选出敏感药物,为家兔呼吸道疾病的防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海南养殖的奥尼罗非鱼暴发性出血症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海南养殖的奥尼罗非鱼所发生的暴发性出血症进行了研究.患病个体局部鳞片脱落,皮肤和肌肉大面积充血、出血,背鳍和尾鳍鳍条末端腐烂、鳍条充血,严重者肝脏糜烂,胆囊肿大.经细菌分离和感染实验确定的病原菌通过生理生化指标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该病原菌腹腔注射奥尼罗非鱼的LD50值为1.14×10^4cfu·g^-1.药敏实验表明,妥布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阿米卡星、卡那霉素、利福平、痢特灵和呋喃妥因等抗生素类药物对该病原菌敏感.  相似文献   

13.
对3株染病的日本鳗鲡肾脏中分离的致病菌进行活化,同时采用二倍稀释法以黄连、大黄、穿心莲、大青叶、黄岑、黄柏、鱼腥草、虎杖、苦参9种单味煎剂对3株分离菌和爱德华氏菌及嗜水气单胞菌的标准株进行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的测定。结果显示大黄及虎杖体外抑菌活性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14.
应用RT-PCR技术.检测了福建南部石斑鱼育苗场患病紫石斑鱼的病原.结果检出神经坏死病毒;对该病毒的RT-PCR产物进行了核酸测序和序列分析.与基因库中马拉巴斑和紫石斑神经坏死病毒编码病毒核衣壳蛋白的基因片段序列的同源性大于97%.病原菌分离鉴定结果.有2菌株分别是溶藻弧菌和豚鼠气单胞菌.对实验动物有一定的毒力.药敏试验表明这些菌株对常用抗生素表现耐药.临床症状和实验结果都表明.神经坏死病毒感染是导致石斑鱼大批死亡的主要原因.而溶藻弧菌和豚鼠气单胞菌应为继发感染.加重了病情.使更多的石斑鱼死亡.  相似文献   

15.
貉源铜绿假单胞菌主要生物学特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河北省昌黎地区某养貉场自然病死貉的肺脏中分离到几乎纯一的细菌,经对10株分离菌进行细菌形态学观察、培养特性、理化特性等主要生物学特性鉴定,结果表明,该分离菌为铜绿假单胞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表明,该分离菌对丁胺卡那霉素、头孢氨苄、环丙沙星敏感。经用小白鼠进行致病性试验,证实所分离到的该菌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16.
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患腹水病褐牙鲆体内分离致病菌,通过生理生化鉴定方法对该菌进行了鉴定.根据Genbank 上报道的嗜水气单胞菌标准株的16s rDNA序列以及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所含有的气溶素(aer)基因没汁了2对引物,对所分离到的2株疑似菌以及3株标准株进行PCR扩增,均能够扩增出目的条带,经测序后,该菌的16s rDNA的序列、aer序列与标准株同源性分别达到99.8%和95%,与常规细菌鉴定方法所得结果一致,证明该菌为嗜水气单胞菌.  相似文献   

17.
无菌采取病死乌鸡肝、肺、脾及关节液等病料,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分离出致病性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合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诊断,确诊为乌鸡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8.
从患慢性出血败血综合症的杂交鲟和达氏鳇病鱼标本中分离到一株优势菌,优势率80%,经回感和重分离确定为致病菌,并经生理生化和16SrDNA检测为豚鼠气单胞菌,命名为ZZF071029(简称ZF1029),以豚鼠气单胞菌弱毒株ZF1029和强毒株XL2-T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菌落形态学、运动性实验、溶血性实验、小鼠致死试验、角膜毒力实验、药物敏感性实验等病原生物学相关实验。实验结果证明,病原菌运动性、溶血性、小鼠致死力、角膜毒力与菌株毒力和致病力正相关,并与所致杂交鲟和达氏鳇出血败血综合症急、慢性程度和致死率一致。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半知菌亚门丝孢纲的三七黑斑病病原Altemaria panax whetz.和三七圆斑病病原Mycocentmspora acerina(Hartig)Deighton进行病株孢子接种,在较短时间内获得纯化的病原菌,从而探索出对半知菌亚门丝孢纲病原分生孢子分离纯化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