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合成了三种新的甲基(β-三烷基硅乙基)二氯硅烷,以新的二氯硅烷和甲基苯基二氯硅烷为原料,用在甲苯中以金属钠共缩合的方法,通过均聚和共聚反应,合成了8种新型聚硅烷.测定了这些聚硅烷的分子量,讨论了它们的红外、紫外和核磁共振光谱吸收性质.  相似文献   

2.
用钠缩合法合成了(甲基)(对甲氧基苯基)二氯硅烷均聚及分别与二甲基二氯硅烷、甲基苯基二氯硅烷、二苯基二氯硅烷共聚的四种聚硅烷.用IR、H^1 NMR、GPC作了结构表征.从组成、链长和分子链对称性等方面讨论了其荧光性质有较大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苯基对位甲氧基的给电子效应使最大荧光发射波长λmax略有红移,但影响并不显著;聚硅烷链长和分子链对称性对荧光强度的影响比较显著,Si-Si链较长或分子链对称性较好的聚硅烷荧光强度较大。  相似文献   

3.
聚硅烷的光化学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空气中经紫外光辐照前后的聚(甲基环己基硅烷)简记为:PMCS)溶液和甲基环己基硅烷-甲基苯乙基硅烷共聚物(简记为:Copolymer)溶液的荧光光谱,结果表明,随着紫外光光照时间的增加,这两种聚硅烷溶液的荧光光谱峰位依次蓝移,荧光强度依次降低,并用UV光谱,GPC,XPS及IR光谱 在空气中经紫外光辐照前后的PMCS和Copolymer溶液,结果表明,这两种聚硅烷溶液的荧光光谱峰位蓝移及荧光强度降低,与聚硅烷发生了光降解和光氧化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4.
联苯基取代聚噻吩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发光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侧链芳香基团对聚噻吩衍生物发光性能的影响 ,采用偶联反应合成了反应单体 3-联苯基噻吩 ,然后在三氯化铁的氧化作用下聚合 ,得到了聚 (3-联苯基 )噻吩 (PBPTH) .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以及核磁共振氢谱对材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在紫外光谱上 ,PBPTH的最大吸收峰位于 4 0 6nm处 ,比聚(3-辛基 )噻吩 (P3OT)的吸收峰蓝移了 34nm .在荧光光谱上 ,PBPTH的光致发光峰位于 5 36 8nm处 ,比P3OT的发光峰蓝移了 32nm .研究结果表明 :由于侧链联苯基的空间位阻作用 ,导致了聚合物共轭程度的降低 ,从而造成了吸收光谱和发光谱的蓝移 ;PBPTH的发光强度与P3OT相比有了明显的下降 ,说明联苯基生色团不足以补偿共轭程度降低对发光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甲基苯基二氯硅烷为原料,使用Wurtz偶联法和低价钛试剂法合成了甲基苯基聚硅烷.低价钛试剂法可以得到产率较高的、分子量分布较窄的甲基苯基聚硅烷(Mn=16 860,分散系数Mw/Mn=1.6).在氯仿中以四氯化锡为催化荆,甲基苯基聚硅烷与甲基氯甲基醚反应得到氯甲基苯基甲基聚硅烷,Mn=5 630,只有前者的1/3,且反应收率只有12%.  相似文献   

6.
以甲基乙烯基二氯硅烷为单体,采用超声钠缩合法合成聚(甲基-乙烯基)硅烷;在此基础上,采用相同的方法,变化单体以甲基乙烯基二氯硅烷和甲基苯基二氯硅烷为原料,合成了共聚硅烷和有一定程度交联的聚甲基乙烯基硅烷,并对它们用FT-IR,1HNMR,UV,TGA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聚(甲基-乙烯基)硅烷产物产率从2%提高到了28%;各种产物聚硅烷中均含有大量乙烯基基团,有利于进一步进行其他官能化反应.  相似文献   

7.
比较了一系列4-芳亚甲基-2-苯基-1H-咪唑-5(4H)-酮类化合物在不同有机溶剂中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的变化,探索了其结构与光学性能之间的某些关系.通过实验发现,目标化合物4-芳亚甲基芳环取代基的不同对其紫外光谱、荧光发射光谱及荧光量子产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碱性藏花红和苯基芴酮与核酸作用的光谱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圆二色谱法、凝胶电泳法对碱性藏花红及苯基芴酮与核酸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在ct-DNA存在时,碱性藏花红和苯基芴酮的荧光强度都有较大增加;碱性藏花红和苯基芴酮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随ct-DNA浓度的增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减色效应;二者都使ct-DNA的圆二色谱正峰的吸收强度有所增加,负峰的吸收强度有所减小;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表明,碱性藏花红-DNA体系受pH的影响较小且其发光强度高于苯基芴酮-DNA体系.将所得结果与溴化乙锭-DNA体系光谱性质进行了对比,得出碱性藏花红及苯基芴酮与DNA有发生类似于溴化乙锭的嵌插和插入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新型偶氮卟啉荧光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光谱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对氨基苹甲醛和苯酚(或蔡酚)为原料通过重氮化和偶合反应合成偶氟醛,偶氮醛与吡咯反应得到2种新型偶氮卟啉——四对(4-羟基偶氮苯基)苯基卟啉(3)和四对(2-羟基偶氮萘基)苯基卟啉(4).通过核磁氢谱、红外和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紫外和荧光光谱性质,并与无取代的四苯基卟啉的光谱性质进行了比较.新化合物紫外吸收有红移现象,且能在红光区发射荧光.化合物4的荧光光谱有较大红移,且在851nm处发现荧光发射峰.  相似文献   

10.
带二茂铁基聚有机硅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一系列新的二茂铁在侧基、端基和嵌入主链三种类型的聚硅烷,测定了它们的虹外,紫外可见光谱,分子量和电阻率;讨论了二茂铁在聚硅烷的不同位置上对聚硅烷紫外光谱和导电性的影响。同时,测定了聚硅烷与某些电子受体形成CT络合物的紫外可见光谱和导电性,聚硅烷与某些电子受体络合可显著提高导电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2—联苯基—5—苯基噁唑及其5一对位取代苯基衍生物同2—苯基—5—联苯基噁唑及其2—对位取代苯基衍生物在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的性质上做了比较,简单讨论了光谱性质和化合物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也从理论上简单说明了一些光谱现象。  相似文献   

12.
聚硅烷共聚物的合成及表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二甘醇二甲醚和15-冠-5为螯合剂,根据Wurtz还原反应合成了多种聚硅烷共聚物,进行了GPC,UV,^1H-NMR和FT-IR表征。发现在聚硅烷共聚物的合成中单体的投料比与产物中相应链节的共聚比相近,并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初步解释;在FT-IR谱中观察到含有与硅链直接相连的侧苯基的聚硅烷的苯环骨架,在1600cm^-1附近的特征振动峰收缩到极弱强度,甚至消除。  相似文献   

13.
基于Wittig-Horner反应, 以对氯甲基苯甲酸甲酯、亚磷酸三乙酯、对苯二甲醛为主要原料, 经酯化、缩合得到二苯乙烯型荧光单体, 研究了各种反应条件对单体合成的影响. 将二苯乙烯型荧光单体高分子化得到了水溶性好、荧光性强、稳定性与安全性高的荧光聚合物. 用红外光谱对荧光单体结构进行了表征, 用紫外及荧光分光光度计对荧光单体及聚合物的荧光性能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荧光单体聚合后紫外吸收发生红移, 吸收强度下降, 但荧光发射强度提高, 这说明近紫外吸收有利于荧光发射强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应用红外光谱、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研究了苯甲酸镝的单核Dy(BA)3,双核La1-xDyx(BA)3,三核La0.25DyxPr0.75-x(BA)3固体配合物的成键特性和荧光特性,讨论了共发光效应。  相似文献   

15.
使用无水ALCL3作为催化剂,通过本体聚合制备出具有良好荧光性能的聚苯乙炔,并用FT-IR。UV-Vis,PL对聚合物结构、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催化剂用量对聚合物分子量及荧光光谱的影响.结果发现,减少催化剂用量可使分子量增加,主链共轭体系增大,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上表现出红移现象.另外,当选用不同波长(300、350、400nm)的光激发时,其荧光发射峰依次红移,说明所得聚苯乙炔可能含有多种异构链结构,存在不同的发光点.  相似文献   

16.
以水杨酸(Hsal)和邻菲啰啉(phen)为协同配体,铕钇离子为中心体,合成不同Eu/Y摩尔比的系列三元双核配合物,并通过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光和红外光谱确定配合物的组成.研究配合物的发光性能以及Eu/Y摩尔比的影响.结果表明,配合物的组成为EuxY1-x(sal)3(phen)(x=0.1~1.0).在Eu/Y摩尔比为0.6:0.4时,配合物Eu0.6Y0.4(sal)3(phen)的发光强度最强.在该系列配合物中,不仅配体可以将吸收的能量传递给发光的铕离子,使其发光,而且不发光的钇配合物也可将其吸收的能量通过分子内能量传递给铕离子,增强铕的发光强度.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一系列铕与含不同4-酰代基的1-苯基-3-甲基-吡唑啉酮-5的三元配合物Eu(L)32H2O[L=1-苯基-3-甲基-4-乙酰基吡唑啉酮-5(HPMAP),1-苯基-3-甲基-4-丙酰基吡唑啉酮-5(HPMPP),1-苯基-3-甲基-4-异丁酰基吡唑啉酮-5(HPMIBP),1-苯基-3-甲基-4-特戊酰基吡唑啉酮-5(HPMPVP),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啉酮-5(HPMBP)]。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差热-热重谱,X-射线衍射对其组成和光谱性质进行了表征,同时测定了这些配合物的荧光性能,表明不同的4-酰代基对其荧光性能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测定了四种苯并恶唑类化合物在17种溶剂中的紫外吸收和荧光发射光谱,用五种方法对絮外吸收光谱和Stokes位移的溶剂效应进行了关联。结果表明:Nicol关系式能很好地描述溶剂对溶质分子的紫外吸收峰值的位移效应。利用Lippert方程还计算了这四个化合物在第一激发单线态的偶极矩。  相似文献   

19.
利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CaSnO3:Eu3+发光体,采用X射线衍射(XRD)技术和荧光光谱等测试手段对样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Eu3+离子的掺杂未改变CaSnO3的晶体结构;Ca1-xEuxSnO3样品的发射以电偶极跃迁5D0-7F2为主,在紫外光照射下产生强的红光发射;Ca1-xEuxSnO3样品在240~340 nm范围内存在Eu3+-O2-电荷迁移吸收带,随着Eu3+掺杂浓度x的增加,吸收带峰位从276 nm红移到281 nm附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