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预曝气增加进水DO含量,改进了生物处理装置的实际运行效果。试验采用常用的陶粒滤池工艺,安装两套相同的反应器,一套反应器采用传统的曝气方法供氧,原水直接进入反应器,另一套反应器的原水先进行纯氧预曝气,使之DO达到超饱和状态,反应器内不再进行曝气。试验结果表明,原水预先充氧达到超饱和状态后进行生物处理,原水中的DO可以满足微生物的需求,各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优于采用传统曝气方法供氧的生物处理装置。试验结果表明,开发适用于饮用水生物处理的无泡供氧装置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无泡曝气技术在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泡曝气技术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新型的供氧方式,具有传氧效率高、无泡沫形成、设备体积小、能耗低等优点,但由于曝气材料的成本高等原因并未大规模应用.目前对该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充氧性能,反应器处理效果以及所形成的生物膜的研究,在曝气材料及与其他水处理工艺的结合方面都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膜法无泡供氧的气压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膜法无泡供氧是一新兴高效好氧生物处理水体污染的供氧技术,气相操作压力是实现无泡供氧的关键因素.为了考察其在无泡供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对膜供氧的传质机理和传质方程进行探讨的基础上,考察了聚丙烯中空纤维膜在泡点压力下不同气相操作压力对供氧效果的影响,并结合所求得氧的体积传质系数分析不同气相操作压力对氧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操作压力范围内,氧的体积传质系数随气相操作压力的提高而增大,供氧效果也增强.  相似文献   

4.
无泡曝气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麻脱胶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无泡曝气膜生物反应器的理论,对传统膜生物反应器进行改进,同时对传统型膜生物反应器和无泡曝气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麻脱胶废水进行比较,得出无泡曝气膜生物反应器对COD和NH3-N的处理效果比传统膜生物反应器分别提高4%和2%.采用无泡曝气作为反冲洗气体,不但提高膜生物反应器中溶解氧量,而且氧利用率也得到提高,且能量消耗也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在应用过程中存在能耗高、氧利用率低以及膜污染严重、通量下降等一系列问题,利用无泡曝气膜生物反应器的优点和反冲洗原理,对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进行了改进,设计了一种新型反应器,并对这种反应器的优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说明.分析发现该反应器不但具有无泡曝气膜生物反应器的全部优点:氧利用率高、能耗低、出水好;同时在运行中具有低的膜阻力、保持高的膜通量,在延缓、防治膜污染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多孔载体存在下生物脱氮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有效去除污水中的含氮物质 ,在体积为 3.5 L 的鼓泡曝气塔内使用模拟污水 ,研究了同时硝化和反硝化过程。实验过程中 ,在鼓泡曝气塔中投入占总体积 10 %的多孔聚氨酯载体 ,以实现微生物的固定化。实验表明 ,投加载体后 ,实验体系中含氮物质的去除效率明显提高 ;在 16~ 6 4L /h气体体积流量范围内可以在 3h内得到接近于 10 0 %的NH+ 4- N去除率 ;证明了采用补充碳源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NH+ 4- N去除率。  相似文献   

7.
气液两相流是好氧曝气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复杂的气液流动形态,其流型、流态对曝气反应器的运行效率具有重要的影响。本研究使用高速摄影机获得气泡羽流的流场图像,再经图像处理和数值计算来研究气泡羽流的空隙率参数,测得空隙率值在气泡羽流中的分布,并结合羽流摆动频率对不同纵横比下的羽流运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曝气装置纵横比为1.0时,气液两相流的流场分布均匀,频谱稳定,能形成稳定的气液环流,使气泡在液相中的停留时间变长,可以有效地提高氧传质的效率,改善曝气效果。  相似文献   

8.
生物膜法除铁除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荣凯 《应用科技》2003,30(9):44-46
对传统的地下水除铁除锰技术进行了比较分析.把生物膜法应用于呼兰河水的除铁除锰.利用臭氧分解产生的氧作为氧源,改变了传统的曝气式供氧方式.与单独供氧方式比较,具有能耗低、工艺简单、控制方便等优点,是臭氧-生物膜相结合除铁除锰的一次成功尝试.结果表明该法能有效地去除呼兰河水中的铁、锰,三级出水达到了饮用水的标准.  相似文献   

9.
12 km以下高度供氧方式包括肺式供氧、等压呼吸、氧浓度随高度自动调节、安全余压和应急供氧;12 km以上高度采用加压供氧.氧气调节器是供氧系统的关键控制器,它可以随环境压力和飞行员呼吸的变化,按相应的高度进行不同的供氧方式,供给飞行员一定压力、流量和含氧浓度的混合气或纯氧.  相似文献   

10.
以长春某污水处理厂的曝气沉砂池出水作为试验原水对两个反应器进行处理效能对比的试验研究.初期调试发现:传统推流反应器出现泡沫堆积,微压内循环反应器未出现泡沫堆积的现象.对比两反应器的结构及曝气方式特点,初步分析微压反应器内大气泡的集中释放破裂后产生冲击力对泡沫有消除作用.就此提出改造曝气池内部结构及曝气方式可作为去除泡沫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典型污染物对微气泡曝气中氧传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微气泡曝气是一种新型的曝气方式,废水中的污染物对微气泡曝气中氧传质过程具有显著影响。采用气-水旋流微气泡发生装置进行空气微气泡曝气,考察了微气泡曝气中表面活性剂、油脂、苯酚、硝基苯、悬浮固体(高岭土)等典型污染物对氧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气泡曝气和传统气泡曝气的表观状态具有明显差异,呈现乳浊状态。表面活性剂、豆油、苯酚、硝基苯等污染物均有助于微气泡的产生和稳定性,从而提高微气泡曝气的气含率和气泡平均停留时间。同时,这些污染物存在时,微气泡曝气氧传质系数为7.44~11.56h-1,α因子为0.77~1.20,显著高于传统气泡曝气。污染物对微气泡的形成和稳定性具有积极作用,可以克服其对氧传质过程的负面效应。气含率和污染物种类是影响微气泡曝气氧传质过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小气泡扩散曝气氧传质速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鼓风扩散曝气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研究, 对小气泡扩散清水曝气的氧传质情况作了一系列的假定和简化, 建立了清水氧传质的理论模型, 分析了一定条件下曝气池运行情况对传质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并进一步确定了这些因素与氧传质速率的关系。最后对模型的物理意义及其应用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3.
水深对曝气过程中氧总转移系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处理曝气过程传氧速率的有关计算没有考虑水深对氧总转移系数KLa的影响.经过理论分析,导出了由水深引起的KLa变化的修正系数计算公式.理论计算表明,水深对KLa有较大的影响,从而对传氧速率有较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在曝气过程的有关计算中不应忽略不计.为验证水深对KLa的影响,进行了曝气充氧的试验.理论分析的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接近,表明可以采用由理论分析得出的公式对KLa修正计算.在曝气深度为2.5-4.5 m的范围内,修正系数的范围为0.78-0.86.  相似文献   

14.
城市景观水体的净化及增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太阳能为动力,对受污染的景观水体直接进行催化臭氧化及增氧,由于催化氧化反应剩余气体中氧气含量大于90%,故大大提高了水体曝气增氧过程中氧的传输速率。处理后水体苯环类有机污染物的浓度明显下降.灭藻效果明显,可生化性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5.
用中空纤维超滤膜组件对含润滑油废水的处理进行了研究.讨论了操作压力、油含量、进料速率对膜的传递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采用因次分析方法对污水处理中用曝气叶轮进行曝气充氧总转移系数 KLA进行分析 ,通过模型试验得出 KLA的数学模式 ,并对模型的放大作了说明 .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中空纤维膜分离技术和纺丝制膜原液的配制原理,尤其是复合中空纤维膜纺丝制膜技术,结果表明,通过复合技术可以得到高分离功能、高透过通量、高抗污染性、高许能可迅速恢复,说明本文提出的内凶双洗方法清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装填分率对中空纤维膜组件壳程传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测定了不同装填分率中空纤维膜组件壳程的流体力学性能,并对其传质性能进行了理论计算及实验研究,获得了传质准数关联式。结果表明:在相同Re下,当装填分率小于60%时,传质系数随装填分率的增大而增大;当装填分率大于60%时,传质系数则随装填分率的增大而减小。将传质系数的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二者基本吻合,表明该理论方法可以较好地预测中空纤维膜组件壳程的传质性能。  相似文献   

19.
假定中空纤维管空间排布服从正三角形和正方形排布,纤维管半径服从Gauss分布的前提下,从理论上推导出中空纤维透析器管外传质系数表达式,并分析管外液体流速、压降及流量恒定时纤维管半径的分散性对管外传质系数的影响. 结果表明,纤维管半径的分散性导致了中空纤维透析器传质系数的下降,且在高填充密度下,纤维管半径分散性的影响更加显著. 在相同的纤维管半径分散性下,正三角形排列方式要优于正方形的排列方式. 这对提高中空纤维透析器的透析效率以及对中空纤维透析器医疗器械的改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