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
利用松弛变量超效率模型测算了非期望产出约束下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并构建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全要素能源效率与经济增长间的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结合脉冲响应函数揭示了各变量间的交互作用。研究表明: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全要素能源效率及经济增长均存在自我提升增强机制,且长期作用更为明显。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经济增长作用相反,程度不同,提升产业结构合理化是经济增长的关键途径。全要素能源效率与经济增长具有对称性。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具有非对称性特点。  相似文献   

2.
利用东莞市1996年-2006年东莞市国内生产总值以及三次产业产出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双对数模型,测算了东莞市不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通过实证分析说明:扩大第二、第三产业在东莞市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能引导东莞市经济的良性增长;90年代中期以来东莞市产业结构调整是以压缩第一产业空间,夺取第一产业资源为特征的,是一种主要依靠要素投入支持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东莞有妯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现有的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3.
首先选取6项建筑生产效率指标,利用计量经济学知识建立随机前沿SFA模型以及Malmquist全要素生产模型分别对我国区域建筑市场的技术生产效率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再对2010–2015年我国31个地区的建筑产业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及全要素生产效率指数模型的动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建筑产业整体技术效率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具体表现为沿海各省市技术水平最高、中部省份次之、边缘省份最低;区域建筑产业生产效率的正面主要影响因素为技术进步指数,负面影响因素为规模效率变化指数。  相似文献   

4.
基于数据包络模型(DEA)平台,运用Malmquist指数法,对2000-2010年重庆市11个主要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技术进步等指数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技术进步是各产业制造业全要素增长率增长提升的根本推动力,而医药、化学化工等若干制造业的技术效率阻碍了各行业生产效率的提高.目前,重庆制造业还普遍存在投资结构失衡、投资规模增长过快、企业规模偏小、竞争过于激烈等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重庆制造业技术及生产水平的提高,为促进重庆经济可持续发展,应加强注意产业整合和产业集聚,在控制投资过快增长的同时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以生产效率的提高带动重庆制造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提高绿色要素增长效率是实现扬子江城市群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途径。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超效率模型以及马奎指数对扬子江城市群8市的绿色要素增长效率从动态、静态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并利用Tobit模型对影响绿色要素增长的人力资本、产业结构、能源消耗量等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后探究各因素对绿色要素增长效率影响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扬子江城市群绿色要素增长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水平有着显著影响,能够有效促进本地及相邻城市提升创新水平。基于2011—2019年中国27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综合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与空间计量模型,多维度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水平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显著促进区域创新水平的提升,在控制宏观环境政策及运用工具变量方式等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2)中介效应表明,产业结构、资源配置及财政科技支出是数字经济促进区域创新水平提升的主要影响机制;(3)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水平存在明显空间溢出效应与区域异质性,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对区域创新水平的影响越大,且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影响更为显著。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政策建议:完善产业布局,促进产业升级;利用数字技术,合理配置资源要素;保持财政科技支出的稳步增长。  相似文献   

7.
基于2009-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进行了测算,并通过构建门槛效应模型,将创新水平设为门槛变量,检验了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1)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东部地区创新效率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2)不同创新水平会导致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对区域经济增长表现出门槛效应,即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双门槛U型结构.3)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区域差异很大,"高创新水平"地区大多处于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可显著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中创新水平"地区大多处于东中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对区域经济增长并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绝大部分西部地区处于"低创新水平",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对区域经济增长存在负影响.  相似文献   

8.
经济增长要素配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多种生产函数模型,通过比较得到二级嵌套型CES生产函数最为适合中国的经济发展,研究了投入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重点讨论了能源投入及能源强度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据此对中国不同经济增长及能源强度的多情景目标分别给出了合理的要素配置方案,从优化产业结构的角度确定出最优经济增长及要素配置。  相似文献   

9.
牛蕊  郭浩 《科技促进发展》2021,17(5):824-837
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海关数据以及WIOD数据,使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法研究了不同时期离岸外包对企业工资的影响,并构建了面板模型检验其影响的传导途径,以充实离岸外包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对生产效率和工资的实证检验结果.结果表明,在经济稳定期,离岸外包对企业工资水平有提升效应,但不利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在经济动荡期,则更有利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不利于企业工资的改善.整体而言,离岸外包主要通过生产效率效应、规模经济效应以及管理强化效应影响工资水平,其中生产效率效应最显著,而规模经济效应和管理强化效应的作用相对较小;生产效率效应对于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工资影响更大,而资本密集型企业的工资则受管理强化效应的影响更多.在离岸外包过程中通过技术进步改善要素的报酬率成为工资变化的内在原因,离岸外包更加有利于发展中国家技术要素的报酬增长和技术密集型企业的规模扩张.  相似文献   

10.
安海彦 《科技与经济》2018,31(2):100-105
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指数测算西部地区2000—2014年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并对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广西和陕西两省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指数增长最快,主要是由技术进步、规模效率和技术规模三重贡献的推动;西部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呈现下降趋势,其增长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对外开放、市场化、技术水平、环境规制强度和环境治理能力对西部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1990—2017年南京市的年度数据,通过构造VAR模型,从金融发展规模、效率和结构3方面入手,实证分析了南京市的金融发展给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影响.研究发现,南京市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金融发展规模和金融发展结构能正向刺激南京市经济增长,而金融发展效率则不利于经济增长;总体而言,南京市的金融发展会对其经济增长起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产业结构、人力资本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两个重要因素.以2005—2015年我国28个省的面板数据构建个体固定效应模型,探讨与验证产业结构变迁、人力资本水平以及两者交互项对我国不同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相比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的经济增长效应更大.2)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均表现为正效应;产业结构高级化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对中、西部地区则表现出抑制性.3)总体上,在东、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变迁有助于经济增长;在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变迁不利于经济增长.因此,提出政府在制定产业发展战略时,要特别注重产业结构的合理性,积极突破制约结构红利的限制条件,实现人力资本及其构成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运用生产函数法对我国中部6省的潜在经济增长率进行了测算,并从产业结构、人口结构和城乡结构3个视角出发,运用中部6省2001—2014年的面板数据模型对潜在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显示:2001—2014年间我国中部地区各省份实际经济增长率均低于其潜在经济增长率,且近年来潜在经济增长率呈持续下降趋势; 产业结构合理化能够促进潜在经济增长,而产业结构高级化不利于其增长; 劳动年龄人口份额增加能够显著促进潜在经济增长,而人口抚养比上升不利于其增长; 城市化率提高有利于潜在经济增长,而城乡收入差距增大不利于其增长,但这种不利影响尚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产业结构是经济增长的基础,不同的产业结构有着不同的整体效益,从而可以导致经济以不同的速度增长。文章以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存在着密切关系的资源配置理论为基础,运用统计学中的因素分析法和加权平均分析法及计量经济学中的计量经济模型分析法,从不同角度对西藏经济增长过程中产业结构的贡献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合理性进行实证分析,并就以上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成都市1980年至2013年的生产总值及一、二、三产业值样本数据,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索洛经济增长模型,对成都市产业结构、经济增长与生产要素的相关性进行实证检验,定量分析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经济增长的百分比.研究表明:目前成都市产业结构处于“三二一”顺序的工业化后期阶段,最近几年第三产业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然而,随着第三产业结构的不断扩张,势必会使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对经济规模的正效应下降,最终把经济带入衰退的境地.因此,要使成都市的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必须进一步优化调整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6.
王奇  岳宏志 《科技与经济》2021,34(1):96-100
采用31个省市自治区2000—2017年的面板数据,以对外贸易为门限变量,运用面板门限模型探讨了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存在对外贸易门限效应,对外贸易门限值约为8.35%左右;从全国情况来看,当对外贸易水平处在低于门限值的区制时,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大,而当对外贸易处在高于门限值的区制时,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小。稳健性检验表明: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会受到对外贸易的影响。分地区结果表明:对外贸易门限值在东部地区约为11.01%,中部地区约为8.06%,西部地区无门限效应。  相似文献   

17.
运用广东省1990-2009年能源消费的面板数据,采用广义费雪指数方法对广东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分析,探讨产业能源效率、产业结构、经济发展与人口发展等因素对广东能源消费变动的影响和作用。为了进一步剖析各因素对能源消费变动的影响效果,构建回归分析模型,研究表明:经济发展、人口发展与产业结构对广东能源消费增长起到推动作用,产业能源效率对广东能源消费增长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因素定量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解决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因素的定量测算问题,以各产业部门产出成比例增长模式为前提,以省内最终需求增长比率作为产出增长比率,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建立了投入产出偏差分析模型。进而利用模型对河北省1992—2000年的经济发展变化进行了分析,作出了“河北省经济增长主要是由生产技术进步(贡献度为41.27%)和资本形成总额(贡献度为49.81%)拉动”的重要判断,并提出了“十五”期间产业结构的升级与部门发展途径。提出的投入产出偏差分析模型对分析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产业结构和税收结构的衡量指标构建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基于2010—2019年我国计划单列市相关经济数据的研究发现,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经济发展有正向作用,产业结构合理化与经济发展无相关性;产业税负率对经济发展存在显著抑制性,产业税收弹性系数对经济发展有一定的负向影响作用,产业税收协调系数对经济发展并无明显影响;固定资产投资水平、对外开放度、外商投资水平等其他指标呈现出对经济发展的正向影响。建议政府制定产业和税收政策时,在促进产业高级化发展的同时应当兼顾产业合理化,不盲目发展第三产业,充分考虑税收负担对产业发展的限制,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税收结构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