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采用完全因素分解模型,对1994~2009年中国产业部门和民生部门(居民生活消费)的能源消费特征进行了量化分析.将影响产业部门能源消费变化的因素分解为经济因素、结构因素和效率因素,将影响民生部门能源消费变化的因素分解为人口因素、经济因素和效用因素.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部门中经济因素是中国能源消费量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效率因素缓解了能源消费量的增长趋势,结构因素没有实现减少能源消费的作用.民生部门的能源消费量正处在快速增长阶段,并且经济因素是民生部门能源消费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使用了因素分解方法对中国2004到2009年的能源强度变化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显示各行业能源使用效率的提升是我国“十一五”期间能源强度下降的原因,并且从国家政策的角度对模型得出的结论进行了解释.指出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是未来节能政策应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辽宁省能源消费的因素分解——基于完全分解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描述辽宁省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能源消费量和能源密度的基础上,运用无残差的完全分解模型进行量化分析,分解出经济增长、结构和能源密度等因素对能源消费变动的影响效果,得出相应的影响效果系数,并通过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找出辽宁省能源消费变动的特征与分阶段各因素的具体影响效果,为辽宁等老工业基地制定能源政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LMDI模型、Shapley值模型和MRCI模型均是能源消费碳排放的零残差因素分解模型,对三种模型的基本形式进行拓展,提出基于多层次多因素分解的通用表述形式,给出各分解模型中因素的累积效应、逐年效应和效应贡献度的测算方法,并对三种模型特点进行对比。运用Kendall协调系数法对三种模型结果进行相容性检验,输出相容模型集;基于各相容单一分解模型,构建能源消费碳排放的最优加权组合分解模型。应用上述模型对青岛市能源消费碳排放进行分解实证,结果表明,人均GDP和人口是青岛市碳排放增加的驱动因素,能源消费强度下降和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则对碳排放增长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LMDI模型、Shapley值模型和MRCI模型均是能源消费碳排放的零残差因素分解模型,对三种模型的基本形式进行拓展,提出基于多层次多因素分解的通用表述形式,给出各分解模型中因素的累积效应、逐年效应和效应贡献度的测算方法,并对三种模型特点进行对比.运用Kendall协调系数法对三种模型结果进行相容性检验,输出相容模型集;基于各相容单一分解模型,构建能源消费碳排放的最优加权组合分解模型.应用上述模型对青岛市能源消费碳排放进行分解实证,结果表明,人均GDP和人口是青岛市碳排放增加的驱动因素,能源消费强度下降和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则对碳排放增长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利用IPCC提供的参考方法对中国大陆30个省区(不包括西藏)1997~2012年能源消费碳排放量估算、分析的基础上,采用LMDI分解模型将碳排放的影响因子分解为人口规模效应、经济发展效应、能源强度效应、能源结构效应以及城乡人口结构效应和人均能源消费效应,并对江苏、河南、内蒙古和重庆4省区的碳排放驱动因素进行了实证分解.结果表明:中国各省域碳排放量和人均碳排放量均呈上升趋势,但增加幅度各省区明显不同;CO2排放强度存在明显的省区差异,表现为东部省份中部省份西部省份,除青海、宁夏和海南3省碳排放强度仍在增加外,其他各省区均呈下降趋势;经济发展、人口规模、城市化水平对碳排放表现为正向效应,能源强度、能源结构则表现为负向效应,其中经济发展对4省区能源消费碳排放正向效应最大,而能源强度对4省区碳排放负向效应最大;乡村人口比例、城乡人均能源消费量对4省区碳排放量的影响有限且存在较弱的正负波动.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完全因素分解模型对中国1985年到2008年生产性能源消费量的变动进行分解。生产性能源消费指排除生活能源消费的用于各行业生产所投入的能源消费。能源消费量的变动分解为三种效应:由于整体经济的增长带来的经济规模效应、产业结构变动带来的结构效应和技术进步的效率效应。创新之处在于应用因素分解模型进行能源消费量变动的研究。 实证结果表明:24年来,实际GDP带来的经济规模效应是使得能源消费不断上升的最主要因素,效率效应的作用与经济规模效应相反,对于控制能源消费的增长起到了较大并且积极的作用,产业结构的调整对能源消费的控制并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选取2007—2016年能源消费省级面板数据,借助ArcGIS平台对我国能源消费碳排放的时空分布进行分析,并基于OLS回归分析,应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对碳排放影响因素的空间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能源消费碳排放具有阶段性特征,2007—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波动性明显,但增长幅度较小,2011—2016年碳排放波动性减小,但增长幅度增大;碳排放空间分布异质性逐渐降低,高排放水平区域由2007年的1个增长到2016年的6个,并且区域间差距在不断缩小;城市化率、产业结构对碳排放具有抑制作用,对外开放程度、交通强度、科技发展水平对碳排放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针对能源消耗总量,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从能源消费强度、能源消费倾向和能源消费总量三个角度分析我国三大产业部门的能源消费特征。首先对选取的数据进行筛选处理,借助Eviews软件,运用线性回归方法对能源消费量与产业结构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能源消耗量与产业结构存在负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来降低能源耗费量。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脱钩理论分析1995—2010年辽宁省各产业发展与能源消费增长的动态关系.为探究各产业发展对能源消费的作用机理,基于能源强度的因素分解模型,对辽宁省三次产业能源强度进行因素分解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产业发展与能源消耗总体上处于相对脱钩状态,能源消耗量增长的速度小于经济增长的速度.影响能源强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效率因素.第一产业主要是结构因素促进能源强度的下降;第二产业效率因素对能源强度的提高起主导作用;第三产业效率因素是能源强度下降的主要因素.为实现经济与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在优化经济结构的同时应不断提高各产业的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福建省厦门市某高校8栋公寓楼的房间日平均用电量的分析,提出一种建筑能耗的平衡点温度-多元线性回归(BPT-MLR)模型.使用统计方法识别平衡点温度,并根据该平衡点温度分段对房间日平均用电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预测分析;对8个参数进行筛选,最终选4个参数作为模型变量,包括1个数值型变量(室外空气平均温度)和3个定类型变量(性别、节假日指数和晴雨天指数).结果表明:对比3种数据驱动模型,BPT-MLR模型的预测性能最优,其R2值达到了95.29%,比BP神经网络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R2值分别高出0.04%和24.64%.  相似文献   

12.
应用完全因素分解模型对中国1985年到2008年生产性能源消费量的变动进行分解。能源消费量的变动分解为三种效应:由于整体经济的增长带来的经济规模效应、产业结构变动带来的结构效应和技术进步的效率效应。实证结果表明:24年来,实际GDP带来的经济规模效应是使得能源消费不断上升的最主要因素;效率效应的作用与经济规模效应相反,效率效应对于控制能源消费的增长起到了较大并且积极的作用;产业结构的调整对能源消费的控制并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经济发展的差异导致了我国各省份的居民消费结构的不同。搜集了全国31个省市2011年第一季度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各省市居民消费结构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对改善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袁春霞  任国彪 《河南科学》2012,30(8):1006-1009
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理论,建立了影响农民消费支出的数学模型,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影响农民消费支出的具有显著性影响的因子为食品、居住和医疗保健,并进行了模型优化,最后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基于因子分析的河南省各地区城镇居民消费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丽平  何春花 《河南科学》2011,29(6):750-753
河南省城镇居民的消费性支出在逐步提高的同时,不同地区之间的消费水平和消费性支出却仍然存在着很 大的差异,本文以多元统计分析的因子分析为理论手段,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2009年河南省18个地市的城 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状况进行了因子分析,并进行了因子得分综合排序.要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和改善消费结 构,不但要保持...  相似文献   

16.
通过纳入副产品流向和流量,使拓展后的企业投入产出模型能够更全面地反映生产流程中各种物质流和能流的相互作用,也能更准确求出各产品的能值和总能耗.在此基础上,结合敏感性分析,建立了最终需求量和技术系数两类因素变化对总能耗影响的数学关系,从而找到工业生产流程中影响能耗最关键的因素.计算分析湘钢的产品能值和总能耗结果表明:总能耗的90%以上来源于化石燃料,而不足10%来源于外购物料的上游能耗;副产品回收利用能减少62.5%的总能耗;焦炉对洗精煤的单耗、高炉焦比、1#转炉的铁水单耗、含铁物流的利用效率和高炉的技术优化(烧结矿单耗和煤气产率)对能耗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2012年我国各地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并进行了因子得分综合排序。分析表明,要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和改善消费结构,不但要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提高居民收入,也要引导居民正确消费,提高各地区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为了降低苯乙烯装置的能耗,在对全流程进行严格数学模拟的基础上,利用热力学方法分析了各单元的能耗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装置能耗升高的主要表现是高压蒸汽用量的上升,其原因是乙苯部分苯循环量过高。建议采取更换催化剂和改变烷基化单元工艺路线的改造方案降低苯循环量以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大气污染严重,能源短缺,水资源匮乏,冰川融化,地球已不能承受自然环境的持续恶化,在这种背景下,能源消费和环境改善成为了各地区发展的焦点。论文以辽宁省为研究对象,吉林省、黑龙江省、山东省、广东省、福建省为辅助研究对象, 通过运用聚类和比较分析方法对可比较的多个对象进行能源消费类型、三大产业能源消费、各行业能源消费情况分析,得出辽宁省能源消费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以及与辽宁省相似的省份,提出促进辽宁能源消费情况的可持续、稳定性发展的对策:提高煤炭储备量和管理效率,第一产业大力发展低碳农业,第二产业增强能源的利用率,第三产业加大节能减排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