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分析人口转变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利用1990-2013年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相关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我国人口转变带来了2个有利于经济增长的红利效应,一是劳动力数量的充足供给,二是老年人口增多导致社会储蓄增加带来的资本积累,这2个效应都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经济增长;在此基础上,将人口年龄结构与教育水平相结合,进一步研究了人口红利作用下的人力资本效应.从全国层面来看,人力资本效应显著,从地区层面来看,东部地区的人力资本效应显著,而中、西部地区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2001~2016年人口流动和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基础上,利用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构建包括人口流动变量的经济增长模型,对西部大开发以来我国省际间人口流动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人口流动不一定会对区域内的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省际之间的人口流动对不同区域的经济增长的效应有所差异。人口主要从中部和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其中对东部地区呈显著的正向效应,对中部地区是微弱的负向效应,对西部地区是显著的负向效应。为此,我国应当加强中西部人才引进措施,提高人力资本的投入,助力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升级,促进区域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基于2009-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进行了测算,并通过构建门槛效应模型,将创新水平设为门槛变量,检验了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1)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东部地区创新效率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2)不同创新水平会导致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对区域经济增长表现出门槛效应,即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双门槛U型结构.3)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区域差异很大,"高创新水平"地区大多处于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可显著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中创新水平"地区大多处于东中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对区域经济增长并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绝大部分西部地区处于"低创新水平",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对区域经济增长存在负影响.  相似文献   

4.
基于产业结构的视角,以八大城市群为中心探讨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与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总体上呈现促进作用;验证了产业结构对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在不同产业结构水平的影响下,东部城市群和东北城市群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中部城市群和西部城市群促进作用不显著.其政策含义在于,地方政府在大力引进人才的同时,应考虑当地产业发展状况,要注重人力资本结构上的变化与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相结合,减少因二者的错配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所产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2 区域人力资本与产业发展的互动性分析 我们知道,资源是区域财富增长的决定性动力,产业结构则决定区域财富增长的能力高低,二者是区域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二者相适应、相协调,经济才能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增长的势头,产业结构才能优化升级。区域经济落后有两个典型特征:产业结构低下与人力资本匮乏,二者不仅是低水平经济的表现,而且其相互作用也是经济陷入“低水平陷阱”不能自拔的内在原因。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缓慢地趋于优化,人力资本存量也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6.
基于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分析文化产业对我国东、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结果发现,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由固定资本投资及人力资本结构决定,而中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从招生规模看,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高等职业教育主动适应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采用熵值法测算我国各省份2014—2021年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指数,通过Moran’s I检验高等职业教育、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相关性,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高等职业教育对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两个维度的空间作用机制、溢出效应和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高等职业教育、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在空间分布上都具有正向空间自相关关系,高等职业教育高-高集聚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低-低集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对本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邻近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具有显著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其中在东部地区呈现显著正向直接效应,西部地区呈现显著负向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高等职业教育对本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邻近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正向溢出效应,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均具有显著正向直接效应,在西部地区还具有显著正向间接效应。建议从宏观层面构建层次分明、有序衔接的职业教育发展格局,从中观层面加强职业教育区域协同发展,从微...  相似文献   

8.
我国R&D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999-2007年度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脉冲法和面板法实证分析了中国R&D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中国R&D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因果关系,科技投入是引起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2)在1999-2007年期间,显示1999-2007年在大部分省份地区1999-2007年R&D投入与经济增长正相关,表明科技投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同时由于地区间技术回流效应远远大于扩散效应,也导致了西部落后省份在这场技术大比拼中与其他省份之间的差距逐渐增大;(3)R&D投入一方面通过技术研发,对地区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表现地区经济总量差异对R&D投入效率的影响.正是这两种效用,从理论上说,R&D投入与地区经济增长存在双向效应.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实施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等原因,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呈现出不均衡的发展态势。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人力资本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本文基于1993—2011年的经济数据,实证考察了人力资本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差异。研究结果显示:人力资本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均具有显著作用,但人力资本在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产出弹性却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0.
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旅游经济增长的本质要求.本文基于多部门经济模型和SSM空间模型揭示了安徽省各地市旅游产业结构变动对旅游经济增长贡献的空间差异及其效应分解.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安徽省各地市旅游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贡献地域差异明显;旅游经济总量不大,区域旅游整体竞争力不强,各地市旅游业空间竞争力均有所提升,毗邻地区旅游产业结构对研究区域影响显著;旅游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贡献与各地市份额分量、结构分量和空间竞争分量的差异及其消长变动方向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人口流动对区域经济增长表现出不同的影响差异,亟需丰富实证研究。本研究运用Brown-Mood检验、局部多项式回归模型和Ridit检验,从静态与动态视角分析2015-2019年中国省际人口流动对GDP的影响。结果显示:(1)省际人口净流入平稳促进GDP增长,且随着人口净流入率增长而增长,促进作用呈先减后增的趋势;(2)东、中、西部人口流动及对GDP的促进作用存在差异,东部地区人口净流入率较高但GDP增长率仅处于中位,且随着人口净流入率提高,GDP增长率先显著升高,而后升高趋缓;(3)中部地区人口净流入率方向基本为负,人口净流入率对GDP增长的促进作用呈递增趋势,当人口净流入率升至-0.5%时,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开始衰减;(4)西部地区在不同人口净流入率水平下GDP增长率离散程度较高,但总体变化趋势与全国整体情况类似。建议东部地区优化人才结构、完善社会化就业培训和人力资本提升机制,在进行东部产业转移的同时协同人口流动;中部地区重点解决人口外流问题;西部地区继续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资源优势产业,提高人口流入水平。  相似文献   

12.
构建了由资本、技能和非技能劳动力这3要素嵌套的CES生产函数;剖析了资本投入与劳动力结构对相对人力资本投资效率的影响;利用中国2004—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测算出相对人力资本投资效率,并从经验的角度检验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2004—2018年相对人力资本投资效率呈小幅上升趋势,劳动力结构效应使相对人力资本投资效率降低,而资本品质、资本与技能劳动力匹配等效应使相对人力资本投资效率增加;2)资本投入与劳动力结构对人力资本投资效率的影响受制于要素的替代弹性,非技能劳动力出现挤出效应,而技能劳动力的需求量大,各区域对劳动力需求迥异,但都可通过增加技能劳动力的投入、调整劳动与资本要素结构来有效提高投资效率;3)相对人力资本投资效率的成因检验结果表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水平和技能劳动力投入比例的提高,可有效降低技能溢价,进而降低相对人力资本投资效率,且在技能劳动力投入比例较低的情况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水平会降低相对人力资本投资效率;4)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水平对相对人力资本投资效率的影响在不同区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东部地区表现强于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3.
王奇  岳宏志 《科技与经济》2021,34(1):96-100
采用31个省市自治区2000—2017年的面板数据,以对外贸易为门限变量,运用面板门限模型探讨了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存在对外贸易门限效应,对外贸易门限值约为8.35%左右;从全国情况来看,当对外贸易水平处在低于门限值的区制时,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大,而当对外贸易处在高于门限值的区制时,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小。稳健性检验表明: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会受到对外贸易的影响。分地区结果表明:对外贸易门限值在东部地区约为11.01%,中部地区约为8.06%,西部地区无门限效应。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部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及其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扩展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分析了区域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并基于东部11省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变系数的SUR统计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①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显著,但存在区域差异;②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存在滞后影响,经济增长不仅受资本投入总量的影响也受到投入结构的影响;③以能源强度表征的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认为能源技术进步不仅有利于减少能源消耗,而且还可以促进经济的增长,能源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转变,是东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5.
基于13省25县抽样调查数据, 建立生计资本的测量指标体系, 分析农户生计资本的特征, 并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 探究农户生计资本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1) 金融、人力、社会和物质资本是当前我国农户生计资本的主要组成部分, 自然资本较低, 但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保障作用; 2) 农户生计资本具有一定的空间异质性, 东部地区农户的金融、人力、社会和物质资本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 而西部地区农户的自然资本高于中部和东部地区; 3) 农户各类生计资本的增加不一定都会提高农户生活满意度, 物质、金融或社会资本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农户生活满意度, 而人力资本对农户生活满意度具有负向影响的可能性; 4) 不同地区, 各类生计资本对农户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程度或影响方向各不相同, 应因地制宜地分析影响农户生活满意度的生计资本类型, 从而有效地提高农户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对外贸易对我国的区域经济差异影响重大。安徽作为中部的代表与东部的代表江苏省在对外贸易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方面存在不同。数据分析的结果显示随着两省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其对外贸易的差距也日趋扩大。因此,安徽省必须在中部崛起战略的背景下在产业结构上做出一系列调整,以实现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17.
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条件,为准确把握中国省级基础设施发展对地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贡献,通过构建省级基础设施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中国30个省(区)市2007—2016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与比较。结果表明:我国基础设施发展水平极不平衡,三大地区基础设施发展呈现“东—中—西”递减趋势,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域差异和省域差异,尤以东部地区最为显著;发展趋势上看,东部地区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相对稳定,而中西部地区呈现波动发展趋势。建议三大地区因地制宜,创新发展战略,推动省级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我国人力资本产业配置结构变动与调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人力资本产业配置结构由"一、二、三"型向"一、三、二"型演进,而高层次人力资本呈一、二、三产业递增配置态势;尽管人力资本平均水平逐步提高,但人力资本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东、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本产业配置结构异速变动反映了区域工业化进程和人力资本产业比较优势有效开发利用程度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19.
利用超效率SBM模型, 对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未包含西藏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 2007—2016年的碳排放效率进行实证分析, 并运用 Tobit 模型探究影响碳排放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 省际碳排放效率分布不均衡, 北京的碳排放效率居全国首位。全国整体碳排放效率自2007年起小幅度下降, 2015年后略有提升。从四大区域来看, 居碳排放效率值首位的东部地区与末位的西部地区差距显著, 但西部地区的碳排放效率近几年逐渐提高, 有赶超中部和东北部地区的趋势。通过回归模型分析, 发现政府干预、能源强度、对外开放水平、能源结构和科技水平均对碳排放效率产生影响。因此, 建议政府结合区域间产业结构的不同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针对不同地区分配碳排放目标, 优化对外开放结构, 促进能源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