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刘禹锡在贬谪期间所创作的大部分作品抒发了对自身清白无辜的自信和因贬谪产生的满怀的忧怨牢骚,使他继承了《诗经》以来的贬谪文学传统,在他创作的贬谪文学作品中,充满了一种浓郁的“骚怨”精神。  相似文献   

2.
杨朝龙 《科技信息》2012,(16):313-313
中国自古就有着贬谪文学产生的土壤,而这种贬谪文学在宋代唱出了最响亮的声音,尤其是以苏轼和"苏门四学士"为主的文人的诗文。细究其贬谪词的悲剧来源,在于他们都经历了一种极其艰苦的贬谪生活,而这种生活带给他们两方面的变化:一是精神的折磨。二是诗文遭禁,失去创作自由。这种人生经历使得苏轼及"苏门四学士"的创作转入了对人内心世界的描写。于是,内向的悲愤聚敛代替了外向的激情发越,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则让位给了对自我、心灵、生命、人生的深刻表现。  相似文献   

3.
逯阳 《科技咨询导报》2008,(23):223-223
刘禹锡是中唐古文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历代对刘禹锡的研究从未间断,但综观20世纪以来对刘禹锡散文创作方面的研究现状,发现目前专门对刘禹锡散文创作的研究,主要偏重于对其哲学思想和贬谪历程的研究,而本文主要侧重于研究刘禹锡那种对理想执著追求的精神。  相似文献   

4.
龙辉明 《科技信息》2009,(9):180-180,188
自古以来,“乡愁”就是中国文学的一大主题。鲁迅把对故乡这份爱恨交加的感情隐讳在他的作品中.从而造就了鲁迅作品的一种说不完、道不尽的文化思想底蕴和乡愁情感氛围。这是一种普通的儿女思乡之愁,更是一种深重的文化乡愁。乡愁是记忆与现实的反差:乡愁是对故园与生俱来的无比忧患;乡愁慰藉呐喊与抗争。  相似文献   

5.
陶渊明 ,东晋末年的大诗人 ,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对陶渊明思想特征的探讨一向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忧患是构成陶渊明复杂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忧患感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 ,是人类一种极其普遍而深广的心理情绪。它是人类在外来祸患、困厄之中 ,由于心灵 (愿望和意志 )同现实 (自然的与社会的 )矛盾对抗所产生的一种危机感和失落感。这种忧患感来自个体心灵同现实在矛盾对抗中的失败。正是这种忧患感极大影响着陶渊明的生活和诗歌创作。本文从探讨陶渊明忧患感的思想出发 ,试图对其饮酒、归隐躬耕的意图以及独特的诗歌艺术形成作些新…  相似文献   

6.
被誉为近代中国文学泰斗的鲁迅,在青年时代曾留学日本七年多,而其中近六年的时间都是在东京度过的.在那里,他遇见了影响他一生的人与事,找到了拯救苦难祖国、唤醒昏睡民众的途径--文学.可以说,东京是后来成为革命的鲁迅、文学的鲁迅的真正原点.  相似文献   

7.
荣获1970年诺贝尔文学奖的索尔仁尼琴是苏维埃俄国“秘密文学”的卓越代表。他的创作是俄罗斯“秘密文学”光荣传统的一部分。他的创作经历是苏联时期地下作家苦难命运的一个缩影。他以自己的创作,不仅延续和发展了俄罗斯文学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而且表现了俄罗斯文学的自由精神与专制压迫的永恒对立。  相似文献   

8.
宋代大家苏轼在中国古代贬谪文学史的演进中有着突破性的重要地位。从贬谪文学的概念范畴出发,选取苏轼贬谪至黄州期间的所作诗歌,分析此时期的诗歌特点,以探讨苏轼在此时期的心态变化。其心态变化轨迹主要为初至黄州时的苦闷心情,然后通过游玩山水、诗酒唱和、躬耕自足等方式得以自我宽慰,但整体而言,此时的苏轼始终处于苦乐交织的矛盾心态中。  相似文献   

9.
布莱克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先驱,对想象极其推崇。布莱克对于想象的观念,本质上是基于他的悲剧意识。他不仅以蕴含狂放想象力的作品展示一幅幅人间悲苦景象,而且还为冲破理性、解放想象、摆脱苦难而发出声声呼喊。  相似文献   

10.
曹文轩在他一系列的少年小说创作中都表达了苦难的主题,他努力寻求苦难意识与少年小说创作的完美结合,苦难意识融化于其诗性唯美的少儿文学作品中,构成作家创作直面当下的一种精神立场。这种苦难意识具体表现在直面苦难的勇气和信心、苦难中的神性升华、从苦难走向成长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列夫.托尔斯泰对中国情有独钟,他不仅对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倾注了巨大的关注之情,而且对中国古典哲学有着巨大的兴趣。世界观发生激变后,他更是转向了东方,转向了中国,试图从东方的古典哲学,特别是从中国古代圣贤们的学说中寻找生活的真谛,对有人想把欧洲文明强加给中国四亿人民表示巨大的愤慨。老年时还表示,如果年轻,"一定要到中国去。"  相似文献   

12.
江淹的文学创作深受《楚辞》的影响,其诗、赋大量袭用《楚辞》的语言;并继承了屈原发愤抒情的传统,充分展现了他遭受贬谪时的心路历程;他还大量运用比兴的艺术手法,强调文学的讽谏意义。江淹自觉的学习《楚辞》和他崇尚复古的创作主张一致,这也正是他在骈体盛行,追求文学的娱乐价值的时代,表现出独特的创作风格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李敖作为自由民主主义者,以自己较为独特的方式和理念参与了台湾党外运动,最后又以正义者的悲愤,指出党外运动的荒谬变种,坚决与党外运动决裂。透过这种结合与分裂,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知识分子的正义、勇气、力量与智慧,同时他又表现了个人某种程度的单纯、偏执与浪漫激进。  相似文献   

14.
五千余言的《老子》,是一篇洋溢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人文智慧的大手笔。他依“道”阐发自己理想的人生观与政治论,希望借此来转换提升社会现实。准此,老子的战争观得以呈现。  相似文献   

15.
莫言以叛逆的姿态从民间视角切入到当代文坛,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创作倾向与历史观念的理解。他对尘世苦难的感受有着切身的体会;对善恶共存、美丑共生的现实世界有着不吐不快的披露;同时,又站在民间立场,对客观化的历史做出了主观化的处理。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沈光文诞辰四百周年,这位宁波乡贤曾投身抗清斗争,流落台湾后致力于传播中华传统文化,被誉为台湾"文献初祖";他同时也是台湾文学的拓荒者,现存诗百余首。他的诗歌中常以菊、竹、梅等植物意象表现孤高志节与流落荒岛的幽独之情,以鹤、雁、蝉等动物意象表现高蹈隐逸之思与对故园的深沉眷念,以夷齐、谢安、袁安等人物意象表现壮志未酬的忧愤与羁旅天涯的穷愁。这些传统意象所承载的意蕴与沈光文的孤臣心态高度契合,提高了其诗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7.
作家是时代之子,何其芳一生的文学活动与特定时代有紧密联系。对于 主流性文学,他划下了从远离到汇入的运行曲线,他为时代奉献了有独创性的抒情散文与诗歌。但其文学评论却明显具有双重性,总结其成败得失,对于建设新世纪中国文学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蒋士铨从本体论、风格论和创作论入手建构了自己的诗学体系。他要求诗人表现忠孝义烈的内容,写出温柔敦厚的作品,而这些是通过学古和独创来实现的。这从一定程度上总结了儒家传统诗学,值得我们重视。  相似文献   

19.
林语堂是远近闻名的"幽默大师",他的名字总是和"幽默"相连.他是第一个把幽默引入中国的人,在其创办的<论语>和<人间世>中,他大力提倡幽默和性灵文学.他不仅创作了上百篇别具情趣的幽默散文,而且还把幽默上升为理论.他的幽默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呈现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