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大自然的书写是劳伦斯创作的一大特色,劳伦斯笔下的大自然具有一种灵动之美,既是人类栖居之地同时也是人类生命再生场域和心灵得以慰藉的港湾,蕴含着人类要敬畏自然、与自然万物共生共存共依、反对人类中心主义这一深刻的生态整体主义思想内涵。劳伦斯创作中的生态整体观的形成与其大自然情结及其对人类生存境遇的忧患和拯救情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劳伦斯创作中的生态整体观对于当今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艺术是人类内心世界人文精神的一种展现,艺术在他们心中便成为了人文精神的一种传达。唯有以博大的情怀、美丽的心灵、高贵的品质、至高无上的精神对人、对人性、对人类社会、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及周边世界的关注,也唯有以这种精神灌注出来的对人类思想起启蒙作用,对人性的向  相似文献   

3.
仕与隐是封建时代知识分子所面临的两条人生道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在他六十多年的人生旅途中,隐而仕,仕而隐,在这两条道路上反反复复地叠印上了自己的足迹。这深深浅浅的足迹昭示了一个不得安宁的灵魂,怎样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中挣扎、咏叹,备受痛苦的煎熬;又怎样试图超脱痛苦,走出心灵的困境。追踪陶渊明的足迹,我们就会进入一个多色调的丰富的内心世界,看到一个立体的、更接近真实的陶渊明。  相似文献   

4.
刘勰主编的《心雕龙》对陶渊明及其作品只字不提,主要是由于青年时代的刘勰,无论在人生观还是学观上同陶渊明都是格格不入的,尽管刘勰也主张“通变”运日新,也重视采,但他强烈的宗经思想使他的学思想和价值取向,相对地说比较保守,而萧统不仅在他主编的《选》中选录陶渊明诗八首、辞一首,而且还编了《陶渊明集》,并亲自撰写了《陶渊明集序》、《陶渊明传》,在《序》、《传》中对陶渊明作了很高评价,这是由于萧统虽贵为太子,但所处宫廷重重矛盾的环境,使他向往身心自由的理想社会,这与平淡自然、志趣高远的陶渊明诗作思想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对称,就数学而言,是一个独特的数学形式,它可以是一个现象,也可以是一个概念,还可以是一种认知模式和解题策略。对对称的理解、认识和应用,有助于学生形成整体思想、运动和变化的观点、审美情趣和从对事物的客观认识上升到主观意识的飞跃。对于对称这种现象的认识,人类从?..  相似文献   

6.
栾奕 《科技信息》2012,(36):337-337
“音乐美是一种独特的只唯音乐所独有的美,这是一种不依附,不需要外来内容的美,它存在于乐音以及乐音的艺术组合中。优美悦耳的音响之间的巧妙关系,它们之间的协调和对抗、追逐和相遇、飞跃和消逝——这些东西以自由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直观的心灵面前,并且使我们感到美的愉快。”——爱德华·汉斯利克就音乐对人类而言,或许我们永远无法知道音乐到底是怎样在历史的长河中发展起来的,但不管怎么说,音乐的发展与人类自然生活息息相关则是无需质疑的。  相似文献   

7.
一意识和语言的起源问题,在任何时候都对人类心灵有着不可思议的诱感力,许多神话和传说都把意识和语言说成是上帝和神的赐予,表明人类在蒙昧初开之际就对此感到惊奇。进入文明社会以后,人们对意识和语言的产生提出了种种假高性解释,都不能科学地说明问题。自十九世纪末以来,探讨意识和语言的起源问题是在考古学、民族学和儿童心理学三条不同的途径上进行的。但这种探讨没有同人类社会的由来问题密切联系起  相似文献   

8.
叶塞宁和陶渊明同为田园诗人,他们最后的人生结局和诗风都不甚相同。但两人均处于社会与文化的双重转型期,思想、认识深受历史交替、文化转型的影响。在生活、创作过程中,两人历尽曲折和苦难,在各个不同的人生阶段都曾出现过不同性质的矛盾:叶塞宁的城乡矛盾,求新与恋旧的冲突;陶渊明的对出仕与归隐的迷惘,贫富思想的斗争。相似的背景及思想经历致使两人一生的情感及反映这种情感的诗作都围绕田园生活而展开,他们不约而同地讴歌农村、赞美自然,抒发自己对农村田园的眷恋与挚爱。  相似文献   

9.
陶渊明作为诗人而成了中国文化的一种象征,自有其在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文章在欣赏陶诗的同时,以历史的眼光审视陶渊明的生活世界,领略陶渊明的精神境界,探究陶渊明的思想特质,理解陶渊明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无疑会为解读陶诗提供一个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0.
徐冰 《科技咨询导报》2007,(20):230-230
李敖是一位颇具争议性的作家。他笔锋犀利,言论激烈,不避时事仗义执言。由于其笔无遮拦,李敖几度入狱,李敖的文学作品,具有强烈深刻的人生忧患感、深沉的文化心理感和深蕴的历史感,形成独特的风格,具有深刻深远的影响。本文对李敖的作品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现代性是现代化过程最终的"精神积淀",是一个充满着矛盾、对抗和各种参量的、复杂的历史和文化过程。无论从哪个维度和理路上,都不可能对现代性有一个透彻的、穷尽的透析,因为它既是指向未来的、人类生存的一种样式,也是人在其中的、与前现代和后现代相互镶嵌着的环节。现代性一词是西方的概念,中国的现代性说法是否合理?建构中国现代性是不是就是"西化"?而同时,后现代性思潮对现代性思潮的冲击,使我们在探讨中国现代性问题使多了一层思考。如何突破传统,克服现代性内在的矛盾,反思现代性和后现代性,建构当代中国的现代性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加缪的《局外人》显示了对荒诞的彻悟,以一种冷漠,沉默,无所谓的方式,凭着心灵的绝对真实与荒诞社会作对抗,是对荒诞社会彻底的否定和强烈的批判,具有独特的认知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死亡无论作为一种具体存在的个性生命消亡的现象,还是作为人类心灵与精神上难以释怀的彼岸情结,都具有文化传达的丰富内涵,它是人类审美观照的永恒主题之一。安妮宝贝的短篇小说《告别薇安》一开始就以独特的虚无残缺的审美观和阴郁的苍凉感出现在文坛。通过阅读文本品味小说中自觉不自觉流露出的死亡意识,感受作者的末世情怀,思考爱情、死亡和生命的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14.
根据符号学理论 ,符号的意义远远大于它本身。百合花不仅仅是一种普通的花 (它犹如人的心灵 ) ,象征了对人的赞美 ,使我们永远难忘。这正表达了作者的态度。同时 ,用花来比喻战争中人们的心灵 ,用人们对战争的态度来写战争 ,这种写作手法是独特的 ,那么 ,战争的输赢也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15.
“文化包括一切人类社会共享的产物。”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学习一种外语不仅要掌握语法和词汇,还要知道操这种语言的人们的思想、习惯和行为;要懂得他们的“心灵之语言”.即了解他们的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16.
安贫乐道、固穷守节是儒家所倡导的理想德行模式和行为风范,陶渊明对这一思想的接受经历了从疑惑反思到认同和内化的复杂过程。“安道苦节”是陶渊明人生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着陶渊明行藏取舍的人生选择和对理想人生境界的建构  相似文献   

17.
年轻的心灵中应该渗透这样的思想:他生于一个人类世界。这人类世界与它周围的世界是和谐一致的。而这正是现在的正规学校那种严肃的、傲慢的、高人一等的教育中所忽视的东西。这种教育把孩子们从一个充满奥秘、充满人格启迪的世界中强行拉开;它  相似文献   

18.
六朝时期,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青年时期,人类的思想刚刚开始觉醒,没有成熟的环境和思想可以认识理解陶渊明的智慧,陶渊明不被接受显然是合情合理的。即便有像钟嵘这样的伯乐能够发现陶渊明,也是流于表面的认识,加之受到整个时代思潮的影响,因此《诗品》中将陶渊明置之于中品符合钟嵘本意,这也是文化大环境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从诗学的角度分析了雪莱《致云雀》一诗,认为它的深刻意蕴在于它对人类心灵美进行礼赞、对人生本体意义进行思考。人类的心灵在本质上是趋向美和理想的,在这个意义上,雪莱的这首诗无愧于优秀的诗作,它以其独特的思考震撼读者心灵。  相似文献   

20.
一提起德国,人们脑海中浮现的便是两种截然相反的画面:一面是优美的田园风光、发达的工业和科技,另一面则是纳粹法西斯的穷兵黩武、战车隆隆;一说到德国人,人们会想到两种人,一种是康德、黑格尔、马克思、歌德、海涅、贝多芬、爱因斯坦等为人类思想文化宝库做出巨大贡献、流芳百世的伟人,另一种则是像希特勒这样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遗臭万年的恶魔。当人们同时联想这些时,对德意志民族所抱的态度必然是十分矛盾的:褒耶,贬耶?爱耶,恨耶?德意志民族是一个很有特色的民族,德国人也是有其独特品格和精神的人。自近代以来,德意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