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北美的物化技术溢出对中国产生的中性技术进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TAP模型实证分析中国通过从美国进口获得技术溢出的机制及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地区之间的相对贸易量和地区之间结构相似性决定了物化技术溢出的大小,北美三大产业技术溢出均能促进中国产生的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其中只有第三产业对中国对应产生的产出有促进作用,对中国第一、二产业的产出作用增长的正负效应稍模糊,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物化技术溢出的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技术进步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国家或地区技术进步水平的提高主要依赖于该国的研发能力 (R&D)和对各种可能技术溢出的吸收 ,中国是研发资金及能力相对欠缺的发展中国家 ,对技术溢出的利用尤为重要。地区和国家间物化技术溢出的主要方式是国际贸易 ,文章用一部门、三地区的GTAP(GlobalTradeAnalysisProject)模型作为计量经济分析框架 ,讨论了吸收技术溢出方的吸收能力 (AC)和贸易双方的结构相似性 (SS)与有物化技术溢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假定技术进步为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 ,GTAP模型显示 :保持原有产出水平 ,技术溢出均等地减少了各项投入。  相似文献   

3.
利用2004—2014年我国服务业省际面板数据,以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研发投入强度和法律保护作为地区吸收能力的衡量指标,采用面板平滑转换(PSTR)模型,研究中国服务业FDI技术溢出的非线性效应。结果表明,以上4个指标衡量的吸收能力对服务业FDI技术溢出皆存在门槛效应。当转换变量所代表的吸收能力跨过门槛值之后,服务业FDI具有较为显著的技术溢出效应,不同地区的服务业FDI技术溢出存在明显的非均衡性。  相似文献   

4.
运用2003—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创新构建了吸收能力的量化方法,优化了知识生产模型的分析框架,使用空间误差模型对双向FDI溢出对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进行研究,并检验了吸收能力在其中的调节效应和门槛效应。研究发现:双向FDI溢出均促进了我国区域创新水平的提升,但该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OFDI吸收能力起到正向调节效应,吸收能力能够增强OFDI溢出对技术创新的正向影响;FDI吸收能力存在门槛效应,当吸收能力超过门槛值时,FDI溢出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将降低。  相似文献   

5.
“新经济”是20世纪90年代初源于美国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在“新经济”条件下,技术贸易正呈现新的发展规律和趋势。论文首先探讨了“新经济”条件下技术贸易的发展新特点,并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由此对我国技术贸易所产生的各方面影响。最后,论文就我国技术贸易的应对策略,提出自己观点。  相似文献   

6.
选取了1996—2011年西部12省区的相关数据,采用个体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货物进出口贸易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在短期内,进出口贸易会对非贸易部门产生正向技术溢出效应,推动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但长期内进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国际贸易规则的引入,导致进口部门比出口部门的技术溢出效应更为显著,并影响到第二、第三产业的产值结构.  相似文献   

7.
基于2000—2013年35个国家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分析和对比了不同国际技术溢出渠道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并考察了吸收能力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对技术创新起到促进作用,吸收能力会"U"型调节这一促进作用;进口不利于技术创新,吸收能力负向调节进口对创新的抑制作用;单纯的外商直接投资不能对技术创新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只有同吸收能力有效结合才能产生技术外溢效应进而促进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8.
已有研究认为,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力度的大小、FDI技术溢出渠道的通畅程度和东道国自身“吸收能力”是影响FDI技术溢出效应的三个重要影响因素,而东道国人力资本水平又对这三个因素有决定性的作用。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并以中国1983-2003年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得出结论认为:人力资本水平的丰裕程度决定了FDI技术溢出的大小;FDI能够通过资本积累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促进中国的经济增长,而且FDI与人力资本相结合的技术溢出效应要远远大于资本积累效应。  相似文献   

9.
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是以获取先进技术为目的,其依赖于反向溢出效应的存在.通过对两阶段完全信息古诺博弈模型的修正和扩展,加入吸收能力和溢出量2个因素,从逻辑上研究反向溢出效应与技术寻求型FDI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TSFDI的存在依赖于反向溢出效应,但需要在一定的技术差距和吸收能力的条件下才能发生.  相似文献   

10.
知识溢出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的局部性、累积性、不可逆性和互补性为知识溢出创造了条件,溢出的根本原因在于知识内在的非竞争性与部分排他性特征。知识溢出受技术差距、认知距离、吸收能力、地理距离和溢出方的控制意愿与能力的影响。从知识溢出的途径看,有基于劳动力的劳动力流动与人际交流效应、基于投资的竞争效应和示范效应、基于产品的模仿效应和逆向工程、基于主体间联系的联系效应。获取溢出的知识的关键是自身的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11.
利用变分模态分解法将原始收益率序列分解为不同期限的子序列.基于动态Copula函数计算石油市场和股票市场之间的在险价值指标(VaR和CoVaR),研究在极端下跌和极端上涨的市场情况下,国际石油市场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股票市场的短期和长期尾部风险溢出效应.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石油市场和股票市场之间存在双向的尾部风险溢出效应.首先在风险溢出的强度方面,石油市场对股票市场的尾部风险溢出效应明显比股票市场对石油市场的尾部风险溢出效应更强烈.其次在风险溢出的方向方面,股票市场对石油市场的尾部风险溢出效应均为正向,石油市场对大部分国家股票市场的上尾风险溢出效应为正向,且对全部国家股票市场的下尾风险溢出效应为正向.最后,石油市场和大部分国家股票市场之间的长期尾部风险溢出效应都比短期尾部风险溢出效应更强烈.研究结果有利于相关市场投资策略的制定和极端风险传染的防范.  相似文献   

12.
0 IntroductionInthispaper,wedonotaddressproblemssuchashowfirmsmanagetoimplicitlyorexplicitlycoordinatetheirresearchef fortsandhowtheresearchinformationissharedbytheparticipatingfirms (seeRef.[1,2 ]) .Instead ,wewanttoinvestigatehowfirmsdeterminetheirresearch…  相似文献   

13.
日本初期的傩祭是照搬中国“大傩”的,但不久就和本民族文化尤其是日本独特佛教文化相结合,经过消化和改造,注入新的血液,逐渐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轨迹.自平安时代以后,日本的“追傩”便在诸多方面显示出与中国“大傩”的不同,主要是历史走向、演出时空、现实职能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外直接投资(OFDI)是国际R&D溢出的主要渠道之一,母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影响OFDI技术溢出效应的重要因素.运用中国1991-2010年的经济数据,实证研究了知识产权保护下的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R&D溢出能显著促进中国的技术进步,对外直接投资R&D溢出渠道是中国技术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径;知识产权保护的直接效应有利于中国的技术进步;知识产权保护与国内研发的协同效应显著促进了中国的技术进步,知识产权保护与OFD1渠道R&D溢出的协同效应对中国技术进步的影响显著为负.  相似文献   

15.
围绕区域知识能力综合评价和知识溢出模型修正与实证展开,借鉴弗森伯格划分潜在知识溢出和实际知识溢出思想,综合考虑区域临近、信息、人员流动等因素,引入知识溢出效率系数,构建知识溢出效率系数经验公式.采用区域知识能力差距替代区域知识存量差距,采用区域知识吸收能力替代区域学习能力,对凯尼尔斯模型进行修正和改进,转变其仅能测度区域潜在知识溢出的弊端,使修正模型直接评价区域实际知识溢出效应.实证表明,修正模型更具合理性和科学性,更加贴近我国经济运行现实.  相似文献   

16.
完全信息下基于知识溢出合作行为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混合知识溢出的概念,研究在混合知识溢出下同行业双寡头间的合作行为.采用博弈论方法,以AJ模型为基础,对双寡头在生产市场上竞争而在研发活动上选择合作或不合作的行为.提出了3个阶段的研究模式:选择研发投资;选择可控的知识溢出水平;选择产量.采用逆向归纳法求解,并对双寡头在研发上合作和不合作两种情形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双寡头研发合作时会产生最大的知识溢出水平;双寡头单独研发会产生最小的知识溢出水平;研发合作时的研发成果、产量及利润都比不合作时要高.  相似文献   

17.
基于合作的主动知识外溢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合作中的知识外溢是客观存在的。知识资产所有者可以变被动知识外溢为主动知识外溢 ,利用知识外溢达成显示合作意向、塑造合作声誉、推动合作成功的目的 ,并通过两个博弈模型加以说明 :一是通过主动外溢传递合作信号 ,合作收益期望门槛降低 ,双方合作意愿加强 ;二是少量多批次外溢知识 ,可形成动态重复博弈 ,降低对合作成功度的要求 ,促成合作的成功  相似文献   

18.
工业循环经济是循环经济在工业系统中的具体体现,也是循环经济的核心,对工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效率进行评价能够反映其发展水平,分析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基于2008年-2010年广东省的面板数据,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利用Malmquist指数对广东省各城市的循环经济效率进行评价,并通过CCR模型进一步分析各个指标,研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广东省总体工业循环经济效率水平较高,但各城市间的工业循环经济在规模与技术效率上都存在较大差异,对此分析原因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