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余年来,党中央根据国际政治形势、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世界科技革命变革趋势,先后提出“向科学进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创新驱动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科技发展战略,确立了中国科学技术进步的道路,引领中国科技事业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成就。战略方针从“跟踪模仿”走向“自主创新”,战略重点从“推进国防和重工业发展”走向“推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攻关力量从“研发机构”走向“研发机构、高等院校、企业”协同创新,战略体系从“单一拳”走向“组合拳”。面向未来,要抓住历史机遇,继续坚持“四个面向”,着力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立高精尖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完善新时代创新生态体系,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初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为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分析了邓小平引进第一生产力的典型事例,以领略其“科”“技”兼顾的战略决策。邓小平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面对中国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邓小平提出要利用世界上一切先进技术、先进成果的方针,国际科技合作得到迅速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是二者作用于社会生产的方式不同。因此,如何平衡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成为科技决策者面临的重要问题。国际科技合作是国内政策的延伸,科学与技术国际合作模式的差别,充分体现着邓小平对科学与技术关系的平衡。  相似文献   

3.
 科学技术的联姻, 拓展了人类行动多维可能性。近年来, 基因编辑、 人工智能等新型科技引发的伦理事件, 将科技伦理治理从幕后推向前台。在系统阐述科技伦理融合与中国科技伦理治理产生的基础上, 分析了科技伦理治理作为一种实践活动, 为何需要实践智慧以及实践智慧如何指导科技伦理治理。研究认为, 现代科技应用要求 “伦理前置”, 实践智慧能处理科技伦理中 “能够命题” 与 “应当命题” 的张力, 持续性平衡预防性和主动性原则, 判断人类福祉和明确科技伦理治理责任。结果表明, 实践智慧通过平衡抽象原则和具体情景、 把握科技应用的伦理边界与防范科技风险, 为科技伦理治理提供具体指导。由于实践智慧并非单一主体的智慧, 而是治理共同体所有智慧的共识, 为此必须建构科技伦理治理共同体。  相似文献   

4.
 一些杰出的中国科学家,不仅取得了出色的科学成就,对中国的科技与教育发展也极为关切。在专业研究之外,在科学与社会之间,他们同样遗留下了丰富的思想遗产。以“科学大家关于创新之问”为视角,梳理了彭桓武、杨振宁、周光召、郝柏林、李政道、冯端等几位著名科学家围绕中国科技创新话题所做的深思与探索。  相似文献   

5.
 五四运动为中国带来了“赛先生”,之后的百年间科学对国家建设发展的影响与日俱增,科学精神在当今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为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从科学精神的内涵出发,回顾了自五四运动以来科学精神在中国的百年传承,论述了国人的科学观历经由救国利器到建国生产力、重要文化元素等观念的步步深入的过程,明晰了科学精神在科技体制改革中的位置,并以科学精神为标准剖析了中国科技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的过程和现存的问题,针对科技体制改革的现存问题和未来走向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厘清了科技发展战略的概念内涵,从重大科技任务目标生成和实现的角度,阐述战略科学家的任务和使命,由此分析了战略科学家必须具备的科学属性、战略属性以及人格特质。强调在特定历史发展时期,科技举国体制是战略科学家用武之地,且战略科学家是国家科技及其人才安全网链的关键少数。分析了战略科学家与科技领导者、专业领军人才的差别,指出培育战略科学家不同于培养科技领导者:“育”“养”之别在于国家要提供一个传统科学家向战略科学家转变的好环境。与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工程应用领域不同,在纯基础研究领域有重大科学贡献的大科学家就是真正的战略科学家。基于上述内涵的理解和观念升华,界定细分了战略科学家的类型,相应提出了在中国现阶段如何培育战略科学家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从“为了外交的科学”“外交中的科学”和“为了科学的外交” 3个方面出发,梳理了1992年中国和以色列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以来的科技活动。以色列通过“为了外交的科学”,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帮助中国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巩固和提升了双边关系。通过“外交中的科学”,以色列在中国建立了多个具有不同特色的产业园区。当前,以色列加大在华吸引投资力度,进一步助力本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实现了“为了科学的外交”。  相似文献   

8.
 建设科技强国是当前中国的国家战略,“2049年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也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发展目标。准确把握科技强国的特征,有利于发现目前存在的不足,聚焦发展的重点。科技强国是“科技能力(潜力)与科技成果”“科技硬实力与科技软实力(影响力)”“认识论、方法论及实践论”等多层次要素的有机结合,只有从科研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发展范式、科技产品及工程的水平、科技标准制定、科技在国内外的影响力等多个角度着手,才能相对科学地把握科技强国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是近年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结此次公共卫生事件可以发现,科技在多个领域、多个方面起到了支撑作用,但也暴露出弱项和短板。“十四五”时期,创新驱动的国家战略和国家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将为中国科技事业发展提供更大的机遇和新的更高要求,如何进一步发挥科技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支撑作用,发扬科学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而言,是在价值导向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科学普及上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在科技体制机制上加大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0.
 结合科技动员思想,融入集成动员和科技创新理论,为集中军地优势科研力量,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业务组合为切入点,以业务总线为基础,以建立健全跨组织的工作模式为目标,提出重新配置科技资源和统一组织科技力量的科技动员模式--“顶层治理”“平台连接”和“载体落实”发展模式。通过这种模式,可为科技支撑应急资源超常规供给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正蓄势待发,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以全球视野提出了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指出:新时代中国必须采取科技创新全球视野系列举措,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实施科技开放创新;构建世界科技命运共同体,实现世界各国合作共赢共享发展;采取"非对称性"赶超战略,取得后发超越;全面提升科技创新全球化,增强科技创新全球竞争力和世界影响力。分析表明,新时代习近平科技创新全球视野是引领和指导中国科技创新发展和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的重大方略。  相似文献   

12.
广西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更快向前发展,需要重建政府宏观调控体系,营建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需要充分利用国家相关产业支持政策,提高支撑广西重点优势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水平;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产学研结合,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需要切实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建设,提升科技创新的能力;还需要大力培养和引进高素质人才,建设支撑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团队。  相似文献   

13.
 从科技创新的角度出发,建立“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共同富裕”的研究路径,利用中介效应模型,探究科技创新与共同富裕的内在联系以及产业结构升级在科技创新促进共同富裕过程中的路径机制。得出以下结论:(1)浙江省共同富裕程度随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而提高;(2)浙江省产业结构升级不仅对共同富裕产生积极影响,而且在科技创新促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发挥中介效应,表现出“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共同富裕”的传导路径;其中,产业结构升级在科技创新与共同富裕之间的中介效应大小为5.7%;(3)政府干预水平是影响共同富裕的重要因素。基于上述研究结论,认为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带动作用,通过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作用,实现科技创新促进共同富裕效应的最大化,同时强调要更好地发挥政府干预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正处于深化阶段,科技创新的发展也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其战略意义和历史使命。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国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对科技创新活动进行引导、支持与推进,具体内容包括整合科技创新价值观、优化科技创新政策环境、促进科技创新的效益循环等。通过对科技创新的鼓励与发展,我国的科技创新将迈入全新的历史阶段,开创更为先进的创新文明。  相似文献   

15.
略论科技素质教育的内容、意义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科技素质包括理解和掌握科学精神、科技价值观念、科技工作规范 ,具备科技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 ,正确运用科技思想方法 .开展科技素质教育 ,对于提高全民族科技文化素质 ,加强我国的科技竞争实力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科技素质教育在方法上应有别于传统的科技知识教育 ,注重面向社会生活实际 ,培养思维和实践能力 ,体现综合性、时代性和开放性 .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科技社团在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社会机制与组成要素中扮演的独特角色,通过梳理美国、日本、德国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科技社团在服务国家科技创新中的实践经验,探讨了科技社团在助力基础应用研究、促进产学研结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总结了科技社团以专业引领力服务国家创新发展战略、以专业影响力参与全球科技创新规则制定、以专业组织力支撑国家科技创新活动的共性规律。  相似文献   

17.
文化科技创新的本质特征是促进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核心内涵是不断提升文化发展的科技含量,重点内容是打造文化科技产业链。科技创新一方面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过程中发挥支撑作用,另一方面在推进文化创新过程中发挥引领作用。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推进文化科技创新的基本路径:实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个层面的文化科技创新工程,推动文化创意、技术创新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创新,强化创新型文化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并发挥重大科技项目的带动作用,加强文化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18.
 从科技指标分析角度,以统计年鉴和论文数据库为数据来源,考察了资源结构、创新产出、创新影响在内的关键指标等中国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与发展的关键数据。分析可知,中国在卫生与健康科技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进展,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科技研发能力和水平快速提升,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科技创新保障健康作用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对广大科技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弘扬科学家精神,铸就新的创新丰碑和新的精神特质。在梳理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新时代弘扬科学家精神的重要意义。针对多部门推进、科学家精神传播体系、作风学风建设、科学共同体微生态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探讨了新时代弘扬科学家精神的基本路径:健全部门机构协同推进机制;完善科学家精神传播体系;筑牢作风学风建设底线要求;加强科学共同体微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