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3 毫秒
1.
该文选取以创新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将其创新过程划分为基础研发和技术转化2个子阶段,分别建立基于2阶段创新水平的中介作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究各省份获得的R&D溢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路径.结果表明:R&D溢出对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在此过程中,基础研发水平发挥部分中介效应,而技术转化水平发挥遮掩效应.  相似文献   

2.
 基于中国7个东南沿海省市2005-2019年的面板数据,量化评价了城市化品质、城市韧性和“台风-暴雨”灾害风险,分析了城市化品质与城市韧性的耦合协调度,并对城市韧性在城市化品质对“台风-暴雨”灾害风险影响中的中介效应做出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7个东南沿海省市的城市化品质与城市韧性的耦合协调度存在差异,总体上经历了“先降后升”的变化。高品质城市化和高城市韧性水平对“台风-暴雨”灾害风险起到显著减弱作用,城市韧性在城市化品质与“台风-暴雨”灾害风险间发挥中介作用。但受目前城市韧性各组成部分发展不均衡的影响,经济韧性、社会韧性与生态韧性发挥部分中介效应,而基础设施韧性发挥遮掩效应。  相似文献   

3.
在理论阐释数字经济驱动产业结构升级的机制基础上,基于2013—2019年中国除西藏地区外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测算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数字经济驱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并构建中介效应模型揭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中介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显著,本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邻近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金融规模扩大能够显著促进本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而政府干预过多则不利于本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发展。数字经济能够通过与实体经济融合来驱动产业结构升级,且数实融合的中介作用稳健。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数字经济发展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加以理论分析,构建了数字经济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衡量指标,并运用2015年~2020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空间计量检验.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发展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性,邻近区域之间发展呈现出一定的集聚特征;(2)数字经济发展可以有效地促进本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同时对周边地区产生正的空间溢出效应,且这种促进作用呈现出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作用效果最为显著,西部地区效果最差;(3)固定资产投资、城市化水平提高在促进本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对周边地区造成负的溢出效应;(4)政府干预过多不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5)技术创新存在正的溢出效应,但由于目前国内创新能力较为薄弱,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不够明显.根据这些结论为更好发挥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澳门回归20年来,与内地科技合作经历了自发性、政策性到全面性合作阶段,形成日益紧密的合作关系,为两地繁荣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回顾了澳门回归20年来两地科技合作的特点,总结了深度合作的挑战,提出了发展两地科技合作的建议:积极做好“一带一路”的“精准联系人”角色;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科创中心大局;发挥“财政盈余”优势,优化科创设施环境;优化“中葡平台”转型升级,促进国际科技转移;鼓励澳门青年走出“舒适区”,北上创业。由此促进两地科技融合发展,齐力构建创新型国家。  相似文献   

6.
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水平有着显著影响,能够有效促进本地及相邻城市提升创新水平。基于2011—2019年中国27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综合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与空间计量模型,多维度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水平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显著促进区域创新水平的提升,在控制宏观环境政策及运用工具变量方式等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2)中介效应表明,产业结构、资源配置及财政科技支出是数字经济促进区域创新水平提升的主要影响机制;(3)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水平存在明显空间溢出效应与区域异质性,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对区域创新水平的影响越大,且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影响更为显著。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政策建议:完善产业布局,促进产业升级;利用数字技术,合理配置资源要素;保持财政科技支出的稳步增长。  相似文献   

7.
王前 《科技导报(北京)》2021,39(21):108-112
 剖析了科学精神与工匠精神的内在联系,将其概括为“科魂匠心”,指出其时代背景是当代科学与技术的高度融合,而科技创新和科技伦理是二者联系的重要社会纽带。在新时代培育“科魂匠心”,应注重开展“负责任的研究与创新”,充分利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知行合一”“以道驭术”的思想资源。培育“科魂匠心”还需要以科技伦理教育作为持续发挥培育作用的平台,营造崇尚科技创新、关注科技伦理的社会氛围,在舆论导向和社会治理方面创造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科技创新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经济发展在促进共同富裕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共同富裕包涵全民共富、全面富裕、共建共富3个层面.共同富裕框架下,科技创新通过"共创—共享—共益"路径,充分发挥企业、政府、高校、用户、平台等多主体的作用,形成科技创新的价值共创体系;有效利用数字化技术和平台,完善科技创新的价值共享...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特别是八届理事会以来,中国公路学会(以下简称学会)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大交通、国际化”的战略思路,准确把握“经营学会”的发展理念,扎实推进学会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不断加强学会职业化建设,积极探索新时代下推进学会创新发展的新模式和工作新格局,有效促进了学会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升,构筑起了为服务行业科技进步、为会员和科技工作者发挥才能、贡献智慧和力量的丰富多彩的平台。学会创办的“世界交通运输大会(WTC)”已成为中国科协重点示范性国际性学术活动;学会发起成立的“一带一路”国际交通联盟正逐渐成为推动“一带一路”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建设与合作的重要力量;由学会牵头组建的“未来交通研究所”,成为中国未来交通领域的高端科技创新智库;成功申办《National Transportation》(《国家交通》)英文国际期刊,成为了向世界分享中国交通科技、促进中外技术交流的新载体。  相似文献   

10.
产业升级是乡村振兴的核心,教育能提升农村劳动力的知识技能,高质量劳动力和科技创新融合是乡村产业升级的有效途径。基于2001—2020年我国各省份省际面板数据,从教育扩展和教育差距两个维度衡量教育发展状况,理论探讨了教育发展对乡村产业升级效应及技术创新的中介机制。研究发现:教育扩展对乡村产业升级具有促进作用,并呈倒U型关系,教育差距抑制了乡村产业升级;农村技术创新在教育发展与乡村产业升级中发挥了中介效应。据此,应提高教育投入水平,促进地区教育均衡发展,鼓励人才回流农村,加强人力资本与科技创新的融合,推进农业经营数字化,提高农村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促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1.
政府补贴是政府实施产业振兴政策的重要手段,在提高企业竞争力,形成符合创新发展要求的产业链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政府补贴已经成为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动力。本论从微观层面探究政府补贴引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机理,通过"激励企业技术创新、激发企业实施产品创新、引导企业创新商业模式"等路径,探究政府补贴引导河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基本效应并分析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本文通过构建科技人才对经济发展影响机制的理论框架,以浙江省2010-2019年海洋科技人才相关数据为例,利用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海洋科技人才对海洋经济发展具有显著影响,其影响机制主要是通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发挥完全中介效应作用,分为海洋科技人才创新能力积累和海洋科技人才创新能力转化两个阶段;(2)海洋R&D人员占比对影响机制不具备调节效应,具有博士学位的海洋科技人才占比对影响机制中的两个阶段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中介效应,具有高级职称的海洋科技人才占比和海洋研发经费投入力度对影响机制的第一阶段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中介效应。最后提出对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当前,高等教育领域正大力实施“2011”计划,深入推进“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以期深化高校机制体制改革,注重原始创新,建立起能冲击世界一流的新优势。如何搞好“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是现在普遍关心和重点研究的问题。正确认识并发挥好“协同创新”中心领军人物及其重要课题组PI(学术带头人)的作用,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以中国三大粮食功能区2011—2020年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农业科技创新量化指标体系,测算农业科技创新及粮食生产碳排放量水平,并以动态面板模型检验了农业科技创新对粮食生产碳排放的抑制作用及影响路径。研究表明:2011—2020年三大粮食功能区的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呈现上升趋势、粮食生产碳排放量有所下降,组间异质性明显;农业科技创新对粮食生产碳排放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一作用在粮食主销区更加显著;技术效应和人力资本效应在农业科技创新减碳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建议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继续以农业科技创新实现粮食生产中的碳减排,重视生产效率、资源利用效率及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并根据三大粮食功能区的异质性制定减碳相应政策,实现粮食产业绿色升级转型。  相似文献   

15.
 当前,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的多主体参与、多地域分布、多任务执行、多要素交叉融合等特征愈发显现,如何提升创新网络的运行效率成为亟需思考的议题。探究了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网络构成与特征,并结合军事应用需求的响应与生成路径,提出了应用需求视角下的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网络体系。在此基础上,面向中国“军转民”“民参军”信息推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应用需求视角下的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网络信息推送机制。  相似文献   

16.
2006年2月。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纲要》中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构成之一被提出,指出我国要“建设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近年来。科技中介规模逐年扩大.新型组织形式和服务模式不断涌现.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已初见端傥。科技中介机构在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工艺、支撑区域创新和产业升级、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就《纲要》实施以来我国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的进展进行了综合报道。  相似文献   

17.
孙毅  周满  郭琨 《科技促进发展》2020,16(7):736-745
迅速发展的人工智能产业成为国家经济增长方式升级的战略重点之一,为人工智能企业提供政策补贴也成为激励企业创新的重要政策工具。然而鲜有研究对于该行业政府补贴的作用效果进行研究。本研究利用人工智能上市公司2015-2017年的微观数据,以人工智能公司创新投入为中介,分析了政府补贴对其创新产出的作用机制。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政府研发补贴促进了人工智能上市公司的创新产出;同时,政府补贴与人工智能公司的创新投入显著正相关;更重要的是,企业创新投入在政府补贴对创新产出影响中发挥中介效应,政府补贴对于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中约有31.32%的效应通过企业创新投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由于科技体制的稳定性与滞后性及科技运行机制的灵活性和速效性,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过程中,应遵循“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原则,尽快建立健全3 个方面的科技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9.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党中央对当前“三农”工作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产业发展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都具有基础性作用。发挥科技力量促进产业振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支撑。针对当前中国农村产业发展基础仍然薄弱、科技创新能力不够强劲、专业人才供给仍显不足的现实困境,需要充分发挥科技的动力引擎作用,以科技支撑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以科技创新激活产业发展动能,以科技人才夯实产业发展根基,从而促进产业发展,推动产业振兴,为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田恬 《科技导报(北京)》2016,34(17):110-112
 2016年9月24-26日,第18届中国科协年会将在西安隆重开幕。本届年会由中国科协和陕西省政府主办,以“创新发展科技引领”为主题,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十三五”规划部署,搭建科技工作者、社会公众、政府和企业协同创新服务平台,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提供科技支撑[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