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长江芜湖段水体中溶解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长江芜湖段近五年监测数据分析该江段中溶解氧随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呈递减趋势的现状,并用回归分析中相关系数分析了水体中水温、悬浮物、高锰酸盐指数及电导率对溶解氧的影响变化规律.揭示了水体中水温、悬浮物、高锰酸盐指数是影响溶解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夏季珠江口水域溶解氧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1996年和1999年夏季珠江口的盐度、温度、溶解氧、营养盐等水质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夏季伶仃洋水体溶解氧的表底层浓度存在显著差异.表层的溶解氧浓度与表层的盐度和无机氮浓度都显著相关,而表层营养盐的浓度为表层溶解氧浓度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一个简单的二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径流冲淡水与外海水之间的盐度层化作用比温度层化作用对底层溶解氧的浓度水平影响更为明显.相关性分析显示,水体的层化作用与底层水体溶解氧的浓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同时层化作用与表底层的溶解氧浓度差极显著正相关.潮汐周期循环对层化作用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珠江口水域,夏季表层水体溶解氧的含量水平主要取决于营养盐N的浓度;底层水体溶解氧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咸淡水交汇形成的盐度差的层化作用,潮汐混合通过影响层化作用从而影响溶解氧的浓度.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传统水质预测模型泛化能力低、预测精度差等问题,提出了基于主成分分析和支持向量机相结合的养殖池塘溶解氧预测模型.该模型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反映池塘水体溶解氧信息的关键指标,减少模型输入变量,采用支持向量机算法建立水质预测模型,并用于长沙市乔口镇与望城区池塘养殖溶解氧预测中.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精度高,同时具有很强的泛化能力与适应数据变化的能力,可用于池塘溶解氧预测.  相似文献   

4.
水体大气复氧能力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气复氧是水体中溶解氧的一个重要来源,复氧能力的研究是正确确定水中溶解氧浓度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对大气复氧理论简要分析,指出水体中存在大量气泡情况下,如大坝泄洪下游水体或波浪破碎水体中,不仅需考虑自由液面质量传输,更需考虑气泡界面传质.概括了水体自由界面传质和气泡界面传质计算公式,指出目前还没有一个公式对所有河流水体有较好适用性,而误差较小的公式,也可能漏掉了一个或多个主要的影响因素.引入水体中溶解氧的"有效"饱和浓度和气泡穿透水体的"有效"水深两个参数,指出水中溶解氧的饱和浓度与水深相关,水深越大,溶解氧的"有效"饱和浓度越大,水体中溶解氧浓度愈有可能超饱和.  相似文献   

5.
aveR是阿维链霉菌NRRL 8165阿维菌素生物合成基因簇中唯一可能的调节基因.为了验证aveR是否参与阿维菌素生物合成基因的转录调节,构建了用于敲除aveR的基因置换质粒pJTU2530,并通过接合转移引入了阿维链霉菌.通过筛选ThioSAprR转化子,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验证,获得了aveR内部1 320 bp区域被阿泊拉霉素抗性基因aac(3)IV替换的突变株ZD10.高压液相色谱检测表明,与野生型菌株相比,突变株ZD10不再产生阿维菌素,并且ZD10中寡霉素的产量明显高于野生型菌株.进一步的反转录PCR(RT-PCR)分析表明,与野生型菌株相比,突变株ZD10的聚酮合酶基因aveA3不再转录.结果显示,AveR是阿维菌素生物合成的正调节因子,通过调节结构基因的转录表达来影响阿维菌素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Bt A是由 Bt伴孢晶体和阿维菌素制成的 ,对小菜蛾幼虫作用方式与阿维菌素相似 ,主要表现为胃毒和触杀作用 ,但效果比阿维菌素好。当用 1mg/m L溶液触杀处理小菜蛾 4龄幼虫背板 72小时后 ,Bt A引起的小菜蛾死亡率为 36 .7% ,显著高于阿维菌素的 2 0 .0 % ,而 Bt伴孢晶体几乎没有触杀作用。 Bt A、Bt伴孢晶体和阿维菌素对小菜蛾胃毒 4 8h的 LC50 分别为 :0 .0 136 mg/m L、0 .0 0 5 9mg/m L、0 .72 74 mg/m L。  相似文献   

7.
根据Golosov给出的淡水湖泊冰下溶解氧质量浓度一维抛物型偏微分方程模型和芬兰Valkea-kotinen湖No.1站位2011年1—3月冰下不同深度的溶解氧质量浓度、水温等现场实测数据,利用分布参数系统参数辨识方法,优化辨识出该湖泊冰下溶解氧一维模型中总溶解氧消耗率的一个改进表达形式,并用辨识得到的总溶解氧消耗率的表达形式,数值模拟该湖泊No.2站位冰下溶解氧质量浓度的变化情况.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良好,表明辨识结果是有效的、准确的,能对其他寒区淡水湖泊冰下溶解氧问题数值模拟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油田采油污水采用活性污泥法工艺进行处理,活性污泥法的净化反应是一个耗氧过程,决定其处理效果的关键因素是生化池中的溶解氧浓度(DO值).以污水处理过程中曝气池中溶解氧(DO值)浓度为被控量,研究了污水处理过程PID溶解氧浓度控制器的综合问题,基于图解法给出了PID溶解氧控制器的完整稳定参数域,且该稳定条件是充要的,无保守性,对PID溶解氧控制器参数的选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阿维菌素和灭蝇胺是比较常见的农业生产用药,他们的使用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本实验以蚯蚓为实验动物,采用滤纸接触法进行染性实验,研究阿维菌素和灭蝇胺单一与复合污染对蚯蚓的毒性效应.单一实验表明,阿维菌素和灭蝇胺均有毒性,且灭蝇胺的毒性比阿维菌素大,48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2.27 g/L和6.35 g/L.复合毒性实验结果表明,混合污染的毒性均大于单一污染.可见阿维菌素和灭蝇胺对土壤生态系统安全性和土壤健康质量存在潜在危害,同时两种污染物的共存进一步加大了潜在危害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控制每个水族箱的水流供应,将溶解氧(DO,Mean±SE)分别控制在(2.24±0.24) mg/L、(3.14±0.24) mg/L、(4.27±0.18)mg/L、(5.38±0.25)mg/L、(6.94±0.14) mg/L,研究其对养殖40d的褐牙鲆(Paralichth ys olivaceus)幼鱼呼吸行为和血液指标的影响.实验结束时,幼鱼的鳃重和体重比值未出现明显差异,只在最高溶解氧含量处理组略微低于其余处理组.平均呼吸频率随溶解氧含量的下降明显提高,每次呼吸鳃盖的伸展幅度随溶解氧含量的下降明显加大,头部上抬的鱼的比例随溶解氧含量的降低而增加.血液中血红细胞含量、血红蛋白含量、单个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均呈现与溶解氧含量负相关趋势.单个红细胞体积未表现出与溶解氧的明显关系,只有溶解氧为3.14 mg/L的处理体积明显大于其他处理.4 mg/L左右的溶解氧含量对褐牙鲆幼鱼而言可能是溶解氧正常水平与缺氧的临界范围,而呼吸频率、鳃盖伸展幅度和抬头比例的大幅提高可以作为水体缺氧的行为判断依据.褐牙鲆幼鱼为适应溶解氧含量下降,血液摄取和携带氧气的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11.
采用带溶氧电极的摇瓶对谷氨酸发酵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对发酵过程(特别是生产期)的溶氧严加控制,才有可能得到谷氨酸高产。在装液量为30ml,摇床转速为160-180r/min,发酵中期溶氧水平8-10%时,谷氨酸产率6.56%,糖酸转化率55%。当采用pH和溶氧为标准补尿时,所得pH曲线及溶氧曲线不完全一致,但产酸率很接近,说明溶氧曲线至少可以作为补尿及判断发酵终点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2.
在对苏芸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发酵生理特性研究的基础上,证实了B.t发酵过程中发酵液中溶氧(DO)浓度是影响发酵永平的关键因素。在12L玻璃发酵罐试验中,通过优化供氧条件,使发酵水平(活芽孢数)得以提高。如搅拌转速由300r/min增加至600r/min,菌数可提高47.1%;适当增加搅拌器直径,菌数可提高13.6%。发酵全过程采用变转速控制,菌数比300 r/min定速控制提高36%,轴功耗较600r/min定速控制节约50%。在20t发酵罐放大试验中,调整内部结构后,使溶氧水平提高,菌数比改造前增加了15.3%。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水浸处理原木杀虫效果,所产生的有毒气体和水中溶解氧含量变化的测定试验,得出了水浸处理原木杀虫机理。即在一定气温条件下,水浸处理的原木中有机质不断氧化,耗除了水中溶解氧及虫孔中的氧气,使害虫窒息死亡;同时由于氧化产生了大量的有毒气体(如H2S、SO2、CO等)渗入虫孔及组织中,从而加速了有害生物死亡。结论认为水浸处理原木可以达到检疫杀虫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为建立利迪链霉菌(Streptomyces lydicus)A02 生产纳他霉素的高产发酵工艺,对其补料分批发酵的主要参数进行了优化。利用pH 值实时监控自动补料摇床辅助优化,筛选出利迪链霉菌A02 产纳他霉素的适宜pH 值范围,以此为控制点进行30 L自动发酵罐补料分批发酵实验,通过分析软件发酵之星(Biostar)5.0 检测分析主要发酵参数动态趋势曲线与纳他霉素产量的相关性。结果显示,菌株A02 最适于纳他霉素生物合成的发酵过程多参数优化组合为:培养温度30℃,pH 值控制在6.25~6.29 范围内,溶氧(DO)为20%~30%,摄氧率(OUR)和CO2释放率(CER)分别为25~15 mmol/(L·h)和20~12 mmol/(L·h),氨基氮含量0.20~0.23 g/L,还原糖保持1.5%左右,至88 h 后自然下降,至112 h 为0.32%;此时纳他霉素质量浓度达最高值,发酵上清液中为2.02 g/L,发酵液中为6.98 g/L,较不控制pH 值的对照分别提高28.66%和69.83%,为较好的发酵终点。通过优化调控主要发酵参数有效提高了利迪链霉菌A02 生产纳他霉素的发酵水平。  相似文献   

15.
通过发酵和纯化条件的研究,建立适合重组葡激酶工程菌的发酵和纯化工艺.对重组葡激酶工程菌发酵过程中的pH、饱和氧浓度、补料以及诱导时间进行考察,获得该工程菌的高效表达条件.在此条件下,重组葡激酶表达水平在50%以上,并以活性可溶性状态存在于细胞内;经渗滤,超滤浓缩、透析,DEAE-Sepharose FF层析和SP-Sepharose FF层析后,经SDS-PAGE和HPLC分析,纯度达到99%.在还原条件下进行SDS-PAGE分析,测得该酶相对分子质量为15.5kD,等电聚焦显示其等电点为8.4.  相似文献   

16.
在低温和变温情况下 ,研究了DO作为SBR法处理豆制品废水过程中的反应时间和反应过程的控制参数。采用SBR法研究了不同曝气量、初始污泥浓度和进水COD质量浓度等条件下 ,有机物在降解过程中温度对DO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有机物快速降解阶段环境温度的变化很大程度地影响DO的变化趋势 ;在有机物达到难降解程度时 ,DO迅速大幅度升高并稳定于某一较高值。从理论上解释了DO受温度影响的原因。提出在低温和变温情况下 ,以DO作为SBR法反应时间和反应过程的控制参数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对实际工业化生产发酵过程中头孢菌素C发酵液的表观黏度进行了测定,并且与细胞生长曲线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头孢菌素C发酵液表观黏度与细胞生长有相关性,随着细胞生长,发酵液的表观黏度呈上升趋势,达到稳定期时,表观黏度趋于稳定。头孢茼素C发酵液表观黏度对发酵效价有明显影响,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溶氧水平、传氧以影响头孢菌素C的生物合成。  相似文献   

18.
以DO作为SBR法处理工业废水反应时间的控制参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有机物降解过程中COD与DO的相关关系,进行了以DO作为SBR法处理两种工业废水反应时间控制参数的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工业废水的DO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当有物达到难降解程度时,DO迅速大幅度升高,可以此作为停止暴气的控制信号,实现在线控制SBR反应时间的目的。所以提出以DO作为SBR反应时间的控制参数,对于保证出水水和减少运用费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采用华东理工大学国家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生产的全自动多参数FUS-50L(A)生物反应器,在不同的控制方式下,研究了溶解氧水平对菌体代谢活力及鸟苷发酵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用调节转速的方式控制发酵液中溶氧水平的效果比用空气流量好;发酵液中氧中溶氧水平控制在10%-20%时鸟苷积累量高,发酵液中溶氧水平低(5%)和高(30%)均不利于发酵液中的鸟苷积累。  相似文献   

20.
苏云金杆菌发酵培养基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对 Bt- HD1产毒能力的影响。优选出的培养基为 :发酵液芽孢数达 5.1× 1 0 9· m L-1,2 %发酵液 2 4 h致死 3龄小菜蛾幼虫 65% ,48h 达 89% ,72 h达1 0 0 %。普通培养基对应值分别为 6.0× 1 0 8· m L-1和 35% ,83% ,1 0 0 %。优选出培养基最佳碳氮比( C/N)为 2 .0 ,最佳含固量为 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