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安徽科技》2010,(8):22-23
为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自主创新,促进产业承接与自主创新相融合,实现在承接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切实发挥自主创新在承接产业转移中的引领作用。近日,安徽省科技厅、发改委、经信委、财政厅、国资委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决定》(皖发〔2010〕2号)、《关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实施方案》(皖发〔2010〕3号)、《关于加快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皖发〔2010〕10号)和省政府《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安徽省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皖政〔2010〕8号)精神,共同制定了《关于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自主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为帮助读者了解该政策的具体内容,本刊记者专访了省科技厅有关方面。  相似文献   

2.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明确提出,要围绕产业承接发展重点,加快技术创新升级,强化技术创新要素支撑,构建企业主体、市场导向、政府推动、产学研结合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促进产业承接与自主创新相融合。加大技术创新,促进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实现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方元 《安徽科技》2010,(9):25-27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是安徽省第一个进入国家层面的区域发展规划。“先行先试”的政策是国家给予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大胆探索的“尚方宝剑”。因此.铜陵在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示范区中“先行先试”.重在创新、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4.
储流杰 《安徽科技》2011,(4):19-20,29
目前,皖江城市带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阶段,新一轮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以及国家创新战略的进一步推进,使皖江城市带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双重战略机遇。科技创新可以支撑和引领产业发展,增强产业发展的内生效应。  相似文献   

5.
方元 《安徽科技》2009,(12):18-19
为适应国际国内产业转移趋势,努力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中有更大作为,作为皖江城市带重要一员的铜陵,必须要将打造产业转移示范区和调整产业结构紧密结合起来,提升科学发展水平,促进幸福铜陵建设。  相似文献   

6.
"十一五"来,当涂县积极围绕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着力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作,大力推进全县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7.
本为分析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劣势、存在的机遇及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何渊 《安徽科技》2010,(7):13-15
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在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和泛长三角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同时也面临着较大的挑战。一方面,沿海和沿江各省也都明确将先进制造业等作为发展重点,区域竞争态势日趋激烈:皖江城市带与长三角发展的落差呈扩大趋势,虽然有利于产业梯度转移。但也可能会延缓融入长三角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随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皖江区域即将成为安徽省乃至整个中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无论是科学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加快实现传统产业升级还是重点培育新兴产业发展,区域创新无疑将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以2009年皖江区域R&D投入产出指标数据为基础,采用K-均值聚类分析法,评价了皖江区域内各地区的R&D活动水平差异,并对皖江区域R&D投入产出水平作出基本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万力 《安徽科技》2010,(10):4-5
国家提出“中部崛起”战略以来,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了较大幅度提升,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和技术创新试点建设不断推进,国务院批复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相似文献   

11.
作为首个获批复的国家级产业转移示范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立是国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又一重大举措,它对于探索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新途径和新模式,深入实施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为了避免同质竞争,构建芜湖承接产业转移核心城市既要发展产业集群,也要开发沿江资源。  相似文献   

12.
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发展和转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离不开高职教育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高职教育提升服务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要充分了解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积极研究产业发展政策,创新办学体制机制,优化专业布局,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打造产学研基地,积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主动参与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升级,培养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聂勇 《安徽科技》2011,(8):8-10
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这是迄今全国唯一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区域发展规划,对探索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科学发展和加速崛起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十二五"期间,皖江示范区在承接产业转移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经济规律,增强主动意识,  相似文献   

14.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实现振兴安徽的重点开发区域。长期以来,安徽存在着人才大量的流失的现象,并成为制约皖江经济发展的"瓶颈"。皖江城市带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只有科学制定人才发展战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并积极创造条件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回流,才能为实现皖江城市带高端承接产业转移,更好地完成国家使命提供足够的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5.
《安徽科技》2011,(9):29-29
本刊讯“十二五”开局,在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层面政策叠加推动下,我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呈现加速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16.
国家提出建设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战略,为加快皖江创新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一、如何看待近年来皖江创新发展成效自2010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来,在安徽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皖江(不含合肥市,下同)主要创新指标呈倍数增长。一是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013年为5918亿元,是2009年1798亿元的3.29倍。  相似文献   

17.
铜陵,以产铜著称于世,是中华民族青铜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以创新而闻名。为响应国家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战略,抢抓发展机遇,建设创新创业之城,皖江新兴产业技术发展中心在铜陵这片热土上挺立而起。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和参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作的开展,安庆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优势逐步显现出来。承接产业转移的一个重要方面,即我市近几年来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步伐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高新化工作取得新进展,已经并将继续为承接产业转移做出贡献。根据市政府对此次调研基础背景材料要求,我局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分析整理,在国内各界对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一片“叫好”的情况下,旨在探析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以引起相关机构的重视,从而更好的促进安徽地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安徽一直把推进自主创新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最大优势、最大动力,坚持不懈地以创新驱动发展、推动转型。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2010年翻一番。用好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两个战略平台,积极推进各层面的合作发展。统筹区域发展挖潜力,培育转型发展的新生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