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辣椒碱的抑菌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可春  韩利文  党立  侯海荣  王雪 《山东科学》2007,20(2):38-40,44
本文试验了高纯度天然辣椒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生长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辣椒碱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37.5~50 mg/L和75~100 mg/L,而对其他试验菌没有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2.
射干提取物抑菌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体外抑菌法和体内抑菌法,对射干提取物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体外实验表明射干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停乳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有抑制作用,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2.60 mg提取物/mL、41.63 mg提取物/mL、20.81 mg提取物/mL、2.60 mg提取物/mL和2.60 mg提取物/mL。体内实验表明,射干提取物的低(0.078 g提取物/kg)、中(0.156 g提取物/kg)和高(0.312 g提取物/kg)剂量组有明显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死亡率的作用(P〈0.05、P〈0.01和P〈0.01)。  相似文献   

3.
中草药提取工艺优化及其体外抑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黄、山楂、苦参、薄荷、黄芩和黄柏采用水煮法和乙醇回流法进行提取,用两倍稀释法测定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研究不同中草药提取物的抑菌能力.结果表明:6种中草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呈现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MIC值在1.56~50 mg/mL之间,其中大黄和黄芩的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4.
蛇含委陵菜提取物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对蛇含全草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段萃取,采用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枯草杆菌、藤黄微球菌作为受试菌,测定各萃取部分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乙酸乙酯萃取物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特别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显著,最小抑菌浓度(MIC)≤0.33mg/mL.  相似文献   

5.
该实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青黄链霉菌、酿酒酵母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和变形杆菌为供试菌种,采用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对田基黄水提取液进行抑菌实验研究,并测定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其结果表明:田基黄水提取物对供试菌种普遍有抑制作用,黑曲霉除外;MIC也因菌种不同而不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和青黄链霉菌为0.25g/mL,酿酒酵母菌为0.5g/mL,苏云金芽孢杆菌和变形杆菌均为0.125g/mL.实验还采用不同有机溶剂的提取物对选取的五种供试菌种进行抑菌作用研究,其结果表明:田基黄有机溶剂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青黄链霉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均有抑制作用,且抑菌效果均比水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舟山野菊花序不同萃取物抑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野菊花序采用微波粗提,经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得萃取物,通过K-B法和倍比稀释法,分别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标准、耐药菌株进行体外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水相的抑菌活性正丁醇乙酸乙酯,石油醚萃取物无抑菌效果;水相对大肠埃希菌标准、耐药菌株的MIC分别为15.62 mg/mL和7.81 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标准、耐药菌株的MIC分别为3.90 mg/mL和1.95 mg/mL,正丁醇相的MIC在15.62~31.25 mg/mL之间。水相和正丁醇相呈现较强的广谱抑菌活性,且具有抗耐药菌作用。  相似文献   

7.
苦楝的提取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超声波技术提取苦楝的有效成分;琼脂稀释法测得苦楝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30mg/mL,7.5mg/mL,7.5mg/mL,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30mg/mL,15mg/mL,15mg/mL;用抑菌圈和抑菌百分率分别对不同浓度的苦楝对受试菌的抑制作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苦楝是一种理想的抑菌剂。  相似文献   

8.
利用超声回流法获取不同溶剂(水、乙酸乙酯、无水乙醇、丙酮、环己烷)的黄皮叶提取物,选用滤纸片扩散法进行抑菌试验、二倍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研究黄皮叶提取物对十种微生物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乙酸乙酯、无水乙醇、丙酮提取物对供试的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葡萄球菌、四联微球菌、蜡状芽孢杆菌)有明显抑菌效果.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白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3.2 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蜡状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6.3 mg/mL;对四联微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是12.5 mg/mL.乙酸乙酯提取物抑菌性受温度、pH影响较大,受光照影响不明显.各种溶剂的超声提取物对供试真菌(黑曲霉、青霉、根霉、白色念珠菌)均无抑菌效果.该研究结果为开发利用黄皮叶的防腐、抑菌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采用琼脂扩散法比较了沙葱多糖(SCSP)、沙葱鲜汁及黄芪多糖(HQSP)在体外对大肠杆菌、痢疾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普通变形杆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20 mg/mL和40 mg/mL的SCSP对以上6种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两者之间的作用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SCSP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较为明显,最大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3.3 mm、9.9 mm;HQSP对以上6种细菌均无任何抑制作用;沙葱鲜汁的抑菌效果最为显著,对6种细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菌圈直径均≥8 mm,尤其对肠道细菌痢疾志贺氏菌的抑菌效果更为显著,最大抑菌圈直径为21.2 mm.  相似文献   

10.
迷迭香酸是一种植物来源的天然化合物,具有抑菌活性.以三种金黄色葡萄球菌、托拉斯假单胞杆菌和单增李斯特菌为研究对象,检测迷迭香酸对其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和杀菌曲线.实验结果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25923的MIC和MBC分别为:1.0和1.5mg/mL;金黄色葡萄球菌8325-4的MIC和MBC都是1.5mg/mL;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的MIC和MBC分别为:1.5和2.0mg/mL;托拉斯假单胞杆菌MIC和MBC均为:2.0mg/mL;单增李斯特菌MIC和MBC为:1.0和1.5mg/mL.  相似文献   

11.
通过滤纸片法就辣椒碱单体、二氢辣椒碱单体、降二氢辣椒碱单体及辣椒素对细菌和真菌的抑制效果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辣椒碱单体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抑菌效果明显好于二氢辣椒碱单体、降二氢辣椒碱单体和辣椒素。进一步比较发现,辣椒碱单体对5种菌株抑菌效果由大到小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 大肠杆菌 > 铜绿假单胞菌 > 白色念珠菌 > 黑曲霉菌。因此,以辣椒碱单体为主要原料开发天然高效的抑菌防腐剂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乙醇为提取溶剂从银杏叶中提取总黄酮,使用DA201大孔树脂对其进行纯化;测定了银杏叶黄酮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考察了对大肠杆菌生物膜形成和黏附性的影响,使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DNS法)测定了银杏叶黄酮对胞外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银杏叶黄酮对大肠杆菌的MIC为4 mg/mL;银杏叶黄酮对大肠杆菌生物膜的形成和黏附有抑制作用,其质量浓度为1倍MIC时,生物膜形成抑制率为59.09%,黏附性抑制率为28.99%;其质量浓度在1倍MIC以上时,对大肠杆菌生物膜多糖的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满药复方木鸡颗粒可能具有的其他药理作用,采用琼脂平板打孔法对满药复方木鸡颗粒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副溶血弧菌、白色念珠菌5种致病菌的抑菌活性进行研究,用MTT法研究其对结肠癌细胞HT-29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复方木鸡颗粒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弧菌、白色念珠菌均具有抑制作用,质量浓度为0.2 mg·mL-1的样品对三种菌的抑菌圈分别为26.29、24.52和25.13 mm;质量浓度为0.2 mg·mL-1的样品对结肠癌细胞HT-29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培养72 h后,生长抑制率可达到85.52%。为满药复方木鸡颗粒功能的进一步研究补充了数据。  相似文献   

14.
分别使用汽化过氧化氢、84消毒液和新洁尔灭对生物安全实验室工作台面进行消毒,并对消毒前后相近位置进行采样,对比分析三种消毒方法对生物安全实验室工作台面的消毒效果。试验结果表明:3%过氧化氢消毒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均消毒合格;消毒后,汽化过氧化氢组菌落数低于84消毒液组和新洁尔灭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868,P=0.033);汽化过氧化氢组平均细菌杀灭率大于84消毒液组和新洁尔灭组,且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87,P=0.045)。汽化过氧化氢的细菌杀灭效果良好,可以替代84消毒液和新洁尔灭用作生物安全实验室工作台面的消毒。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使用生物酶法制备共轭亚油酸的可行性,笔者对痤疮丙酸杆菌亚油酸异构酶进行了异源表达和理化性质研究。根据大肠杆菌偏好密码子,优化了来源于痤疮丙酸杆菌亚油酸异构酶(PAI)的基因(pai),将克隆的基因在BL21(DE3)中进行表达,纯化目的蛋白,获得重组PAI蛋白。SDS-PAGE结果显示,重组PAI分子质量为48 ku,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沉淀的形式存在。经测定重组PAI在35 ℃、pH 7.0时酶活最高,比酶活为752.3 μmol/(min·mg)。经35 ℃保温2 h,酶活保持90%以上,pH 为6.5~7.0时,PAI具有较好的稳定性,Mn2+和Zn2+对酶活力分别有22.4%和15.8%的抑制作用,以亚油酸为底物时该酶的Km值为1.13 mmol/L, kcat为4.67 s-1。相关分析表明,痤疮丙酸杆菌亚油酸异构酶性质优良,适合以亚油酸为底物生物催化制备共轭亚油酸。  相似文献   

16.
以烟草疫霉菌为靶标,从3 000株烟草叶片内生细菌中筛选出拮抗菌483株,抑菌率在9.55%~55.96%之间.从这483株拮抗菌中筛选出11株趋化性内生生防细菌,鉴定为Brevibacillus brevis、Br.parabrevis、Br. formosus、Br. reuszeri、Pseudomonas aeruginosa、Ps. tremae、Ps. umsongensis和Erwinia rhapontici.温室试验结果显示,Br. brevis Hs8-19,Br. brevis Hs8-13和Ps. tremae Ht3-25单独使用时,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效分别为62.43%、57.67%和53.43%.当在菌液中添加终浓度为40μmol/L尼古丁时,Br. brevis Hs8-19,Br. brevis Hs8-13和Ps. tremae Ht3-25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效分别增加了6.11%、4.79%和4.72%.  相似文献   

17.
三种不同植物多酚提取物的抗真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三种不同植物材料的多酚提取物进行了总多酚含量测定,并采用试管液基稀释法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对粗提物进行了抗真菌活性试验,测定其最低抑菌浓度(MIC)。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楹度对多酚粗提物的抑菌性有一定的影响;龙血竭的总多酚含量最高,对全部供试真菌具有显著抗菌活性,其[MIC]为(0.078-20.0)mg/mL;落叶松和樟子松树皮提取物的总多酚含量次之,对大部分供试菌株具有抑制作用,其[MIC]为0.156 mg/mL-20.0 mg/mL。  相似文献   

18.
Zhixin Qiao  Jinyuan Liu 《自然科学进展》2008,18(5):2008539-2008545
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 (PEPC) plays diverse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during plant development. In this study, a new 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 gene GhPEPC2 is isolated from cotton (Gossypium hirsutum cv. zhongmian 35) by RACE-PCR. The cloned cDNA of GhPEPC2 is 3,364 bp in length, and has an open reading frame of 2,913 bp, encoding for 971 putative amino acids with a calculated molecular mass of 110.6 kD and pI of 5.56. The deduced amino acid sequence of GhPEPC2 shares high similarity with other reported plant PEPCs. Southern blot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cotton PEPC exists as a small gene family and the GhPEPC2 might have two copies in the cotton genome. The semi-quantitative RT-PCR reveals that GhPEPC2 constitutively expresses in all the tissues of cotton and accumulated highly in roots, flowers and embryos but relatively low in stems and fibers. In addition, the recombinant GhPEPC2 has been purified by expressing it in E. coli and the catalytic properties of it were also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GhPEPC2 is a typical C3 PEPC with a higher Km (83.6 μM) and lower Vmax (8.0 μmol min-1 mg-1) compared with the C3 PEPCs previously reported.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生态过程中多重化学元素的平衡关系,揭示营养元素相互作用的变化规律,了解多重化学元素质量平衡及其对生态交互作用的影响。分析4种类型水曲柳人工林间树种叶片-凋落物-土壤以及同一水曲柳人工林不同组分间碳(C)、氮(N)、磷(P)的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为水曲柳人工林的混交树种选择、叶片-凋落物-土壤中的养分调节及水曲柳人工林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在东北林业大学森林培育实验站,以天然林带状皆伐后营造的29年生水曲柳纯林、长白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红皮云杉水曲柳混交林和红松水曲柳混交林为对象,野外样地调查取样,室内测定叶片、凋落物、土壤的有机C、N、P含量,分析比较了4种类型水曲柳人工林叶片-凋落物-土壤的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碳氮、碳磷、氮磷质量比,即m(C):m(N),m(C):m(P),m(N):m(P),分别表示为C/N、C/P、N/P]特征。【结果】水曲柳与长白落叶松叶片的N、P含量显著高于红皮云杉和红松叶片中的N、P含量; 水曲柳纯林凋落物的N、P含量显著高于3种混交林凋落物的N、P含量; 4种林型土壤C、N、P含量差异显著,C以长白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土壤的为最高,N、P以水曲柳纯林土壤的为最高,C、N、P皆以红松水曲柳混交林土壤的为最低; 4种林型叶片到凋落物的C、N、P含量平均降低率分别为18.98%、32.12%与21.95%; 凋落物到土壤的C、N、P含量平均降低率分别为81.37%、50.73%与3.49%; 混交林叶片到土壤的C、N、P含量平均降低率分别为84.90%、66.55%与24.67%; 红皮云杉和红松叶片的C/N、C/P显著高于水曲柳、长白落叶松叶片,N/P皆以长白落叶松、红皮云杉和红松显著低于水曲柳; 凋落物C/N和C/P以红皮云杉水曲柳混交林和红松水曲柳混交林显著高于水曲柳纯林和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N/P以水曲柳纯林高于3种混交林; 土壤C/N和C/P皆以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显著高于其他3种林型。C/N以凋落物最高,土壤最低; C/P和N/P以叶片最高,土壤最低。【结论】从提高养分利用效率,促进树木生长和保护土壤角度综合考虑,相对于红松与红皮云杉,水曲柳与长白落叶松具有更好的养分利用效率与生长速度,长白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和水曲柳纯林林下土壤中的C、N、P含量也相对高于红皮云杉水曲柳混交林与红松水曲柳混交林。因此,对水曲柳人工林的混交树种应优先选择长白落叶松。基于水曲柳人工林叶片-凋落物-土壤的C、N、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在不同组分中的变化情况,应注意林下土壤N、P肥的补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山新杨(Populus davidiana×P. bolleana)是林木基因工程育种基础和应用研究的良好材料;以山新杨蔗糖合酶基因(PdbSUS)为例研究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过程介导的重组现象,在此基础上区分每一个PdbSUS基因的两种单倍型,为后续研究提供准确的序列信息,并为判断木本植物基因真实的单倍型遗传信息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采集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和山新杨新鲜嫩叶,以番茄基因组为内参,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山新杨基因组大小及其倍性水平。参考毛果杨(P. trichocarpa)蔗糖合酶序列设计引物,分别以山新杨基因组DNA和cDNA为模板进行同源克隆,将PCR扩增产物回收纯化,连接测序载体并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挑取阳性克隆进行菌液PCR验证,将整合有外源片段的转化子进行一代测序。利用SnapGene及DNAMAN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比对。【结果】山新杨为二倍体植物,获得了7个PdbSUS基因的全长序列,并分别在基因组和转录水平鉴定出每个基因的两种单倍型序列。同时,检测到PCR介导的重组现象并通过限制性酶切多态性(RFLP)进行了验证。在测序的209个克隆中,发现有18个含有嵌合产物,占比8.6%,不同基因产生嵌合产物的概率为0~33.3%。检测到的嵌合产物均来自同一个位点的不同等位基因之间发生重组,未发现不同蔗糖合酶基因之间发生重组的现象。【结论】PCR介导的重组是PCR反应过程中能够衍生重组分子的一种高频事件,该现象可能是由于引物延伸不完全或聚合酶模板转换导致。在利用PCR技术克隆木本植物或其他基因组杂合度较高物种的基因时,需识别产物中重组分子才能够准确区分单倍型的遗传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