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依据胶粒析出机理和实验原理,采用高强度机械快速混合的方法,制备了纳米粉体MgO.经TEM和XRD表征,其粒径43 nm左右,且分散性好.粒径分布均匀,形貌基本为球型的方镁石纳米MgO.  相似文献   

2.
分散MgO对活性炭纤维结构及吸附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Mg(NO3)2及沥青基炭纤维(pitch-based carbon fiber-PCF)为原料,通过热分解方法在沥青基活性炭纤维上分散纳米级MgO颗粒,平均粒径50nm,并用XRD,XPS,SEM,BET对分散MgO的沥青基活性炭纤维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同时考察分散MgO后沥青基活性炭纤维的甲烷吸附性能。负载MgO的沥青基活性炭纤维的比表面积为1210m^2/g,4Mpa下的甲烷吸附量为0.124g/g。  相似文献   

3.
热解工艺制备的MgO颗粒形貌各异,粒径分布不均.传统的数值模拟过程假设产物为同粒径的标准球形颗粒,与实验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 以射流热解制备MgO过程为研究对象,引入伸缩因子等参数,研究了几种特殊的非规则MgO颗粒在射流热解反应器出口的分布,对比标准球形颗粒的分布结果进行讨论.结果表明:收缩因子α、丰满指数k及放缩径比β共同作用影响着MgO的收率.当α=-0.25,k=1,β=1时,MgO的收率较高,为96.88%;当α=0.25,k=2,β=1.5时,MgO的收率较低,为80.39%.  相似文献   

4.
以硝酸镁为反应原料,硬脂酸为分散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MgO纳米粉体,并对其进行了XRD、TEM、FTIR表征.结果表明,制得的MgO颗料为椭球形,面心立方结构,粒径18nm,粒子分散均匀.  相似文献   

5.
采用定量金相及SEM-EDS手段对Mg,Zr及Mg-Zr处理FH40级船板铸钢中夹杂物粒径分布、平均粒径、总数量、总面积及成分、形貌等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Mg,Zr及Mg-Zr处理后铸锭夹杂物平均粒径下降,夹杂物总数量增加.Mg的质量分数为0024%时,夹杂物中MgO平均质量分数为1257%,变质不充分;Mg的质量分数增加至0072%后,夹杂物中MgO平均质量分数为3558%,实现了氧化铝向MgO·Al2O3的充分变质,且夹杂物粒径明显减小.003%Zr处理后,铸锭夹杂物以Al2O3+MnS,Al-Zr-O+MnS为主;低Mg+高Zr,高Mg+低Zr,高Mg+高Zr处理炉次试验钢铸锭中均发现了含Zr夹杂物,其中高Mg+高Zr炉次形成了ZrO2夹杂,该类夹杂物被MgO·Al2O3包裹,团聚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6.
熔盐辅助煅烧法制备纳米MgO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无水硫酸镁、氨水和月桂酸钠作为原材料,采用醇水体系一步法制备了表面修饰纳米 Mg(OH)2,经熔盐LiNO3辅助煅烧制备纳米MgO。用XRD和FT-IR表征前驱物Mg(OH)2的结构及形貌,通过TG-DTA确定煅烧温度,用XRD和TEM对纳米MgO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讨论了氨水浓度、氨水用量、煅烧温度、煅烧时间和熔盐添加量对纳米MgO颗粒尺寸和硬团聚程度的影响。初步认为纳米MgO是通过成核、长大过程形成的。通过调控煅烧时间、煅烧温度、熔盐比例,可以将MgO平均粒径有效控制在20~100nm范围。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镁对H13模具钢中夹杂物的影响,对H13钢中夹杂物的变性进行了热力学计算,分析了镁对夹杂物成分、形貌和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镁处理H13钢后,夹杂物由Al2 O3转变为MgO·Al2 O3,复合型夹杂物的析出位置也发生了改变,夹杂物粒径变小。镁处理使钢中1μm左右的夹杂物增多,2μm以上的夹杂物减少,随着镁含量的升高,粒径的变化更明显。铝质量分数为0.01%~0.03%的H13钢中,微量的镁就可促使MgO·Al2O3夹杂物形成,镁质量分数超过1×10^-4会导致H13钢中MgO·Al2O3完全消失,镁质量分数在3×10^-5~5.5×10^-5时钢液中镁铝尖晶石的数量达到最多。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镁对H13模具钢中夹杂物的影响,对H13钢中夹杂物的变性进行了热力学计算,分析了镁对夹杂物成分、形貌和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镁处理H13钢后,夹杂物由Al2O3转变为MgO·Al2O3,复合型夹杂物的析出位置也发生了改变,夹杂物粒径变小。镁处理使钢中1μm左右的夹杂物增多,2μm以上的夹杂物减少,随着镁含量的升高,粒径的变化更明显。铝质量分数为0.01%~0.03%的H13钢中,微量的镁就可促使MgO·Al2O3夹杂物形成,镁质量分数超过1×10-4会导致H13钢中MgO·Al2O3完全消失,镁质量分数在3×10-5~5.5×10-5时钢液中镁铝尖晶石的数量达到最多。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制备了不同氧、硫含量的实验钢,采用SEM-EDX和CSLM探讨了钢中夹杂物类型及高温演变规律.结果表明,脱氧生成的MgO大多为球形,而MgO·Al2O3呈现不规则形状.单独铝脱氧钢中Al2O3夹杂物通过移动、碰撞、聚合的方式形成大型簇团.铝镁复合脱氧钢中夹杂物形貌和动态演变随着[Al],[Mg]和[S]含量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现象.当[Mg],[Al]含量满足MgO生成条件时,夹杂物无明显聚合现象,呈弥散分布的特征;当[Mg],[Al]含量位于MgO·Al2O3生成区域时,未观察到团簇状夹杂物出现,但夹杂物粒径较MgO大;当夹杂物成分同时满足MgO和MgS生成条件时,夹杂物聚合趋势明显,推测是硫化物的形成促进了夹杂物的聚合现象.  相似文献   

10.
原料粒度对磷酸镁水泥水化硬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原料粒度对新型磷酸镁水泥(MPC)水化硬化过程的影响规律.首先,以一定量不同粒度的烧结氧化镁粉(MgO)和磷酸二氢钾(KH2PO4)搭配并掺入不同量的缓凝剂硼砂(Na2B4O7.10H2O)配制MPC.然后,测试MPC浆体3h内半绝热温升曲线、凝结时间和MPC硬化体的强度,并分析硬化体的物相组成和微观结构形貌.结果表明:MgO粉和KH2PO4的粒度对MPC水化硬化特性有显著影响,随着MgO粉和KH2PO4的颗粒粒径减小,早期水化反应速率加快,凝结时间缩短;但对于抗压强度并非颗粒越小其值越大,在最佳MgO粉和KH2PO4粒度范围内,MPC硬化体抗压强度最高.同样,对一定粒度MgO粉和KH2PO搭配的MPC浆体,在硼砂适量时,MPC硬化体才能具有适宜的凝结时间、水化反应速度和较高的抗压强度.  相似文献   

11.
根据静电收集原理结合热喷涂制备粉末的特性,试制了适合于热喷涂制粉的静电收集器。用冷喷Al2O3粉末、石墨粉末、Al粉末以及热喷涂的方式对收集器的收集效率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影响静电收集器收集效率的参数有电压大小、板板间距、粉末类别等;静电收集器收集到的粉末是微细粉末。  相似文献   

12.
激光气相法制备TiO2超精细粉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脉冲红外激光产生的等离子体,诱导反应体系TiCl4/O2合成了TiO2超精细粉末,采用IR、XRD、XPS、TEM等技术对粉体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TiO2超精细粉末粒径在140A左右,具有大小均匀,不团聚,粒径尺寸分布窄等优点,由该粉体催化CO氧化结果表明,对CO氧化反应具有较高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3.
提出一种电爆金属丝制备超细粉的新方法,金属丝不与电极接触而是在高压电场中爆炸形成超细粉.研制试验装置,电爆不同直径和长度的铜丝,并获得超细粉末.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粉末形貌,结果显示,粉末颗粒为圆球状,多数处于纳米级,且分散良好.采用对数正态分布算法分析粉末粒度分布.结果表明,粉末的粒度分布集中,平均粒径较小.进一步研究发现,铜丝直径越小,电爆制备的粉末中位径就越低、粒度分布越窄;电极间距一定时电爆长度适中的铜丝,可获得中位径小、粒度分布窄的纳米粉.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采用了镀铜石墨粉制成碳刷试样,分析了镀铜石墨复合碳刷的微观结构、体积密度、电阻率等性能,最后讨论了外加石墨粉及改性酚醛树脂时试样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镀铜石墨粉制备的碳刷综合性能明显优于石墨粉与铜粉直接混合制备的碳刷。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多层压电降压变压器制作过程中改性钛酸铅(PT)瓷料轧膜成型问题,从理论上分析聚乙烯醇(PVA)溶液对碱性瓷料成型的失效问题,实验中采用水洗陈腐的方法改变钙改性PT碱性瓷料pH值,再利用聚乙烯醇(PVA)粘接剂进行轧制,实验结果表明轧膜成型效果好,烧成的陶瓷压电性能优良,克服了碱性电子瓷料不能采用PVA成型的困难,该方法对于其它碱性瓷料成型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了采用高能球磨法制备Cu-Zr复合粉体,采用SEM、XRD等方法研究粉体的机械合金化过程,并进一步研究了其冷压成形和烧结过程.结果表明: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一部分Zr固溶到Cu中,形成Cu-Zr过饱和固溶体,另一部分则与铜生成铜锆金属间化合物;粉体由片状转变为近球状,显微硬度逐渐增加;当球磨超过15 h后,复合粉体硬化,为了得到某一密度的压坯,需要更高的压制压力.  相似文献   

17.
表面氧化物含量对SiC浆料黏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表面杂质对SiC浆料黏度和固相含量的影响,利用HF酸洗可有效降低SiC微粉表面SiO2和金属氧化物含量,从而提高SiC微粉的表面Zeta电位.试样SiC1的Zeta电位由酸洗前的60.71mV升高至酸洗后的72.49mV,试样SiC2的Zeta电位由酸洗前的55.728mV升高至酸洗后的63.546mV.HF酸洗还可破坏SiC微粉表面羟基结构,并以F-取代OH-的位置,使SiC表面由亲水性变为疏水性.Zeta电位的提高可使SiC微粉充分分散并保持稳定;表面疏水可大量释放出因氢键作用而与SiC表面牢固结合的吸附水,使之可自由流动.二者综合作用,可大大降低SiC浆料的黏度并提高固相含量.通过HF酸洗,试样SiC-1和SiC-2的浆料在黏度小于1Pa·s时,φ(SiC-1)、φ(SiC2)可分别达到61%和51%,基本满足胶态成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不同形貌Cu-Ag双金属粉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高分子保护剂存在下采用铜粉置换法制备了树枝形、六边形等不同形貌的超细铜-银双金属粉,探讨了该粉体的制备工艺条件,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仪、X射线粉末衍射仪对粉体进行了表征,用热重法测定了粉体的抗氧化性,用标准的抗菌测试方法测定了双金属粉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双金属粉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抗菌性。  相似文献   

19.
以Ti粉、Ni粉和石墨为原料,制备了3种喷涂粉末,研究了制粒方式和粉末组成对超音速火焰合成金属陶瓷涂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制粒方式在喷涂过程中对反应程度和涂层相组成起到关键的影响作用,聚乙烯醇(PVA)制粒比混合制粒更有利于喷涂过程中反应的进行,PVA制粒粉末喷涂涂层的相组成为TiC,Ni和少量Ti与Ni的氧化物,混合制粒粉末喷涂涂层中含有大量的氧化物相;超音速火焰喷涂合成过程中,粉末组分中一定量的Ti和Ni被氧化,增加Ni与C的含量对喷涂粉末的氧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纳米γ-Al2O3自水溶液中吸附除去对苯二酚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溶胶-凝胶法合成高比表面积纳米氧化铝,以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测定(BET)等手段对所得的纳米氧化铝进行了表征,表明纳米粒子的直径在30~70nm之间.考察了纳米氧化铝材料在静态吸附条件下对对苯二酚自水溶液中吸附除去的净化能力.结果表明:对苯二酚在纳米γ Al2O3上的吸附量较大,吸附是催化氧化吸附;吸附于纳米氧化铝上的对苯二酚可用0.1mol/L盐酸溶液完全解脱,解脱后的纳米氧化铝与原γ Al2O3无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