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首先确定了兰州区域科技创新评价体系的影响因素权重,然后通过构建的量化模型进行模糊评价,最后对模型层次求解,旨在为兰州区域科技创新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贾建闯  金懿 《科技信息》2008,(3):371-372
评价指标的构建是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构建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指标体系的确定是绩效评价体系在实际运行中的实质内容和关键环节,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构建中政府的绩效评价必须通过一系列的评价指标体系予以体现,科学、完整的指标体系是取得正确评价结果的先决条件.通过对现行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的特点分析,提出指标体系要基于绩效内涵和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过程特性构建思路,最后可以用于横向评价不同区域的政府功能,还可用于纵向评价同一区域不同年份的政府功能.  相似文献   

3.
辽宁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了辽宁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新基础能力、创新投入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创新转化能力和创新支持能力五个维度.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对辽宁2001-2010年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创新能力进行了纵向比较,分析总结了辽宁近几年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发展特点;并针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区域创新系统的集成与运营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围绕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运营模式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性的探索。在常规的区域创新体系构建模式的基础上,提出集成创新的概念,并明确提出以宏微观科技管理集成为指导,农业科技进步集成体系、工业技术创新集成体系和民营科技创业集成体系为支撑的区域科技创新系统。同时,结合云南曲靖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实践,探索具可操作性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和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5.
将科技中介组织与区域创新主体协同发展评价指标分为科技中介组织与政府、企业、大学及科研机构协同发展的四个二级指标,建立了科技中介与区域创新主体协同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构建了科技中介与区域创新主体协同发展综合模糊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区域创新体系中大学及科研机构、企业、政府、科技中介等行为主体的关系,分析了区域创新主体的系统动力学释义模型,构建了区域创新动力系统模型,分析了区域创新体系发展模式,并探讨了区域创新主体协同发展人才数量预测系统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7.
基于动力机制视角下的泛珠三角科技创新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是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增强区域竞争力、完善地区及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保证.如何构建具有特色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是泛珠区域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基于我国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背景,泛珠三角开展建设更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使得泛珠区域科技力量的有机结合.促进区域内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通过分析泛珠地区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瓶颈,研究泛殊地区科技创新体系及各组成要素定位.强调在CEPA框架下保持经贸对泛珠技术创新的驱动力,以市场为导向,探索具泛珠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8.
李峰 《科技信息》2012,(34):46+48-46,48
唐山市是国家科技创新试点城市,要达到其建设目标,需要构建一个完善的区域科技支持体系。本文分析了唐山市建设创新型城市差距,提出了构建一个技术创新体系、创新服务体系、人才引进和培育体系、政策环境体系、科研投入体系组成的区域创新体系架构。  相似文献   

9.
基于因子分析法,从知识创造能力、知识流动能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创新产出能力、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环境六个方面对江西省11个地市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为地方政府在制定科技发展规划、构建区域创新体系中,采取合理的科技创新战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区域科技自主创新的理论进行研究,建立了区域科技自主创新体系的理论框架和评价体系,针对区域科技创新体系问题,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提出了一个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灰色关联分析综合评估模型。并对国内八个城市自主创新体系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区域科技自主创新的理论进行研究,建立了区域科技自主创新体系的理论框架和评价体系,针对区域科技创新体系问题,运用模糊数学方法提出了一个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模糊综合评估模型。并对国内八个区域自主创新体系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为了能对提高甘肃各市州科技创新效率提供科技决策依据,选取2010—2012年甘肃14个市州科技投入及产出指标,运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模型评价科技创新效率水平,探讨科技创新效率及空间结构演变过程。结果显示:2010—2012年,大部分市州达到了综合效率最优,平均综合效率均达到了最优水平的90%以上;DEA有效市州为兰州、金昌、张掖、临夏;甘肃科技创新效率在空间上明显由中部辐射至四周。应运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点轴扩散理论,加速形成"酒泉-兰州-天水"科技创新发展纽带。  相似文献   

13.
区域科技创新需要两个基本保证:一是浓郁的科技创新氛围,二是构建卓有成效的科技创新体系。科技创新体系需要有科技载体作基础。光有创新的热忱,而缺乏创新的平台,科技创新仍然是无本之木。在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加快推进区域创新步伐方面,苏州高新区的经验值得借鉴。这一期“高新区巡礼”.刊发了苏州高新区的一组文章.其中有介绍苏州高新区争当自主创新“先行区”的专稿——《高起点构筑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以及三篇分别介绍苏州高新技术创业园、苏州科技城和苏南工研院的文章。值得关  相似文献   

14.
通过构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以因子分析对中国2007—2010年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并采用聚类分析法将我国划分为科技创新能力领先地区、科技创新能力较强地区、科技创新能力中游地区和科技创新能力待提高地区等4个区域,同时绘制了中国科技创新区域分布特征图,从地理特征角度直观反映了我国区域科技创新水平和发展程度并不平衡的现状:中国东部地区主要表现为科技创新能力领先、较强和中游地区,中国中部和西部地区主要表现为科技创新能力待提高地区,而且各区域间存在着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高校科技管理创新体系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阐述构建高校科技管理创新体系的架构,探讨创新内容、创新原则及发展规律。为高校科技管理再发展提供了创新基础,丰富高校科技评价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构建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有力抓手。新加坡政府一直致力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通过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强化功能要素支撑、完善创新环境建设等举措,科技创新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在总结凝练新加坡政府推动科技创新的主要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广东的基础和优势,提出了构建广东特色区域创新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科研院所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是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基础,是支撑区域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栽体和核心力量。本文首先对科技创新平台的内涵进行界定,在现实条件下探讨贵州科学院的基础条件平台构建,并以贵州科学院高技术新兴产业创新基地构建为例,探讨在构建科技创新平台运行机制过程中的相关影响要素。  相似文献   

18.
知识经济时代,国家经济发展逐步从劳动力、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转向知识、信息、科技创新等高级生产要素的投入.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对今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实证研究科技创新能力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本文构建了两者的测评体系对全国各省及直辖市的科技创新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科技创新能力是否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影响.研究表明:科技创新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正向关系但不完全相关,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应从科技创新技术、组织、制度维度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王鲁豫 《科技潮》2003,(12):56-56
北京市海淀区以科技智力资源密集而闻名于世,区域内云集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50多所高等院校,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200多个科研院所,联想、方正等9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精英荟萃。科技优势为海淀区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和支持。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对于海淀区而言构建海淀区域创新体系,已经成为新时期、新阶段科技工作的中心任务。推进海淀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就是要构建有利于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体系。建设区域创新体系,涉及到科学、技术、经济、体制、机制、人才、环境、政府…  相似文献   

20.
区域创新是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原动力,科学有效地评价区域创新能力是制定高质量决策部署的基础,有助于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采用熵值法与TOPSIS法的结合,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从知识创造能力、知识流动能力、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创新环境与创新经济绩效5个方面对武汉市区域创新能力开展评价研究。结果显示:2012—2017年武汉市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水平逐年提高,其中,知识创造能力、知识流动能力、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在逐渐提升,但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出现波动,在2014年出现下降的状态。为进一步提升武汉市区域创新能力,提出了完善多元化的区域创新投入体系,建立完善的人才吸引、培育和保障体系,构建高效的区域创新成果转化体系和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