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以乘客费用最小为优化目标,以各种客运方式(地铁、轻轨和常规公交)的发车间隔为决策变量,以各方式的车辆配置及各方式间的运能匹配为约束条件,建立了综合客运枢纽内各方式协调的调度模型,利用Matlab遗传算法工具箱对模型进行求解,并以北京市西直门综合客运枢纽为例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实施协调调度后乘客费用显著减少,所建立的模型能够较好地解决枢纽内各方式间的协调调度问题.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高铁客运枢纽换乘客流分担率的精准辨识,研究结合多模式公共交通大数据,提出了一类基于广义出行链的高铁客运枢纽换乘方式选择模型.通过对不同公共交通方式换乘阶段的关联和融合,提取以高铁客运枢纽为端点的个体广义出行链,分析高铁客运枢纽换乘客流的时空分布特征;综合考虑高铁客运枢纽乘客的个体经济社会属性、主观心理因素及其个体...  相似文献   

3.
为确定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各交通方式的分担率,以RP/SP数据为基础,引入随机效用理论,考虑时间、费用、出行目的和收入4种因素对方式选择的影响,构建了综合客运枢纽内多方式两两交叉换乘分担率模型,并应用于深圳福田客运枢纽。应用结果表明:公交与地铁等公共交通方式分担了将近80%的客流,周末出租车分担率显著高出工作日;模型能够更有效地计算枢纽内一种交通方式换乘某一特定交通方式的选择概率,并计算枢纽内各运输方式的换乘分担率,为城市综合客运枢纽的规划提供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国家层面综合客运枢纽的运行效率,充分分析枢纽等级和需求层次的对应关系,考虑城镇化发展阶段客运需求的不确定性,构建了基于有能力限制的层级选址模型和随机p-鲁棒(p为相对后悔值限定系数)的综合客运枢纽布局优化模型.设计免疫克隆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通过算例验证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分层布局方法比非分层布局方法更优,当p小于分层随机优化模型所有情景中的最大相对后悔值时,分层鲁棒优化模型求解结果的鲁棒性比分层随机优化模型更强,设计的算法比优化软件CPLEX更高效,同时p的取值、枢纽覆盖范围和情景概率对枢纽布局方案产生较大影响.分层鲁棒优化模型能为国家层面综合客运枢纽布局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在都市区TOD走廊内合理地配置公共交通设施,协调乘客、运营企业与政府的三方利益需求,考虑客运线路的乘客盈余、企业运营利润、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引起的外部成本等指标,以客运线路长度、车头时距、票价为决策变量,构建了TOD走廊公共交通方式选择的社会效用最大化模型,并以镇江都市区东翼客运走廊为例进行模型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模型充分体现了TOD走廊的站点空间辐射、生态低碳等特征,一体化考量了公共交通方式的战略选择与公共客运线路的运营参数设计问题,对TOD走廊公共交通方式选择方案的决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优化经济圈内客运多方式交通网络结构,建立了交通方式分担与交通分配组合模型,研究经济圈内多方式交通网络均衡时乘客的交通方式选择问题.考虑出行时间、出行费用、舒适度等影响乘客出行方式选择的因素,分析了铁路和公路2种存在主要竞争关系的出行方式的广义出行费用.结合我国经济圈内城际客运出行特征,给出了经济圈内多方式交通网络均衡条件,构建了与该均衡条件等价的变分不等式模型,设计了求解该模型的精简对角化算法.最后结合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应用该模型预测乘客选择铁路和公路出行方式的比例.结果表明,模型和求解算法有效,能够从用户最优的角度为合理配置经济圈内多种交通方式提供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7.
末班车衔接优化中难于协调的两个关键因素是最大限度减少换乘乘客等待时间和尽可能避免乘客换乘失败.针对末班车时段,重点考虑乘客对换乘满意度的差异化感知,分析换乘站乘客换乘过程及列车接续过程.选取各线路末班车时段内第一趟列车的发车时间为决策变量,以乘客换乘感知费用总和最小为目标,构建全网条件下末班车时段多趟列车的时刻表衔接优化模型,设计多种群遗传算法进行求解.以成都市轨道交通网络为例,对模型及算法进行应用与验证.结果表明:与现有的轨道交通末班车衔接方案相比,通过采用本文提出的模型及多种群遗传算法,成功换乘客流量增加了3.1%,乘客换乘感知费用总和减少了29.7%,有效提高了末班车时段列车接续效果,为网络化运营组织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针对可变线路式公交设计了一种可同时处理预约需求和实时需求的两阶段车辆调度模型.第1阶段模型以预约需求为服务对象,建立了以乘客出行成本和车辆运营成本最小为目标的路径优化模型,采用模拟退火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获得车辆初始行驶路径方案.第2阶段模型以实时需求为服务目标,在原定行驶路径方案上利用启发式插入算法将4类乘客排入车辆行车计划中.基于实例的仿真试验验证了两阶段车辆调度模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通过提高乘客预约出行比例的方式可提升系统性能,本例中当乘客需求量达到25人/h、预约出行比例达到70%时,系统整体性能相较于纯动态需求条件下提升近10%.  相似文献   

9.
城市客运走廊公交行车间隔协调优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协调城市客运走廊公交线路运输能力,提出了一种公交线路协调调度模式,建立了以客运走廊运输服务效率最大化为目标、以公交基础设施通行能力限制和客运服务水平条件为约束的公交行车间隔优化模型.原问题转化为组合优化问题后,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案例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有利于集约化配置客运走廊公交运能资源.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研究异质性需求公交线路的组合调度,设计全程车、区间车和大站快车组合调度研究模型:以公交线路总成本(包括用户成本和运营成本)为目标函数,以各种调度模式发车频率、大站快车跳过站点为优化参数,以满足乘客出行需求为约束条件。模型首先基于Logit模型计算换乘比例,将乘客的出行需求进行分类,然后对组合调度方案进行建模。设计一种混合遗传算法的布谷鸟算法求解算例,获得最优解,并对模型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此组合调度方法相较于全程车、全程车+区间车调度模式,总成本分别减少24.3%和14.4%;并优化乘客出行方式;乘客时间价值和单位运营成本对结果影响较大。通过这种组合调度优化方法,为公交运营企业调度方案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地铁货运系统作为地下物流系统一种很有前景的技术形式,充分利用城市既有地铁网络基础设 施,建设与城市轨道客运协同运作的地铁货运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客货分离式和拖挂式是两种主要的地铁 货运模式,由于地铁客货站点分布不同,客货列车的协同运行方式实际上是一种站点确定条件下的快慢车行 车调度问题。以满足地铁货运需求且对客运影响最小为目标,分别对两种模式的地铁货运系统构建列车调 度双层规划模型,并设计双层嵌套遗传算法进行求解。以 X市环线地铁线路为案例,利用 BP神经网络预测 未来20年的区域货运需求量,并基于此计算两种模式的列车调度排班结果。结果表明,两种模式单趟运行 时间相近,客货分离式的承载力更大,但在货运需求较小时空置率较高,易造成运能浪费;拖挂式的货运平均 等待时间较少,货物疏散效率更高,对地铁客运影响更小,但排班灵活性较差。  相似文献   

12.
城市群城际运输结构配置客流分担率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中短距离多方式大容量城市群城际运输通道旅客运输方式合理分担率模型,分析了通道内旅客出行运输方式选择特征及客流分担率的影响因素;从城际交通一体化和全程出行链的构成出发引入广义费用函数,运用极大似然法对传统的多维Logit概率模型进行改进,从全程效用最优化和运输方式衔接一体化的角度,分析了城际运输通道交通衔接和换乘关系;最后,利用模型预测了未来广清(广州—清运)城际运输通道内各运输方式分担率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空间关联度的高铁综合客运 枢纽客流参数预测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基于空间关联度的高铁客运枢纽客流参数预测算法. 通过对高铁综合客运枢纽瓶颈点及其关联点之间的关联度进行研究,利用瓶颈点和关联点的实时客流参数信息,实现对瓶颈点客流参数信息的短时预测. 实验证明该算法在高铁综合客运枢纽客流安全预警实际应用中,能够快速反映客流扰动,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为高铁综合客运枢纽安全预警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4.
针对高铁综合客运枢纽客流图像特征,提出基于证据推理的客流图像背景建模方法. 利用均值背景模型和灰度分区处理提高背景模型的处理速度,通过引入证据推理构建合适的mass函数,提高背景灰度值的取值范围的置信度,从而提高背景图像的精确性. 结果表明,该方法原理正确,在高铁综合客运枢纽客流安全预警实际应用中,能够快速准确地生成客流背景图像,保证了客流信息提取的速度和精度.  相似文献   

15.
客流参数预测是实现枢纽客流安全状态预警的重要手段,针对枢纽客流参数的预测问题,提出了基于RBF神经网络的高铁客运枢纽客流参数预测方法,通过对高铁综合客运枢纽内瓶颈点的短时客流参数信息进行预测,对客流的拥堵或滞留状态进行及时预警. 实验证明基于RBF神经网络的高铁客运枢纽客流参数预测方法能够对瓶颈点未来短时内的客流参数信息进行较准确地预测,并可较好地反映滞留客流状态.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交通运输业必须走综合发展的道路.建国以来,我国的交通运输业确有很大发展,但是还远远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运能与运量的矛盾日趋严重,而铁路运输尤为突出,投资少、负荷重、基础设施日趋恶化.因之,发挥以铁路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主导作用,提高运输系统综合效率,已属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城市公交系统运营调度优化是公交优化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道路交通网络运行可靠性的降低和公交客流波动性的增大,公交车辆在运行中会出现一些突发状况,公交调度优化能够确保公交系统在突发状况发生后仍然能够较好的运行,保障公交系统的可靠性和公交系统服务水平。本文将联动调度引入到驾驶员与公交车辆的调度中,综合考虑了客流突变、车辆条件、交通拥堵、交通事故和驾驶员状况等多种因素,在生存决策法的基础上依据上述因素建立了驾驶员和公交车辆的系统调度模型,通过生存动态模型与惯性约束模型的分析来判断系统的生存状态,并结合义乌市现有公交线路系统对模型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此方法对公交系统调度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综合客运交通枢纽换乘系统量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综合客运交通枢纽换乘系统在规划、设计中存在量化评价难等问题,通过模型量化计算及现状调查数据修正,将综合客运交通枢纽换乘距离划分为理想的、较为理想的、可接受的、可容忍的、不可容忍的5个等级及其相应的量化标准值,得到综合客运交通枢纽换乘系统量化评价方法和初步评价标准.案例分析结果初步证明了综合客运交通枢纽换乘系统量化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和适用性,为综合客运交通枢纽换乘系统的量化评价等提供理论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城乡公交发展现状的研究,针对农村客运存在的问题和居民出行特征,将动态路径公交服务应用于城乡公交。在动态车辆路径问题研究的基础上,考虑车辆数限制、车辆载客容量限制、车辆由客运中心出发再回到客运中心的约束,建立了以总运营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的车辆路径优化模型。经过分析,采用商业数学规划软件Lingo120进行模型求解。最后,以留史镇为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在满足客运需求的前提下为车辆安排最佳运行路径,降低运营成本。  相似文献   

20.
根据福建省2003—2012年各种运输方式下的旅客及货物运输变化,从运量和周转量两个指标的变化情况分析了各种运输方式的发展现状,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分析评价了福建省各运输方式之间的发展协调性.结果表明,近10年来福建省运输方式的整体协调性较好,但离完全协调还有一定的差距.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建议,以促进各运输方式进一步协作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