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针对某国产SUV怠速时车内结构噪声过大的问题,结合工况传递路径法、有限元仿真和实验测试进行了噪声源的识别和确定。根据发动机以及排气系统对车内噪声的贡献,建立了该车型能量传递路径的分析模型,由工况传递路径法确定后背门对车内结构噪声的贡献量最大。然后,采用有限元软件对后背门进行有限元仿真,结果表明后背门的固有频率与发动机二阶频率之间存在耦合。同时,对该车型进行了整车实验模态和噪声测试,实验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厢式汽车车内噪声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控制汽车车内噪声,减少其对驾驶员和乘客造成的危害,首先必须找出车内的主要噪声源本文论述了用声压法识别汽车车内主要噪声源的过程,利用声场分析技术和谱分析技术对车内的主要噪声源进行了分析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认为发动机是导致该车车内噪声较大的主要原因,是降噪工作的重点要进行车内噪声的控制,应首先考虑抑制发动机的辐射噪声,其次要加强车身门窗的密封性并根据试验样车的实际结构特点,提出了一系列改善车内噪声性能的措施,经部分改进试验,取得了降噪1.2~3.9dB(A)的良好效果这些措施对降低车内噪声,优化车内声学环境,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发动机的噪声是汽车车内的主要噪声源,要降低汽车车内的噪声,提高乘座舒适性,则发动机隔仓的设计尤其重要。本文就是针对这个问题,对双层公路客车发动机隔声仓进行声学理论分析,设计出符合噪声要求的隔声仓。  相似文献   

4.
发动机的噪声是汽车车内的主要噪声源,要降低汽车车内的噪声,提高乘座舒适性,则发动机隔仓的设计尤其重要。本文就是针对这个问题,对双层公路客车发动机隔声仓进行声学理论分析,设计出符合噪声要求的隔声仓。  相似文献   

5.
厢式汽车车内噪声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要控制汽车车内噪声,减少其对驾驶员和乘客造成的危害,首先必须找出车内的主要噪声源,本文论述了用声压法识别汽车车内主要噪声源的过程,利用声场分析技术和谱分析技术 内的主要噪声源进行了分析,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认为发动机是导致该车车内噪声较大的主要原因,是降噪工作的重点,要进行车内噪声的控制,应首先考虑抑制发动机的辐射噪声,其次要加强车身门窗的密封性,并根据试验样车的实际结构特点,提出一系列改善车内噪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商用车加速通过噪声的精准降噪,需要确定各噪声源对通过噪声的贡献量及主要噪声源。针对传统商用车噪声源贡献量分析实验方法效率低、测量成本大等问题,提出一种商用车加速通过噪声虚拟传递路径分析方法。利用有限元仿真模型求解噪声源与响应点之间的传递函数,依据实测声源数据求解各噪声源在响应点处的贡献量。并采用麦克风阵列声源定位技术,定位主要噪声源,验证该方法的正确性。最后依据虚拟传递路径分析结果进行了降噪方案设计及仿真,可达到2~6 dB(A)的降噪效果。  相似文献   

7.
降低轿车车内后部噪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应用现代试验和分析技术对轿车车内后部低频噪声源进行识别,并通过识别结果对轿车的原设计进行了改进,使轿车车内噪声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微型低速纯电动汽车车内噪声问题,基于传递路径分析(TPA)方法,利用LMS/TPA软件,以驾驶员耳旁为目标点,以动力总成为激励源建立了整车TPA模型,并进行了车内噪声分析。结果表明,车内噪声主要是由结构传播引起的;左悬置z方向和后悬置x方向的贡献量最大,为车内噪声的主要传递路径。路径激励力分析结果表明,左悬置z方向和右悬置x方向的激励力最大。综合分析表明,车内噪声主要是悬置的激励力引起的,为悬置的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噪声传递函数(NTF)计算流程存在效率低的问题,引入互易性原理,建立了逆向计算NTF的流程。将此流程应用于开发中的车型,得到NTF分析结果,经后处理通过板件振动分布、工作变形(ODS)、结构模态贡献等信息确定了噪声源位置,从而解决了诊断过程中计算量大的问题。实例表明,基于互易性原理的车内噪声控制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识别并优化车内噪声问题的效率,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高速列车车内低频噪声主要来源,利用振动声辐射理论研究了车内声场特性与内饰板振动的关系.实验室半实物试验结果表明,内饰板振动和车内声场耦合响应特性在空气声和结构声传播过程中具有普遍适用性.应用该方法对某高速列车不同速度级、明线和隧道运行条件下的车内噪声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列车运行速度越高,内饰板低频振动幅值增加越显著,这导致车内低频噪声的峰值更加突出.对于350km·h~(-1)速度工况,明线工况的低频噪声峰值主要来源于地板结构声辐射,而隧道环境下的噪声增加主要来源于侧墙和车顶结构的声辐射,并对各面板贡献度进行了定量化计算.最后,用工况噪声传递路径分析(OTPA)方法开展了噪声源贡献度定量化计算,结果表明,气动噪声所占比重最大,但振动激励的总和达60%,尤其是160Hz的峰值频率处,风机振动激励的贡献度最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后置柴油机客车整车噪声的远场、近场值测试和噪声分离等多项试验,经过计算并对噪声样本进行频谱分析、偏相干分析,确定冷却风扇噪声、排气噪声、发动机噪声是整车3个主要噪声源。在不改变原车主要结构的前提下,采用玻璃纤维等隔声材料屏蔽发动机舱及冷却风道壁;加大风扇直径并降低转速;在排气管和消声器外包扎隔声材料等措施进行降噪对比试验,达到较好的整车降噪效果。  相似文献   

12.
大客车降噪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运用噪声分离、频谱分析等技术手段,找出了GZ6921型后置柴油机大客车噪声超过国家标准的原因,并对主要噪声源及其频谱分布进行了分析对各主要噪声源-排气系统、冷却系统和发动机舱采取相应的降噪措施,如降低风扇转速,改善抗性消声器的降噪能力,修改冷却风进风道,平衡车两侧的噪声源,在发动机舱中粘贴吸音材料等。改进后GZ6921型大客车最大加速度时的车外噪声由91.5dB(A)降到86dB(A)以下,达到国际GB1495-75“机动车允许噪声”的规定。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XMQ6182G型客车在30~80 km·h-1匀速行驶时驾驶位存在低频轰鸣声的问题,开展实车噪声和振动测试,发现驾驶位噪声频率约为14.0 Hz时,出现驾驶位噪声声压级峰值.经对比分析和测试,确定轰鸣声主要来自路面激励,并构建车身结构和车内空腔的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态分析.结果表明:驾驶位低频轰鸣声是由车身第3阶结构模态与车内空腔第1阶声学模态的强耦合引起的;改进客车顶盖结构后,驾驶位噪声声压级最大降幅为4.7 dB(A).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针对两个主要噪声源,频率相同或相近用谱分析很难区别主次时,采用相干分析法,根据各噪源辐射的噪声能量在总噪声能量中所占比重的大小,来识别噪声源的主次。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车内噪声的产生机理,对LCK6112型客车的车内噪声进行了测试,用频谱分析的方法对记录的数据进行了处理与分析,并对LCK6112型客车采取了一些降噪措施,取得了良好的降噪效果.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现有传递路径分析(TPA)方法的局限性,根据基于频响函数的逆子结构法,提出一种振源耦合状态下的虚拟传递路径分析方法,并建立了该方法的具体流程.将这方法用于一个模拟动力总成和车身的有限元模型,通过逆子结构法识别振源耦合状态下的子结构及连接件的动态特性,结合子结构综合法合成系统传递函数,实现路径贡献量分析并找到了对系统响应峰值占主要贡献量的传递路径和影响最大的子结构传递函数,验证了该方法准确可行和工程应用简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韩斐  周毅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34):15103-15114
受电弓作为高速列车主要噪声源之一,是一个包含许多部件的复杂结构。为研究受电弓气动噪声的主要噪声源以及远场气动噪声特性,基于计算流体力学开源软件OpenFOAM,采用大涡模拟结合K-FWH方程的联合方法,探究受电弓在250 km/h、300 km/h和350 km/h等不同速度下运行时的流场及气动噪声特性。通过模拟受电弓在不同速度以及不同开口状态下的运动,得到受电弓的频谱特性以及噪声源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高速列车受电弓引发的远场气动噪声主要是低频和中频噪声,并且噪声频谱具有明显的主频。而远场噪声指向性方面,受电弓产生气动噪声具有偶极子特性,噪声主要向尾流斜上方传播。受电弓不同开口方向,所诱发的噪声声压级并不相同,闭口状态诱发的声压级更大。研究结果能为日后降低高速列车受电弓气动噪声的研究以及工程降噪问题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对高频段正交频分复用(OFDM)无线通信中相位噪声功率增加导致系统性能降低,提出了一种低导频开销的相位噪声消除算法.通过分析高频段OFDM系统信道传递函数和相位噪声特性,在OFDM导频时隙上同时估计信道传递函数与相位噪声;在导频子载波假定信道不变,连续估计相位噪声以抑制相位噪声引起的载波间干扰.仿真结果表明,在大相位噪声下,该算法降低了导频开销,同时有效消除相位噪声,提高了信道传递函数估计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