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神话在今日学科体制中归属于文学是一个大错误。因为神话概念远大于文学。神话作为初民智慧的表述,代表着文化的基因。后世出现的文、史、哲等学科划分都不足以涵盖整体性的神话。作为神圣叙事的神话与史前宗教信仰和仪式活动共生,是文史哲的共同源头。中国早期历史具有“神话历史”的鲜明特点。文学人类学与历史人类学的会通视角,是重新进入华夏文明传统,重新理解中国神话历史的门径。从《尚书》《春秋》到《周礼》《说文解字》,古代经典体现着神话思维编码的统一逻辑。参照玉神话与圣人神话的八千年传承,呼吁学界从文学视野的“中国神话”转到文化整体视野的“神话中国”。  相似文献   

2.
冷维娟 《科技信息》2010,(33):I0007-I0008
长期以来人们对“西安美术”历史的关注,首先是汉唐之辉煌,其次是20世纪中期掘起的“长安画派”以及延安时期和建国后的美术。从唐以后到长安画派之前千余年的跨度,其间的书画在陕西文化史、美术史上都少有记载。有如此之丰厚文化传统的地域为什么在书史上记载甚少.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思考。本文试图通过对二十世纪上半叶西安地区美术活动的疏理与回顾,以期更加深入地了解长安画派之前西安所接受到的传统文化脉络和长安画派背后文化艺术传统的丰厚性,重新勾勒出西安清末至解放前美术发展的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3.
唐代诗人骆宾王的《帝京篇》说: “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又说: “秦塞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三十六。”每读此篇,对于古代长安,不禁心响往之。今天的西安,虽非汉唐旧都,但位置仍在唐代长安的范围之内。能到西安,也可以说是颇慰情怀的了。另一方面,古代长安又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镇,我研究中国科技史,虽以中国为本位,而不能不参考西方的科技知  相似文献   

4.
青年学者马建辉的《中国现代文学理论范畴》回到文学理论研究的小语境中,从文学理论的“概念与范畴”、“历史与真实”、“反思与推进”角度,找回现代文学理论话语存在的真实细节与微观历史呈现方式,对当前中国文论史研究是一个明显的创新与推进。  相似文献   

5.
"大国崛起"与丁肇中的历史眼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热播的历史专题片《大国崛起》,曾把“大国”定义为经济领先、制度完整、具有文化魅力、国际影响巨大的国家。但是,读过丁肇中先生“我所经历的5个物理实验”[1]从历史的角度对基础研究重要性的论述后,笔者以为,现代“大国”还应有一个不可或缺的指标,那就是其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内的辉煌与灿烂。也就是说,现代的大国的概念,应该包括基础研究的“科学大国”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中国当代传媒话语历经政治话语、经济话语两个阶段,现在正向人文话语转变,这正从本质上反映了中国当代社会由政治社会转向经济社会和人文社会的历史过程。本文仅以1950年至1977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中的一个关键词“改造”(或“社会主义改造”)为例,通过情景分析,深刻揭示中国当代传媒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之间的紧密关联性,同时展现中国当代社会经历政治社会这一阶段时所留下的历史印迹,说明中国当代传媒就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中国当代传媒至今也没有超越“党报时代”。  相似文献   

7.
人类学的文化概念有着长久而又复杂的历史,这似乎是为人类学后来的种种理论分野以至于学派分化种下了“祸根”。对文化概念的内涵及其发展的研究,向来是人类学理论基础研究一个最重要的方面;而对于有关文化概念的讨论和辩论及其与人类学各理论分野的关系的研究,也应该是人类学思考和“再思考”、“重新把握”和“反思”的起点。本文从人类学文化概念的历史回顾出发,试图说明文化概念的发展对于人类学理论发展乃至于学术流派分野的重大影响,进而探讨在新时期条件下关于文化概念的研究对于中国人类学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西安地区民间流行的长安古乐曲目丰富,内容广泛,调式各异,曲式结构复杂、庞大,以原生态形式完整保存下来了千年宫廷和都市音乐,使历史遗产以鲜活的姿态展示在国人面前.宋代长安古乐通过民间斗乐、朝山进香等活动得以在民间以各种形式传承至今.研究长安古乐在历史时期的民间传承方式,有助于今天研究长安古乐史以及促进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祖国优秀文化的继承.  相似文献   

9.
古都西安     
《科技潮》2004,(B08):18-19
西安,古称长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深远的历史渊源,使西安成为中国北方西部最大的商品流通中心与物资集散地;悠久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人文资源,使西安居中国六大古都之首。西安的建城史已有3100多年。历史上周、秦、汉、唐等12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1100多年,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历时最久的城市。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史课程是历史与社会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当代史》等主干课程,以及《中国历史籍选读》、《中国传统文化》等基础课程。围绕人类文明进程这一发展线索,系统地讲授中国历史的基本内容和重大问题,要求课程内容结构合理、重点突出、与现实紧密结合,突出历史的延续性,把握古为今用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国传统节日发源地及与中国文化的相互关系。方法结合历史地理归纳与理论分析的方法。结果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丰富,特色鲜明。中国传统节日与文化底蕴丰富的长安结下不解之缘。长安不仅是周、秦、汉、唐千年古都,同时也是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破晓地。结论长安传统节日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决定着中国文化的发展及其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古都长安是中国“七大古都”之首,作为中国古代社会历史舞台的中心长达千年之久。以此为重心上溯或下证,许许多多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乃至发现创造,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对世界历史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在构建着自身在世界历史文化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刘黎 《长春大学学报》2013,(12):1692-1694
世界古代史是世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阐述的是前资本主义人类文明发展的全过程,囊括种族、地域、时间等多重内容,是高校历史学本科的主干科目之一。目前,国内多数高校世界古代史教学中存在着忽视“中国古代史”的讲授、缺乏阐释各地区之间历史发展的横向联系,单向教学,历史分期观念相对滞后,文明多样性发展的呈现不足,世界历史是一个联系的整体,各地区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相似文献   

14.
"文明"一词渊源已久,中外古今哲人智士都赋予其丰富的涵义。我们可从"文明"来源词的语法、历史哲学的角度与人类学的角度以及从文明与文化之间的关系等侧面对"文明"概念的多方面多层次的涵义进行解构。  相似文献   

15.
本文扼要介绍了东亚建筑研究方面的工作进展情况;日本与中国的交往在建筑方面的主要影响;佛寺与都城建设;  相似文献   

16.
自从“资本”来到世间并开创“世界历史”以来,人类文明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洗礼,于是民族文化就要在理性的法庭上声明放弃存在的权利,或者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这需要对“文化的世界性”和“民族性”进行一番概念的界定,从而确定民族文化生存状态,并认为“世界性”不是每个现实的人和民族必须遵循的统一模式,它必然要通过也只能通过“民族性”...  相似文献   

17.
论弘扬古长安文化精神与现代西安精神的再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安几千年的开发史积累了丰富的人文遗产———唐代长安文化精神;自唐中后期以来,古长安逐渐丧失了中华文明中心的地位。传统的封建思想、小农意识及计划体制下的集权、平均思想是近代以来西安经济落后的人文原因,在现代化进程中探索西安文化特点,再造西安文化精神,并适时适当地调整发展战略与策略,对于加快西安的改革与发展,推动西安经济增长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第五届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国际研讨会于 2 0 0 0年 11月 2 3~ 2 6日在四川省西昌市召开 ,本次会议到会代表 12 5名 ,收到论文 138篇 ,大会主题是弘扬中国各少数民族的科技创造对华夏文明的贡献 ,探讨如何发扬各民族优良的科技文化传统 ,推动西部大开发。本次会议获取了一批传统科技研究的新成果 ,而新理论新方法的导入为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注入了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9.
《]世界史.古代史编》是按照世界古代史的时间断限,以全球史观的视野,来选择对世界历史和世界文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中国史内容。对于《古代史编》中编写的中国史内容教授要详略得当,充分利用现有研究成果,才能使学生深刻认识中国在世界历史中的位置和作用,从而使学生具备全球史观。  相似文献   

20.
北京文化史可分为燕文化,幽州文化和京师文化三个不同的时期,其文化可分别概括为地域文化、特区文化和社区文化。燕文化的特征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混合体;幽州文化的特征是“胡汉兼融”;京师大化的特征是多元性,多元文化在兼融、混溶之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京师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