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用射频磁控溅射方法制备多层膜,研究了双层膜NiO/NiFe的矫顽力Hc和交换耦合场Hex与反铁磁层NiO、铁磁层NiFe厚度的关系,结果表明:NiO厚度为70nm时,Hex最大;Hc随NiO厚度增大而增大.当NiFe厚度增加时,Hex近似线性减小;而Hc则随NiFe厚度增大开始有缓慢增加,然后才减小.对于NiO(70nm)/NiFe(t1)/Cu(2.2nm)/NiFe(t2)自旋阀多层膜材料(括号内的量表示厚度),研究了NiFe膜厚度对磁阻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被钉扎层NiFe的厚度为3nm,自由层NiFe的厚度为5nm时,MR值最大,约为1.6%.  相似文献   

2.
利用振动样品磁强计和电子顺磁共振谱仪研究了Fe-Ni/Cu多层膜中的层间耦合和二维效应,以及它们对磁性的影响,对于Fe-Ni(3.0nm)/Cu多层膜,面内饱和场Hs,矫顽力Hc,剩磁比均随Cu层厚度作同步振荡变化,对于Fe-Ni(2.0nm)/Cu和Fe-Ni(3.0nm)/Cu多层膜,有效饱和磁化强度与共振线宽ΔH,随Cu层厚度作同步振荡变化。在它们的铁磁共振谱中,除了一致进动共振模外,还存在  相似文献   

3.
巨磁电阻自旋阀多层膜的结构和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磁控溅射镀膜方法,制成了巨磁电阻自旋阀多层膜Ta/NiFe/Cu/NiFe/FeMn/Ta。它具有优良的特性。其室温磁电阻比率MR〉2%,自由层矫元力Hcl〈160A/m,自由层零磁场漂Hf〈800A/m和钉 扎层交换场Hex≈20×10^3A/M。  相似文献   

4.
采用磁控测射方法制备的NiFe/Cu多层膜,在室温下测量到巨磁电阻随Cu层厚度振荡的第三峰,讨论了NiFe/Cu多层膜界面结构对巨磁电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用磁控溅射法制备的Ni81Fe19/Cr82Al18双层膜中的交换耦合。样品的室温矫顽力与1/t^3/2M成线性关系,从而表明在N不i81Fe19/Cr82Al18中交换耦合力为铁磁/反铁磁界面的随机相互作用。另外还讨论了反铁磁层厚度对交换偏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Ni3Fe的环境氢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有序和无序态Ni3Fe在室温下不同气氛(air、O2、H2)中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环境对无序态Ni3Fe没有脆化作用;对有序态Ni3Fe,空气脆化效应不明显,而H2却有强烈的脆化作用,且随形变速率降低而增加。扫描电镜观察表明:无序NiFe在不同气氛中断裂时全部为韧性断口;有序Ni3Fe在H2中全部为沿晶断口,在空气和O2中表现为沿晶和穿晶的混合断口。  相似文献   

7.
低饱和场巨磁电阻金属多层膜Ni80Fe20/Cu的结构与磁电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磁控溅射方法,获得了具有低饱和场巨磁电阻的Ni80Fe20/Cu金属多层膜,在室温下,其磁电阻和层间耦合状态随Cu层厚度的增加呈振荡变化,在Cu层厚度tCu=1.0nm,2.2nm时磁电阻出现2个峰值分别为19.4%和11.7%,饱和场约为6.4×10^4A/m和8×10^3A/m低温下(77K)磁电阻为33.2%和27.6%,系统地研究了NiFe层厚度和周期数对多层膜磁电阻的影响,用真空退火  相似文献   

8.
使用连续称重装置和非连续称重装置对Fe25Cr20Ni合金在H2S-H2气氛中的高温硫化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合金的硫化行为遵循抛物线规律,腐蚀产物有3层:最外层(称OL-Ⅱ层)由Fe-Ni-S系统组成;中间层(称OL-Ⅰ层)由Fe-Cr-S系统组成;内硫化层(Subscale)由一些弥散的硫化物相组成,标记实验的结果表明:合金在硫化过程中,腐蚀产物最外两层的生长是由金属离子向外扩散控制,而内硫化层的生长是由分解机理控制。  相似文献   

9.
FeNi合金超细微粒的蒸发冷凝法制备及其微结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N2气氛中,采用蒸发冷凝工艺制备了不同成份的FeNi合金超细微粒.合金超细微粒的平均粒径在一定的N2气压强范围内,随N2气压强增加而增大.当N2气压强大于某一值后,平均粒径随N2气压强增加呈减小趋势.在相同的N2气压强下,平均粒径随合金Ni含量减少而增大.用同一种原材料制备的不同平均粒径的合金超细微粒,其合金成份某本不变,但与原材料相比,超细微粒的Ni含量有所减少,Fe含量相应有所增加.合金超微粒的晶面间距随Ni含量变化而变化.Ni含量高的超细微粒为γ-fcc结构;Ni含量低的为α’-bee结构和γ-fcc结构二相并存.α’-bcc相随平均粒径减小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0.
用射频交流溅射法制备了具有不同层厚的FeSi/Cu多层膜系列样品。通过铁磁共振谱测量发现:当Cu层厚度(dCu)小于15A时,FeSi层间发生交换耦合。室温饱和磁化强度测量发现:dCu<15A,磁化强度随dCu减小而明显下降。磁光克尔谱测量则表明:dCu<15A时,谱线出现异常。将上述三个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如下模型:dCu<15A,Cu层中传导电子被反向极化,并通过RKKY相互作用使FeSi层间  相似文献   

11.
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了Tb/Fe50[Mn]50 n多层膜,用Versalab振动样品磁强计测量薄膜样品在不同温度下的磁滞回线,研究了Tb/Fe50[Mn]50 n多层膜体系矫顽力和温度、薄膜层数及反铁磁层厚度的关系,以及薄膜铁磁层与反铁磁层界面耦合作用和铁磁层的层间耦合作用.研究发现铁磁层与反铁磁层的界面耦合作用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且存在随薄膜厚度增加而增大的转变温度Tt.当TTt时,界面耦合使矫顽力减小;当TTt时,使矫顽力增大.铁磁层的层间耦合作用随反铁磁层厚度在铁磁耦合和反铁磁耦合之间振荡变化,当TTt时耦合作用强度随温度增加而减小,但当TTt时,耦合作用突然增强.  相似文献   

12.
在不同的温度下烧结制备NiO靶,用射频磁控溅射法淀积NiO/Ni81Fe19双层膜,研究了不同的温度烧结NiO靶对NiO/NiFe双层膜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不同的烧结温度制备的NiO靶溅射所得的NiO膜中Ni的化学价态及其含量不同,进而影响NiO/Ni81Fe19双层膜的磁滞回线的矩形度及层间交换耦合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超高真空条件下(10-7Pa)蒸发沉积Fe-Y和Fe-Dy成分调制多层膜。短周期(3~7nm)膜用于结构与热稳定性研究;长周期(20~50nm)膜用于离子束混合非晶化研究。Fe单层厚≥2.4nm时为体心立方(bcc)结构,无明显择优取向。Dy单层厚>2.4nm时为六角密集(hcp)结构,非晶沉积态经300℃加热开始晶化,600℃退火完全转变为bcc结构Fe和hcp结构Dy(hcp结构Y).200℃等温退火,磁化强度随时间而增加,温度越高增加速率越大。用90~120keV的Ar+在室温下进行长周期多层膜的离子束混合。在1×1017cm-2注量达到均匀混合,且导致非晶化,平均成分为Fe60Dy40的膜无残余晶态。离子束混合还导致磁性变化,饱和磁化强度随注量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14.
Co—Ag/Ag颗粒型多层膜中的巨磁电阻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Co-Ag(1.8nm)/Ag多层膜的巨磁电阻效应,发现随Ag层厚度的增加,ΔR/R先增加后减小;而且当Co的含量增加时,ΔR/R的峰值向Ag层较厚的方向移动.磁电阻的上述行为是由于相邻磁层中近邻的Co颗粒之间的反铁磁耦合引起的.对于Ag层厚度固定的Co-Ag/Ag多层膜,当Co的含量较低时,ΔR/R随着磁性层厚的增加而单调增加;当Co的含量较高时,ΔR/R在磁性层厚度为2.2nm处有一极大值,这表明在Co-Ag/Ag多层膜中分流效应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POSFET压电传感器的结构参数与特性。理论分析表明PVDF薄膜的声学灵敏度与膜的厚度和膜的弹性刚性系数成正比。实验结果显示,POSFET传感器的输出峰值随扩展栅面积的增加而增大,随沟道长度的减小而增大。POSFET传感器的灵敏度比之PVDF直接粘贴硅背衬传感结构提高了20dB。  相似文献   

16.
掺杂金属离子对α—FeOOH的形态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TEM、HREM、DTA和XRD等表征方法,研究了掺杂Ni^2+、Cr^3+、La^3+和Ce^3+四种金属阳离子对α-FeOOH粒子形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掺杂Ni^2+和Cr^3+可明显提高α-FeOOH粒子的轴比,而掺杂La^3+和Ce^3+则不能;Ni^2+、La^3+和Ce^3+亦可抑制α-FeOOH枝叉的形成。研制发现,杂质离子改变了铁黄表面和本体结构,且提高铁黄粒子轴比  相似文献   

17.
用磁控射频溅射法制备了NiFe/Cu/Co2多层膜;研究了薄膜的磁特性和磁电阻特性与中间层Cu厚度的关系,在适当的Cu厚度下,制备出了具有很好自旋阀巨磁阻效应的多层膜。研究表明,在弱磁场下,薄膜的磁电阻回线的斜率与原来的磁化过程有关,因此该薄膜材料可以用于巨磁电阻存储器中。  相似文献   

18.
报道了〔(NH4)2(18C6)2〕〔Cr(CSN)5·C2H5OH〕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在乙腈和DMF中的光化学性质.配合物在NiSO4滤光液及258nm滤光片照射后均发生光分解反应,初始反应为一级反应,速度常数随光强而增加,随入射光波长增加而减小.量子产率仅与照射光波长有关,且随波长的减小而增大,并提出了可能的光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19.
掺杂金属离子对α-FeOOH的形态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TEM、HREM、DTA和XRD等表征方法,研究了掺杂Ni ̄(2+)、Cr ̄(3+)、La ̄(3+)和Ce ̄(3+)四种金属阳离子对α-FeOOH粒子形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掺杂Ni ̄(2+)和Cr ̄(3+)可明显提高α-FeOOH粒子的轴比,而掺杂La ̄(3+)和Ce ̄(3+)则不能;Ni ̄(2+)、La ̄(3+)和Ce ̄(3+)亦可抑制a-FeOOH枝叉的形成。研究发现,杂质离子改变了铁黄表面和本体结构,且提高铁黄粒子轴比的作用源于其抑制α-FeOOH短轴方向(120)晶面的生长速率。  相似文献   

20.
详细研究了用溅射法制备的Fe/Mo多层膜系统的结构,磁性及磁电阻效应。发现当保护Mo层厚度为0.8nm、Fe层厚度dFe由2.2n,减到0.4nm时,GMR在dFe〈1.4nm有一迅速增加,并在dFe=0.9nm时达极大值,然后下降,矫顽力显示出类似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