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N-三氟乙酰甘氨酸在三乙胺存在下与三氟甲磺酸三甲基硅烷酯发生甲基硅烷基化反应生成2-(N-三氟乙酰-N-三甲基硅烷基)氨基-1,1-二(三甲基硅烷氧基)乙烯.醛与所生成的取代乙烯发生加成反应生成2-(N-三氟乙酰-N-三甲基硅烷基)氨基-3-三甲基硅烷氧基-羧酸三甲基硅烷酯,再经α、β消除反应就得到脱氢氨基酸.用这一新方法合成的a、8-脱氢氨基酸可用于合成新型的多肽和肽生物碱.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酮类化合物与原位产生的三甲基碘硅烷反应,制取了1-三甲硅氧基环己烯,2-三甲硅氧基丙烯和α-三甲硅氧基苯乙烯。此法原料易得,反应条件温和,反应时间短,产品纯度和收率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三甲基氯硅烷硅烷基化试剂,在三乙胺的存在下,于甲苯中回流,研究了一些芳香族多胺的硅烷基化反应。  相似文献   

4.
用过硫酸铵((NH4)2S2O8)/亚硫酸氢钠(NaHSO3)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制备了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S)改性甲基丙稀酸甲酯(MMA)/N烯酸丁酯(BA)聚合物乳液,研究了不同引发体系和反应温度下的时间-转化率曲线,得出该体系的最佳实验条件为VTES(质量分数)为10%,氧化剂与还原剂摩尔比为1:1,反应温度为50℃.在对乳液和乳胶膜的性能研究中发现,VTES的加入显著提高了乳胶膜的耐水性.由于交联结构的形成,乳胶膜的抗拉强度明显提高,但断裂伸长率有下降.  相似文献   

5.
运用化学热力学理论对钙基脱硫剂(CaO、Ca(OH)2)和CuO/γ-Al2O3的脱硫反应的吉布斯函数(△G),反应平衡常数,平衡时SO2的分压进行计算,从而得出脱硫反应△G-T的关系式,计算不同温度下的△G,进而分析反应发生的可能性。在实验室条件下,CaO有效反应温度800℃下进行干法脱硫,Ca(OH)2反应温度60℃湿法脱硫,CuO/γ-Al2O3,400℃干法脱硫,分别在M/S(Ca/S或Cu/S摩尔比)为1.0、1.5、2.0进行实验。结果表明:三种脱硫剂脱硫活性顺序为:Ca(OH)2:〉CuO/γ-Al2O3〉CaO。这与热力学计算结果相一致。最后从反应机理出发,分析了脱硫活性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以2,4-二叔丁基苯酚为原料,通过甲酰化、希夫碱缩合等反应,制得3,5-二叔丁基水杨醛缩2,6-二异丙基苯胺(配体1a)。在四氢呋喃(THF)溶剂中,配体1a分别与NaH和TiCl4·2THF反应生成相应的水杨醛亚胺钛配合物1。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表征了各中间产物,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元素分析等手段表征了配合物1。在三异丁基铝助催化剂作用下,所合成的钛配合物高效催化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本体聚合。温度为60℃,mMMA:m三异丁基铝:m钛配合物=2000:20:1下反应18h,88.16%MMA转化黏均分子量为34.8万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环已酮、苯乙酮、4-(N,N-二甲基氨基)苯甲醛与丙烯胺的反应,反应生成N-甲亚基-2-丙烯-1-胺类化合物(2a、2b、2c),2c在二甲亚砜溶液中,叔丁醇钾催化下反应生成N-(4-N′,N′-二甲基氨基)苯甲亚基-1-丙烯-1-胺3c。  相似文献   

8.
用密度泛函B3LYP/6-31G^*方法研究了在GaCl3催化下邻甲酚邻炔基化产生2-三甲基硅乙炔基-6-甲基苯酚的反应机理.计算研究得到两条反应途径相关的反应物、中间体、复合物、过渡态和产物的几何优化构型及其能量,并进行振动频率计算以确证其几何构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途径1比途径2易进行;在途径1中,反应分多步进行,决速步骤是形成HCl离去的过程,能垒为99.87kJ/mol.对途径1中的相关构型进行键级和自然电荷分析,并在B3LYP/6-311^++G^**水平下计算了单点能量.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3-氨基丙烯酸酯碳酰化制备α-取代的β-氨基酸脱氢衍生物的反应条件.实验以溶剂、碱、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比例(底物/L,酰氯/吡啶)为反应参数对该反应的条件进行优化,发现当底物、乙酰氯、吡啶三者的比例为1:2:2至1:4:4,以环己烷作溶剂,以吡啶作碱,反应温度控制为0℃时,3-氨基丙烯酸酯的碳酰化反应得到较好的收率.  相似文献   

10.
以鸟苷为起始物,制备了1-乙酰氧基-2,3,5-三苯甲酰氧基-β-D-呋喃核糖(2),再利用化合物(2)与三甲基氰基硅烷反应制备了标题化合物(1).着重研究了多种Lewis酸(SnCl4、AlCl3、FeCl3、BF3·OEt2等)对化合物(2)→(1)的反应的催化作用,同时讨论了化合物(2)与三甲基氰基硅烷的最佳配比,并对化合物(2)的制备方法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11.
实验研究了不同电解质对光电催化剂阳极的影响,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光电催化降解率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电解质对光电催化反应是有影响的,起反应的是阴离子而不是阳离子,电解质的存在能提高光电催化效率,与SO42-、Cl-相比,CO32-的存在去除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2-(1-环己烯基)环己酮合成装置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环己酮为原料,催化缩合制备2-(1-环己烯基)环己酮。对不同的反应装置得到的产物组成及反应速度进行讨论,提出一种改进的反应装置,其反应速率较快,所需反应时间,较少。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合成以烷烃链连接的咪唑基尾式卟啉的一种新方法。首先合成溴烷基咪唑盐酸盐,再以5-(对-羟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与溴烷基咪唑直接反应合成咪唑基尾式卟啉。避免了合成过程中副产物卟啉二聚体的生成,提高了咪唑基尾式卟啉的产率,还降低了合成过程中产物分离纯化的难度。  相似文献   

14.
通过2-氨基-5-[1-(邻氯苯氧)乙基]-1,3,4-噻二唑与酰基叠氮化物反应,合成了8个新的N-{5-[1-(邻氯苯氧)乙基]-1,3,4-噻二唑-2-基}-N'-取代苯基脲,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元素分析确证了它们的结构.初步的生物活性测定试验表明,部分目标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植物生长调节活性.  相似文献   

15.
以对氯苄氯、5-溴水杨醛为原料,通过消去、还原及溴化合成了4-溴-2-溴甲基-1-((4-氯苄基)氧)苯(Ⅲ),以1-苄基-4-哌啶酮合成了N-乙基-N-(4-哌啶基)苯甲酰胺(Ⅳ),通过Ⅲ、Ⅳ反应得到了一种新的非肽类CCR5拮抗N-(1-(5-溴-2-((对氯苄基)氧基)苄基)-4-哌啶基)-N-乙基苯甲酰胺,并对该产物进行了MS、13CNMR及1HNMR表征.  相似文献   

16.
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研究了单、三重态CCl2与HNCS的反应机理.在B3LYP/6-311++G**水平上对反应物、中间体和过渡态进行了全几何参数优化;通过频率分析和内禀反应坐标(IRC)方法确认了中间体和过渡态;并用CCSD(T)/6-311++G**//B3LYP/6-311++G**方法计算了各个驻点的单点能.结果表明,对于单、三重态CCl2与HNCS反应,共有4条可行的反应通道,且通道CCl2(S)+HNCS→IM1→TS1→IM2→HCN+CCl2S(P1)反应能垒最低,为该反应的主反应通道;单重态抽提亚氨基通道反应能垒也比较低,为主反应通道的竞争通道.可为进一步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摘要:通过Perkin类反应得到3个新的化合物 1,2 和3. 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个化合物1和2的晶体结构.实验表明:化合物1,(E)-2-{2'-[3'-(1'-乙酰基-吲哚)基]乙烯}基-8-羟基喹啉乙酸酯为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胞参数为:a=2.26566(9) nm, b=2.01990(8) nm, c=0.79445(3) nm, =90, =90.715(2) , =90, V=3.6354(2) nm3, Z=8, Dc=1.353 Mg/m3, =0.091 mm-1, F(000)=1552, R1=0.0526 and wR2=0.1409.化合物2,1-(1',1'-二乙酰基)甲基苯并噻吩为斜方晶系,空间群为Pccn,晶胞参数为:a=1.70116(8) nm, b=2.00171(8) nm, c=0.76628(3) nm, =90, =90, =90, V=2.60936(19) nm3, Z=8, Dc=1.345 Mg/m3, =0.251 mm-1, F(000)=1104, R1=0.0342 and wR2=0.0985. 本文报道了这2个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化合物1、2和3的形成表明,在这类Perkin反应中,酸的存在将导致缩醛酯的形成,从而降低了缩合产物的产率.  相似文献   

18.
氮杂炔正离子与二环烯加成反应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6-31G**水平上研究了氮杂炔正离子[R-C≡N-CH(R1R2)] 与二环[2,2,1]-2-庚烯的反应机理.优化得到各驻点的几何构型,通过振动分析和内禀反应坐标对过渡态进行了确认,解析了反应路径;并在同一水平上研究了当R,R1和R2分别为不同烷烃取代基的同分异构体时,得到不同产物的反应情况,找出这类反应随取代基不同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9.
以1,2-二胺基环己烷为母体,将其与三甲基氯硅烷反应后的产物(1R,2R)-(-)-1,2-(NHSiMe3)2C6H102单锂化后与二甲基二氯硅烷经一步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有机化合物Me2Si[(1R,2R)-(-)-1,2-(NSiMe3)2C6H10]4,并通过1H NMR、13C NMR和MS等进行了表征,化合物2双锂化后与二甲氨基腈在正己烷中反应得到晶形化合物(1R,2R)-(-)-1-Li[NC(NMe2)N(SiMe3)]-2-Li[NC(NMe2)NC(NMe2)N(SiMe3)]-C6H106,结果表明化合物4是一种新型的环状化合物,化合物6是一种特殊的桥联双氨基脒基化合物,并对它们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The mechanism of the cycloaddition reaction of singlet dimethyl methylene carbene and acetone has been studied by using second-order Moller-Plesset perturbation and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The geometrical parameters, harmonic vibrational frequencies and energy of stationary points on the potential energy surface are calculated by MP2/6-31G and B3LYP/6-31G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 that path b of the cycloaddition reaction (1) would be the major reactive channel of the cycloaddition reaction between singlet dimethyl methylene carbene and acetone, which proceeds in two steps: i) The two reactants form an energy-rich intermediate (INT1b), which is an exothermic reaction of 23.3 kJ/mol with no energy barrier. ii) The intermediate INT1b isomerizes to a three.membered ring product (P1) via transition state TS1b with energy barrier of 22.2 kJ/mol. The reaction rate of this reaction and its competitive reactions do greatly differ, with excellent selectivity. In view of dynamics and thermodynamics, this reaction is suitable for occurring at 1 atm and temperature range of 300-800 K, in which the reaction will have not only the larger spontaneous tendency and equilibrium constant but also the faster reaction r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