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25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聚苯乙烯固载锰(Ⅲ)卟啉的合成及催化性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温和条件下,细胞色素P450模拟体系催化分子氧对底物羟化的能力十分有限,这与金属卟啉配合物周围缺少如天然细胞色素P450成键位置中由蛋白链折叠而形成的疏水性微环境有关.高分子固载金属卟啉配合物中,高分子载体表面基团可作为酶活性中心周围微环境的化学模拟,有望提?..  相似文献   
2.
分别研究了 5_(对_羧基亚甲基 )苯基_10 ,15 ,2 0_三 (对_甲基 )苯基卟啉 (p_CMPTTP)及其锌 (Ⅱ )配合物Zn(p_CMPTTP)与 (1_氨基 )蒽醌 (AAQ)通过氢键的超分子自组装。根据静态猝灭过程的描述式由荧光光谱滴定数据计算了它们的结合常数 ,发现锌 (Ⅱ )配合物与AAQ超分子的结合常数小于自由羧卟啉与AAQ超分子的结合常数。这可能是由于卟啉的金属化作用对超分子不对称氢键强度的影响引起的。  相似文献   
3.
某些β二酮类合钴(Ⅱ)络合物在溶液中具有可逆络合氧分子的能力.中心离子钴(Ⅱ)的电子转移到氧的π轨道,伴随发生钴(Ⅱ)的直接氧化.利用该类络合物中心离子钴(Ⅱ)的可逆氧化还原特性作为高效高选择性催化剂和生物摸拟氧载体已有报导.但钴(Ⅱ)的氧化特性在湿法冶金萃取钴的过程中应尽量设法避免,因为生成了稳定的钴(Ⅲ)络合物后,会给反萃操作带来极大困难,使萃取剂不能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4.
在溶液中,铁卟啉Fe(Ⅲ)TPPCl容易与H2O反应转化为μ—O二聚体[TPPFe(Ⅲ)]2O,Fe(Ⅲ)TPPCl是非荧光物质,而μ—[TPPFe(Ⅲ)]2O是荧光物质,可通过稳态荧光光谱监测μ—[TPPFe(Ⅲ)]2O的生成。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硫酸三(1-甲基)咪唑合钴和硫酸六咪唑合钴两种新的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热重、差热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谱、x射线粉末衍射图、磁化率和电导测定等研究了这两配合物的组成和性质,探讨了1-甲基咪唑钴(Ⅱ)配合物中Co(Ⅱ)配位不饱和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合成并表征了氯化{5-(邻-(4-(2-巯基苯并咪唑基)正丁氧基)苯基-10,15,20-三(对-甲基)苯基卟啉铁(Ⅲ)}(o-BzImTMPPFe(Ⅲ)Cl),氯化{5-(邻-(4-(2-巯基苯并噻唑基)正丁氧基)苯基-10,15,20-三(对-甲基)苯基卟啉铁(Ⅲ)}(o-BzTaTMPPFe(Ⅲ)Cl),氯化{5-(邻-(4-(2-巯基苯并口恶唑基)正丁氧基)苯基-10,15,20-三(对-甲基)苯基卟啉铁(Ⅲ)}(o-BzA-zTMPPFe(Ⅲ)Cl)等配合物,详细研究了丙酮/水介质中,在分子氧和抗坏血酸存在下,这些配合物对环己烷羟化反应的催化性质.结果表明,在无外加轴向配体时,由于尾端基团的分子内轴向配位作用,这些配合物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还原剂的用量对催化效率也有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合成并表征了6种苯并咪唑(Bzlm)、苯并噻唑(BzTa)和苯并恶唑(BzAz)作为尾端基团的卟啉铁(Ⅲ)配合物,以UV-vis光谱技术测定了配合物与咪唑等形成的加合物稳定常数β2、跟踪了抗坏血酸存在下O2和卟啉铁(Ⅱ)的反应过程,结果表明,由于尾端基团对中心铁(Ⅲ)和铁(Ⅱ)的配位,使稳定常数增大、反应中间体稳定性增强。  相似文献   
8.
设计合成光合作用光化学反应中心的模拟体系,研究其光诱导电子转移机理,对于光合作用的原初过程包括能量传递和电荷分离过程的了解,具有重要意义.报道了以共价键相连的二元化合物模拟光合作用光化学反应中心的研究,包括以柔韧链相连的双卟啉[1]、卟啉-酞菁二元化合物[3]、卟啉-醌二元化合物[3]等.光合作用光化学反应中心各成分并不是通过共价键方式而是以非共价弱相互作用结合的事实,引起人们的关注,以氢键、配位键、芳环堆积作用和疏水作用等非共价弱相互作用组装的二元化合物体系模拟光合作用光化学反应中心的研究陆续…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二价钴络合物在溶液中氧化过程的研究特别引起人们注意,这是由于在室温下钴(Ⅱ)氧化过程和人体中铁蛋白的吸氧有类似之处.对钴(Ⅱ)氧化机理的研究,不但在溶剂萃取分离钴、镍方面为钴(Ⅱ)萃取剂的分子设计提供理论依据,而且有可能阐明自然界铁蛋白等的作用机理.Rock 等曾报导络合物中心离子Co(Ⅲ)/Co(Ⅱ)的氧化还原电极电位可通过配位势场分裂能10Dq 值和熵变△S 值进行计算。Huheey 从热力学的观点曾把钴(Ⅱ)氧化假设为以下两步:  相似文献   
10.
以无水醋酸铜与咪唑基尾式卟啉5-对[4-(1-咪唑基)丁氧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p-ImBPTPP)在三氯甲烷/冰醋酸混合溶液中反应,合成了咪唑基尾式卟啉铜(Ⅱ)配合物CuⅡ(p-ImBPTPP).以元素分析、ESI-MS、IR、1H NMR、UV-Vis光谱进行了表征.以UV-vis、ESI-MS和荧光光谱滴定研究了CuⅡ(p-ImBPTPP)与锌卟啉-荧光素二元化合物Zn(F1-PPTPP)的超分子自组装行为,用荧光光谱滴定数据计算了超分子结合常数.研究表明,CuⅡ(p-ImBPTPP)/Zn(Fl-PPTPP)体系是以CuⅡ(p-ImBPTPP)的尾端咪唑基与Zn(Fl-PPTPP)中的Zn(Ⅱ)之间的配位键组装成超分子的,超分子中电子给体锌卟啉与电子受体铜卟啉的结合方式对其光诱导电子转移性质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