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N,N^1-二羟乙基)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引发丙烯酰胺聚合的动力是出了聚合速率方程式为Rp=Kp「ACGP」^0.5「AM」。测这了聚合表观活化能。并研究了聚合条件对产物分子量及其分布的影响。利用引发-聚合体系,获得了相对分子上赞成的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次以丙烯酰胺钾/钠(Aa-K/Na)、氨基钠为环氧乙烷开环聚全的阴离子引发剂,3-溴丙烯为封端剂,采用本体聚合的方式,合成了具有双官能度的聚乙二醇(PEG)大单体,通过调节投料比分子量可控制在2000~8000范围内,分子量分布在1.05~1.25之间。聚合物精制后用IR,^1HNMR,GPC和VPO,DSC等进行了表征;并对引发的条件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侧链聚丙烯酸酯液晶聚合物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比了用引发剂引发和采取钴γ源辐射引发使单体聚合的方法,成功地制备了一种侧链聚丙烯酸酯高分子液晶-聚((丙烯酸乙氧基酯)苯甲酸甲氧基苯酯).通过钴γ源辐射引发的方法可获得分子量分布窄的目标聚合物,且分子量便于控制.对单体合成的方法和条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采用了DSC,IR,GPC,偏光显微镜等手段对中间产物和目标聚合物进行了分析和表征.  相似文献   

4.
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引发丙烯酰胺聚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玉江 《山东科学》1996,9(2):43-45
本文研究了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引发丙烯酰胺聚合的反应动力学,得出聚合速率方程式为RP-KP(AIBA)^0.5(AM),测定了聚合表现活化能,并研究了聚合条件对产物分子量及其分布的影响,利用该引发-聚合体系,获得了相对分子质量上千万的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合成了八个有机硅化合物,均可用作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基团转移聚合(Group Transfer Polymerization GTP)引发剂,在相同单体、催化剂、溶剂配比和聚合条件下,进行反应,所得产物用凝胶渗透色谱(GPC)作了分子量及分量分布的表征,引发剂的结构和活性对产物的分子量和分布宽度均有显着影响,所用引发剂中以1-甲氧基-1-(三甲硅氧基)-2-甲基-1-丙烯和双(乙氧基)-3-甲氧基-3-(三甲硅氧基)-2-甲基-2-丙烯-1-磷酸酯引发剂,所得产物的分子虽分布最窄,分子量的绝对位与理论值相近,分子量与理论值的偏离是随产物分子量分布宽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6.
以异辛酸亚锡为引发剂进行丙交酯本体聚合制备聚(L乳酸)(PLLA) . 详细地研究了装置形式、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PLLA 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 以封管聚合反应形式获得的PLLA的相对分子质量较高. 当单体与引发剂的摩尔比为8 000、130 ℃、反应48h, 获得最高相对分子质量的产物, GPC法测定的-Mw 达到198×106 ; 粗产物经溶剂溶解和再沉淀处理, -Mw 可提高到228×106 .  相似文献   

7.
供“理想网络”结构用丁羟胶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阴离子聚合法,使用本科研组的专利引发剂,环己烷为溶剂,通过丁二烯聚合,环氧乙烷终止和氯化氢酸化等步骤,合成了出1,2-结合含量〈40%的数均分子量3000-5000,分子量分布系数〈1.20、平均官能度接近理论值2的双官能度端羟基聚丁二烯。  相似文献   

8.
A-B-A型甲基丙烯酸酯嵌段聚物的合成戴李宗,郭金全,邹友思,姚青青,潘容华(化工系)以基团转移聚合法(GTP)[1]和顺序加入单体技术,实现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甲基丙烯酸C7-9酯(C7-9MA)的嵌段活性聚合.采用双官能团引发剂,减少了单...  相似文献   

9.
聚苯乙烯接枝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的合成新方法①郭金全邹友思戴李宗袁亿文潘容华(厦门大学化学系厦门361005)阴离子聚合[1]和基团转移聚合(GTP)[2]技术可分别使非极性单体和极性单体进行活性聚合,得到分子量分布窄、实际分子量和设计分子量相近的...  相似文献   

10.
乙醇作溶剂,考察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聚合时间、聚合温度、引发剂类型对N-对甲苯基马来酰亚胺与苯乙烯的共聚活性的影响,得到最佳聚合条件。通过GPC分析,测得共聚物分子量。通过红外、核磁共振的拼命测定,证明N-对甲苯基马来酰亚胺与苯乙烯聚合时能有效地打开双键,聚合按交替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11.
稳定自由基存在下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聚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2,2,6,6-四甲基-1-哌啶氧化物(TEMPO)作为稳定基,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三氟乙酸酐(TFA)为加速剂,极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聚合。在TFA的促进下,聚合速率明显加快,17h可达62%的转化率,在单体化率低下30%时,分子量随转率线开增长,分子量分布较窄,转化率较高时,分散性变大,分子量变化不大,随着聚合体系温度升高,分散性变窄,140℃为其较理想的聚合温度,通过对模型聚合物的核磁共振(^1HNMR))分析,发现氧氮自由基部分脱落,解释了极性单体洒能在稳定基存在下进行活性聚合的原因,对氧氮自由基易从主链脱落的可能解释是酯基的强电子效应削弱了C-O键,从而使氧氮自由基与主链的连接减弱,导致分子量不可控制。  相似文献   

12.
提出一个新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催化/引发体系,将该体系应用于甲基丙烯酸丁酯的聚合反应,所得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窄(1.3〈-/Mw/-/Mn〈1.4)聚合物数均分子质量-/Mn与单体转化率呈线性关系,此体系以结构简单的二氯甲烷为引发剂,以物质的量比为1:2的四水合氯化亚铁与三苯基膦的反应产物作催化剂,同时还分别对以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为引发剂时甲基丙烯酸丁酯的聚合反应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的分级和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获得窄分布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试样,对在叔丁醇溶液中经自由基聚合得到的PNIPA进行逐步沉淀分级(所用溶剂为丙酮,沉淀剂为正己烷或正庚烷),并用特性粘数、GPC进行表征.随沉淀剂在溶液中的比例增大,沉淀出来的浓相级分的分子量逐步降低.所得各级分PNIPA的分子量范围Mw为7×104~330×104,分子量分布指数Mw/Mn=1.2~1.5.  相似文献   

14.
在非均相体系中,以含噻二唑环的新型阴离子型聚合引发剂,引发氧化乙烯开环聚合,再分别用甲醇和甲基丙烯酰氯封端,得相应的PEO聚合产物.用IR,NMR,UV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用VPO和GPC测定了聚合大单体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  相似文献   

15.
以2,4-二异氰酸甲苯,丙烯酸β-羟丙酯、正戊醇,正壬醇为原料,合成了2种不饱和丙烯酸化异氰酸酯单体(AAT,NAT),并用自动记录膨胀计测定了2种单体在2-羟基-2-甲基-1-苯基-丙-1-酮(Darocur1173),α,α-二甲氧基苯乙酮(DEAP),α,α-二甲氧基-α-苯基苯乙酮(DMPA)为光引发剂时的聚合速率。结果表明,单体的活性NAT>AAT,引发剂的引发活性为DEAP≥DMPA>Darocur1173,单体的聚合速率受溶剂影响。  相似文献   

16.
芳烃络合物引发α-蒎烯正离子聚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第一次把芳烃络合物作为引发剂用于α-蒎烯的阳离子聚合。与路易斯酸比较,芳烃络合物对α-蒎烯阳离子聚合反应是一种更有效的引发剂。研究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和溶剂的性质对聚台产率、产物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首先利用异丙基硫杂蒽酮/N,N-二甲基氨基对苯甲酸乙酯(ITX/EDAB)光引发体系制备两种末端带有ITX残留基团的大分子引发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ITXH)和马来酸酐-醋酸乙烯酯共聚物(PMV-ITXH),然后借助ITX基团的可逆偶合与断裂机理分别以PMMA-ITXH引发苯乙烯单体常规乳液聚合,以PMV-ITXH引发MMA单体无皂乳液聚合。对聚合产物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形貌等进行了考察,并与本体聚合产物进行比较,发现:末端带有ITX基团的大分子引发剂可以很好的引发单体(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乳液聚合;常规乳液聚合相对于本体聚合具有聚合速率快及产物分子量大的特点;无皂乳液聚合获得产物粒子粒径均匀、胶乳稳定。  相似文献   

18.
偶氮二异丁腈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微乳液聚合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一种新的Y型乳化剂12-丁酰氧基-9-十八烯酸(BOA),制备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含量高达20%的微乳液,并以油溶性引发剂偶氧二异丁腈(AIBN)引发其聚合。实验表明,与单体含量较低的微乳液聚合相比,MMA在其含量较高的微乳液中聚合时表现出一些明显不同的特征,如在聚合初期,聚合主要在大粒子内进行。MMA的 聚合与非极性单体的微乳液聚合相比也比较特殊,其聚合速度和聚合物分子量与引发剂浓度、单  相似文献   

19.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活性自由基微乳液聚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双硫酯存在下的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进行了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活性自由基微乳液聚合研究。比较了三种乳化剂对聚合体系稳定性和分子量控制的影响。在单体含量约8%时,以阳离子型乳化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铵(CTAB)为乳化剂可以得到稳定的微乳液,且具有明显的活性聚合特征,即产物分子量随转化率的增加而增大,实测分子量和理论分子量相近,分子量多分散性系数小于1.3.产物的子量控制在4万以下时达到较高的精度。聚合过程存在明显的聚合恒速期。而用阴离子型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非离子型乳化剂OP-10则需加入长链醇类助乳化剂。助乳化剂虽可提高微乳液的稳定性和单体含量,但不利于微乳液分子量的控制。反应温度对产物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控制和体系的稳定没有明显影响。胶乳直径小于30nm,略大于未加链转移剂的正常微乳液聚合胶乳。产物的立体规整度较高,间规PMMA占59%。  相似文献   

20.
通过元素溴与偶氮二异丁腈(AIBN)在二甲基甲酰胺(DMF)中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引发剂α-溴代异丁腈(B IBN),B IBN的DMF溶液(B IBN-DMF)可直接作为引发剂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苯乙烯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考察了B IBN-DMF分别与不同的催化体系CuB r/PMDETA,FeC l2.4H2O/MA5-DETA及FeC l2.4H2O/PPh3等相匹配时聚合的情况.动力学研究表明:以ln([M]0/[M])对反应时间作图,图线呈直线,证明聚合反应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聚合产物分子量分布窄(Mw/Mn=1.1-1.3).实验结果证实反应具有良好的可控性,不经分离可直接使用B IBN的DMF溶液,B IBN-DMF作为引发剂引发ATRP是一种高效而便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