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北方冬季城市污水处理厂低温运行难以保证出水水质达标这一难题,结合当前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了低温是如何影响活性污泥沉降性能、有机物去除效率、脱氮除磷效率及微生物种类变化的研究成果,总结了现行低温城市污水活性污泥系统的运行改进措施,指出了提高低温城市污水处理效率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生物测试方法在城市污水毒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别用发光菌急性毒性测试法、大型蚤急性毒性测试法及微生物氧吸收累计量测试法三种毒性测试方法测试了上海市三个不同工艺的城市污水厂进出水的综合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发光菌急性毒性测试法是测定城市污水综合毒性的较准确的方法,可以用于测定城市污水的综合毒性;三个污水厂的进水分别经传统活性污泥法、缺氧/好氧工艺、连续一体化活性污泥处理工艺处理后,其毒性均有较大程度的降低;出水中含有的难降解有机物可能是导致出水毒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利用SMBR运行过程中的物料平衡、有机物的微生物降解反应动力学模型及膜污染动力学模型,并根据SMBR处理城市污水的具体特点在公式推导过程对相应的部分进行了适当的简化,从而推导出了一体式好氧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的出水水质BODp的计算公式.通过公式的计算数据和实验测定值对比分析得到:出水水质BODp的计算值与实验测定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应用缺扯好氧膜生物反应器(A/OMBR)和缺氧一好氧传统活性污泥法(A/OAS)时模拟的己内酰胺废水进行处理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容积负荷下,MBR的出水水质优于AS,高负荷情况下优势更为明显。在静态实验中,MBR中污泥的硝化速率明显高于AS,有机物降解速率和反硝化速率几乎相等。  相似文献   

5.
针对SBR工艺系统耐冲击负荷能力,通过检测单轮高浓度有机物冲击负荷周期及其恢复周期过程中SBR工艺系统COD的数值变化,研究SBR工艺系统耐高浓度有机物负荷能力及冲击负荷对SBR工艺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SBR活性污泥系统具有很高的耐高浓度有机物负荷的能力,能够承受正常进水COD浓度10~20倍水平以上的有机物负荷,但不能承受超过正常进水COD浓度30倍以上的有机物冲击负荷。随着进水COD冲击浓度的提高,系统达到难降解COD水平的时间也随之延长;高浓度有机物冲击负荷在超出SBR工艺系统处理能力时,不是因为系统崩溃,而只是因为系统活性污泥无法吸收超过其处理能力的有机污染物而导致系统出水COD浓度的明显提高,在后续周期中,只要恢复正常进水,则系统又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6.
针对SBR工艺耐冲击负荷,通过检测SBR工艺过程中的COD值、系统污泥浓度,30min污泥沉降比(sV)以及污泥容积指数(SVI),研究连续两个周期的有机物负荷冲击对SBR工艺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SBR活性污泥系统能够耐受一个周期的进水高浓度有机物负荷冲击,但不一定耐受连续两个周期的进水高浓度有机物负荷冲击。对此的解释是活性污泥对于有机物COD具有一定的贮存能力,并且这个贮存能力有一个最大的限度。内源氧化是造成清水冲击SBR工艺系统COD数值曲线波动的因素。有机物高浓度冲击期间系统污泥的污泥容积指数有下降倾向,而在清水冲击时则有上升的倾向。  相似文献   

7.
高含盐量活性污泥系统启动方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a.不接种直接培养;b.接种城市活性污泥培养驯化;c.引进嗜盐菌培养驯化三种高含盐量活性污泥系统启动方式的比较,得出培养驯化周期:c相似文献   

8.
考察了几种高效复合微生物群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下对城市污水的处理效果,用空白活性污泥作对照,对出水CODCr值及CDDCr的去除率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在单一菌体与活性污泥混合处理时,光合细菌—活性污泥系统混合处理效果最佳,水力停留时间在6h时,去除率大于90%;在多菌体与活性污泥混合综合处理时,高效复合微生物菌群结合活性污泥系统,随着进水CDDCr的提高,CODCcr去除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和相应的耐冲击性。  相似文献   

9.
三峡库区城市污水生物处理高效降解菌的分离纯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污水生物预处理的目的主要是使废水中夹带的有机物质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予以转化、稳定,使之无害化.从三峡库区苎溪河排污口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出降解有机物的细菌8株,并对其降解能力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当污水COD为647.8mg/L在35℃经96hr 处理后,T609菌株对污水COD降解率达74.85%.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分析吸附活性污泥法的生物化学原理和物理化学原理,探讨了该工艺对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机理。在A级,废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主要通过原核细菌的生物代谢作用去除,悬浮有机物和胶体有机物则主要通过生物吸附和絮凝沉淀去除。在B级,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通过活化细菌、改善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和吞食游离细菌来提高出水水质。  相似文献   

11.
从有机物性质角度对二氯乙腈前体物进行分析,探究太湖流域某深度处理水厂各工艺单元对二氯乙腈生成势的去除。试验结果表明,水厂原水中亲水性有机物、分子量小于1 k Da或大于10 k Da的有机物是二氯乙腈的主要前体物。深度处理工艺水厂对二氯乙腈前体物的去除率高达79.3%,其中O_3/BAC工艺的贡献率远高于常规工艺。  相似文献   

12.
污水处理已趋于多样化,生化处理是较为常规的处理有机物的方法,但是从动力学理论上探索其本质动力学参数关系却是屈指可数.本文通过模拟污水生化处理系统,推导出有机物去除率同有机物降解速率常数、活性污泥浓度及水力停留时间关系的数学模型.结合湘潭某污水处理厂工艺试验数据,把有机物实际去除率与理论去除率作比较.结果表明:通过此模型能够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13.
武夷山土壤粒径分布特征及其可蚀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亚热带山地土壤粒径分布及其可蚀性因子特征,以武夷山北段山脉为研究对象,选取土壤垂直带中6个代表性剖面,分析粒径分布规律,并结合有机碳分布特征,计算土样的可蚀性K值.结果表明:1)武夷山土壤质地以壤土和粘壤土为主,砂和粉砂相对含量随海拔升高大体呈上升趋势,粘粒含量则呈下降趋势;2)总体上,武夷山土壤可蚀性K值较小,但同一土壤剖面上B层的比A层的大,且土壤可蚀性因子K值随海拔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其值取决于质地和有机质含量.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槽内溶液空气搅拌的浓度场进行了研究。在一长方体的有机玻璃的空气搅拌槽内,加入色,选择有代表性的12个点,定点,定时取样,再作光度测定。这些定性及定量的结果,为优化生产设计提供了一些经验规律和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根据尼古拉兹实验曲线以及对应的阻力系数经验公式计算阻力系数时,为保证阻力系数与传热方程迭代过程的连续性,对过渡区和湍流过渡区提出了新的阻力系数计算经验公式以及过渡区传热系数计算经验公式,新的阻力系数经验公式在雷诺数从小到大范围内连续,使传热方程与其迭代过程易于收敛。新的阻力系数经验公式计算结果与已知判据进行了验证,过渡区相对误差在5%以内,湍流过渡区相对误差在10%以内,满足工程计算要求,计算结果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6.
垃圾土降解规律及填埋场沉降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垃圾土有机物降解试验,提出垃圾土有机物降解规律的计算公式和参数确定方法,并推导了垃圾土沉降计算模型.以深圳下坪垃圾填埋场为例,根据试验材料中的有机物和降解残余物含量以及特征降解时间,计算得到降解速率和降解量随时间变化规律.实例分析表明:变形计算模型能够反映压缩和降解引起垃圾土的变形特性.  相似文献   

17.
On line determination of empirical formula for organic compounds with an automatic elemental analyzer and its program design method -were investigated. The. computational results shows that the. reliability of computational results depends on the accuracy of the analytical data and the organic compound itself.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超斜铰接板桥(斜交角大于45°)的荷载横向分布规律,提出了利用经验公式求算超斜铰接板桥荷载横向分布影响线竖标值的方法.采用剪力-柔性梁格法对某桥进行数值模拟,利用有机玻璃模型试验验证其正确性,得出了简单实用的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板数、不同斜交角的铰接板桥进行数值模拟,进而得出计算超斜铰接板桥横向分布影响线竖标值的经验公式.通过理论解的求算,证明该经验公式实用、可靠.  相似文献   

19.
水体中有机质的类型与有机质沉积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水体中各类有机质特征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依据成因和形态特征划分出生物有机质、溶解有机质、胶体有机质和聚合有机质四种基本形式,它们在有机质的聚集和沉积作用过程中的特征和差异性,必将影响沉积物中有机质保存的多样性.生物有机质既是有机质的保存者,也是其他有机质类型的物质提供者;溶解有机质和胶体有机质分布广、化学活性强,可以相互之间及与无机矿物间聚合,是有机质聚集和循环过程中重要的中间环节;聚合有机质的形成与生物及环境的物理化学条件改变相关,类型多样,但它是携带有机质沉积和保存的重要载体.水体中不同类型有机质既可以形成有机颗粒,又可以相互转化,造成了有机质沉积过程和保存方式的多样性,决定了沉积物中有机质类型和演化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对SBR法有机物降解动力学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表明焦化废水有机物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关系,并可利用该关系式求出不可降解有机物的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