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筛选冀东地区适宜机械收获的春玉米品种,以该地区7个主栽春玉米品种为试材,以产量为依据,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7个品种分为高产品种、中产品种和低产品种,并对其籽粒灌浆速率、脱水速率及茎秆强度等宜机收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京农科828的活跃灌浆期最短,但最大灌浆速率高,因此产量较高;除京农科828外的3个高产品种(众信338,鑫研218,MC812),虽最大灌浆速率处于中等水平,但活跃灌浆期较长,因此产量高。对供试品种的生理成熟后脱水速率进行比较,脱水速率较快的为京农科828,最慢的为郑单958。成熟期茎秆机械强度研究表明,茎秆抗折力、穿刺强度和破碎强度均随着节位的上升呈降低趋势,鑫研218,众信338和京农科828的茎秆机械强度最适宜机收。综合产量和各项宜机收指标,众信338和京农科828为冀东地区宜机收品种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
连续2年3点次在新疆高产玉米区,以郑单958为试材,每隔10d天播种1期,以研究与揭示高产玉米(15000kg/hm^2)条件下播期对群体籽粒灌浆特征的影响及产量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各播期处理玉米产量都接近或达到了15000kg/hm^2,不同播期群体籽粒灌浆过程可以用Logistic方程模拟。随播期推迟,吐丝至最大灌浆速率的天数呈增加趋势、灌浆速率呈降低趋势,但活跃灌浆期尢明显变化。随播期推迟,群体籽粒灌浆的渐增期、线性灌浆期和缓增期的灌浆速率均呈下降趋势.但不同灌浆阶段的持续时间无明显规律。因此,缩短群体籽粒灌浆渐增期持续时间.快速进入线性灌浆期,片提高渐增期、线性灌浆期和缓增期群体籽粒平均灌浆速率,有利于提高群体产遣。在新疆春播玉米高产区。适宜的播期为4月10日~17日。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不同种植密度下晚播冬小麦的籽粒灌浆特性,分析种植密度与籽粒灌浆参数的关系,于2018~2019年度在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生命科技实验站进行大田试验。选用京花11号作为试验材料,设525万株/hm~2,675万株/hm~2和825万株/hm~2等3个密度水平,对冬小麦的籽粒灌浆过程用Logistic方程进行拟合,研究小麦籽粒干物质、灌浆速率及粒质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Logistic方程能拟合出冬小麦的籽粒灌浆过程,反映出各个处理的籽粒灌浆特性。在不同密度处理下,种植密度为525万株/hm~2时粒质量和籽粒体积最大,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时最小。籽粒中水的质量分数持续下降,且密度对籽粒中水的质量分数影响不显著。粒质量与灌浆速率呈显著正相关,灌浆速率大的处理下,粒质量最大,种植密度对灌浆速率的影响大于对灌浆持续时间。密度为675万株/hm~2时,千粒质量最低,但有效穗数最高,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在适宜的时间和科学的用量下施用氮肥是提升黄淮海地区夏玉米产量的关键。本试验于2018—2019年选用京农科728(JNK728,氮高效品种)和郑单958(ZD958,高肥品种) 2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滴灌施肥技术,分别设置4个氮肥用量(0、150、250、350 kg/hm~2)和4个施氮时期(苗期、6叶期、12叶期、吐丝期),探究不同氮肥运筹模式对夏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JNK728在150 kg/hm~2施氮量下产量最高,ZD958在250 kg/hm~2施氮量下产量最高;相关分析表明2个玉米品种产量与氮肥后移指数间存在极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产量的变化主要由穗粒数的显著差异引起。因此,氮肥在中后期追肥(12叶展或吐丝期)可作为黄淮海地区滴灌夏玉米高效生产的氮肥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试验选取平展型长玉13、半紧凑型东单60和紧凑型郑单958等3种株型玉米为试材,分别在39 000,48 000,57 000株/hm2等3个密度下种植,分析了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籽粒产量、穗粒性状和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玉米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半紧凑型东单60产量最高;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行粒数、穗长、穗粗、轴粗、穗位叶面积和千粒质量呈下降趋势;株高、穗位高和雄穗分枝数呈上升趋势;各性状受株型与密度的互作影响不大.因此,在重庆提高玉米单产的关键是选取优良的丰产品种,并合理密植.  相似文献   

6.
以西辽河平原主推品种郑单958、先玉335、金山27和伟科702为试验材料,研究玉米农艺性状对种植密度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玉米种植密度增加,4个品种的株高和穗位高均先升后降,在密度9.0万株/hm2时达到最大.株高以先玉335最高,其它3个品种差异不大.穗位高金山27最高,伟科702最低.穗位节节间先玉335最长,其它3个品种相差甚微.各品种茎粗均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主茎优势型品种的籽粒灌浆特性及不同栽培措施对其作用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大穗、多粒、主茎优势型品种籽粒干重增加的关键时期是小麦灌浆的快增期。提高灌浆渐增后期至快增前期的灌浆速率 ;稳定快增后期灌浆速率 ;促进缓增期的灌浆速率对于提高此类品种籽粒干重至关重要。在本试验条件下 ,大穗、多粒、主茎分蘖优势型品种有利于籽粒干重增长的最佳播期是 1 0月 4日 ,最佳播量是 375× 1 0 4粒 /hm2 ,最佳的施肥方式是底施氮肥 1 95kg/hm2 ,不追施氮肥 ,底施纯磷 (P2 O5 ) 1 2 0 0kg/hm2 ,底施纯钾 (K2 O)4 5 0kg/hm2 。  相似文献   

8.
五种基因型玉米籽粒灌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对五种基因型玉米在授粉后30天内籽粒灌浆过程的研究,认为不同类型的玉米籽粒灌浆差异主要表现在量上。普通玉米,糯性玉米的灌浆速度快,强度大,失水也快;甜玉米相对地灌浆速度慢,失水也慢。授粉后10-20天是各类型玉米籽粒鲜重,干重增加的最大时期。  相似文献   

9.
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及其灌浆参数与粒重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Richards方程对新春8号等6个春小麦品种籽粒灌浆过程进行拟合。对各品种的灌浆参数和速率曲线分析表明:新春6号、新春9号和Geleng为典型的强、弱势粒异步灌浆型品种;新春8号、宁春30号和新陇麦15为典型的强、弱势粒同步灌浆型品种。异步灌浆型品种强、弱势粒起始势之间差异较大,强势粒较弱势粒进入灌浆盛期早;同步灌浆型品种强、弱势粒起始势之间差异不大。灌浆过程的渐增期、快增期和缓增期3个阶段对总灌浆物质的贡献分别约占26%、45%和29%.但所需的时间在强、弱势粒和品种间有较大差异。渐增期灌浆速率与千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快增期持续天数、缓增期灌浆速率和灌浆活跃期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灌浆活跃期对千粒重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延长灌浆活跃期对稳定和提高千粒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玉米种植密度与叶面积指数及冠层高光谱数据的定量关系,为遥感快速无损准确监测玉米种植密度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选用ZD958、KWS3564和XY335 3个品种,6万、12万和18万株/hm~23个密度下获取玉米冠层高光谱数据及叶面积指数,分析种植密度与叶面积指数定量模型,并进行模型检验。结果显示:1)在6万株/hm~2密度下,波段范围350-532、563-704和742-1000 nm处玉米叶面积指数与光谱反射率具有极显著的相关,RVI[497,935]与LAI的相关性最好,R~2为0.67;在12万株/hm~2密度下,波段范围720-1158 nm处玉米叶面积指数与光谱反射率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DVI[720,936]与LAI的相关性最好,R~2为0.49;在18万株/hm~2密度下,波段范围415-672、678-1750 nm处玉米叶面积指数与光谱反射率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DVI[551,724]与LAI的相关性最好,R~2为0.65。2)经过模型精度检验推荐RVI[497,935]构建6万株/hm~2密度下的LAI估算模型,DVI[720,936]、DVI[551,724]构建12万株/hm~2密度下与18万株/hm~2密度下的LAI估算模型。结论:春玉米不同密度下叶面积指数与高光谱间有高的相关性,建立的提取模型具有高的精度,可对春玉米叶面积指数进行遥感监测。  相似文献   

11.
春玉米叶片生长动态变化及其对种植密度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紧凑型玉米品种郑单958、郑单18和中间型玉米品种中单9409、农大108,对其在不同种植密度下叶片的形态特征、出叶速度和功能期的动态变化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春玉米植株不同叶组的出叶速度、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存在差异,且受种植密度的影响。随种植密度的增大,植株中下部叶片伸出时间延长,而上部叶组表现为先缩短后延长;下部叶片的长度呈增大趋势,但宽度呈下降趋势,中部叶片的长度和宽度均表现为降低,上部叶片在较低密度时,长度和宽度降低,较高密度时出现部分回升现象。春玉米叶片的长度、宽度与叶序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植株中部叶片的宽度和长度最大,其次为下部叶片和上部叶片,基部叶片最小。春玉米植株基部叶片的非功能期较短,其次为上部叶片,中部叶片和下部叶片的非功能期较长。随种植密度的增大,春玉米中部叶组的非功能期时间长度呈下降趋势。植株不同部位叶组的功能期长度存在显著差异,基本表现为基部叶组的功能期长度〈上部叶组的〈下部叶组的〈中部叶组的。种植密度对春玉米不同部位叶组的功能期均存在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针对西辽河平原年降水量少、季节分布不均、特别是玉米生产中春旱严重等问题,以郑单958和北育288为试材,研究4种不同覆膜方式对春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覆盖提高了玉米株高、茎粗、穗长和穗粗,百粒重增加,进而提高产量.郑单958和北育288全膜覆盖处理的产量比不覆膜处理分别增产22.77%和17.34%.  相似文献   

13.
选用2个饲用春玉米品种,设计5个密度处理,研究了种植密度对玉米植株生长动态变化和饲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的提高,春玉米株高增大,单株绿叶片数和次生根数减少。春玉米叶面积系数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提高;但高密度条件下,春玉米生育后期叶面积系数下降较快。春玉米群体鲜重因种植密度的增大而提高,同时密度的增产效应随密度的增大而降低。一定范围内增大种植密度,春玉米群体干重提高,但当种植密度达到75000株/hm^2时,群体干重出现下降现象。随种植密度的提高,春玉米空秆率增大,穆粒数和千粒重下降,但籽粒产量呈现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冀东地区夏玉米农艺性状对籽粒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了22个夏玉米品种的籽粒产量与9个性状的关联度。结果表明:行粒数、单位面积穗数、株高、出籽率与夏玉米产量关联度最大,说明这些性状对产量的影响较大。因此,在本生态区夏玉米生产中,提高果穗的行粒数、单位面积穗数,同时选择株高适宜、出籽率较高的品种是提高夏玉米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选用通辽地区主栽的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郑单958和金山10为试验材料进行无土栽培,研究低氮胁迫对玉米幼苗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氮胁迫下,两品种根数、根体积、干重、株高等指标较小,且增长速度远低于高氮处理;随着生育进行,两品种根冠比均随着氮素水平的提高而下降,郑单958玉米幼苗根冠比在0 mmol/L与2 mmol/L、8 mmol/L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金山10号根冠比在0.4 mmol/L与8 mmol/L之间存在显著差异,0 mmol/L与8 mmol/L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通过传统分离培养方法研究杂交玉米种子及其亲本的内生细菌群落多样性。实验结果表明,杂交玉米京科665、京科968、MC738和京农科728分别有2、4、5和7个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亲本京725、京92、京724、京2416和MC01分别有2、1、3、3和4个OTUs。亲本与其子代的内生细菌存在相同的优势菌种。Bacillus subtilis subsp.subtilis NCIB 3610T是子代京科665、亲本京725和京92的第一优势菌种;Bacillus megaterium NBRC 15308T是子代MC738的第一优势菌种,也是亲本京2416的第二优势菌种;Bacillus subtilis subsp.subtilis NCIB 3610T是子代京农科728的第三优势菌种,也是亲本京2416的第二优势菌种。来自共同亲本的子代之间存在共同优势菌属。具有共同父本京92的杂交玉米京科665和京科968,Bacillus是二者的共同优势菌属;具有共同母本京724的杂交玉米京科968和MC738,Bacillus和Micrococcus是二者的共同优势菌属;具有共同父本京2416的杂交玉米MC738和京农科728,Bacillus和Micrococcus是二者的共同优势菌属。因此,玉米亲子代之间在遗传上具有相关性,同时具有相同亲本的杂交玉米内生细菌之间也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和评价西辽河平原灌区适宜种植的玉米品种,2011年~2013年在通辽金山农业科技园对当地种植面积较大的5个玉米品种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产量由高到低的次序为人禾698、农华101、郑单958、金山27和厚德198,但产量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穗粒数由高到低依次为人禾698、厚德198、郑单958、金山27和农华101,其中人禾698与农华101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秃尖长度以农华101最大,金山27最小;出籽率在81.1%~83.6%,品种间差异大于年际间差异,且品种间以厚德198最高,农华101最低.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山西中部地区耐密性玉米品种最佳施氮水平及氮钾配比,以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制定了优化配方施肥方案,试验选用当地大面积种植的3种耐密性玉米先玉335、郑单958及大丰30,设置200 kg·hm-2、300 kg·hm-2、350 kg·hm-23个施氮量水平,并设1∶1.0、1∶1.5、1∶2.0和1:3.0的氮钾施用配比,分设对照,在成熟期对植株及籽粒含氮量、各处理产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3种供试玉米品种均在施氮量为350kg·hm-2时,达到高产。先玉335和大丰30,在氮钾比为1∶1.5时,玉米单产进一步显著增加,分别达13 773.0 kg·hm-2、14 434.5 kg·hm-2,增产幅度分别达到37.97%和37.10%,同时氮肥利用率分别提升到11.54%和10.02%。郑单958在氮钾比为1∶2.0时,玉米单产极显著提高,达13 464.0 kg·hm-2,增产幅度达40.62%,同时氮肥利用效率提高到12.04%。先玉335以及大丰30整体对氮肥施用水平变化的敏感程度高于郑单958。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氮肥调控下测墒滴灌对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及灌浆动态的影响,通过2013-2015年的大田试验,在3个施氮水平(90 kg·hm~(-2)、240 kg·hm~(-2)和350 kg·hm~(-2))下,于冬小麦的播前、拔节期及开花期通过测墒补灌至土壤相对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5%,以全生育期0灌溉及漫灌作为对照,分析了滴灌对冬小麦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及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滴灌条件下,田间耗水量随滴灌次数的增加而增加,而土壤贮水和降水占总耗水量的比例显著下降,灌溉水所占比例明显提高.施氮量为240 kg·hm~(-2)时,滴灌底墒水、拔节水和开花水的籽粒产量最大,达到10 109.79 kg·hm~(-2),WUE和IUE分别比漫灌显著提高50.52%和68.01%.在整个灌浆过程中,强势粒的灌浆速率均明显高于弱势粒,灌浆参数随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测墒滴灌能有效增加冬小麦的终极生长量,并且提高平均灌浆速率,提升灌浆能力.综合看来,施氮量为240 kg·hm~(-2),测墒滴灌底墒水、拔节水和开花水的产量和水分利用率较高,籽粒的灌浆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20.
烯效唑和胺鲜酯在玉米上的调控效果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最佳时期、最适浓度的复配剂对玉米的的调控效果及机理,本研究以郑单958为材料,以不同浓度烯效唑和胺鲜酯的复配剂在生育期不同阶段对叶面喷施,分析测定了玉米各时期的农艺性状、光合指标、产量、籽粒品质以及籽粒内源激素含量。结果表明:在拔节期进行叶面喷施,40 mg/L烯效唑复合50 g/L胺鲜酯配比复配剂在抑制玉米植株高度、增大茎秆粗度、增加叶面积方面有明显作用,同时其产量提高。拔节期喷施40 mg/L烯效唑复合50 g/L胺鲜酯配比复配剂复配剂有较高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及蒸腾速率(Tr),有助于后期籽粒的灌浆,且明显改善了玉米籽粒的品质,显著提高了玉米籽粒的粗蛋白、可溶性蛋白、赖氨酸、可溶性糖、粗淀粉的含量。拔节期叶面喷施烯效唑与胺鲜酯复配剂,随着籽粒生育进程的推进,IAA、GA3和ZT含量有所增加,ABA含量大幅度提高;且不同浓度处理时,同类激素随时间变化的总体趋势存在很大差异。综上所述,40 mg/L烯效唑复合50 g/L胺鲜酯配比复配剂可为生产中采用化控技术控制植株的生长,实现玉米矮化密植提供了技术支持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