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西辽河平原主推品种郑单958、先玉335、金山27和伟科702为试验材料,研究玉米农艺性状对种植密度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玉米种植密度增加,4个品种的株高和穗位高均先升后降,在密度9.0万株/hm2时达到最大.株高以先玉335最高,其它3个品种差异不大.穗位高金山27最高,伟科702最低.穗位节节间先玉335最长,其它3个品种相差甚微.各品种茎粗均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2.
西昌地区玉米杂交种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30个玉米杂交种的株高、百粒重、穗行数等12个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穗重、行粒数、穗粗、百粒重、穗长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403、0.70197、0.70007、0.65396、0.52793;而穗重与穗粗、行粒数、百粒重、穗长也呈极显著正相关。进一步通径分析表明,各性状对产量的直接效应依次为穗重>穗长>行粒数>穗轴粗>穗行数>穗位高>百粒重>穗粗>穗位叶宽。因此,在西昌地区玉米育种工作中,增大穗长和行粒数,提高穗位高和穗位叶宽,并注重其他性状的选择,是获得玉米高产的科学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3.
不同产量水平玉米的性状构成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近3年来参加重庆市玉米预备试验的233个品种(组合)为材料,根据其该年与对照农大108的产量增幅,划分3种类型,并比较不同类型品种(组合)不同年份的穗粒、植株性状。同时还对233个品种(组合)的产量与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与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高产类型品种(组合)表现为高秆、长穗、深粒;性状与产量相关紧密程度依次为株高、穗位高、穗长、行粒数、千粒雨、穗行数、出籽率和秃尖长,其中行粒数和下粒霞以直接作用为主,而株高、穗位高、穗长以间接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4.
对庄浪县玉米全膜沟播种植密度研究的结果表明,当种植密度的边际产量大于零时,玉米的产量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当种植密度的边际产量等于零时,玉米产量最高;种植密度的边际产量小于零时,玉米产量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玉米的穗粒数、双穗率、百粒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从拟合方程可知全膜玉米最高产量的适宜密度为6.096万株/hm2,最适宜宽行距为70cm,株距30cm或宽行距60cm,株距33cm。  相似文献   

5.
甜、糯玉米杂交种的产量相关性状分析与育种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14个甜、糯玉米为研究材料,对影响甜、糯玉米鲜穗产量的8个性状和影响糯玉米籽粒产量的10个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各主要数量性状对甜玉米鲜穗产量的关联度大小为:穗长>穗粗>采收日数>穗行数>穗位高>行粒数>秃尖>株高;对糯玉米鲜穗产量的关联度顺序为:穗位高>株高>行粒数>采收日数>穗粗>穗长>秃尖>穗行数;对糯玉米籽粒产量的关联度顺序为:千粒重>穗粗>株高>穗行数>穗位高>穗长>行粒数>出籽率>秃尖>生育期。  相似文献   

6.
玉米SC704密度从550株/亩依次增加到7000株/亩后,其株高、稳节位、果稳数、茎粗、成穗率、穗长、穗粗等值有规律的变化。穗粒数,百粒重变化幅度不大,增密后都比5000株/亩增产:7000株/亩增产11.86%,6000株/亩增产5.37%。但是综合分析种植密度以6000株/亩最佳。  相似文献   

7.
 玉米elm1 突变体使得光敏色素载色体合成受阻并导致光敏色素活性下降,从而使得突变体植株表现出对光的不敏感性.为研究玉米ELM1 基因序列的多态性及其与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关联,本研究对玉米ELM1 基因在80 个自交系中进行了目标序列重测序,并与株高和穗位高2 个株型性状以及穗长、穗粗、轴粗、穗重、行粒数、穗行数和穗粒数7 个穗部性状进行关联分析.ELM1 基因在供试玉米自交系中共有85 个变异,包括73 个SNP 和12 个Indel.尽管该基因的编码区不含Indel,但15 个SNP 变异位点依然可以将编码区划分成7 种单倍型,并编码6 种ELM1 蛋白质.关联分析发现,玉米ELM1 基因中1 个非同义突变位点与穗位高存在显著关联,另有2 个非同义突变位点与行粒数存在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8.
新疆春小麦品种演替规律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50年代至今新疆春小麦品种经历了多次更替。对不同时期的54个品种所采用的育种方法和品种的形态、产量、品质性状以及抗逆性、抗病性的演变趋势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品种的更替,育种方法已由引种发育到新的育种方法;在形态性状中,株高明显变矮,株型由楹散型紧凑型发展;在产量性状中,产量明显提高,穗粒数及千粒重有所提高;在品质性状上逐渐向强筋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普通小麦品种主要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和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20份皖北小麦主栽品种进行遗传性状分析,以探讨品种产量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旨在为小麦的遗传改良与育种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大小顺序为:千粒重,小穗数,小穗粒数,粒宽,小穗密度,粒长,穗长,株高,分蘖数和护颖长短。其中千粒重、小穗数和小穗粒数是制约产量的最大因素;粒宽、小穗密度、粒长、穗长、株高、分蘖数和护颖长对产量制约力依次变小。因此,高产育种时,宜考虑选择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高的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0.
刘旭国  赵仁全 《科技信息》2010,(10):I0332-I0332
为了适应我国北方玉米区和西南玉米区玉米品种的更新换代,根据近年病虫害严重,间套作较普遍的实际情况,选育适应贵州省玉米产区较复杂的自然条件和耕作制度的杂交玉米,我们选育了抗病虫抗倒伏杂交玉米—巡天618,该品种株型半紧凑,全生育期136.2天,比黔单16短3天,株高227cm,穗位高93cm,穗长19.9cm,穗粗5.7cm,穗行数16.6行,行粒数38.2粒,百粒重39g。一般产470-700kg/667m2。中抗大斑病、小斑病、丝黑穗病和纹枯病,抗茎腐病,高抗玉米螟,抗倒性较强。其中对丝黑穗病、茎腐病和玉米螟的抗性均比对照黔单16高一个级别。容重736g/L,粗蛋白9.69%,粗脂肪5.34%,粗淀粉72.14%,赖氨酸0.29%。适宜贵州省平坝、坡地种植、河北省张家口坝下等适宜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选用2个饲用春玉米品种,设计5个密度处理,研究了种植密度对玉米植株生长动态变化和饲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的提高,春玉米株高增大,单株绿叶片数和次生根数减少。春玉米叶面积系数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提高;但高密度条件下,春玉米生育后期叶面积系数下降较快。春玉米群体鲜重因种植密度的增大而提高,同时密度的增产效应随密度的增大而降低。一定范围内增大种植密度,春玉米群体干重提高,但当种植密度达到75000株/hm^2时,群体干重出现下降现象。随种植密度的提高,春玉米空秆率增大,穆粒数和千粒重下降,但籽粒产量呈现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为满足牛大力产业化发展的需求,提高牛大力的产量,本研究以牛大力营养杯苗为材料,研究不同种植地、整地方法、种植密度等栽培措施对牛大力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在广西桂林兴安、桂林全州两地的牛大力产量为60 000 kg/ha及以下,种植在广西钦州灵山、南宁上林、百色田林以及广东湛江的牛大力产量为60 000 kg/ha以上;3种整地方法中,单株平均产量最高的是全垦,为3.31 kg;种植密度为15 000株/ha时,药材产量最高;与对照组相比,4个不同基肥处理组产量都明显增加,其中生物有机肥(1 300 kg/ha)+复合肥(200 kg/ha)>生物有机肥(1 500 kg/ha)>沼肥(1 200 kg/ha)>普通化肥(尿素75 kg/ha,磷酸二胺300 kg/ha,过磷酸钙225 kg/ha)>对照(不施肥);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牛大力的产量越高,品质越好,但种植成本也会增加。综合考量,牛大力最佳整地方式为全垦,最佳种植密度为15 000株/ha,种植地以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最佳,基肥以生物有机肥+复合肥最优,种植年限以4年最宜。  相似文献   

13.
 株型直接决定生物产量、种植密度与籽粒产量,利用玉米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解析株型相关性状的遗传机制,对选育理想株型玉米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SLAF-seq技术,依据玉米黄早四参考基因组信息,对昌7-2与PHB1M及其138个F2:3家系高通量测序,开发高密度SNP的遗传图谱,并进行株型相关性状QTL定位。研究结果构建了一张总图距为1354.81 cM,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0.32 cM,标记数为4220个SLAF标签(7876个SNP)的高密度遗传图谱。在E1与E2两种密度下,对株高、穗位、叶片数、节间数、平均节间长进行QTL定位,共检测到10个QTL位点,其中,有7个PVE超过了10%。叶片数、穗位、节间数为主效QTL,ADD为负值,叶片数与节间数的减效等位基因来源于PHB1M,穗位的减效等位基因来源于昌7-2。叶片数与节间数在2个密度下均定位在8号染色体上,说明二者之间有着共同的遗传机制。与QTL关联的SLAF标记共有61个,其中,SLFA7305498和SLFA6717271为qLC-2-LG8与qIC-2-LG8共有标记。该研究将为玉米株型相关性状的标记辅助选择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4.
滇东南102个玉米自交系的性状相关与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滇东南(文山)102个玉米自交系的16个数量性状进行相关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间的变异系数均有差异,最高的雄穗分支数达38.90%,最低的生育期也达4.21%;生育期性状、植株性状和穗部性状各性状间相关性显著,而生育期与叶片数相关性极为显著,穗部性状却与叶片长呈极显著相关;通过形态学特征聚类并与系谱聚类比较,聚类分析结果与系谱来源的吻合程度不高,与前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说明仅仅依靠材料田间农艺性状进行聚类分析,进而作为育种依据时应慎重.  相似文献   

15.
对 6 0万株 /hm2 和 7.5万株 /hm2 密度下的糯玉米苏玉 (糯 ) 1号叶片和植株生长特点、叶片功能期、叶面积和叶片光合势的动态变化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两种密度下的出叶速度相近 ,各叶出叶速度大小依次是基部三叶 >顶部 >中上部 >中下部。穗叶组叶片生长速度较快 ,叶面积较大 ,其中第 1 6叶 (非穗位叶 )生长速度最快 ,1 5叶叶面积最大。高密度下叶长、叶宽都较小 ,两种密度下最宽叶是最长叶 (穗位叶 )以上二片叶即 1 5叶。高密度下叶面积和光合势较低 ,但高密度的中期稳定 ,后期下降平稳 ;叶面积指数在抽雄吐丝期最高 ,光合势在后期分配比例占 2 /3。植株生长的曲线符合Logistic方程 ,7.5万株 /hm2 比 6 0万株 /hm2密度下的株高低 ,群体株高整齐度也小 ,而产量高 493 .6kg/hm2 。试验表明 :7.5万株 /hm2 相对 6 0万株 /hm2 密度较适合于苏玉 (糯 ) 1号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针对西辽河平原年降水量少、季节分布不均、特别是玉米生产中春旱严重等问题,以郑单958和北育288为试材,研究4种不同覆膜方式对春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覆盖提高了玉米株高、茎粗、穗长和穗粗,百粒重增加,进而提高产量.郑单958和北育288全膜覆盖处理的产量比不覆膜处理分别增产22.77%和17.34%.  相似文献   

17.
【目的】杨树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种植面积最大、木材产量最高的速生工业用材树种之一,如何在适地适无性系的基础上提高无节良材的出材率,是生产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研究不同修枝方法对杨树人工林生长、光合叶面积和主干饱满度的影响,旨在为杨树人工林的产量和质量提升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两种密度的无性系I-69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计4种修枝处理方法,通过测量胸径、树高、枝下高、主干不同高度的直径、光合叶面积,分析不同处理对杨树胸径年均生长量、树高年均生长量、枝下高、单株材积年均生长量、叶面积指数、不同高度主干分段饱满度变化的影响,再用改进层次分析法对不同处理的修枝成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3年的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密度的I-69杨林分对4种修枝方法的响应存在差异:修枝处理1(T1)和处理2(T2)有利于株行距为3 m×6 m林分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的生长,而对株行距为6 m×6 m的I-69杨林分生长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与对照(T4)相比,修枝显著提高了林木枝下高,并降低杨树单株叶面积和林分叶面积指数;修枝对I-69杨主干不同高度区分段饱满度影响不显著,但修枝处理2有利于提高两种密度林分主干的饱满度。【结论】综合评价分析得出,采用处理2的修枝方法[第1年4月上旬不修枝,第2年3月下旬修除冠层Ⅰ的枝条(枝龄4 a),第3年3月下旬修除冠层Ⅱ的枝条(枝龄4 a)]对I-69杨人工林的效果最好,更有利于培育通直、饱满、无节的优质胶合板材。  相似文献   

18.
冠菌素对玉米节间伸长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以常用玉米杂交种郑单958为材料,用0.001、0.01、0.1、1μmol/L冠菌素(COR)作处理,清水为对照,通过调查农艺性状、分析生理指标以及产量性状,研究COR对玉米节间伸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OR处理浓度的增加,郑单958的株高、穗位高和节间长度均降低,0.01、0.1和1μmol/L COR处理的株高、穗位高以及第2-8节节间长度均低于对照,且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随着COR处理浓度的增加,伸长节间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均升高,除0.001μmol/L COR处理外,0.01、0.1和1μmol/L COR处理的IAAO、PAL和POD酶活性均高于对照,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0.001和0.01μmol/L COR处理的穗长、行粒数、穗重、穗粒重和产量,与对照相比,均呈显著或极显著增加,且随着冠菌素浓度的增加,各性状均呈降低趋势,说明低浓度的COR能增加玉米的产量.综合来看,既能延缓节间伸长生长,又能增加产量的最适COR浓度为0.01μmol/L,因此作为一种玉米延缓剂,COR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